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幸福,意外的灾难——总想得到意外幸福的人,很难没有意外的灾难
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处境中,读到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几个月或者几年,读者在短短的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阅读完,说完全理解了作者写作意图有些不太现实。所以说,好书还是要反复阅读的。
刚刚看完了海岩的《长安盗》,记录一下自己读后的一些感想,以遍再次阅读的时候有个对照,反过来看之前的理解是不是主观片面。没记错的话,第一次看到《长安盗》,是在王府井书店,之所以被吸引,多少还是因为外装看着比较舒服,比起有些书比较刺眼的封面设计,这本书显得简洁而不俗气。当然,著名作家和编剧海岩的长篇小说,也是值得一读的。
说来惭愧,《长安盗》一共23万字,实际阅读时间用了三天,但是时间前前后后却持续了一周。再一次犯了读书的一个老毛病,开始兴致勃勃,中间拖拖拉拉,后面匆匆忙忙。这样的读书习惯很不好,以后要避免了。坚持一气呵成,下不为例。
回到这本书上面来,让我去写一篇书评,显然水平还不够(我才读了几本书)。之所以还想写点东西呢,是因为自己对里面的某个人,某件事,有所感想,印象比较深刻。提到《长安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警方破获盗墓案,追回唐明皇贞顺皇后石椁的艰难和曲折;也不是唐史中唐玄宗废皇后立惠妃,武惠妃除三王,唐玄宗娶了儿媳杨玉环;更不是万正纲为了一己私欲亲手害了自己的女儿。那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赵红雨对邵宽城的爱情和作为一名警察的忠诚,不顾个人安危,屡次身处险境,却义无反顾。恰恰这也是海岩所擅长描写的,小时候看过的《永不瞑目》,对里面的欧阳兰兰和肖童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男女主人公是陆毅和袁立的缘故吧)。
话又说回来,《长安盗》如此多的人物和剧情穿插在一起,我怎么就对这个感兴趣呢。我觉得这个是全书的一条隐线,主线当然是讲盗墓案了。这样分析的话,也是说的通的。只要是赵红雨和邵宽城两个人在就够了,随便加上一个案例,就又是一本新书,可以叫《北京盗》、《杭州盗》、《洛阳盗》,只要是古都就都能盗。当然,题材也不局限于盗墓,但是两个人的警察身份和情侣关系可以一直不变(感觉又扯到了《永不瞑目》)。
分析一下书中的人物,男女主人公之前的身份同为警察,后来女主选择了辞职到校园里进修,这本来是很好的,避免了每天饭前饭后谈论的都是案件。同时,女主又能以旁观着的角度给与男主的工作提供建设性指导,旁观者清。然而,现实往往不按套路出牌,让人措手不及,最后一次成了最后一面。抱有侥幸心理往往会后悔莫及。我觉得男女主人公真的如愿走在了一起,在日后的某个特殊案件当中,女主可能还会以群众协助的方式参与其中,这样做的目的,可能已经不是出于对警察这份工作的热爱,更多的是为了支持自己爱人的工作。
曾经在保罗·柯艾略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读到这样一句——“所以发生过一次的事,可能永远不会再发生;但所有发生过两次的事,肯定还会发生第三次”。前一句可以理解为机会转瞬即逝,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应该随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其实还应该强调,做好了准备再上,没有做好准备就要学会放弃,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浪费这唯一的机会。后一句我的理解是,往错的方面讲的话,放纵自己做错的事情,一件事犯一个错误,两件事就是两个错误,错误本身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潜意识里面养成的一个错误观念。在事情还没做之前,就已经想着允许自己犯一个错误,真的是很可怕,因为不是每件事情都有犯错误的机会。往对的方面讲的话,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领导交代的事情无可挑剔的完成,越来越被器重,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大,则是一种必然,所谓的良性循环。
《长安盗》,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值得多次阅读的一本书。想到的目前就是这些了,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包涵。故事未完待续,期待下一次。
刚刚看完了海岩的《长安盗》,记录一下自己读后的一些感想,以遍再次阅读的时候有个对照,反过来看之前的理解是不是主观片面。没记错的话,第一次看到《长安盗》,是在王府井书店,之所以被吸引,多少还是因为外装看着比较舒服,比起有些书比较刺眼的封面设计,这本书显得简洁而不俗气。当然,著名作家和编剧海岩的长篇小说,也是值得一读的。
说来惭愧,《长安盗》一共23万字,实际阅读时间用了三天,但是时间前前后后却持续了一周。再一次犯了读书的一个老毛病,开始兴致勃勃,中间拖拖拉拉,后面匆匆忙忙。这样的读书习惯很不好,以后要避免了。坚持一气呵成,下不为例。
回到这本书上面来,让我去写一篇书评,显然水平还不够(我才读了几本书)。之所以还想写点东西呢,是因为自己对里面的某个人,某件事,有所感想,印象比较深刻。提到《长安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警方破获盗墓案,追回唐明皇贞顺皇后石椁的艰难和曲折;也不是唐史中唐玄宗废皇后立惠妃,武惠妃除三王,唐玄宗娶了儿媳杨玉环;更不是万正纲为了一己私欲亲手害了自己的女儿。那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赵红雨对邵宽城的爱情和作为一名警察的忠诚,不顾个人安危,屡次身处险境,却义无反顾。恰恰这也是海岩所擅长描写的,小时候看过的《永不瞑目》,对里面的欧阳兰兰和肖童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男女主人公是陆毅和袁立的缘故吧)。
话又说回来,《长安盗》如此多的人物和剧情穿插在一起,我怎么就对这个感兴趣呢。我觉得这个是全书的一条隐线,主线当然是讲盗墓案了。这样分析的话,也是说的通的。只要是赵红雨和邵宽城两个人在就够了,随便加上一个案例,就又是一本新书,可以叫《北京盗》、《杭州盗》、《洛阳盗》,只要是古都就都能盗。当然,题材也不局限于盗墓,但是两个人的警察身份和情侣关系可以一直不变(感觉又扯到了《永不瞑目》)。
分析一下书中的人物,男女主人公之前的身份同为警察,后来女主选择了辞职到校园里进修,这本来是很好的,避免了每天饭前饭后谈论的都是案件。同时,女主又能以旁观着的角度给与男主的工作提供建设性指导,旁观者清。然而,现实往往不按套路出牌,让人措手不及,最后一次成了最后一面。抱有侥幸心理往往会后悔莫及。我觉得男女主人公真的如愿走在了一起,在日后的某个特殊案件当中,女主可能还会以群众协助的方式参与其中,这样做的目的,可能已经不是出于对警察这份工作的热爱,更多的是为了支持自己爱人的工作。
曾经在保罗·柯艾略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读到这样一句——“所以发生过一次的事,可能永远不会再发生;但所有发生过两次的事,肯定还会发生第三次”。前一句可以理解为机会转瞬即逝,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应该随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其实还应该强调,做好了准备再上,没有做好准备就要学会放弃,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浪费这唯一的机会。后一句我的理解是,往错的方面讲的话,放纵自己做错的事情,一件事犯一个错误,两件事就是两个错误,错误本身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潜意识里面养成的一个错误观念。在事情还没做之前,就已经想着允许自己犯一个错误,真的是很可怕,因为不是每件事情都有犯错误的机会。往对的方面讲的话,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领导交代的事情无可挑剔的完成,越来越被器重,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大,则是一种必然,所谓的良性循环。
《长安盗》,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值得多次阅读的一本书。想到的目前就是这些了,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包涵。故事未完待续,期待下一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