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意图不介入的未知影像的感官刺激|《利维坦》映后回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Q2OTI2OQ==&mid=503873900&idx=1&sn=d03c0e39b8fa0ce508f4b6dd4ce77122#rd
在《利维坦》的观影过程中,大家都跟随着Gopro摄像机在捕鱼网上、渔夫的头盔上、鱼堆里与海浪伴随着渔船的晃动摇摇欲睡,时睡时醒,直到渔船上昼夜劳作的机器的嗡鸣声与Gopro侵入海里,回到陆面又回到海里及海鸟上下颠覆式的飞行,海、海鸟、墨黑的天空,已经无法分清哪部分是天空反射到海中的镜像与幻影,哪部分是海鸟飞行中的常态。大家开始清醒过来,这种昏睡现象并不是个案,神奇的是他一点都没有影响画面对脑神经的刺激,在断续清醒的时间里,画面重新被大脑解构。记得第一次观看《利维坦》时,是在一个很深的夜晚,与大家同样有着类似的状况,但看第二遍或第三遍的时候,这种昏睡现象就会完全消失,由其本次观影是6G蓝光画质,自己也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个版本,很多之前被忽略的镜头都清晰的跳了出来,那些怀揣着好奇心,跑到船上来觅食的海鸟,浑然无意识到容易获得的食物,其实是更加危险的。
声音艺术家Ernst Karel是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负责声音部分的老师,几乎所有实验室出品的作品的声音都经他手,在《利维坦》中他与声音特效师Jacob Ribicoff一起将机器的嗡鸣声与Gopro侵入海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令观者从Gopro镜头的幻象中清醒过来,迫使你不得不去反思,机器工作时所制造的嗡鸣声在海下听起来几近某种大型海洋动物的哀嚎声!
所有的相遇都是由个人的潜意识所决定。从小就对神秘海洋里的高智商动物充满着好奇心,在看《利维坦》之前,不经意中下载了《海洋深处》,看过之后才知道是根据梅尔维尔的《白鲸》原著改编的电影。所以几乎可以想象的到Paravel和Castaing-Taylor在伴随着剧烈晕船症状的情况下,手捧着梅尔维尔的《白鲸》在马萨诸塞州的海域上,所酝酿出的某种情绪,使他们抱有敬畏的持续上船六次,每次以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所有素材的拍摄过程,那些影像完全交给了Gopro摄像机,一切素材中影像都跟海洋一样,充满着神秘与未知。
那段记录正在处理鱼类工作中渔夫胳膊上美人鱼纹身,不由让我联想到法斯宾德《雾港水手》中水手胳膊上类似的纹身画面,她们也许就是映射于每个水手潜意识里,可以持续在艰辛的航海捕渔工作中精神的幻想与寄托。在辛苦繁重的渔夫几近机械式的身体劳作中,精神的匮乏使得更多的无法释放的能量,在身体上形成脂肪堆积于肚皮上,一天工作中的疲劳使精神变的更加混沌,几乎已经忘记了夹在电视机上的Gopro摄像机,开始昏昏欲睡,这样的场景对于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导演主观意图与意志的缺席,反而创造出了,一种更接近于客观的真实影像,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惊叹的导演完全”不介入“的更客观与接近事物本身的影像的直接与震撼,那些感官的刺激即使在昏睡中也无法抵抗。大量未知的素材的拍摄,对于后期剪辑工作是巨大的考验,完成后的《利维坦》无一不显示出Castaing-Taylor对于把握作品所呈现与表达的精准性。不得不再一次的感受到,潜意识里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作品的呈现方式。
不难想象,观影后大家所呈现的对人类在不断向海洋索取的罪恶感与反思。人类的生命是靠物质来维系的,所以注定我们成为地球资源无限的索取者与消耗者,所有的动物们都有一个自然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维系生命的食物链,但所谓拥有着高智慧与文明的人类,因为自身的狂妄,无限制与无法满足的欲望正在破坏着这一切,决然无知的认为这是人类的权利,可悲的人类!我们可以从观影《利维坦》昏睡中醒来,但整体的从行为与行动中醒来,几乎是悲观与绝望的,他更像一则寓言!
当渔船上捕渔的机器停止作业,捕渔灯光熄灭,海面上除了海浪翻滚声和映着自然的光线飞翔的海鸟及鸣叫声,一切仿佛都回归于自然宁静,此时任何浮躁都已散去,大家彻底摆脱了晕船的昏睡状态,精神饱满的恢复到常态,那些在昏睡中脑神经接收到的画面开始一一浮现。
《利维坦》从拍摄到制作过程的意识形态,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思维方式与呈现方式,对于观者来说,是一种对全新的实验影像(沉浸式电影)的观影体验,激发并开启创作者的另一种创作意识形态,他的剪辑与后期声音的处理的专业与严谨,使我更加对Castaing-Taylo带领的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抱有敬畏。
你的打赏与转发,是对坚持创作最大支持!
只贩卖精神,减少欲望
“反物质”的宇宙能量
扫一扫
丹宁酸时光工作室
在《利维坦》的观影过程中,大家都跟随着Gopro摄像机在捕鱼网上、渔夫的头盔上、鱼堆里与海浪伴随着渔船的晃动摇摇欲睡,时睡时醒,直到渔船上昼夜劳作的机器的嗡鸣声与Gopro侵入海里,回到陆面又回到海里及海鸟上下颠覆式的飞行,海、海鸟、墨黑的天空,已经无法分清哪部分是天空反射到海中的镜像与幻影,哪部分是海鸟飞行中的常态。大家开始清醒过来,这种昏睡现象并不是个案,神奇的是他一点都没有影响画面对脑神经的刺激,在断续清醒的时间里,画面重新被大脑解构。记得第一次观看《利维坦》时,是在一个很深的夜晚,与大家同样有着类似的状况,但看第二遍或第三遍的时候,这种昏睡现象就会完全消失,由其本次观影是6G蓝光画质,自己也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个版本,很多之前被忽略的镜头都清晰的跳了出来,那些怀揣着好奇心,跑到船上来觅食的海鸟,浑然无意识到容易获得的食物,其实是更加危险的。
声音艺术家Ernst Karel是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负责声音部分的老师,几乎所有实验室出品的作品的声音都经他手,在《利维坦》中他与声音特效师Jacob Ribicoff一起将机器的嗡鸣声与Gopro侵入海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令观者从Gopro镜头的幻象中清醒过来,迫使你不得不去反思,机器工作时所制造的嗡鸣声在海下听起来几近某种大型海洋动物的哀嚎声!
所有的相遇都是由个人的潜意识所决定。从小就对神秘海洋里的高智商动物充满着好奇心,在看《利维坦》之前,不经意中下载了《海洋深处》,看过之后才知道是根据梅尔维尔的《白鲸》原著改编的电影。所以几乎可以想象的到Paravel和Castaing-Taylor在伴随着剧烈晕船症状的情况下,手捧着梅尔维尔的《白鲸》在马萨诸塞州的海域上,所酝酿出的某种情绪,使他们抱有敬畏的持续上船六次,每次以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所有素材的拍摄过程,那些影像完全交给了Gopro摄像机,一切素材中影像都跟海洋一样,充满着神秘与未知。
那段记录正在处理鱼类工作中渔夫胳膊上美人鱼纹身,不由让我联想到法斯宾德《雾港水手》中水手胳膊上类似的纹身画面,她们也许就是映射于每个水手潜意识里,可以持续在艰辛的航海捕渔工作中精神的幻想与寄托。在辛苦繁重的渔夫几近机械式的身体劳作中,精神的匮乏使得更多的无法释放的能量,在身体上形成脂肪堆积于肚皮上,一天工作中的疲劳使精神变的更加混沌,几乎已经忘记了夹在电视机上的Gopro摄像机,开始昏昏欲睡,这样的场景对于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导演主观意图与意志的缺席,反而创造出了,一种更接近于客观的真实影像,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惊叹的导演完全”不介入“的更客观与接近事物本身的影像的直接与震撼,那些感官的刺激即使在昏睡中也无法抵抗。大量未知的素材的拍摄,对于后期剪辑工作是巨大的考验,完成后的《利维坦》无一不显示出Castaing-Taylor对于把握作品所呈现与表达的精准性。不得不再一次的感受到,潜意识里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作品的呈现方式。
不难想象,观影后大家所呈现的对人类在不断向海洋索取的罪恶感与反思。人类的生命是靠物质来维系的,所以注定我们成为地球资源无限的索取者与消耗者,所有的动物们都有一个自然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维系生命的食物链,但所谓拥有着高智慧与文明的人类,因为自身的狂妄,无限制与无法满足的欲望正在破坏着这一切,决然无知的认为这是人类的权利,可悲的人类!我们可以从观影《利维坦》昏睡中醒来,但整体的从行为与行动中醒来,几乎是悲观与绝望的,他更像一则寓言!
当渔船上捕渔的机器停止作业,捕渔灯光熄灭,海面上除了海浪翻滚声和映着自然的光线飞翔的海鸟及鸣叫声,一切仿佛都回归于自然宁静,此时任何浮躁都已散去,大家彻底摆脱了晕船的昏睡状态,精神饱满的恢复到常态,那些在昏睡中脑神经接收到的画面开始一一浮现。
《利维坦》从拍摄到制作过程的意识形态,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思维方式与呈现方式,对于观者来说,是一种对全新的实验影像(沉浸式电影)的观影体验,激发并开启创作者的另一种创作意识形态,他的剪辑与后期声音的处理的专业与严谨,使我更加对Castaing-Taylo带领的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抱有敬畏。
你的打赏与转发,是对坚持创作最大支持!
只贩卖精神,减少欲望
“反物质”的宇宙能量
扫一扫
丹宁酸时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