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猴年杂记之一
人有多种多样的兴趣,他们的兴趣或者是天赋,或者是培养,但总是自我与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帕瓦罗蒂受洗时哭声响遏行云,吓坏了教父。果然后来他成为一名歌唱家,逝世后也有人在唱片的旋律中去仰慕他的风采。有人不那么幸运,偏偏喜欢上了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电影《百鸟朝凤》的男主角小时候引气不足,没有吹唢呐的天赋,常撅着屁股在河边吸水练气,一旁的农民都害怕他把喝水吸干。不过他勤学苦练总算继承了师傅的绝学。我以前见过一个小朋友四岁了还不太能说话,只会叫自己奶奶和鸡鸭牛羊的名字。细问才知道这个孩子老家在高山上,父母生下他之后就外出打工,一两年才回来一次。小朋友被留在高山深处,奶奶每天下地干活儿就把他拴在田坎上。没有伙伴和他一起游戏、说话,只能自己在树下玩泥巴或是远远望着鸡鸭牛羊在田垄里闹腾,所以到了四岁还只能叫这些简单的名词。后来被他姑姑——我的邻居带到我们那里的幼儿园,几个月就能说一些简单的故事。假如语言算是一种人的兴趣,人总要说话才能生活,那这个小朋友的兴趣起码不幸地被压抑了三年。相比这个小朋友,我走运许多。很小的时候我家有了电视机,我看了电视总要讲给给同学听,一来二去他们都喜欢上和我做朋友——我把别处的事情一二三复述一遍就成了故事大王。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仍然很喜欢和人交流吧。兴趣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听说有人出身书画世家,所以小时候往地上溺一把都要学着画幅山水。也听说有人当了一辈子木匠,生个儿子闻见刨木味道就要呕吐三天。所以我念书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或是地理,大概也没有由头。
说没有理由,不过大概还是有征兆的,比如我喜欢某个语文老师,讨厌某个语文老师。假如你对某一范围的人和食物有了格外的关注,不正是你对这一范围感兴趣吗?我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真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有意思的女人。她大概比磨盘高一丁点儿,比磨盘壮些,每次火急火燎像个地雷滚入教室。教训几句之后就开始讲课,套路无非是叫我们把课文读一遍,再由她照着教参念一遍,所以在她的课堂上我不是老老实实读到嗓子冒烟,就是昏昏欲睡不懂她咿咿呀呀在念什么咒语。有次,不知道她点中我回答一个什么问题,我许久才从神仙洞府里返回人间,站起来东望西望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小鸡儿样搭着脑袋瞟她。只见地雷杵在讲台上,把书一丢,瞪着双眼把我的犯罪记录一一公布,还宣判要我每天扫教室,直到觉悟悔改为止。其实我是很喜欢的语文的,我能讲完整的“春秋战国故事”,还能背好些诗词名句,但考试成绩老不行,所以希望初中之后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后来我果然稀里糊涂地考上了一个叫苏国成的老老师班上。说他老,因为他接到我们的时候都快退休了,岁月像一把矬刀已经把他的肩膀矬弯,站都站不直了。不过苏老师教学功底确实是很深厚的,比如他能背诵书上的所有古诗和文言,能给徒手在黑板上画杜甫的逃亡路线,还会把一个一个地把全班同学作文上的错别字和潦草字规范过来。在他的激励下,我初中就背了《长恨歌》、《琵琶行》和《滕王阁序》。我代表学校拿了一个芝麻大的作文比赛奖,他就郑重其事在班会上表扬我。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师正式表扬,脸红地就像猴子屁股一样。不久有一天,语文课讲《出师表》,这篇文章我头天晚上挑灯夜战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故意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国城想教训我,就提了一个书脚下注释的问题叫我回答。我立马就回答了出来,搞得他下不来台,只能告诫我不要骄傲,以后还有好多我要背的呢。现在想来,真是有眼光,直到我后来会选择文学,会选择当语文老师,会选择读师范,会选择长大以后就成为他。
语文老师嘛,不很轻松吗?上课吹吹牛就行了。其实也不是,随着参加赛课经历的增加,我开始感觉到讲课其实比写作难得多。写文章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但终究是可以把握的。讲课就不然了,本质上讲课是一种语境当中的交流,课程目标由交流的推进而达到。首先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训绎以致辞,研阅以穷照”,但这只能保证少讲废话。其次要懂得和人交流,大概这是天下间最难的事情,苏格拉底在希腊城邦尚且被人讨厌呢。最后,最好能有诗意一点。还记得七年前初夏傍晚开放在巡中校园里的栀子花香清新舒爽。国城讲课的声音在各种奇妙的各种味道里弥漫,一口气说完的起起落落,历史深处的呕哑嘲哳,玉兰金贵吐蕊飘香的快感沉浸在他喷潮涌动的气息中:当止则止、当停则停,穿云流水、或东或西。这大概是我人生中听到过最好的课了。当看见国城的灵魂从火葬场烟囱上爬出来,飘飘荡荡走向天国,我才明白“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舒缓与沉着,大概更需要一种人生的积累和沉淀。
君子之学,以为其身。小人之学,以为禽犊。现在常常有人大概在手机上看见了什么鸡汤,就要马上转给你,装作一副大成至圣先师的神像教训你要一二三四,其实他也不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话头。或者是背了两本育儿经,写了几篇八股文,就摆出一副“老师”的面孔对别人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指导工作,或者这家伙本人也糊涂得很。处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我最怕别人说我“好为人师”,所以每次学生问的问题,我都是吓得心惊胆战。专业内容我一定知无不言,可问着什么人生道理我就只能付之阙如咯。假如一定要说,我一定首先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我们这个老师遍地都是,学生倒不见太多时代。把自己的心交给学生,做别人的朋友,帮助他成长,这恐怕比板起一张脸色当长者轻松些吧。
人有多种多样的兴趣,他们的兴趣或者是天赋,或者是培养,但总是自我与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帕瓦罗蒂受洗时哭声响遏行云,吓坏了教父。果然后来他成为一名歌唱家,逝世后也有人在唱片的旋律中去仰慕他的风采。有人不那么幸运,偏偏喜欢上了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电影《百鸟朝凤》的男主角小时候引气不足,没有吹唢呐的天赋,常撅着屁股在河边吸水练气,一旁的农民都害怕他把喝水吸干。不过他勤学苦练总算继承了师傅的绝学。我以前见过一个小朋友四岁了还不太能说话,只会叫自己奶奶和鸡鸭牛羊的名字。细问才知道这个孩子老家在高山上,父母生下他之后就外出打工,一两年才回来一次。小朋友被留在高山深处,奶奶每天下地干活儿就把他拴在田坎上。没有伙伴和他一起游戏、说话,只能自己在树下玩泥巴或是远远望着鸡鸭牛羊在田垄里闹腾,所以到了四岁还只能叫这些简单的名词。后来被他姑姑——我的邻居带到我们那里的幼儿园,几个月就能说一些简单的故事。假如语言算是一种人的兴趣,人总要说话才能生活,那这个小朋友的兴趣起码不幸地被压抑了三年。相比这个小朋友,我走运许多。很小的时候我家有了电视机,我看了电视总要讲给给同学听,一来二去他们都喜欢上和我做朋友——我把别处的事情一二三复述一遍就成了故事大王。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仍然很喜欢和人交流吧。兴趣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听说有人出身书画世家,所以小时候往地上溺一把都要学着画幅山水。也听说有人当了一辈子木匠,生个儿子闻见刨木味道就要呕吐三天。所以我念书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或是地理,大概也没有由头。
说没有理由,不过大概还是有征兆的,比如我喜欢某个语文老师,讨厌某个语文老师。假如你对某一范围的人和食物有了格外的关注,不正是你对这一范围感兴趣吗?我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真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有意思的女人。她大概比磨盘高一丁点儿,比磨盘壮些,每次火急火燎像个地雷滚入教室。教训几句之后就开始讲课,套路无非是叫我们把课文读一遍,再由她照着教参念一遍,所以在她的课堂上我不是老老实实读到嗓子冒烟,就是昏昏欲睡不懂她咿咿呀呀在念什么咒语。有次,不知道她点中我回答一个什么问题,我许久才从神仙洞府里返回人间,站起来东望西望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小鸡儿样搭着脑袋瞟她。只见地雷杵在讲台上,把书一丢,瞪着双眼把我的犯罪记录一一公布,还宣判要我每天扫教室,直到觉悟悔改为止。其实我是很喜欢的语文的,我能讲完整的“春秋战国故事”,还能背好些诗词名句,但考试成绩老不行,所以希望初中之后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后来我果然稀里糊涂地考上了一个叫苏国成的老老师班上。说他老,因为他接到我们的时候都快退休了,岁月像一把矬刀已经把他的肩膀矬弯,站都站不直了。不过苏老师教学功底确实是很深厚的,比如他能背诵书上的所有古诗和文言,能给徒手在黑板上画杜甫的逃亡路线,还会把一个一个地把全班同学作文上的错别字和潦草字规范过来。在他的激励下,我初中就背了《长恨歌》、《琵琶行》和《滕王阁序》。我代表学校拿了一个芝麻大的作文比赛奖,他就郑重其事在班会上表扬我。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师正式表扬,脸红地就像猴子屁股一样。不久有一天,语文课讲《出师表》,这篇文章我头天晚上挑灯夜战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故意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国城想教训我,就提了一个书脚下注释的问题叫我回答。我立马就回答了出来,搞得他下不来台,只能告诫我不要骄傲,以后还有好多我要背的呢。现在想来,真是有眼光,直到我后来会选择文学,会选择当语文老师,会选择读师范,会选择长大以后就成为他。
语文老师嘛,不很轻松吗?上课吹吹牛就行了。其实也不是,随着参加赛课经历的增加,我开始感觉到讲课其实比写作难得多。写文章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但终究是可以把握的。讲课就不然了,本质上讲课是一种语境当中的交流,课程目标由交流的推进而达到。首先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训绎以致辞,研阅以穷照”,但这只能保证少讲废话。其次要懂得和人交流,大概这是天下间最难的事情,苏格拉底在希腊城邦尚且被人讨厌呢。最后,最好能有诗意一点。还记得七年前初夏傍晚开放在巡中校园里的栀子花香清新舒爽。国城讲课的声音在各种奇妙的各种味道里弥漫,一口气说完的起起落落,历史深处的呕哑嘲哳,玉兰金贵吐蕊飘香的快感沉浸在他喷潮涌动的气息中:当止则止、当停则停,穿云流水、或东或西。这大概是我人生中听到过最好的课了。当看见国城的灵魂从火葬场烟囱上爬出来,飘飘荡荡走向天国,我才明白“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舒缓与沉着,大概更需要一种人生的积累和沉淀。
君子之学,以为其身。小人之学,以为禽犊。现在常常有人大概在手机上看见了什么鸡汤,就要马上转给你,装作一副大成至圣先师的神像教训你要一二三四,其实他也不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话头。或者是背了两本育儿经,写了几篇八股文,就摆出一副“老师”的面孔对别人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指导工作,或者这家伙本人也糊涂得很。处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我最怕别人说我“好为人师”,所以每次学生问的问题,我都是吓得心惊胆战。专业内容我一定知无不言,可问着什么人生道理我就只能付之阙如咯。假如一定要说,我一定首先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我们这个老师遍地都是,学生倒不见太多时代。把自己的心交给学生,做别人的朋友,帮助他成长,这恐怕比板起一张脸色当长者轻松些吧。
-
冰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6 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