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生堂讀書記 澹生堂藏書目 整理說明
澹生堂讀書記 澹生堂藏書目(全二冊) 作者:(明)祁承㸁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5-11 定價:98.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第四輯) ISBN: 9787532574278

澹生堂讀書記 整理說明 祁承㸁(一五六三-一六二八),字爾光,一字越凡,號夷度、密士,別署曠翁。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世居梅墅。萬曆三十二年(一六〇四)進士,歷任寧國、長洲知縣,南京刑部、兵部主事、員外郎、郞中,吉安知府,沂州同知,宿州知州,兵部員外郎,河南按察司僉事、副使,江西右參政。著有《澹生堂藏書約》、《牧津》、《宋西事案》、《宋賢雜佩》、《兩浙古今著作考》、《澹生堂集》等書,編有叢書《皇明徵信叢錄》、《澹生堂餘苑》。 祁氏自幼嗜書,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家藏已逾萬卷,不幸爲祝融取去。迨入仕後,車轍南北,遊宦鄉居,銳意搜求。萬曆四十八年(一六二〇)編就《澹生堂藏書目》。此後陸續增補,著錄圖籍六千七百餘種,不下八萬五千卷,與四明范氏天一閣藏書足相頡頏(參閱嚴倚帆《祁承㸁及澹生堂藏書研究》,漢美圖書公司,一九九一)。崇禎九年(一六三六),祁彪佳(一六〇三-一六四五)昆仲彙選先人遺作,編成《澹生堂集》二十一卷付梓。其中既有關於購書、鑒書、編目要領的專論,又有涉及讀書、聚書、編書事宜的信札與日記,保存了許多生動自述,吾人猶得一窺晚明藏書家之蠹魚生涯。 《澹生堂集》頗涉明季遼東時事,乾隆間入《軍機處奏准全燬書目》,傳世極罕。已知惟一足本,原藏國立北平圖書館。抗戰期間,北平圖書館將包括《澹生堂集》在內的三千餘部善本古籍運往美國國會圖書館保存,今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於平圖舊藏《澹生堂集》均有著錄,可資參考。 本書爲《澹生堂集》新編選本,彙輯有關藏書讀書之文,分上下兩卷。上卷收錄《澹生堂集》卷十四「讀書志」全文。其中《藏書訓約》與《藏書訓略》即著名的《澹生堂藏書約》。《藏書訓約》實爲引言,《藏書訓略》分購書、鑒書、讀書,聚書四章。《澹生堂藏書約》原稿本二冊,今在南京圖書館,第一冊爲《澹生堂藏書約》(引言)、《讀書訓》、《聚書訓》,第二冊爲《藏書訓略》,下分購書、鑒書二章。稿本前後存明人手書序跋題辭十二篇。另有萬曆間單刻本,國家圖書館見藏,先《澹生堂藏書約》(引言)、《藏書訓略》,後《讀書訓》、《聚書訓》,序跋題辭存七篇,又與《庚申整書小記》(版心題「曠亭集」)、《庚申整書例略四則》合訂一冊。此外《澹生堂藏書目》也將《澹生堂藏書約》引言部分冠於卷首,充當序文。清代藏書家鮑廷博、繆荃孫喜其精審,先後將《澹生堂藏書約》刊入《知不足齋叢書》及《藕香零拾》。清刻篇目次序略同稿本,然明人序跋全無,且文字不無訛誤。如稿本開篇謂「華容魏學博有《史全》」,乃指明人魏顯國編有《歷代史書大全》。萬曆單刻本並《澹生堂集》本「史全」俱作「全史」。《知不足齋》、《藕香零拾》二本則改作「盱江鄧元錫有《函史》」。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曾合校以上兩種清刻,付諸鉛槧,二〇〇四年《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再版。鄭振鐸先生收得萬曆間單刻本,欲重印而未果。近年已有簡體字點校本(《經籍會通(外四種)》,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九),惜諸序僅保留郭子章一篇,餘均刊落。 本書下卷收錄《尺牘》、《戊午曆》、《己未曆》、《密園前後記》。《尺牘》凡十二通,前十一通選自《澹生堂集》卷十七至十八,又據《中華文史論叢》第四輯(一九八四)所載《祁承㸁家書》(黄裳舊藏原信並錄文)第二十四札轉錄一通。《戊午曆》、《己未曆》係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及次年一月間日記,原載《澹生堂集》卷十三。《密園前後記》,原載《澹生堂集》卷十一。書後附錄《澹生堂藏書約》序跋題辭及祁氏傳記資料。 本次輯錄,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製《澹生堂集》縮微膠捲進行,並參校以下諸本:一、南京圖書館藏《澹生堂藏書目》稿本(簡稱「書目稿本」)、《澹生堂藏書約》稿本(簡稱「稿本」);二、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澹生堂藏書訓約》萬曆間單刻本(簡稱「單刻本」);三、《牧津》天啟間刻本(簡稱「天啟本」,《續修四庫全書》第七五四冊景印)。除古體、異體字徑作通行今體,凡改動底本及重要異文,均出校記。 編校本書,承蒙吳格先生大力支持,沈燮元先生惠助辨識草書,統此致謝。整理既畢,略述原委,疏漏之處,敬祈指正。 鄭 誠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初稿 二〇一三年八 月修訂 補記:原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澹生堂集》二十一卷崇禎刻本近已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二〇一三年發行單行本(全五冊),二〇一四年收入《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八七六、八七七冊)。 澹生堂藏書目 整理說明 《澹生堂藏書目》,明山陰祁承㸁(一五六三-一六二八)編,稿本八冊,不分卷。藍格稿紙,四周單邊,無魚尾,版心上方刊「淡生堂藏書目」(書目正文部份)或「淡生堂藏書譜」(序例及四部類目),中部墨筆記部類、葉次(如「經一」)。書目爲帳簿式,分上下兩欄。每葉上欄十六行,記書名。下欄三十二行,記卷數、冊數、函數、版本、子目等項,作者或編者姓氏記於下欄底部。第一冊冠《澹生堂藏書約》(引言部分)、《庚申整書小記》、《庚申整書例略四則》,即本目序例。冊一經部、冊二三史部、冊四五六子部、冊七八集部,各部前冠本部類目。第一冊封內附簽條,載丁丙題記。第八冊書末有徐維則跋。書目爲萬曆四十八年(一六二〇)編定,祁氏生前有所增補,標以續收字樣。收藏印鑒有「澹生堂/經籍記」(朱文長方印)、「曠翁/手識」(白文方印)、「子孫/世珍」(朱文圓印)、「山陰祁氏/藏書/之章」(白文方印)、「嘉惠堂/藏閱書」(朱文長方印)、「朝陽/晚翠/之章」(白文方印)、「八千卷樓」(朱文長印)、「江蘇第一/圖書館/善本書/之印記」(朱文方印)等。書影參見《南京圖書館珍本圖錄》(江蘇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 第一〇一頁)。 《澹生堂藏書約》,稿本二冊,萬曆四十一年成書。藍格稿紙,四周單邊,無魚尾,無行線,版心上方刊「淡生堂經籍」。半葉七行或八行,行十六字。第一冊爲《澹生堂藏書約》(引言)、《讀書訓》、《聚書訓》,第二冊爲《藏書訓略》,下分「購書」、「鑒書」二章。稿本前後有明人手書序跋題辭十二篇。鈐有「八千卷樓/珍藏善本」(朱文長印)、「八千卷/樓藏/書印」(朱文方印)、「錢塘/丁氏/藏書」(白文方印)、「江蘇第一/圖書館/善本書/之印記」(朱文方印)等收藏印記。《藏書約》稿本文字,已收入新編《澹生堂讀書記》。 以上稿本十冊,清末入藏錢塘丁氏八千卷樓,現存南京圖書館。 《澹生堂藏書目》抄本尚有多種傳世,如許元溥舊藏起元社抄本(大連圖書館)、宋氏漫堂抄本(國家圖書館)、錢氏萃古齋抄本(國家圖書館)、顧廣圻跋本(上海圖書館,闕集部)、沈氏鳴野山房抄本(天一閣)、汪氏藝芸精舍抄本(青島博物館)、李氏䃺墨亭叢書本(中山大學圖書館)、李盛鐸舊藏本(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會稽徐氏鑄學齋首次刊刻《澹生堂藏書目》(簡稱徐本),爲《紹興先正遺書》第三集第三種,係借用八千卷樓藏稿本校刻而成。徐本無凡例、校記。與稿本兩相對照,知其體例多有改易,如將全書析爲十四卷、歸併續收諸書置於各卷末、著錄先冊數後卷數,刪去標有「重」、「重入」字樣條目,等等。 《澹生堂藏書目》稿本第八冊書口上部爲銀魚洞穿,明別集(「國朝詩文集」)書名殘損三百餘處。全書後經加襯重裝,少量紙殘傷字處有補筆。康熙間漫堂抄本、乾隆間萃古齋抄本已是殘後所抄。光緒間鑄學齋刻本有所訂補,闕失仍多。大連圖書館藏起元社抄本(簡稱大連本),猶是蟲蛀前過錄。此黑格抄本八冊,半葉八行,白口,無魚尾,四周單邊,左邊框外側下方有「起元社」字樣,鈐「許印/元溥」、「泰/峰」兩枚朱文方印,抄成當在明末清初。大連本無序例及四部類目,第八冊尾脫「國朝湖廣四川雲貴諸公集」以下數葉(稿本著錄七十餘種),其餘大體完好。可據大連本補回稿本蟲蛀欠字十分之九,約三百處。稿本第六冊「叢書家類」末脫一葉(著錄兩種)、第八冊「續收浙省諸公集」內脫一葉(著錄十五種),亦可據大連本補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盛鐸舊藏本(簡稱「北大本」),八冊,半葉八行,無行格欄線,有朱、墨二色批校,鈐「麐嘉/館印」朱文方印。該本「淳」字作「湻」,「曆」字或避或不避,抄錄時間似在清末民初。天頭常見朱筆,某字「鈕補」、某字「鈕乙」,《三山全志》條上注「此條原本無,鈕校夾注在旁」。第八冊書末朱筆摹寫方印「貞節/堂圖/書印」、「顧廣/圻字千里/號澗薲」。可知該本或據鈕樹玉校袁廷檮、顧廣圻藏本傳寫。北大本有序例及四部類目,正文基本完整,明別集部分(「續收浙省諸公集」內脫葉未錄)可補稿本殘闕。 今爲《澹生堂藏書目》第二次整理出版,旨在儘量恢復稿本原貌,同時完善體例,方便讀者使用。整理凡例如左: 稿本各冊原無大題。今統一題作澹生堂藏書目,第一冊至第八冊分別題作經部、史部上、史部下、子部一、子部二、子部三、集部上、集部下。 稿本四部前所冠本部類目,與正文實際類目頗有出入。整理本參酌異同,新編總目。計經部十一類五十六目、史部十五類五十八目、子部十三類五十七目、集部七類二十五目,凡四部四十六類一百九十六目。二級類以下不分目者(如「正史類」)、三級目多條實際合併者(如「會編并纂略」、「琴附絲竹」),均按一目計算,「續收」項不計入類目。 稿本原有序例及四部類目,已載於《澹生堂讀書記》,本書省略。 稿本上欄大字,下欄雙行小字。整理本統一改作單行,原屬上欄之書名頂格,原屬下欄著錄項字體小一號。 本書主體爲三級目錄,亦有少量第四、第五級類目。例如《代祀高麗山川記》屬史部-國朝史類-行役-使命,《陶學士集》屬集部-別集類-國朝詩文集-分省諸公集-南直諸公集。稿本內二級類目標題在上欄,三、四、五級類目標題在下欄。整理本內各級類目以不同字體標識,以示區別。 稿本紙殘闕字處,可補者加方括號[[]]。空缺者用□表示,每格估計一字。誤字加圓括號()表示刪去,方括號[[]]標識改正之字。 編者補充之類目標題,加方括號[[]]號表示。 稿本內書名項下手書「重」、「重入」字樣,及書名上墨筆標 ┓號,凡一百七十餘處,均表示重複收錄。整理本保存全部條目,統一標注【重】字。 子部三兵家類續收末、五行家類陰陽末各有一處明顯裝訂錯葉,據上下文移回原處。 稿本常見筆誤,如「金獻彙言」應作「今獻彙言」、「百名家書」應作「百家名書」、「記錄彙編」應作「紀錄彙編」、「吳梓」應作「梓吳」,「庚巳編」應作「庚己編」,一律徑改。異體字酌情統一。 需出校記者,校記列於條目所在目錄分類後。 附錄《澹生堂藏書目》稿抄刻本題識跋語,彙集顧廣圻、劉喜海、李冬涵、丁丙、徐維則、徐友蘭、瞿鳳起諸家文字。 整理本書,承蒙吳格先生始終鼓勵支持,徐憶農女士、薛蓮女士、毛文鰲先生、陳曉珊女士、Cathleen Paethe女士、顏敏翔先生、吳旭民先生給予幫助,統此謹表謝忱。 鄭 誠 二〇一三年八 月初稿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修訂 按,以上整理說明兩則,原爲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五年版《澹生堂讀書記 澹生堂藏書目》所作。出版時說明文字略見削刪,稍失原意。茲據整理者存稿發表,並加修訂。
sonoclock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北京动物园古迹小考 (9人喜欢)
- 成都石室中学与剑桥大学交换书物小考 (14人喜欢)
- 《历史学习》: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油印刊物(1956-1957)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