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夏天
读张爱玲的《金锁记》时,翻到「酸梅汤」一词,忽然嘴馋,出了图书馆便到饭堂的凉茶铺买了一杯。大叔转身从冰箱里拿出透明的塑料壶,却是凉茶般的黑,不是我所想像的,啤酒般的金黄,盛入纸杯冰凉。这酸梅汤隐约藏着一股轻微的药味,喝了一口并不习惯,直待慢慢多喝了几口,熟悉味道,才渐渐舒畅了。
我想,原来这就是酸梅汤。不叫酸梅水,也不叫酸梅汁,一个「汤」字似乎印证着梅与水在文火中的煎熬。我没喝过酸梅汤,但觉得,往后再见到这三个字,兴许不会像今天这样垂涎欲滴。想象的味道毕竟最好。此前我从没喝过酸梅汤,也不清楚,这一杯到底正宗与否。
想喝酸梅汤,也跟天气有关。捧着书,站在书架前,窗边袭来热风,头顶的大风扇忽悠忽悠地缓慢旋转。夏日炙烤得人都没了精神,怎一个晒字了得。这会眼望「酸梅汤」就渴了。
小学时候,常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零食,几毛钱一小包酸梅,陈皮,梅肉干之类的。买回家后,撕开小袋子,匀出一两块当零食吃。下午临出门前,拆一小包倒进水壶,咕嘟嘟灌入沸水,拎着壶,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去学校。水浸着梅子,到了学校,稍微有点酸味,渴极了就喝完大半瓶。我最喜欢的是喝到最后,梅水喝完了,就可以仰起头来,吃尽瓶底的梅子和陈皮。泡过水的梅子膨胀得大了些,没有当零食吃的酸,不过略微带点酸甜。那时候是真觉得好吃极了。小学几年,也似乎吃遍了小卖部各种廉价牌子的梅子,如今想起来嘴里还是酸。
几次放学,见校门口有位老人家,骑着三轮车载一大桶熬煮的凉茶,免费提供给路人解渴消暑。妈妈也常熬那样的青草水,自家外出采摘洗净,熬出一锅来,降这热天的酷暑火气。老人家心善,见正午孩子们放学,家长守在校门口,晒得慌,于是便有了这念头。三轮车就停放在校门口附近的阴凉处,老人家头戴草帽遮阳,往碗里杯里装凉茶,过路人时有凑过去喝一碗,聊几句,问问缘由的。小孩子的我可不爱喝什么凉茶,还是被大人哄着喝了几口。没有凉茶铺的甜凉茶好喝,虽然也不苦,但那股浓浓的青草味,实在没有梅水好喝。
小学高年级,校门口的小卖部开始卖起珍珠奶茶,加了果粒的鲜榨果汁。放学后,小学生们攥着几块钱,围在小卖部门前,瞧店主娴熟地削果皮,剜果肉。果汁机轰隆隆地转动,榨出来的鲜艳果汁倒入塑料杯,放在机器下压膜封盖,老板娘拿一根塑料吸管,将尖的那头戳进膜内,递过来给等待那杯饮料的小孩。其他孩子眼巴巴望她,嘴里抢着说出要喝的果汁,阿姨削起芒果,果汁机又转动起来。桌上摆放一罐罐方形的果粒,红橙黄绿,每种颜色都包裹了一种水果的味道,比如绿色的青苹果味。
初中夏天,满是体育课的痕迹。男生在毫无遮蔽的小篮球场打球,蓝白色校服的身影时而奔跑,时而跳跃。女生在教学楼投射的阴影里跳皮筋,打羽毛球,坐在阶边聊天说笑。下课回到教室,桌上便是冰红茶,冰绿茶,偶尔穿插几瓶阿萨姆奶茶,茉莉花茶和茉莉蜜茶。大家都爱玩,男女生常以冰红茶或冰绿茶打赌,比考试成绩也有,篮球输赢也有,输的人约个日期,提着茶来见。彼时最心动的,莫过于喜欢的男生递来的那一瓶冰红茶。
高三,夏季午间,在校外吃完饭,走回学校路过小卖部,偶尔就会买一罐维他柠檬茶。在课室午休,做试卷,几个同学趴在桌上睡了,我也昏昏欲睡,忍不住困打起盹来。教学楼很安静,除了隔壁班打水的学生,说话路过,会往这间教室望上几眼。午觉醒来,桌边的柠檬茶纸罐渗出水珠,罐底是漫出辄止的一摊水迹。
小时候的夏天,只一层平房的家里,热得像锅里的蒸笼。唯一的落地风扇,摆在电视柜前的地面,调到最大档,还要自动旋转,以便吹到家里每个成员。躺在长木椅睡午觉的爸爸,竹椅上做珠衣的妈妈,坐在水泥地面看电视的我和姐姐。实在太热时,我俩就凑到风扇前,随着风扇变换位置,为争多点凉爽而吵闹不休。
最喜欢奶奶在我家。她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两块钱,让我们到附近的小卖部买几根冰棍。奶奶忌讳吃奶油,每次我们都先给她挑一根绿豆冰棒,再捡自己爱吃的买了。来回买冰棍的那段小路,却怎么都不热,不燥,满是欢喜。从厨房拿出几个小碗,拆开冰棍的塑料袋,坚固的冰体滋溜滑入碗里。妈妈怕小孩吃饭不小心就摔了碗,于是家中备了两个轻巧的铁碗,我和姐姐各执一个。凉气冒出来,我吮吸着冰棍淌出来的水滴,捧着凉凉的小碗,喝下融化后留在碗底的浓稠甜汁,舔舔嘴,心满意足。
夏日,都是笃悠悠的漫长,汗水黏腻,堵在校门口等待开门的学生,眯着眼,躲过亮晃晃的阳光。日子因热气而更慢,多了漫不经心,多了无所事事的慵懒。昨天快六点下课后,走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吃晚饭,买了水果。走回宿舍的路上,遇到熟人,他惊讶说,「你走着去呀!」细算走过的路程,花的时间,在学校吃顿饭,买水果仿佛更划算。但这夏日黄昏,我还是很想走出去,即使像温水里将死的青蛙。
夏天,喜欢蓝得澄澈的天空,白云像是拥有无数戏码的魔术师,令我永远不知道,抬头的那一瞬间,它扮出的是怎样的鬼脸。
我想,原来这就是酸梅汤。不叫酸梅水,也不叫酸梅汁,一个「汤」字似乎印证着梅与水在文火中的煎熬。我没喝过酸梅汤,但觉得,往后再见到这三个字,兴许不会像今天这样垂涎欲滴。想象的味道毕竟最好。此前我从没喝过酸梅汤,也不清楚,这一杯到底正宗与否。
想喝酸梅汤,也跟天气有关。捧着书,站在书架前,窗边袭来热风,头顶的大风扇忽悠忽悠地缓慢旋转。夏日炙烤得人都没了精神,怎一个晒字了得。这会眼望「酸梅汤」就渴了。
小学时候,常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零食,几毛钱一小包酸梅,陈皮,梅肉干之类的。买回家后,撕开小袋子,匀出一两块当零食吃。下午临出门前,拆一小包倒进水壶,咕嘟嘟灌入沸水,拎着壶,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去学校。水浸着梅子,到了学校,稍微有点酸味,渴极了就喝完大半瓶。我最喜欢的是喝到最后,梅水喝完了,就可以仰起头来,吃尽瓶底的梅子和陈皮。泡过水的梅子膨胀得大了些,没有当零食吃的酸,不过略微带点酸甜。那时候是真觉得好吃极了。小学几年,也似乎吃遍了小卖部各种廉价牌子的梅子,如今想起来嘴里还是酸。
几次放学,见校门口有位老人家,骑着三轮车载一大桶熬煮的凉茶,免费提供给路人解渴消暑。妈妈也常熬那样的青草水,自家外出采摘洗净,熬出一锅来,降这热天的酷暑火气。老人家心善,见正午孩子们放学,家长守在校门口,晒得慌,于是便有了这念头。三轮车就停放在校门口附近的阴凉处,老人家头戴草帽遮阳,往碗里杯里装凉茶,过路人时有凑过去喝一碗,聊几句,问问缘由的。小孩子的我可不爱喝什么凉茶,还是被大人哄着喝了几口。没有凉茶铺的甜凉茶好喝,虽然也不苦,但那股浓浓的青草味,实在没有梅水好喝。
小学高年级,校门口的小卖部开始卖起珍珠奶茶,加了果粒的鲜榨果汁。放学后,小学生们攥着几块钱,围在小卖部门前,瞧店主娴熟地削果皮,剜果肉。果汁机轰隆隆地转动,榨出来的鲜艳果汁倒入塑料杯,放在机器下压膜封盖,老板娘拿一根塑料吸管,将尖的那头戳进膜内,递过来给等待那杯饮料的小孩。其他孩子眼巴巴望她,嘴里抢着说出要喝的果汁,阿姨削起芒果,果汁机又转动起来。桌上摆放一罐罐方形的果粒,红橙黄绿,每种颜色都包裹了一种水果的味道,比如绿色的青苹果味。
初中夏天,满是体育课的痕迹。男生在毫无遮蔽的小篮球场打球,蓝白色校服的身影时而奔跑,时而跳跃。女生在教学楼投射的阴影里跳皮筋,打羽毛球,坐在阶边聊天说笑。下课回到教室,桌上便是冰红茶,冰绿茶,偶尔穿插几瓶阿萨姆奶茶,茉莉花茶和茉莉蜜茶。大家都爱玩,男女生常以冰红茶或冰绿茶打赌,比考试成绩也有,篮球输赢也有,输的人约个日期,提着茶来见。彼时最心动的,莫过于喜欢的男生递来的那一瓶冰红茶。
高三,夏季午间,在校外吃完饭,走回学校路过小卖部,偶尔就会买一罐维他柠檬茶。在课室午休,做试卷,几个同学趴在桌上睡了,我也昏昏欲睡,忍不住困打起盹来。教学楼很安静,除了隔壁班打水的学生,说话路过,会往这间教室望上几眼。午觉醒来,桌边的柠檬茶纸罐渗出水珠,罐底是漫出辄止的一摊水迹。
小时候的夏天,只一层平房的家里,热得像锅里的蒸笼。唯一的落地风扇,摆在电视柜前的地面,调到最大档,还要自动旋转,以便吹到家里每个成员。躺在长木椅睡午觉的爸爸,竹椅上做珠衣的妈妈,坐在水泥地面看电视的我和姐姐。实在太热时,我俩就凑到风扇前,随着风扇变换位置,为争多点凉爽而吵闹不休。
最喜欢奶奶在我家。她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两块钱,让我们到附近的小卖部买几根冰棍。奶奶忌讳吃奶油,每次我们都先给她挑一根绿豆冰棒,再捡自己爱吃的买了。来回买冰棍的那段小路,却怎么都不热,不燥,满是欢喜。从厨房拿出几个小碗,拆开冰棍的塑料袋,坚固的冰体滋溜滑入碗里。妈妈怕小孩吃饭不小心就摔了碗,于是家中备了两个轻巧的铁碗,我和姐姐各执一个。凉气冒出来,我吮吸着冰棍淌出来的水滴,捧着凉凉的小碗,喝下融化后留在碗底的浓稠甜汁,舔舔嘴,心满意足。
夏日,都是笃悠悠的漫长,汗水黏腻,堵在校门口等待开门的学生,眯着眼,躲过亮晃晃的阳光。日子因热气而更慢,多了漫不经心,多了无所事事的慵懒。昨天快六点下课后,走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吃晚饭,买了水果。走回宿舍的路上,遇到熟人,他惊讶说,「你走着去呀!」细算走过的路程,花的时间,在学校吃顿饭,买水果仿佛更划算。但这夏日黄昏,我还是很想走出去,即使像温水里将死的青蛙。
夏天,喜欢蓝得澄澈的天空,白云像是拥有无数戏码的魔术师,令我永远不知道,抬头的那一瞬间,它扮出的是怎样的鬼脸。
来自 豆瓣App
-
涵鹅要长大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5 14:58:39
-
try anyth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2 14:24:02
-
Gracio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2 13: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