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小记
5月11日,我和老婆去台湾自由行,前后历经6天5晚。这趟旅程给了我一些感触,以点的形式,散记于此。
第一部分、自然风景
1、海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在台湾,你确实可以体会到胡德夫歌声中的那种感觉。从台北到花莲的火车上,我们就已经见识了太平洋美丽的海岸线。
到花莲之后,我们骑行了10公里,从吉安的民宿到七星潭的海边,然后静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直至一场从海上飘来的暴雨,将我们赶走。
太鲁阁清水断崖的海,美得不真实。
虽然此生已经见过好几次大海,还娶了一个海边长大的妻子,但是对于一个西北长大的孩子,依然对大海有着不可言说的迷恋。
迷恋那种隔着砂石,听着海水拍岸的声音,心里平静的感觉。
2、山
台湾作为板块漂移挤压而成的岛,其山也是雄奇壮丽。我们去了台北的阳明山,以及花莲的太鲁阁国家公园。观山景时一路的赞叹。描述的言语匮乏,只能放点照片。
第二部分、建筑篇
1、骑楼
骑楼于我是很新鲜的建筑。在西北从未见过,在天津和杭州也几乎未见。然而在台北,骑楼随处可见。
骑楼是近代的商住建筑,又被称为廊房。最早发源于希腊,是雅典围城的主体建筑。然而因为东南亚炎热湿润的气候,这种建筑反而在这里非常流行。骑楼可以避风挡雨,也能遮蔽阳光,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建筑。
骑楼彰显了建筑对人的关怀。下雨天走在台北的街头,正是因为有了骑楼,才能畅行无阻。
我不知道,骑楼和台湾人的性格是否有关,至少我在台湾,不会因为下雨和烈日而烦恼,心中少了戾气,多了一些温暖。
2、台北车站
台北车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建筑。台湾多元文化的融合在这里有明显的体现。
从外观来看,台北车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建筑。但是却保留了中式建筑的一些细节。而各种宗教对人的指引和关怀,也很和谐的在车站的内饰中并存。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和人
1、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的馆藏之丰富,令人咋舌。比我在国内参观过的任何一家博物馆都要令人震撼。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青铜陶瓷到黄金玛瑙。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在这里有了更丰富的展现。我们参观之际,正值清明上河图开展,虽未见张择端版本,但是其之后明清画匠所绘版本依然令人称赞不已。
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同其他博物馆一样,禁止拍照,也禁止大声喧哗。然而有趣的是其禁止的方式,每个场馆都有一些工作人员,举着禁止拍照和喧哗的小牌巡视。发现拍照或者喧哗的人,并非呵斥制止,而是小声温柔的提醒 -- “先生,请小声说话哦”,“小姐,这里不能拍照哦”。所谓心悦诚服,来自相互的尊重。而工作人员的这种态度,也增加了游人对这些历史文化的尊重。
2、夜市
夜市,是台湾街头文化的缩影。在台北我们逛了师大夜市,在花莲我们逛了自强夜市。形式并没有太大差异,以小吃为主,以服饰杂物为辅。对于非吃货的我来说,夜市的美食并不特别值得一提。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秩序。火爆的小吃店,总有很长的队伍,然而排队的人中,所见皆是耐心平和。吃完小吃,将垃圾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带走,这也是台湾人的习惯。台北街头很难见到垃圾桶,大家随身携带垃圾袋,为的是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
这样难道不会很不方便吗?然而在台湾,则是习以为常,这种全民的克制,或者说礼貌教养,是在大陆的旅游景点很难见到的。
3、街头艺人
我们在台北新光百货的步行街上,看到了很多街头艺人。在花莲的自强夜市原住民一条街,也看到了街头艺人。这些艺人并未完全商业化,小有名气,但绝非大腕明星。这种街头表演也保留了艺人的传统,会让人想起古代中国街头表演相声杂技的老艺人们。表演的质量普遍不错,艺人也都彬彬有礼。
印象颇深的是两个原住民歌手的表演,观众寥寥,但是他们却很会自得其乐。除了唱歌,一个逗一个捧,还会讲些小笑话。
4、人
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标榜,或者品牌logo,每一个台湾人就已经是台湾文化最好的象征。我们在街上,在地铁,在百货大楼,在诚品书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台湾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浑身纹身日系打扮的青年;有文质彬彬一身正装的职场人士,也有穿着学校制服背着书包的中学生。然而这些人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却是一致的谦和与礼让。台湾的地铁中的温馨座椅只留给需要帮助的人士,乘坐电梯时大家都会自觉靠右站立。宾馆,餐厅的服务员礼貌客气的让你有点不适。我们在花莲所住的民宿主人虽然偏绿,但是临走送我们到车站之后依然深深鞠了一躬,欢迎我们下次再来。
每个人在这里都会被温柔对待。无论你是什么背景,什么信仰,都能在这座移民城市中找到让自己心灵安慰的细节。
后记
这篇小记很散,也很杂。足见长久不写东西,功力是会退化的。台湾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社会的井然,人的教养和谦和。希望今后有机会,还能去吹吹太平洋的海风,感受中央山脉的壮丽。去看看那些和我们同宗同源,但是却已是另外面貌的同胞们。
第一部分、自然风景
1、海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在台湾,你确实可以体会到胡德夫歌声中的那种感觉。从台北到花莲的火车上,我们就已经见识了太平洋美丽的海岸线。
![]() |
台北到花莲的火车上,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太平洋美丽的海岸线 |
到花莲之后,我们骑行了10公里,从吉安的民宿到七星潭的海边,然后静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直至一场从海上飘来的暴雨,将我们赶走。
![]() |
在七星潭的海滩上,堆石塔 |
![]() |
从海上飘来的暴雨 |
太鲁阁清水断崖的海,美得不真实。
![]() |
太鲁阁清水断崖 |
虽然此生已经见过好几次大海,还娶了一个海边长大的妻子,但是对于一个西北长大的孩子,依然对大海有着不可言说的迷恋。
迷恋那种隔着砂石,听着海水拍岸的声音,心里平静的感觉。
![]() |
2、山
台湾作为板块漂移挤压而成的岛,其山也是雄奇壮丽。我们去了台北的阳明山,以及花莲的太鲁阁国家公园。观山景时一路的赞叹。描述的言语匮乏,只能放点照片。
![]() |
太鲁阁国家公园 |
![]() |
记得电影赛德克巴莱里,日军攻打原住民时,走的就是这样的小路 |
![]() |
太鲁阁山上的奇葩 |
![]() |
燕子岭 |
![]() |
长春阁 |
第二部分、建筑篇
1、骑楼
骑楼于我是很新鲜的建筑。在西北从未见过,在天津和杭州也几乎未见。然而在台北,骑楼随处可见。
骑楼是近代的商住建筑,又被称为廊房。最早发源于希腊,是雅典围城的主体建筑。然而因为东南亚炎热湿润的气候,这种建筑反而在这里非常流行。骑楼可以避风挡雨,也能遮蔽阳光,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建筑。
骑楼彰显了建筑对人的关怀。下雨天走在台北的街头,正是因为有了骑楼,才能畅行无阻。
我不知道,骑楼和台湾人的性格是否有关,至少我在台湾,不会因为下雨和烈日而烦恼,心中少了戾气,多了一些温暖。
![]() |
骑楼构成了台北建筑的主要形态,遮阳挡雨的骑楼,体现对人的关怀 |
2、台北车站
台北车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建筑。台湾多元文化的融合在这里有明显的体现。
从外观来看,台北车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建筑。但是却保留了中式建筑的一些细节。而各种宗教对人的指引和关怀,也很和谐的在车站的内饰中并存。
![]() |
图片来自百度,车站虽然外观现代,但是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细节 |
![]() |
各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 |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和人
1、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的馆藏之丰富,令人咋舌。比我在国内参观过的任何一家博物馆都要令人震撼。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青铜陶瓷到黄金玛瑙。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在这里有了更丰富的展现。我们参观之际,正值清明上河图开展,虽未见张择端版本,但是其之后明清画匠所绘版本依然令人称赞不已。
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同其他博物馆一样,禁止拍照,也禁止大声喧哗。然而有趣的是其禁止的方式,每个场馆都有一些工作人员,举着禁止拍照和喧哗的小牌巡视。发现拍照或者喧哗的人,并非呵斥制止,而是小声温柔的提醒 -- “先生,请小声说话哦”,“小姐,这里不能拍照哦”。所谓心悦诚服,来自相互的尊重。而工作人员的这种态度,也增加了游人对这些历史文化的尊重。
![]() |
故宫博物院外观,里面的宝贝们非常精彩 |
2、夜市
夜市,是台湾街头文化的缩影。在台北我们逛了师大夜市,在花莲我们逛了自强夜市。形式并没有太大差异,以小吃为主,以服饰杂物为辅。对于非吃货的我来说,夜市的美食并不特别值得一提。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秩序。火爆的小吃店,总有很长的队伍,然而排队的人中,所见皆是耐心平和。吃完小吃,将垃圾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带走,这也是台湾人的习惯。台北街头很难见到垃圾桶,大家随身携带垃圾袋,为的是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
这样难道不会很不方便吗?然而在台湾,则是习以为常,这种全民的克制,或者说礼貌教养,是在大陆的旅游景点很难见到的。
3、街头艺人
我们在台北新光百货的步行街上,看到了很多街头艺人。在花莲的自强夜市原住民一条街,也看到了街头艺人。这些艺人并未完全商业化,小有名气,但绝非大腕明星。这种街头表演也保留了艺人的传统,会让人想起古代中国街头表演相声杂技的老艺人们。表演的质量普遍不错,艺人也都彬彬有礼。
印象颇深的是两个原住民歌手的表演,观众寥寥,但是他们却很会自得其乐。除了唱歌,一个逗一个捧,还会讲些小笑话。
![]() |
来自阿美族的街头艺人,嗓音浑厚,唱起原住民歌曲催人流泪 |
4、人
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标榜,或者品牌logo,每一个台湾人就已经是台湾文化最好的象征。我们在街上,在地铁,在百货大楼,在诚品书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台湾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浑身纹身日系打扮的青年;有文质彬彬一身正装的职场人士,也有穿着学校制服背着书包的中学生。然而这些人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却是一致的谦和与礼让。台湾的地铁中的温馨座椅只留给需要帮助的人士,乘坐电梯时大家都会自觉靠右站立。宾馆,餐厅的服务员礼貌客气的让你有点不适。我们在花莲所住的民宿主人虽然偏绿,但是临走送我们到车站之后依然深深鞠了一躬,欢迎我们下次再来。
每个人在这里都会被温柔对待。无论你是什么背景,什么信仰,都能在这座移民城市中找到让自己心灵安慰的细节。
![]() |
诚品书店里,安静看书的人们 |
![]() |
诗人余光中的浪漫与乡愁 |
后记
这篇小记很散,也很杂。足见长久不写东西,功力是会退化的。台湾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社会的井然,人的教养和谦和。希望今后有机会,还能去吹吹太平洋的海风,感受中央山脉的壮丽。去看看那些和我们同宗同源,但是却已是另外面貌的同胞们。
-
阿锋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24 0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