桐华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云中歌,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看桐华,对她简直不能再崇拜。
大一上学期同学给我推荐了她的这部小说,当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当时就把她所有的小说差不多都看完了,时光三部曲,大汉情缘两部曲,山海经系列,喜欢的无以伦比,当时觉得自己阅读面窄,还把与她齐名的其他三位言情小说作家的作品也读了几部,但都没有她写的好,有人说,可能她是我第一个接触的很多的作家,所以这只是先入为主,有段时间我也同意这个看法,但是慢慢到了后面,我渐渐看得类型更加多了,我对她还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拜,彻彻底底的崇拜。
从我刚开始喜欢她到现在更加喜欢她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条正比例直线,而是一条开头向上的抛物线,大二初是这条抛物线的底点。那段时间,我是很不愿意认为自己喜欢桐华的,为什么呢?只因她的标签是言情小说作家。那时候读了一些表面比较高大上的书,其实自己也读不太懂,但拿起那些书的时候就是感觉不一样,感觉自己很深奥,对自己当下肯定的同时也伴随着对自己之前的否定,嫌弃自己之前度过的言情小说,那时候,听到别人说起言情小说这四个字的时候,我都能察觉到自己高高挑起的眉毛和高高翘起的下巴,内心有个声音再说,看你们这些肤浅的人啊。所以说,自然对以言情小说著称于世的桐华也要摆出一副老娘不稀罕你的表情,尽管她依然在我的内心深处闪闪发亮。
为什么那么喜欢桐华呢?本质上还是自己对优秀的一种向往吧。她北大毕业,之后工作于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央行。对我来说,当时百度她的时候仅仅这一条就征服了我,我对名校有一种格外的情结,关键是她优秀事迹背后的那些小细节,高中时曾经申请过美国的顶尖大学,而且其中三所顶尖的大学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她还是考进了北大,并且在19岁那年就遇到了自己对的那个人,也是自己的高中同学,天才少年,我一直觉得《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女主角的故事已经相当精彩,没想到她的故事要精彩百倍,在小小年纪就可以获得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的人难道不应该崇拜吗?!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讲,他们就像是站在了上帝的视角,高高的站在剧院的高处看台下的众人千姿百态的生活着。
而现在,已然明白不管自己的曾经怎么不堪,那些都是自己的 曾经,没必要把它掩饰或整容,或直接删减,正是那些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现在,而现在,我正慢慢的褪去那层虚荣,并不是急于找一个偶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真心以她为榜样,把自己修炼的更好。
不过看她的微博些许的失望,本来就不经常发微博,而且一旦发微博就是宣传她的新书,转发发布会之类的东西,我翻到最后一页,从来刚开始10年初刚开始用微博到10年末俨然变成一个宣传平台,那一段时间还蛮好的,生活的点点美好,看书,养花,聊天,旅游,与某君的有爱小故事,平凡的感动,唉,人,总会随着时间改变。
大一上学期同学给我推荐了她的这部小说,当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当时就把她所有的小说差不多都看完了,时光三部曲,大汉情缘两部曲,山海经系列,喜欢的无以伦比,当时觉得自己阅读面窄,还把与她齐名的其他三位言情小说作家的作品也读了几部,但都没有她写的好,有人说,可能她是我第一个接触的很多的作家,所以这只是先入为主,有段时间我也同意这个看法,但是慢慢到了后面,我渐渐看得类型更加多了,我对她还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拜,彻彻底底的崇拜。
从我刚开始喜欢她到现在更加喜欢她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条正比例直线,而是一条开头向上的抛物线,大二初是这条抛物线的底点。那段时间,我是很不愿意认为自己喜欢桐华的,为什么呢?只因她的标签是言情小说作家。那时候读了一些表面比较高大上的书,其实自己也读不太懂,但拿起那些书的时候就是感觉不一样,感觉自己很深奥,对自己当下肯定的同时也伴随着对自己之前的否定,嫌弃自己之前度过的言情小说,那时候,听到别人说起言情小说这四个字的时候,我都能察觉到自己高高挑起的眉毛和高高翘起的下巴,内心有个声音再说,看你们这些肤浅的人啊。所以说,自然对以言情小说著称于世的桐华也要摆出一副老娘不稀罕你的表情,尽管她依然在我的内心深处闪闪发亮。
为什么那么喜欢桐华呢?本质上还是自己对优秀的一种向往吧。她北大毕业,之后工作于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央行。对我来说,当时百度她的时候仅仅这一条就征服了我,我对名校有一种格外的情结,关键是她优秀事迹背后的那些小细节,高中时曾经申请过美国的顶尖大学,而且其中三所顶尖的大学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她还是考进了北大,并且在19岁那年就遇到了自己对的那个人,也是自己的高中同学,天才少年,我一直觉得《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女主角的故事已经相当精彩,没想到她的故事要精彩百倍,在小小年纪就可以获得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的人难道不应该崇拜吗?!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讲,他们就像是站在了上帝的视角,高高的站在剧院的高处看台下的众人千姿百态的生活着。
而现在,已然明白不管自己的曾经怎么不堪,那些都是自己的 曾经,没必要把它掩饰或整容,或直接删减,正是那些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现在,而现在,我正慢慢的褪去那层虚荣,并不是急于找一个偶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真心以她为榜样,把自己修炼的更好。
不过看她的微博些许的失望,本来就不经常发微博,而且一旦发微博就是宣传她的新书,转发发布会之类的东西,我翻到最后一页,从来刚开始10年初刚开始用微博到10年末俨然变成一个宣传平台,那一段时间还蛮好的,生活的点点美好,看书,养花,聊天,旅游,与某君的有爱小故事,平凡的感动,唉,人,总会随着时间改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