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应该从娃娃抓起,论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朋友圈中当妈妈的人多了,聊天、聚会,总是绕不开孩子的话题。家境优越的朋友侃侃而谈自己的公婆爹妈为小孩子未来的教育准备了多少储蓄金,等到了孩子初中毕业后就直接送去美国读高中,考大学;家境还行的朋友说自己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满足孩子的吃喝玩乐;家境普通的朋友说自己要跟老公一起努力挣钱,为孩子积攒将来的教育基金,还要思量哪里的学区房比较便宜,为孩子能够上到一所好的学校而提前准备。
我们总是无条件的付出,而孩子也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消费者的角色。
父母对儿女的付出再怎么多,过程再怎么艰难,他们都会甘之如饴。
父母竭尽全力给予孩子的“物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把孩子作当做一个消费者,而不及时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情况就会变成,这样……
譬如,给孩子买的玩具,没多久,孩子就玩腻了或是摔坏了;孩子想要什么衣物,不马上答应或略有犹豫,孩子就会心烦气躁,大发脾气;给孩子一星期的零花钱,没几天就被用完了,然后孩子又会理直气壮地再向你伸手……
很多家长为此无可奈何而又迷惑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怎么还是不懂事?
其实,洽洽是大多数家长在物质给予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财商教育。
父辈们失败的财商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在小时候并没有受到过正确的财商教育,因为父母那辈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物质分配,让他们对金钱有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至于他们每月省吃俭用,并把节约下来的几元钱都当做宝贝一样呵护好,也不愿在公开场谈论钱的事儿。父母们爱钱,但是也惧怕钱,担心整天谈钱会把人带入罪恶的深渊。父母对钱又爱又恨的态度,从而影响了他们下一代的教育。
父母不愿让孩子过多的接触钱,所以小时候但凡有压岁钱,都是上缴的。
孩子只要负责消费就好,赚钱,那是父母的事儿。
缺乏财商教育的后果
父辈的影响,遗留下来,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大手大脚的花钱,自己的负担逐渐加重,财富积累变少,逐渐变成了“月光族”。继续让孩子适应消费意识而非理财意识,不让孩子受到正确的财商教育,孩子会逐渐变得不理性消费或是迷失方向,也不会对金钱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理财的真正行动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
1、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在孩子开始读书后,慢慢告诉他钱是什么、该如何使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告诉他,钱买不了一切,比如爱、比如友情。
2、适当地给零花钱,养成记账习惯
每周适当地给予孩子零花钱,鼓励他们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礼物,甚至衣服。在孩子每次消费后,家长要和孩子及时地交流一下购物感受,并提醒孩子进行记账,帮助孩子分析消费的经验和教训。
3、教孩子学会存钱
等孩子渐渐养成记账的习惯,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零用钱了,父母就要及时培养孩子存钱的习惯。可以给孩子买个储蓄罐,让他把平时余下来的钱存进去,告诉他存钱可以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很多小心愿。让储蓄罐与孩子的“梦想”串联起来,这样他对于储蓄就多了一份动力。
4、努力学会对孩子说“不”
父母对孩子说“不”是个很艰难的决定,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一旦拒绝,就会内心有愧疚感。孩子把钱花光了或者弄丢了,再想要钱的时候要坚决果断,不要让孩子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同时还要让他明白:家长不会因为这个处罚你,批评你,因为那些钱是你自己的,你有以任何方式处置的权利;那笔钱如果花光了,就应该为自己的盲目消费买单;那笔钱如果弄丢了,那就应该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负责。
5、鼓励孩子用劳动赚钱
过分地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习惯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角色,并一味地索取。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会让孩子好好珍惜劳动果实,体会到赚钱的辛苦,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劳动,给予他报酬,用劳动换取金钱,会让他意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6、带孩子阅读理财入门书
童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读童话,在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阅读理财入门书,让他懂得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方式。
7、如实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
一些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适度的“藏富”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
在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时候,财商教育也很重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培养他们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孩子未来成长重要的一步。
玛瑙湾
![]() |
我们总是无条件的付出,而孩子也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消费者的角色。
父母对儿女的付出再怎么多,过程再怎么艰难,他们都会甘之如饴。
父母竭尽全力给予孩子的“物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把孩子作当做一个消费者,而不及时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情况就会变成,这样……
譬如,给孩子买的玩具,没多久,孩子就玩腻了或是摔坏了;孩子想要什么衣物,不马上答应或略有犹豫,孩子就会心烦气躁,大发脾气;给孩子一星期的零花钱,没几天就被用完了,然后孩子又会理直气壮地再向你伸手……
![]() |
很多家长为此无可奈何而又迷惑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怎么还是不懂事?
其实,洽洽是大多数家长在物质给予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财商教育。
父辈们失败的财商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在小时候并没有受到过正确的财商教育,因为父母那辈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物质分配,让他们对金钱有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至于他们每月省吃俭用,并把节约下来的几元钱都当做宝贝一样呵护好,也不愿在公开场谈论钱的事儿。父母们爱钱,但是也惧怕钱,担心整天谈钱会把人带入罪恶的深渊。父母对钱又爱又恨的态度,从而影响了他们下一代的教育。
父母不愿让孩子过多的接触钱,所以小时候但凡有压岁钱,都是上缴的。
孩子只要负责消费就好,赚钱,那是父母的事儿。
![]() |
缺乏财商教育的后果
父辈的影响,遗留下来,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大手大脚的花钱,自己的负担逐渐加重,财富积累变少,逐渐变成了“月光族”。继续让孩子适应消费意识而非理财意识,不让孩子受到正确的财商教育,孩子会逐渐变得不理性消费或是迷失方向,也不会对金钱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理财的真正行动力。
![]() |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
1、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在孩子开始读书后,慢慢告诉他钱是什么、该如何使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告诉他,钱买不了一切,比如爱、比如友情。
2、适当地给零花钱,养成记账习惯
每周适当地给予孩子零花钱,鼓励他们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礼物,甚至衣服。在孩子每次消费后,家长要和孩子及时地交流一下购物感受,并提醒孩子进行记账,帮助孩子分析消费的经验和教训。
3、教孩子学会存钱
等孩子渐渐养成记账的习惯,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零用钱了,父母就要及时培养孩子存钱的习惯。可以给孩子买个储蓄罐,让他把平时余下来的钱存进去,告诉他存钱可以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很多小心愿。让储蓄罐与孩子的“梦想”串联起来,这样他对于储蓄就多了一份动力。
4、努力学会对孩子说“不”
父母对孩子说“不”是个很艰难的决定,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一旦拒绝,就会内心有愧疚感。孩子把钱花光了或者弄丢了,再想要钱的时候要坚决果断,不要让孩子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同时还要让他明白:家长不会因为这个处罚你,批评你,因为那些钱是你自己的,你有以任何方式处置的权利;那笔钱如果花光了,就应该为自己的盲目消费买单;那笔钱如果弄丢了,那就应该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负责。
5、鼓励孩子用劳动赚钱
过分地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习惯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角色,并一味地索取。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会让孩子好好珍惜劳动果实,体会到赚钱的辛苦,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劳动,给予他报酬,用劳动换取金钱,会让他意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6、带孩子阅读理财入门书
童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读童话,在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阅读理财入门书,让他懂得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方式。
7、如实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
一些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适度的“藏富”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
在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时候,财商教育也很重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培养他们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孩子未来成长重要的一步。
![]() |
玛瑙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