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之草民来了
发了一句“假如穿越,对酒当歌”的广播,引来乐趣无限。有网友发来回复,假如穿越我是草民之类的话,把我笑抽。
说草民哈,居然想起了历史。总是听人说三国,可是很少听人说晚唐和五代十国。乱世之争,英雄辈出。于是,想起了黄巢,就想起了菊花,陶渊明爱菊是为了躲避时间的烦扰,黄巢爱菊则充满了英雄般、史诗般的气概,如同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或雷同与刘邦的安得猛士守四方。小时候读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秋风中,怒放的菊花,香飘满园;可是菊花再香,气候寒冷,蝴蝶也难以前来。(我有一个理想)他年,我若成为掌管百花的青帝,(一定要变革菊花秋天开放的规律),让那菊花在春怒放,与那桃花曾奇斗艳。
每个人有他的英雄梦,黄巢也是如此。这年黄巢40岁了,他不过是个草民,当然也可以说他是个刁民。黄巢五岁作诗,幼年喜欢聚众赌博,成年后屡试不第,于是 又自赋菊花诗一首,名为《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你信不?)待重阳节来临时刻,未我菊花独傲盛开,我那直冲云天的香气浓郁,整个长安城都是菊花的世界。这一年,黄巢下定决心,不再去报考哪些只图虚名的进士科,子承父业,经营家族盐务,终成盐帮大佬。倘若没有其他变故,或在太平盛世,黄巢的理想可能戛然而止,做一名行业内的企业家不也很好吗!
我笑那些嘲笑草民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尔等,太鼠目寸光!我等尚且年轻有为,正倚天亮剑!
历史总是那样的突然,命运总会在不经意间转弯。公元874年,这年黄巢54岁,天下水灾旱灾不断,中原深受其害,从一月到四月,河南灵宝一直到海边,河南、山东百姓颗粒无收,百姓们靠野果、槐树叶为食,而官方徭役、租税不减,州县督税、动辄鞭打。这一年,老皇帝唐懿宗刚刚去世,新皇帝唐僖宗继位。翰林院学士卢携上奏,请求免除百姓所欠租税、停止征赋、以待夏麦,并建议开仓放粮。唐僖宗从其言,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推行。
就在这一年,盐帮大佬黄巢的其菏泽老乡王仙芝在河南濮阳起义。第二年,王仙芝攻陷了濮州、曹州。黄巢也开始不安分起来,乱世之中的他,被童年的幻想唤起,与其子侄八人等聚众起义,投奔义军,而这个义军就叫“草军”。之后,草军迅速聚拢流民,声势渐大。但是,一山难容二虎,这两人出现了分裂,先是王仙芝贪求荣华,接受唐僖宗的招。后是,黄巢埋怨皇帝未曾招降自己,斥责王仙芝为了荣华富贵背叛兄弟。草军开始分裂,黄往北走,王向难行。
草民毕竟是草民,也可以说巨人也总有打盹的时候,王仙芝派去谈判的人被杀于狗脊岭,接着又在湖北黄梅损兵折将五万人,王也被斩首。这兄弟分裂的祸,自古以来皆有……
王仙芝亡后,残师一部分南下浙江,一部分北上安徽亳州与黄巢会师,众将推黄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可是草民能力不足,设官分职后,缺乏统一力量,各路义军被唐朝军队各个击破。黄巢在浙西乞降,后认为藩镇力量不足,又反叛。进攻宣州,被唐军大败于安徽南陵,草军进浙东,越江西,经婺州至衢州,打建州(福建建瓯)。
黄巢曾是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对读书人爱好有加。这年,黄巢58岁了,自起兵以来,在外打拼四年有余。黄进入福建后,遇到俘虏是读书人的,都释放回家。一次,草军路过图书馆长黄璞门前,黄巢下令说这是读书人家,灭掉火把,不要焚烧。在黄巢杀人如麻的岁月里,这却是一点温情。
又过一年,黄巢越五岭,攻桂管,兵锋至广州,却不攻城。老黄毕竟快60岁了,悬车之年的人,也想早点退休,图个清福,也不想折腾了,就委托被俘的越州观察史崔璆(同球),给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写降书,求表为天平军节度使。可是,朝堂里的宰相和宦官们意见不一致,其中宦官田令牧执意不可。黄巢说,那就给我个安南都护或广州节度使吧,也没有得到同意。只任命黄为率府率,也就是个皇宫保安队长的职位。黄巢大怒,急攻广州,仅仅一天,破城俘虏广州节度使。
到这里,本人也不想说黄巢这个名字了。权且就叫老黄吧,这样比较亲切。
五年来,将士们舍生忘死,也该安稳了,老黄就想把广州当成革命根据地。但是这年,岭南从春至夏,疫病不断,草军染病而亡者十有三四,将士们纷纷要求北上,黄巢见罢,觉得广州难以持久,决定杀回中原。大军十月开拔,向西北进发,克桂州,控制了整个两广地区。
60岁,改过大寿了,唉,这年安南军乱,倘若朝廷用了老黄,可能越南就不是那个样子,也许就没有今日的南海之争了。看来,自诩为天子和那些个自称人才官员,确实没有大用场。
也是老黄60岁这年,草军杀入湖南,唐军败走,十万唐军染红湘江。这是草军二号人物尚让在江陵与老黄汇合后,进攻荆门,中了沙陀人的埋伏,损失巨大,老黄也很危机。但是负责追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负责坚守荆门)认为“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翼后福”。小刘啊,毕竟年轻,放了老黄一码。
湖北战事不顺,就沿长江东下,草军攻江西、安徽,进浙江,大胜,震慑朝廷。流年总有不幸,朝廷派淮南节度使高骈(pian)南下,草军接连败仗,而且在江西信州(上饶)草军又染病,元气大伤。但老黄毕竟也是老江湖,就用贿赂、诈降的手法,贿赂高骈手下大将张璘,使草军恢复作战能力。从此,老黄军队一路顺风顺水。
克东都洛阳,进攻长安,登基做皇帝老儿,定国号大齐,老黄仿佛修成了正果。公元880年12月13日,老黄封其妻为皇后,封了尚让等四人为相,有功之人皆有官职。老黄下令,唐管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复原职。
可是,农民军憎恨官吏,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估计,这个时候,老黄也控制不住部下的滥杀无辜了。皇帝位置刚坐一年,反应过来的唐军就开始反扑了,由于判断失误,唐军获得喘息。退出长安时,老黄恨透了与唐军协助的城民,纵兵屠城,并焚烧了千年古城长安。
情况更加复杂起来,部下一个个开始叛变了,朱温叛变,就连老伙计尚让也叛变了,老黄也进入了穷途末路。
兵败总是如山倒,转眼进入了公元884年,这年老黄64岁了,回想人生,万番感慨,镜中的英雄已经是双鬓斑白,老黄拿起笔,仿佛又回到了青葱岁月,一首《自题像》的诗正是他的写照: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多想超凡脱俗哦?可是,命运不会如此,如同爱情,不是说爱就想爱。在追杀的兄弟之中,不仅是唐军,更有自己的兄弟——尚让,这个一起哭过、笑过的兄弟,如今却是千里追杀。活着做英雄,死了也是如此,在泰山之颠,老黄实现了他的人生诺言。在自刎之前,对他的外甥林言说,你把我的首级先给唐军,可得富贵。林言不忍心杀黄,老黄于是自杀了。清代学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
公元884年6月14日,
一代英雄落幕,我为苍天悲一曲……
我为苍天,流一滴草民的眼泪,有点咸,但更苦涩。
后续:
黄巢死后,武宁(今江西九江武宁县)节度使时溥(pu)将黄巢首级及其姬妾二三十人献给唐僖宗。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我为奇女子点赞👍
姐姐泉下有知,不知安好?!
说草民哈,居然想起了历史。总是听人说三国,可是很少听人说晚唐和五代十国。乱世之争,英雄辈出。于是,想起了黄巢,就想起了菊花,陶渊明爱菊是为了躲避时间的烦扰,黄巢爱菊则充满了英雄般、史诗般的气概,如同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或雷同与刘邦的安得猛士守四方。小时候读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秋风中,怒放的菊花,香飘满园;可是菊花再香,气候寒冷,蝴蝶也难以前来。(我有一个理想)他年,我若成为掌管百花的青帝,(一定要变革菊花秋天开放的规律),让那菊花在春怒放,与那桃花曾奇斗艳。
每个人有他的英雄梦,黄巢也是如此。这年黄巢40岁了,他不过是个草民,当然也可以说他是个刁民。黄巢五岁作诗,幼年喜欢聚众赌博,成年后屡试不第,于是 又自赋菊花诗一首,名为《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你信不?)待重阳节来临时刻,未我菊花独傲盛开,我那直冲云天的香气浓郁,整个长安城都是菊花的世界。这一年,黄巢下定决心,不再去报考哪些只图虚名的进士科,子承父业,经营家族盐务,终成盐帮大佬。倘若没有其他变故,或在太平盛世,黄巢的理想可能戛然而止,做一名行业内的企业家不也很好吗!
我笑那些嘲笑草民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尔等,太鼠目寸光!我等尚且年轻有为,正倚天亮剑!
历史总是那样的突然,命运总会在不经意间转弯。公元874年,这年黄巢54岁,天下水灾旱灾不断,中原深受其害,从一月到四月,河南灵宝一直到海边,河南、山东百姓颗粒无收,百姓们靠野果、槐树叶为食,而官方徭役、租税不减,州县督税、动辄鞭打。这一年,老皇帝唐懿宗刚刚去世,新皇帝唐僖宗继位。翰林院学士卢携上奏,请求免除百姓所欠租税、停止征赋、以待夏麦,并建议开仓放粮。唐僖宗从其言,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推行。
就在这一年,盐帮大佬黄巢的其菏泽老乡王仙芝在河南濮阳起义。第二年,王仙芝攻陷了濮州、曹州。黄巢也开始不安分起来,乱世之中的他,被童年的幻想唤起,与其子侄八人等聚众起义,投奔义军,而这个义军就叫“草军”。之后,草军迅速聚拢流民,声势渐大。但是,一山难容二虎,这两人出现了分裂,先是王仙芝贪求荣华,接受唐僖宗的招。后是,黄巢埋怨皇帝未曾招降自己,斥责王仙芝为了荣华富贵背叛兄弟。草军开始分裂,黄往北走,王向难行。
草民毕竟是草民,也可以说巨人也总有打盹的时候,王仙芝派去谈判的人被杀于狗脊岭,接着又在湖北黄梅损兵折将五万人,王也被斩首。这兄弟分裂的祸,自古以来皆有……
王仙芝亡后,残师一部分南下浙江,一部分北上安徽亳州与黄巢会师,众将推黄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可是草民能力不足,设官分职后,缺乏统一力量,各路义军被唐朝军队各个击破。黄巢在浙西乞降,后认为藩镇力量不足,又反叛。进攻宣州,被唐军大败于安徽南陵,草军进浙东,越江西,经婺州至衢州,打建州(福建建瓯)。
黄巢曾是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对读书人爱好有加。这年,黄巢58岁了,自起兵以来,在外打拼四年有余。黄进入福建后,遇到俘虏是读书人的,都释放回家。一次,草军路过图书馆长黄璞门前,黄巢下令说这是读书人家,灭掉火把,不要焚烧。在黄巢杀人如麻的岁月里,这却是一点温情。
又过一年,黄巢越五岭,攻桂管,兵锋至广州,却不攻城。老黄毕竟快60岁了,悬车之年的人,也想早点退休,图个清福,也不想折腾了,就委托被俘的越州观察史崔璆(同球),给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写降书,求表为天平军节度使。可是,朝堂里的宰相和宦官们意见不一致,其中宦官田令牧执意不可。黄巢说,那就给我个安南都护或广州节度使吧,也没有得到同意。只任命黄为率府率,也就是个皇宫保安队长的职位。黄巢大怒,急攻广州,仅仅一天,破城俘虏广州节度使。
到这里,本人也不想说黄巢这个名字了。权且就叫老黄吧,这样比较亲切。
五年来,将士们舍生忘死,也该安稳了,老黄就想把广州当成革命根据地。但是这年,岭南从春至夏,疫病不断,草军染病而亡者十有三四,将士们纷纷要求北上,黄巢见罢,觉得广州难以持久,决定杀回中原。大军十月开拔,向西北进发,克桂州,控制了整个两广地区。
60岁,改过大寿了,唉,这年安南军乱,倘若朝廷用了老黄,可能越南就不是那个样子,也许就没有今日的南海之争了。看来,自诩为天子和那些个自称人才官员,确实没有大用场。
也是老黄60岁这年,草军杀入湖南,唐军败走,十万唐军染红湘江。这是草军二号人物尚让在江陵与老黄汇合后,进攻荆门,中了沙陀人的埋伏,损失巨大,老黄也很危机。但是负责追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负责坚守荆门)认为“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翼后福”。小刘啊,毕竟年轻,放了老黄一码。
湖北战事不顺,就沿长江东下,草军攻江西、安徽,进浙江,大胜,震慑朝廷。流年总有不幸,朝廷派淮南节度使高骈(pian)南下,草军接连败仗,而且在江西信州(上饶)草军又染病,元气大伤。但老黄毕竟也是老江湖,就用贿赂、诈降的手法,贿赂高骈手下大将张璘,使草军恢复作战能力。从此,老黄军队一路顺风顺水。
克东都洛阳,进攻长安,登基做皇帝老儿,定国号大齐,老黄仿佛修成了正果。公元880年12月13日,老黄封其妻为皇后,封了尚让等四人为相,有功之人皆有官职。老黄下令,唐管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复原职。
可是,农民军憎恨官吏,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估计,这个时候,老黄也控制不住部下的滥杀无辜了。皇帝位置刚坐一年,反应过来的唐军就开始反扑了,由于判断失误,唐军获得喘息。退出长安时,老黄恨透了与唐军协助的城民,纵兵屠城,并焚烧了千年古城长安。
情况更加复杂起来,部下一个个开始叛变了,朱温叛变,就连老伙计尚让也叛变了,老黄也进入了穷途末路。
兵败总是如山倒,转眼进入了公元884年,这年老黄64岁了,回想人生,万番感慨,镜中的英雄已经是双鬓斑白,老黄拿起笔,仿佛又回到了青葱岁月,一首《自题像》的诗正是他的写照: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多想超凡脱俗哦?可是,命运不会如此,如同爱情,不是说爱就想爱。在追杀的兄弟之中,不仅是唐军,更有自己的兄弟——尚让,这个一起哭过、笑过的兄弟,如今却是千里追杀。活着做英雄,死了也是如此,在泰山之颠,老黄实现了他的人生诺言。在自刎之前,对他的外甥林言说,你把我的首级先给唐军,可得富贵。林言不忍心杀黄,老黄于是自杀了。清代学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
公元884年6月14日,
一代英雄落幕,我为苍天悲一曲……
我为苍天,流一滴草民的眼泪,有点咸,但更苦涩。
后续:
黄巢死后,武宁(今江西九江武宁县)节度使时溥(pu)将黄巢首级及其姬妾二三十人献给唐僖宗。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我为奇女子点赞👍
姐姐泉下有知,不知安好?!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