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娱乐过后的反思,音乐电影出路何在
![]() |
前几日,《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黑色幽默了一把,下跪求排片闹得沸沸扬扬,甚嚣尘上,电影的热度吵上来了,票房逆势大涨,让人想不关注都不成。
娱乐过后,我们还需要反思。
![]() |
董小姐觉得有必要奉劝一下方励,用下跪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给电影做背书,真是给吴天明导演跌足了份儿。电影火则火矣,却扭曲了匠人的初衷!
![]() |
冯小刚的《1942》,凝结了他毕生心血的倾力之作,在票房失利的情况下,人冯导照样志气刚强,依然不改小钢炮的本色。评价电影的时候,淡淡的一句“操蛋少了,救赎多了,一笔带过。对比方励下跪求排片的举动,这大概就是商人和匠人的差距吧!
![]() |
回过头来再看看说相声的郭德纲,人家老郭舞台上只对观众作揖,诚心实意的表达一下对衣食父母的感激之情就够了,接下来还要拿出真本事来看唱本儿!不服气不行,相声同样也是日渐式微的传统技艺,差一点儿被正统册封过的姜昆给带到沟里去,人郭德纲又把相声说活了,还做得风生水起。
用心打磨作品才是关键,毕竟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切记,切记,不要再把下跪的本事传染给其他的同行了,毕竟咱们的电影也式微(虽然票房涨了),大家都不务正业一门心思的阿谀观众了,怎么拍出好电影呢?!
![]() |
董小姐去看这部电影,还有一点是因为这部片子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讲述的是一段国粹音乐传承的故事。在还没上映之前,就已经获得了马丁斯科塞斯、李安、张艺谋等一众大咖导演的好评推荐,身为资深影迷和专业乐评人的董小姐,是一定要凑这个热闹的。
电影是讲述音乐传承的故事,片子展现了唢呐技艺所面临的窘境,经典民粹的东西,却得不到好的传承,更遑论推广!这也是当下中国传统文化,面对经济市场衍生出新鲜事物的尴尬。影片中那场焦家班与西洋乐团对阵,最后每个人都遍体鳞伤的桥段,正是最好的写照。
![]() |
![]() |
怎么解决以及出路何在?吴天明导演没有交代,他只是通过这部落寞的电影,想勾起人们对国粹音乐的理解和关注。
![]() |
吴导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音乐,和他想表述的思想,在最后一曲《百鸟朝凤》的悲鸣独奏中释放出来,但却显得异常单薄。其实音乐类型的电影,不仅仅是只有悲天悯人的哀歌,也完全可以用其他不同的叙事形式来展现音乐。也许,我们所欠缺的这道火候,已经煲成了别人桌面上的浓汤!
同类型题材日本电影《红鳉鱼》和《百鸟朝凤》的对比
![]() |
![]() |
日本电影《红鳉鱼》,讲述的同样是民族国粹“落语”(日本传统曲艺,类似咱们的单口相声)在衰落背景下的咏叹调。
两部电影相较之下,北野武和宫二和也的师徒档擦出了精彩的火花,两人龙虎相逢,演绎出充满笑声与辛酸的人生,也正是一部最完美的落语;《百鸟朝凤》中,陶泽如饰演的焦三爷,从影片开始到结束,都是他独自一人发光发亮,李岷城在影片中压不住阵脚,正像徒弟镇不住焦三爷的戏班子一样让人失落。
影片与音乐的结合,则更凸显导演对片子的把控力度。
《红鳉鱼》采用的音乐没有局限在日本传统里面,而是大胆启用欧美摇滚乐、爵士乐,似乎与落语完全不搭调,但却出人意料的带感,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又黑又燃,有趣至极。最后影片在谜一般的BGM音乐烘托下,升华主题,每个人都是成不了金鱼的红鳉鱼,可这些平凡人的人生不正是一部落语吗?!
![]() |
反观《百鸟朝凤》的配乐,董小姐个人认为最出彩的部分,当属师徒三人在芦苇荡中模仿辨别鸟鸣的桥段,最后两段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毫无张力可言,跟影片中烘托出来这首曲子的崇高地位相去甚远,无形中把观众积攒到即将爆发的感情抵消掉了一大部分,让这支曲子,成了固步自封的《百鸟朝凤》!
此外,还有许多音乐类型的影片,他们身上都有许多可取之处。简单看一下成功的欧美电影是怎么实现两者紧密结合的
1.《海上钢琴师》——音乐乌托邦式的电影
![]() |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蒂姆·罗斯饰演的主人公1900,把他栖身的邮轮,打造成了一座漂流在海上的音乐浮城,出于对音乐的坚守和热爱,最后,他也随着被废弃炸毁的邮轮湮灭。
《海上钢琴师》可能在一些人的心里打上了晦涩、装x的标签,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已经跻身影史的经典行列,达到的艺术水准无可取代。既然是经典,就有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 |
这部电影堪称音乐题材影片的典范,主人公1900弹奏的每一首钢琴曲,即使脱离电影,也都是曲曲经典。而托纳多雷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让每一段经典的音乐,都与影片的故事情节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背景的交代,镜头的切换,人物的刻画,空间的运用。。。这些表述都可以用音乐来呈现,并且水乳交融,达到极致!
看到这里,可以想见,咱们的导演在功力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爆裂鼓手》——梦魇与音乐交织的电影
![]() |
欧美电影相较于一贯喜欢平和为主,平铺直叙的中国电影来讲,他们几乎是挖空了心思去剑走偏锋,往往会收到奇效。这部电影的主角也是一对师徒档,讲述的同样也是音乐传承的故事,师徒之间相爱相杀,惊心动魄却又触及心灵。远比《红鳉鱼》和《百鸟朝凤》要黑色和极端得多。
《爆裂鼓手》这部影片的导演,对音乐的掌控可说是登峰造极,爵士乐的鼓点和影片融为一体,师生关系的层次递进,通过密集的音乐不断加速,甚至片中所有的轻重缓急都在鼓点的昭示下,似乎是浑然天成的组合,推着人随节奏进入到只属于艺术人生的不疯魔不成活。
![]() |
影片节奏燃爆,每一场演奏都像冒着伟大的硝烟,让人捏着汗等待落定最后一个鼓点!
这样的电影,相对于中国电影平和的叙事方式来说,不啻于一场华丽的颠覆,只是目前我们还很少有导演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
3.《寻找小糖人》——一段音乐两生花的电影
![]() |
这是根据真人事迹拍成的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美国歌手,在南非却人尽皆知,他的歌声甚至启迪民智掀起革命的传奇故事。热爱音乐的人,都会看得热泪盈眶。
导演有意安排,让这个本就不可思议的故事,更加悬疑。故事线索和与音乐的结合都深入人心,传奇的主人公在镜头前是安静内敛的,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吟唱诗人,拥有强大的精神内力,在命运的起伏前不卑不亢。大概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
![]() |
一个失业音乐青年,发了两张专辑,在美国无人理睬,只好做工人养家糊口。与此同时,地球另一边的南非,却因为他的音乐鼓励了无数人走向反抗旧体制的道路。电影中涵盖的信息和启示,是许多经典影片都拍马难及的,却由音乐电影的形式,展露无遗。
反观我们的电影,却还在一直扭扭捏捏地对待普世价值观,并对自己所处时代曲意迎逢,到头来只会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其实,成功的音乐题材电影有很多,殊途同归,用心做好电影,就会收获观众的掌声,用匠心打磨一部电影,则会使其登堂入室。音乐是为影片服务的同时,还能升华电影。千篇一律的旋律,观众们是否喜闻乐见,中国的导演们要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