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看过这个片子的你我,珍惜粮食和蔬菜
作为一个伪文艺人士,今天想聊一下看片儿心得。分享一部在网络上介绍和议论都很少,却在我眼中颜值超越宋仲基,励志指数秒杀《欢乐颂》的纪录片——《The Most Dangerous Ways to School》,中文译作《翻山涉水上学去》,在B站有粤语跟央视版,粤语版10集已经更完,但我听不来粤语,看得还是央视的版本,目前只更到4集。
网上关于该片的资料不多,只查到是美国拍摄,央视3月份引进的。
这个片子纪录的是来自世界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活最困苦地区的孩子们如何克服上学路上种种险象环生、克服贫穷饥饿艰难求学的故事。
虽然是类似于国内报道贫困山区的题材,但整个画风不煽情,让人从摄制组的镜头中感受到一个完全陌生、极端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孩子们炽热的眼神、朴实的梦想。
目前央视四集中,讲述了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偏远地区孩子的上学路。
肯尼亚马塞族孩子在上学前,早上4点就起床帮家里看管牲畜。
每天的食物只有牛奶,上学路上的野果,运气好时才能在屠宰场喝点血吃点肉。当看到在屠宰场,男人们饮血吃肉,女孩只能呆呆等着吃剩下的动物内脏时,这项马塞族神圣的传统令人唏嘘,我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跟这个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应该是成正比的。
在广阔的肯尼亚草原上,上学路途中总会与危险的野生动物不期而遇
而世界最高海拔的居民区,尼泊尔的孩子们则每天上演着高空特技
这是他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年纪大的孩子轮流走在钢丝上推已经生锈摇摇欲坠的索道,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湍急的河水里。所有的村民和看这部片子的人都期望政府能为孩子们修座桥,而政府的回应往往令所有文明世界的人发指。
当视线转到遥远的南美洲,你会讶异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是生活在用芦苇搭建的漂流岛上,他们的食物主要是芦苇、鱼和水鸟。上学只能靠划船。
对在舒适环境下生存的我们来说,西伯利亚孩子的情况看起来比上面三个地区的好很多,至少生活是富足的。只是在世界最严寒的地区,他们要对抗零下50、60度的低温,每年长达9个月的冰雪天气,使得室外的活动玩乐对他们无比奢侈。
正如片子开头说的“我们都上过学,也曾每天走在上学路上,但没有一条上学路是这样的,这些孩子们每天都要面对危险、攀爬、忍耐严寒、划船数小时,一切只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道路虽然艰难,有时却能收获最纯粹的美丽。”
关于上学路,于我而言,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现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上学路上的快乐,一路上和发小捉蜻蜓,找老鼠洞,数毛毛虫的时光;一路上互相追逐、堆雪人的时光;现在城里的小朋友们不一样了,他们的上学路唯一担心的是车水马龙,他们的危险不在于风霜雨雪、畏途巉岩,而在于可怕的现代文明跟不古的人心。他们很多人没有经历上学路,就被家长送到了学校,还没看见夕阳,就被塞进了汽车。哦,他们甚至没有发小。
虽然我经历过翻山涉水的上学路,但跟这些极端地区的小孩终归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上学路是拿生命的一场豪赌,成熟点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尚未启蒙的只为纯粹的快乐。
除了原始环境下人们的生存、求学状态刺激着我脆弱的神经、引发生而为人的普遍同情心外,最让我动容的是片中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把我从同情引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以至于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哲学般的闪光点。
这些小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已经被我们说烂俗的叫做梦想的东西吧。
然后长大了,当你行走在混凝土建造的狭窄空间里,终将明白,什么叫做行尸走肉的生活。
四集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马塞族4岁的小孩,他说:
当他说,“然后回到这里,看望我的母亲”时,我多想走上前去,抱抱这个4岁的小孩,对他说,“你4岁的脑袋里,怎么隐藏了如此非凡的智慧?”
我想我们跟他不同的只有“我想成为谁”,我们与他们唯一不同的,只是比他们幸运。
以上,毫无逻辑的叙述。最后,关于梦想——活的像个人了,再来谈梦想吧。
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流水障”
网上关于该片的资料不多,只查到是美国拍摄,央视3月份引进的。
![]() |
这个片子纪录的是来自世界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活最困苦地区的孩子们如何克服上学路上种种险象环生、克服贫穷饥饿艰难求学的故事。
虽然是类似于国内报道贫困山区的题材,但整个画风不煽情,让人从摄制组的镜头中感受到一个完全陌生、极端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孩子们炽热的眼神、朴实的梦想。
目前央视四集中,讲述了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偏远地区孩子的上学路。
![]() |
肯尼亚马塞族孩子在上学前,早上4点就起床帮家里看管牲畜。
![]() |
每天的食物只有牛奶,上学路上的野果,运气好时才能在屠宰场喝点血吃点肉。当看到在屠宰场,男人们饮血吃肉,女孩只能呆呆等着吃剩下的动物内脏时,这项马塞族神圣的传统令人唏嘘,我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跟这个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应该是成正比的。
![]() |
![]() |
在广阔的肯尼亚草原上,上学路途中总会与危险的野生动物不期而遇
![]() |
而世界最高海拔的居民区,尼泊尔的孩子们则每天上演着高空特技
![]() |
![]() |
![]() |
![]() |
![]() |
这是他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年纪大的孩子轮流走在钢丝上推已经生锈摇摇欲坠的索道,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湍急的河水里。所有的村民和看这部片子的人都期望政府能为孩子们修座桥,而政府的回应往往令所有文明世界的人发指。
![]() |
当视线转到遥远的南美洲,你会讶异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是生活在用芦苇搭建的漂流岛上,他们的食物主要是芦苇、鱼和水鸟。上学只能靠划船。
![]() |
![]() |
![]() |
![]() |
对在舒适环境下生存的我们来说,西伯利亚孩子的情况看起来比上面三个地区的好很多,至少生活是富足的。只是在世界最严寒的地区,他们要对抗零下50、60度的低温,每年长达9个月的冰雪天气,使得室外的活动玩乐对他们无比奢侈。
![]() |
![]() |
![]() |
正如片子开头说的“我们都上过学,也曾每天走在上学路上,但没有一条上学路是这样的,这些孩子们每天都要面对危险、攀爬、忍耐严寒、划船数小时,一切只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道路虽然艰难,有时却能收获最纯粹的美丽。”
![]() |
关于上学路,于我而言,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现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上学路上的快乐,一路上和发小捉蜻蜓,找老鼠洞,数毛毛虫的时光;一路上互相追逐、堆雪人的时光;现在城里的小朋友们不一样了,他们的上学路唯一担心的是车水马龙,他们的危险不在于风霜雨雪、畏途巉岩,而在于可怕的现代文明跟不古的人心。他们很多人没有经历上学路,就被家长送到了学校,还没看见夕阳,就被塞进了汽车。哦,他们甚至没有发小。
虽然我经历过翻山涉水的上学路,但跟这些极端地区的小孩终归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上学路是拿生命的一场豪赌,成熟点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尚未启蒙的只为纯粹的快乐。
除了原始环境下人们的生存、求学状态刺激着我脆弱的神经、引发生而为人的普遍同情心外,最让我动容的是片中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把我从同情引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以至于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哲学般的闪光点。
![]() |
![]() |
![]() |
这些小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已经被我们说烂俗的叫做梦想的东西吧。
![]() |
然后长大了,当你行走在混凝土建造的狭窄空间里,终将明白,什么叫做行尸走肉的生活。
四集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马塞族4岁的小孩,他说:
![]() |
![]() |
当他说,“然后回到这里,看望我的母亲”时,我多想走上前去,抱抱这个4岁的小孩,对他说,“你4岁的脑袋里,怎么隐藏了如此非凡的智慧?”
我想我们跟他不同的只有“我想成为谁”,我们与他们唯一不同的,只是比他们幸运。
以上,毫无逻辑的叙述。最后,关于梦想——活的像个人了,再来谈梦想吧。
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流水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