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峡啦”道尽怒江风情
![]() |
喝“峡啦”的远方客人 |
图/文 闻着花香晒太阳
到怒江,不喝“峡啦”就算白去了。“峡啦”是傈僳话,意思是漆油酒煮鸡,它是怒江独有的特色美食,营养极其丰富,具有滋阴壮阳、强健筋骨等功效,还能治疗风湿和妇科病呢。在怒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生完孩子的女人,吃三天“峡啦”,就能下地干活,不会得“月子病”。
“峡啦”做法不复杂,但“漆油”和“布汁”两种主要食材,在昆明很难找到,这也是我无法任性喝“峡啦”的原因,只有回到怒江,可以畅饮数日。
漆油,从漆树上提取而来,漆树结籽,将漆树籽采集回来,晒干磨成粉末后炒熟,然后在磨盘上压榨出漆油,等漆油冷却后,凝固成块状,便于收藏。
“布汁”是傈僳语,指小甑子蒸出来的酒,也叫自熬酒、小灶酒。粮食收获,傈僳族家家户户都要用苞谷、小麦、高粱、籼米和稗子等原料酿制布汁酒,布汁酿制的过程是所有白酒中最原始、最原生态的——首先,采集大峡谷里的一二十种野生植物,经过剁、舂、筛、配料、制形、发酵等复杂的过程,自制成酒药;接着,煮酒饭、晾酒饭、拌酒药、捂酒饭、装坛发酵;最后,蒸酒,把发酵好的酒酿装进小锅(其中放一个器皿接酒),其上放置一口装满冷水的铁锅,大火煮蒸,酒蒸汽上升遇铁锅冷凝为酒水顺铁锅流下,从铁锅的“肚脐眼”处落入器皿中,就得到了原生态的白酒。刚出锅的头道布汁酒,度数很高,但因为口感滑润、温热绵软、喷香回甜而往往让人忽略了酒的度数,一不留神会喝高了
具备以上两种重要食材,再来只土土的土鸡就齐活了。鸡肉切成小块,将漆油放入热锅融化后,加入鸡块翻炒,炒至金黄发脆,倒入布汁,煮到沸腾,一锅有酒香、肉香、漆油香味的“峡啦”就好了。
在我家,一般是男人喝汤汁,女人吃鸡肉,和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喝着“峡啦”,啃着鸡肉,和乐融洽的气氛慢慢弥漫开来,带着脸上逐渐蒙上的粉红,幸福感油然而生。
看着家人为我的朋友们准备“峡啦”,也是一种享受,以前忽略的步骤,这次回家,全部用心记录下来,发出来跟大家分享,得空给大家做一次,这次从家里带了些原材料来,话说,有漆油就是任性啊!
如果不能喝酒,用漆油炒鸡后,倒入清水煮,也是极美味的漆油鸡汤,营养同等丰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对漆油过敏,皮肤瘙痒,长红点,更甚者皮肤浮肿。一般过敏一次后,再吃就不会过敏了,不过还是小心为妙。
![]() |
喊出“一啦雄”,情谊在酒中 |
![]() |
切好的土鸡块 |
![]() |
漆油入锅融化 |
![]() |
将用不完的漆油捞起,迅速凝固。 |
![]() |
鸡块倒入漆油 |
![]() |
翻炒鸡块 |
![]() |
加入“布汁” |
![]() |
煮至沸腾即可 |
![]() |
没加布汁前的金黄色鸡块,我们喜欢干吃,香。 |
![]() |
一碗“峡啦”生成 |
![]() |
傈僳百姓家的布汁制作过程 |
![]() |
“布汁”出锅 |
![]() |
家里的藏酒,打来一斤开始做“峡啦”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