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的抗争史
吉他经历了近6个世纪起起落落、发展演绎,其丰富经历不会再有第二件乐器能够企及。我们有幸处在吉他最辉煌、最受欢迎的时代,民谣、摇滚、爵士、探戈、bosa nova、雷鬼、乡村、蓝草、指弹(Finger style)、Flamenco、Fado......几乎各种音乐类型中都少不了吉他。而安静吟唱了500多年、始终挤不进音乐史核心区、一直被称为“吉他”的这件乐器,现在得改称“古典吉他”或“西班牙吉他”才不会和由其衍生却更受欢迎的民谣吉他或电吉他混淆。
舒伯特两百年前就说过“吉他绝妙,然罕有人解 (The guitar is a wonderful thing which is understood by few)”。梳理历史可以发现,吉他不被人解但顽强抗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第一次抗争是与鲁特琴(Lute)。虽然同源,但古吉他琴族中的拉丁吉他、摩尔吉他因为音量不敌鲁特琴,在欧洲大陆没有流传开。到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了现代吉他的雏形“比维拉(Vihuela)”,吉他才总算挤进了主流音乐史中,并天生具有了西班牙血统。
自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鲁特琴一直是欧洲弹拨乐器的正统代表。以John Dowland为代表的英国人和欧洲大陆(意大利和法国居多)许多音乐家为鲁特琴谱写了大量传世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在巴洛克歌剧的伴奏乐队中,鲁特琴也是标配乐器。而吉他和比维拉,仍未能完全摆脱地方性乐器的尴尬。1500-1700年之间的吉他/比维拉作曲家和演奏家基本都是西班牙人。
随着巴洛克风格的式微,鲁特琴的时代也在18世纪后半叶走向终结。
随之而来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吉他迎来了一段持续近百年的小高潮。整个欧洲涌现出很多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比较著名的意大利人Carulli、Giuliani, 西班牙人Sor等为吉他创作了不少悦耳动听的独奏和室内乐作品。可惜他们都没有挤进明星作曲家俱乐部,在音乐史中人微言轻。吉他虽然战胜了鲁特琴,坚持活了下来,但音量还是太小,且音色特殊,与其他乐器不容易融合。吉他的独特风格让它在欧洲乐器家族中备受冷落,从海顿、莫扎特,到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明星作曲家未曾给吉他写过曲子(贝多芬为曼陀铃还过一部小曲子,还是绕开了吉他)。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钢琴称了王,小提琴封了后,木管乐器被尊为调色盘,而吉他始终不温不火。其音乐风格也从18世纪中晚期个性并不鲜明的意大利式明媚欢愉,逐渐被越来越浓郁的西班牙/摩尔风格(音色、音阶、调式、曲式、节奏等)所取代。
自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以Tarrega(西班牙)、Ponce(墨西哥)、Turina(西班牙)、Barrios(巴拉圭)、Villa-Lobos(巴西)、Mompou(西班牙)、Rodrigo(西班牙)为代表的西班牙或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作曲家又用了近百年时间把吉他艺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牢固地确立西班牙在吉他音乐中不可撼动的地位,让始终处于古典音乐史边缘地带的西班牙为自己赢回一局。“西班牙风”成为“正统”和各国吉他作曲家模仿的范式。随着演奏技法的丰富和曲风的变化,音量不大的吉他也能在协奏曲中与乐队相抗衡了。
不夸张地说,民谣、爵士、摇滚乐时代之前,西班牙始终占据着吉他艺术的高峰。
到了21世界,舒伯特的话对于“古典吉他”依然适用。它有点像一位没落贵族,被新生代的民谣和电声吉他抢尽了风头,曝光率和露脸率远不及这些晚辈。但大量的经典曲目和不断创作出的新作品让古典吉他继续散发着独特魅力,在全世界、尤其是西班牙语国家仍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舒伯特两百年前就说过“吉他绝妙,然罕有人解 (The guitar is a wonderful thing which is understood by few)”。梳理历史可以发现,吉他不被人解但顽强抗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第一次抗争是与鲁特琴(Lute)。虽然同源,但古吉他琴族中的拉丁吉他、摩尔吉他因为音量不敌鲁特琴,在欧洲大陆没有流传开。到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了现代吉他的雏形“比维拉(Vihuela)”,吉他才总算挤进了主流音乐史中,并天生具有了西班牙血统。
![]() |
摩尔吉他、拉丁吉他、比维拉、鲁特琴(其实就是阿拉伯语中的乌得 |
![]() |
鲁特和比维拉 |
自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鲁特琴一直是欧洲弹拨乐器的正统代表。以John Dowland为代表的英国人和欧洲大陆(意大利和法国居多)许多音乐家为鲁特琴谱写了大量传世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在巴洛克歌剧的伴奏乐队中,鲁特琴也是标配乐器。而吉他和比维拉,仍未能完全摆脱地方性乐器的尴尬。1500-1700年之间的吉他/比维拉作曲家和演奏家基本都是西班牙人。
随着巴洛克风格的式微,鲁特琴的时代也在18世纪后半叶走向终结。
![]() |
鲁特琴 |
![]() |
比维拉 |
随之而来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吉他迎来了一段持续近百年的小高潮。整个欧洲涌现出很多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比较著名的意大利人Carulli、Giuliani, 西班牙人Sor等为吉他创作了不少悦耳动听的独奏和室内乐作品。可惜他们都没有挤进明星作曲家俱乐部,在音乐史中人微言轻。吉他虽然战胜了鲁特琴,坚持活了下来,但音量还是太小,且音色特殊,与其他乐器不容易融合。吉他的独特风格让它在欧洲乐器家族中备受冷落,从海顿、莫扎特,到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明星作曲家未曾给吉他写过曲子(贝多芬为曼陀铃还过一部小曲子,还是绕开了吉他)。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钢琴称了王,小提琴封了后,木管乐器被尊为调色盘,而吉他始终不温不火。其音乐风格也从18世纪中晚期个性并不鲜明的意大利式明媚欢愉,逐渐被越来越浓郁的西班牙/摩尔风格(音色、音阶、调式、曲式、节奏等)所取代。
自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以Tarrega(西班牙)、Ponce(墨西哥)、Turina(西班牙)、Barrios(巴拉圭)、Villa-Lobos(巴西)、Mompou(西班牙)、Rodrigo(西班牙)为代表的西班牙或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作曲家又用了近百年时间把吉他艺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牢固地确立西班牙在吉他音乐中不可撼动的地位,让始终处于古典音乐史边缘地带的西班牙为自己赢回一局。“西班牙风”成为“正统”和各国吉他作曲家模仿的范式。随着演奏技法的丰富和曲风的变化,音量不大的吉他也能在协奏曲中与乐队相抗衡了。
不夸张地说,民谣、爵士、摇滚乐时代之前,西班牙始终占据着吉他艺术的高峰。
到了21世界,舒伯特的话对于“古典吉他”依然适用。它有点像一位没落贵族,被新生代的民谣和电声吉他抢尽了风头,曝光率和露脸率远不及这些晚辈。但大量的经典曲目和不断创作出的新作品让古典吉他继续散发着独特魅力,在全世界、尤其是西班牙语国家仍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 本文版权归 petitnicola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