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红、奇葩说及其他
早晨看到一个豆瓣网红被扒出来是个骗子。下面回复的人里有些说自己曾被这个网红的事迹鼓舞,学语言,去日本去欧洲,结果发现是骗子痛心不已。说个题外话,我想起来《奇葩说》第三季有一期辩题是爱上人工智能是不是恋爱。姜思达起来以后说了他自己的一个经历,就是他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很关心他,知道他的喜好,经常寄给他东西逗他开心,可就是不出现,甚至有一次他在学校里接到这个人的信息说回头,大美玲就傻站着半个小时最后发现是“那个人”开玩笑。最后他声泪俱下地总结陈词说即便这是一个机器人,他觉得这份感情是真实的。对面黄执中站起来就说了一句话,说思达当你回头的那个瞬间,你就是想证明这个人是真的,不是单纯的一个软件或者骗局。黄执中的话太诡辩了,那种情况下人会回头是出于下意识,不见得真的想证明,当然你要说你下意识里就是认为那个软件确有其人,那咱们就子非鱼子非我地这么循环下去了。姜思达真想把这个人找出来,一定有一百种方法。问题就在于,当姜思达有天发现这个人,这个鼓舞他的人,假设真的就都是假的,那个人的经历、事业、感情都是假的,甚至那个人可能是用偷的抢的钱给姜思达买小猫买礼物,作为姜思达来说,你愿意相信你在这段经历中的情感是真实的吗,即便这种真实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当然,如果不啻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奇葩说作为一个综艺节目,选手说的很多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可能都是假的,为了娱乐的,姜思达这段可能都是他编的,那样他演技还不错。作为观众,不管是现场的还是电脑前的(现场的也可能是安排好的),选择相信什么呢。
我觉得这个就是传媒手段的可怕了。如同布尔迪厄说的,电视机为观众选择好了播放内容,观众只能被动接受。即便你不断换台,可电视节目生产者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换来换去,换汤不换药。网络似乎比电视机更先进,可在我看来网络和电视是一样的,甚至网络比电视更可怕。黄执中有一点说的没错,就是人很容易沉醉在幻象里。网络就是制造了一个比电视更先进、更发达、更公平的幻象。
奇葩说第三季这个现场观众跑票制度就是一个最大的讽刺,你会非常奇怪地看到现场的一百个人像墙头草一样毫无主见,除了个别极差而没有说服力的选手,基本上一方陈述的时候,观众就会偏向这一方,换成另一边时,观众又都迅速倒戈了,然后红蓝色的票数比就这么来来回回。我不否认这些辩手都很有感染力,尤其是汇聚了黄执中、马薇薇、陈铭、邱晨这些国辩高手,再加上各有奇葩之处的其他选手,他们的演说都很有感染力,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术”。尽管电视节目不必与现实太挂钩,谁也不会说我会因为一档节目谁说的有感染力就改变我对某个问题的原本的看法。但谁又知道,你这“原本的看法”不是被大众传媒所潜移默化建构起来的呢。一开始我把奇葩说当成一个搞笑节目,就是为了看肖骁范湉湉说些搞笑的话然后一笑而过,但是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这个节目对现实的隐喻之处。它预示了一种数字时代信息获取的可怕。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现在人们可能会因为完全没见过、仅仅是因为获得的信息对自己有很强的说服力的事物而丧失自己的判断力。网络是一个悖论,在启发人们获取信息、思考的同时,也关闭了人们一部分思考的能力。让人们相信网络所获取的就是真的,因为人们太相信网络的力量了。网络无所不包,所以网络具备自己纠错的能力。可有一天当你发现魏则西搜索的医院其实是花钱买的头条,当你发现所谓的贴吧是百度花钱买的,当你发现一个外语说的跟母语一样的白富美鼓励你的事情是编的,你觉得网络还有多少是真实的。别说哪个国家有网络监控有防火长城,拆了防火墙才有助于认识世界。我不是洗白防火墙,但你不觉得那些为了保护言论自由的政治正确而不取缔恐怖组织在Facebook界面的观念,那些因为中国洗衣粉广告里可能的无心之失就条件反射出种族歧视的观念,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性少数群体的观念,你不觉得这些观念才是最大的防火墙,隔绝了这个世界吗?我们待在各种各样的墙里,讨论着这个墙还是那个墙更好,你不觉得这是个五十步笑百步的矛盾吗?
网络真的让一个人无所遁形吗?我觉得网络才是一个人隐藏自己最好的地方。
我觉得这个就是传媒手段的可怕了。如同布尔迪厄说的,电视机为观众选择好了播放内容,观众只能被动接受。即便你不断换台,可电视节目生产者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换来换去,换汤不换药。网络似乎比电视机更先进,可在我看来网络和电视是一样的,甚至网络比电视更可怕。黄执中有一点说的没错,就是人很容易沉醉在幻象里。网络就是制造了一个比电视更先进、更发达、更公平的幻象。
奇葩说第三季这个现场观众跑票制度就是一个最大的讽刺,你会非常奇怪地看到现场的一百个人像墙头草一样毫无主见,除了个别极差而没有说服力的选手,基本上一方陈述的时候,观众就会偏向这一方,换成另一边时,观众又都迅速倒戈了,然后红蓝色的票数比就这么来来回回。我不否认这些辩手都很有感染力,尤其是汇聚了黄执中、马薇薇、陈铭、邱晨这些国辩高手,再加上各有奇葩之处的其他选手,他们的演说都很有感染力,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术”。尽管电视节目不必与现实太挂钩,谁也不会说我会因为一档节目谁说的有感染力就改变我对某个问题的原本的看法。但谁又知道,你这“原本的看法”不是被大众传媒所潜移默化建构起来的呢。一开始我把奇葩说当成一个搞笑节目,就是为了看肖骁范湉湉说些搞笑的话然后一笑而过,但是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这个节目对现实的隐喻之处。它预示了一种数字时代信息获取的可怕。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现在人们可能会因为完全没见过、仅仅是因为获得的信息对自己有很强的说服力的事物而丧失自己的判断力。网络是一个悖论,在启发人们获取信息、思考的同时,也关闭了人们一部分思考的能力。让人们相信网络所获取的就是真的,因为人们太相信网络的力量了。网络无所不包,所以网络具备自己纠错的能力。可有一天当你发现魏则西搜索的医院其实是花钱买的头条,当你发现所谓的贴吧是百度花钱买的,当你发现一个外语说的跟母语一样的白富美鼓励你的事情是编的,你觉得网络还有多少是真实的。别说哪个国家有网络监控有防火长城,拆了防火墙才有助于认识世界。我不是洗白防火墙,但你不觉得那些为了保护言论自由的政治正确而不取缔恐怖组织在Facebook界面的观念,那些因为中国洗衣粉广告里可能的无心之失就条件反射出种族歧视的观念,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性少数群体的观念,你不觉得这些观念才是最大的防火墙,隔绝了这个世界吗?我们待在各种各样的墙里,讨论着这个墙还是那个墙更好,你不觉得这是个五十步笑百步的矛盾吗?
网络真的让一个人无所遁形吗?我觉得网络才是一个人隐藏自己最好的地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