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流浪的孩子
前几天跟朋友吃饭,突然感慨起了在美国的生活。总从父母骄傲地夸赞和亲戚羡慕的话语中感觉这也许似乎大概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我们穿越半个地球,在这求学,工作,生活。可是我们的根却扎不透美帝的钢筋水泥。常常听到很多北漂的故事,尤其是很多歌手都喜欢拿北京酒吧驻唱的故事来忆苦思甜。然而细想想,在美国的日子又何尝不是在“美漂”呢。
我不敢说在美国的日子有多苦,毕竟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但最苦的从来不是生活,而是心境。
第一次踏上美帝的土地是参加了学校的交流项目。因为成绩一般 ,只能选择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阿肯色州。第一次远行,更多的是兴奋。毕竟作为一个从没离开过家的孩子。第一次要去远方,是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更何况同行的还有五个校友。心里乐颠乐颠的,盘算着这一年一定是爽歪歪。我们的交流项目是不包含食宿的。为了省钱我们决定去校外租房。刚开始大家过着其乐融融的留学生活。可是毕竟是20出头,年少轻狂,又都是娇惯的独生子女,大概过了一个学期后,一起出国的小伙伴就渐行渐远。记得第一次在美国生病,咳得肺都要炸了可身边却找不到一个人的时候,我哭了。我不是个爱哭的人,就是那种看到感人电影也挤不出眼泪,毕业典礼上也只会傻笑的人。第一次,我哭的停不下来。那种孤独与无助想无尽的黑洞,就这样把人样疯狂的吸入。
成长就是这样吧,无论多艰难。一口一口的呼吸,一步一步的前行,明天还是会来。
九个月的交流生活就这样熬过去了。暑假回去三个月,毕业,吃散伙饭,该表白的表白,该翻脸的翻脸。我们拍了跟大一入学时一样的照片,才发现,我是变化最大的那一只。其实这个变化也只是在美国短短的九个月而已。
三个月的暑假时间时光是短暂的。再一次踏上去美国的路,只是这一次在机场,说完再见,回头的一瞬间,眼泪就说什么也止不住了。当时的我不懂是为什么,只是觉得眼泪好咸。
一年的研究生读完后,还算顺利的找到第一份工作。只是三分之一的收入入了房东口袋,三分之一挥霍在平时的在吃喝玩乐上,最后三分之一也消耗在旅游上了。工作也有几年了,其实没什么积蓄。
在美国身份是个大问题。学生的时候是需要学生签证,毕业后美帝为了剥削无产阶级的每一分剩余价值,给学生提供为期12个月的实习签证,数理化专业可以延长到27个月。实习签证过期前,需要公司向移民局申请工作签证。这两年因为经济上行,工作越来越好找,工作签证却越来越难办。不知道是哪个移民局的天才想出了抽奖的方式。在美国工作签证抽签就是用的抽奖“lottery"。搞得在美国拿到工作签证就跟中乐透将一样困难。当然中奖后也是一样的欣喜若狂,殊不知,这只是灾难的开始而已。
下一重考验--绿卡。就跟在北京上海打工愁户口一样。在美国打工累成狗就为一张绿卡而已。要知道万恶的资本家都不是吃素的,不榨干小打工仔身上的最后一滴油又怎么会帮你申请。可是没有这一纸文书,今天还在加班,明天就被遣送回国了。曾经就同事因为绿卡申请的过程中,律师犯了个小小的错误,立马被被停工了。一个月后就卷铺盖离开了。这种故事比比皆是。
一个朋友曾说笑,当时父母送我们出国的时候八成都没想清楚。如果还把我们绑在身边的话,谁不定我们早就结婚生子,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我们自己在出国的时候真的想清楚了么,说好的出来读书见见世面,工作几年就回去,可是回去又谈何容易呢。当人一无所有的时候,选择流浪很容易。当几年工作下来,熟悉了美国的职场,生活环境,又怎么从容地放弃一切,重新开始呢。
三年后第一次回家,父母的双鬓已白,看到心里也是酸酸的。回想起第一次跟家里说要出国的时候,从来不善言辞的父亲对我说,“其实只想你一直在身边,读个研究生,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可在二十岁的年纪,我们总想着离家越远越好,向往的是自由独立。只是我们都却低估了自由的代价。
每个公主千金,到美国一年全部变成女汉子。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到美国半年就柴米油盐酱醋茶。来美国六年,换了四个地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平均每个地方待不到两年。说起来到处有着我的足迹,却没在哪留下半点痕迹。
城市在变,生活在转,朋友在换,最后会飘向何方呢。或许我们都是带着剧本来的,有些事为我所选却非我所愿。
又是一年初夏,芝加哥河畔。
朋友问,你现在最想去哪?
我答,我想回家。
我不敢说在美国的日子有多苦,毕竟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但最苦的从来不是生活,而是心境。
第一次踏上美帝的土地是参加了学校的交流项目。因为成绩一般 ,只能选择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阿肯色州。第一次远行,更多的是兴奋。毕竟作为一个从没离开过家的孩子。第一次要去远方,是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更何况同行的还有五个校友。心里乐颠乐颠的,盘算着这一年一定是爽歪歪。我们的交流项目是不包含食宿的。为了省钱我们决定去校外租房。刚开始大家过着其乐融融的留学生活。可是毕竟是20出头,年少轻狂,又都是娇惯的独生子女,大概过了一个学期后,一起出国的小伙伴就渐行渐远。记得第一次在美国生病,咳得肺都要炸了可身边却找不到一个人的时候,我哭了。我不是个爱哭的人,就是那种看到感人电影也挤不出眼泪,毕业典礼上也只会傻笑的人。第一次,我哭的停不下来。那种孤独与无助想无尽的黑洞,就这样把人样疯狂的吸入。
成长就是这样吧,无论多艰难。一口一口的呼吸,一步一步的前行,明天还是会来。
九个月的交流生活就这样熬过去了。暑假回去三个月,毕业,吃散伙饭,该表白的表白,该翻脸的翻脸。我们拍了跟大一入学时一样的照片,才发现,我是变化最大的那一只。其实这个变化也只是在美国短短的九个月而已。
三个月的暑假时间时光是短暂的。再一次踏上去美国的路,只是这一次在机场,说完再见,回头的一瞬间,眼泪就说什么也止不住了。当时的我不懂是为什么,只是觉得眼泪好咸。
一年的研究生读完后,还算顺利的找到第一份工作。只是三分之一的收入入了房东口袋,三分之一挥霍在平时的在吃喝玩乐上,最后三分之一也消耗在旅游上了。工作也有几年了,其实没什么积蓄。
在美国身份是个大问题。学生的时候是需要学生签证,毕业后美帝为了剥削无产阶级的每一分剩余价值,给学生提供为期12个月的实习签证,数理化专业可以延长到27个月。实习签证过期前,需要公司向移民局申请工作签证。这两年因为经济上行,工作越来越好找,工作签证却越来越难办。不知道是哪个移民局的天才想出了抽奖的方式。在美国工作签证抽签就是用的抽奖“lottery"。搞得在美国拿到工作签证就跟中乐透将一样困难。当然中奖后也是一样的欣喜若狂,殊不知,这只是灾难的开始而已。
下一重考验--绿卡。就跟在北京上海打工愁户口一样。在美国打工累成狗就为一张绿卡而已。要知道万恶的资本家都不是吃素的,不榨干小打工仔身上的最后一滴油又怎么会帮你申请。可是没有这一纸文书,今天还在加班,明天就被遣送回国了。曾经就同事因为绿卡申请的过程中,律师犯了个小小的错误,立马被被停工了。一个月后就卷铺盖离开了。这种故事比比皆是。
一个朋友曾说笑,当时父母送我们出国的时候八成都没想清楚。如果还把我们绑在身边的话,谁不定我们早就结婚生子,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我们自己在出国的时候真的想清楚了么,说好的出来读书见见世面,工作几年就回去,可是回去又谈何容易呢。当人一无所有的时候,选择流浪很容易。当几年工作下来,熟悉了美国的职场,生活环境,又怎么从容地放弃一切,重新开始呢。
三年后第一次回家,父母的双鬓已白,看到心里也是酸酸的。回想起第一次跟家里说要出国的时候,从来不善言辞的父亲对我说,“其实只想你一直在身边,读个研究生,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可在二十岁的年纪,我们总想着离家越远越好,向往的是自由独立。只是我们都却低估了自由的代价。
每个公主千金,到美国一年全部变成女汉子。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到美国半年就柴米油盐酱醋茶。来美国六年,换了四个地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平均每个地方待不到两年。说起来到处有着我的足迹,却没在哪留下半点痕迹。
城市在变,生活在转,朋友在换,最后会飘向何方呢。或许我们都是带着剧本来的,有些事为我所选却非我所愿。
又是一年初夏,芝加哥河畔。
朋友问,你现在最想去哪?
我答,我想回家。
![]() |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