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游乐场
总是在说,我在等人,可是在等的人,到底是谁?
遇见了太多的人,发生了太多的事,我也早已经忘记最初说过的话,坚持过的信仰。那些年少轻狂时记录下来的心情,一点一点都被磨灭,尽管现在是更加孩子气的生活,身边也有比之前更多的朋友,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可是,比较之下,我没有比三年前的自己更快乐。
依稀记得,三年前,我可以为了一本杂志,在下课铃一响后立刻冲出教室飞奔到报刊亭抢到第一本杂志;三年前,我坐在教室里天马行空构写每一个不成熟的故事;三年前,我趴在被窝里面偷偷给那个陌生的人写信,耳边是不清晰的广播主持人的声音;三年前,我敢坐在网吧里面看一部电影不顾身边是否有人哭起来。
那个时候的我,没有任何坚持,没有谁教过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没有人说喜欢我。我就简简单单地过着,偶尔放纵一下自己。不求有谁能了解,根本没有在意过我会对不起谁,都离得好遥远。
是不是,这样怀念起从前的自己,都会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不快乐?
是不是,让自己看起来冷漠,才会有人在乎?
是不是,继续佯装自己成一个开朗的人,才会留得住所谓的朋友?
日子那么长,身边终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暂时陪伴自己的人。每当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都会莫名写下一些古怪的文字来缅怀曾经与他们的嬉笑打闹。没有受伤,只是有点不舍得。听见他们说了:“我要离开了。”我的回答从来都是淡淡地:“哦。”
不敢在某个人身上倾注太多的关注和情感。
会斤斤计较能得到多少回报。很自私,内心一直都清楚这个无比阴暗的自己存在着。哪怕勉强维持着表面是个好人的假象。其实很多人早就知道了不是吗?所有的付出,都计较着,尽管嘴上从来不说,但或多或少都会刻意疏远着某个朋友的。
请你讨厌我,不骗你。
一年又一年细细碎碎搜集的小物件,看见超市、精品店、书店里面喜欢的东西,总会第一时间买下,不管他们的价值如何。只在乎当下的心情,年少的自己可以消磨最多的就是任性。会用将来还有更多无奈的借口来说服自己,如果现在不放纵,那再过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怎么还会有同样的心境来看待现在遇见的所有?
不需要害怕会对不起谁。
一路平静地走来,说穿了,就是自己不断地给自己伤害后疗伤成长起来的普通故事。
会回避提到童年的某些事情,会惧怕初三那年突然的转变,会逃离高中三年里面的记忆。但回忆不会欺骗人,就算自己拼了命想要否认,它还是会在不经意地提醒你。你曾经拥有过,你曾经愚蠢过,你曾经歇斯底里过,你曾经不顾一切过,你曾经想要为了一个人停留一辈子过。我仅仅是弱者,选择了退回到谁都看不见的角落罢了。
我在乎的,我介意的,我不断争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理解的。
而本该属于我的,不都在一次次不懂事的情况下扔开了吗?还是会碰见熟悉的感觉来对往事不再来缅怀。我无力偿还你们对我的好,我真的不够资格来拥有你们口中说的那个自己。纵使我做过再多努力,想要成为你们眼中的人。可是,真的不快乐。我要离开,可不可以?
是,我成长的环境的确会让你们有些好奇。但一路陪伴我的同学朋友们都知道,我从五年级开始就没有爸爸。初中,高中,我一直拒绝面对这个事实。每当看见朋友们提及自己的父母时,我都会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眼里的小心翼翼。是的,他们担心我会不开心。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三时的某个晚修,依旧故我地将自己埋在小说和音乐混杂的世界里。那个跟我一直吵嘴的女生看不过去,拍拍我的桌子,很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样子,你怎么对得起你的妈妈?”当时我没有说话,我很想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面对妈妈给我的太多太多。她没有要求过我很多,对于我看的书写的字,她只是叫我说适度就好,别太累。而每一次都会让她失望的考试成绩,她都一笑而过。告诉我说,不怕,你付出过,妈妈知道的,不要太勉强自己。
可是我怎么不晓得?她也想我像其他优秀的孩子一样,不时给她说自己又取得何种荣誉,班级里面又考了前几名。我记得五年级暑假我还在疯狂玩闹的暑假,她就告诉过我。家里跟其他家庭不一样,爸爸不在了,没有谁可以依靠,得自己争气才行。但,似乎我真的做不来那样的角色。唯一能做的,仅限于一个听话的孩子。
听话的孩子,我真的做到了吗?
也许并不合格吧?依旧会让她操心,依旧会让她生气,依旧会在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用很少的时间陪她。她不会跟我说,甚至在我面前都是鼓励我的坚强。我明白她不容易。现在也能轻易在她房间里面找出我初二某次语文考试时写过想念爸爸的作文,现在也能从舅妈婶婶口中得知她对我有多么担心,现在也能从她身边的朋友听到她对我的前途有多么在乎。这些,都是她在我面前拼命想掩饰的,我知道,我都知道。
她给我的,没有要求我给过任何回报。
所以在那个女生说到我怎么对得起妈妈的时候,平时伶牙俐齿的我无言以对。而这个女生,也是唯一一个在我高中时候在我面前提及我的家庭的女生。我不懂用感谢的言语,但是,我想,那一个晚上的我是想对那个女生说声谢谢的。
谢谢,尽管是唇齿间的不清晰音节,但,请那些关心过我的人接受吧。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的。
而,我的家庭,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一笔带过就可以的。
爱书的习惯是被爸爸惯出来的,小学时只要学校附近的书店新进的漫画书,跟爸爸一说,下午等到他下班就可以跟在他背后到书店捧回那一套漫画或者其他故事书。妈妈,也是尽可能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小时候因为是家族里面最小的一个孩子,其余的叔叔伯伯见到都称赞看起来就是一个乖小孩。他们见到我的时候基本都是躲在爸爸或妈妈背后不敢打招呼的害羞样子。不会有人想到与现在的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小时候爱哭,会因为得不到的某个东西或者小朋友间说的某句话气哭。但从来不大吵大闹,只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掉眼泪。爸爸妈妈叫的时候又会故作坚强地擦掉眼泪走出房间,他们是知道的,小孩子的伪装情绪从来都不会太高明。爸爸会哼一口气说男孩子哭什么哭,乱七八糟的。妈妈总是很温柔地安慰说不要管他们,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那些日子里面得到的疼爱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关注。外公,外婆,奶奶,舅公,舅婆,爸爸,妈妈,大伯,二伯,姑姑,婶婶,姨父,哥哥,姐姐,都会因为我是最小的给我不同的照顾。
五年级整整一年,都交给外公和舅舅、舅妈照顾。记得某天因为噩梦不肯睡觉,很晚了闹着要喝当时刚上市的饮料,舅舅也顺着我的性子穿上衣服出门给我买饮料。我也会对外公大吵大闹,说难听的话,他们都是以最大的耐性包容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再后来爸爸因为癌症去世之后,他们给我的关心不比之前少,总是想到弥补缺失了父爱的我。邻居的长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孩子那么小就没有了爸爸,真可怜。”
面对着爸爸在面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都没有哭泣,向来最爱哭鼻子的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流泪。到妈妈害怕我承受不了,在爸爸换寿衣的时候让我先走出病房,才在邻居奶奶的怀抱里面狠狠地哭了起来。
哭了整整三天,妈妈因为风俗不能参加送葬,只有我一个人捧着爸爸的遗像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我忘不了那一天下葬时,平时跟爸爸一起长大的叔叔伯伯都过来安慰蹲在一旁的我。摸摸我的头,没有说话,他们都是不善言语的人,但有一颗简单真诚的心。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长大了以后要好好照顾妈妈,她挺不容易的。
是呀,一路走来,妈妈什么时候轻松过?
担心我的感受,妈妈直到现在都没有给我找一个后爸。初中时候那些偶尔会打电话给我寒暄教我说简单日语的叔叔,我不是不知道那时候他们对妈妈有感觉。我一直没有戳破,我看见过妈妈偷偷藏起来那个叔叔寄过来的信。那时候我就想对她说,其实只要你觉得幸福就可以,不用太在意我。
她却一个人咬着牙把我培养长大。而且善意地回绝了周围人的大部分帮助。并且告诉我,你可以帮助别人,不要想他们会不会还,但绝对不要欠人情,你还不清说不明白的。她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她一直有她最严格的标准在约束自己,但给我的确是最为宽松的环境成长。没有她,我也不敢想象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前面提到过,我一直回避提到自己的家庭,尤其是提到爸爸。我找不到恰当的言语跟朋友说起我没有爸爸,而当他们听到时最基本的回答是对不起。没有对不起谁,是我自己看不开,整整快十年了我才想到要坦然接受这个现实。
这一方面,我宁愿永远装傻的。
还有更多人好奇的感情世界,我重复咀嚼过多次,懒得提及。从大学开始就决定恢复一个人的状态,不需要负担一个某某给自己过重的情感负荷。在意一个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里面体验过痛心疾首的三次,足矣,算是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不深不浅的伤痕,不会愈合,偶尔还是会感觉到隐隐作疼。
写过很多杜撰来的故事,都是在那少数可怜的暗恋里面提取出来的绵长情感一段一段剪开,慢慢构想与这些人之间想要怎么遇见想要怎么发展想要怎么结束,一点一点填充进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的记忆,自欺欺人。算是对那些无疾而终的暗恋表示一次离别以及缅怀。
能开不开心的自已也与那些人无关,我想到包里面只剩一半的吊坠,我想到日记里没有来得及说的话,我想到不敢再看的老照片,我想到已经删除的聊天记录。真的在大学开始,全部封存,不能再经受感情的干扰。
没有爱,一个人,依旧能活得很精彩。
间或接到这些某某的电话或者短信,平静地打闹,原来我可以的。并不会像当初因为一句话就能辗转难眠,趴在桌面上偷看揣测刚刚那句不经意的话有什么其他意思,写一个故事希望能像最后的完满结局发展。
可最后的最后,我收获的是三个好朋友,这样的结局,我亦满足。
这些年来,就快泛黄的老旧记忆,以为遗忘了。可提起笔来慢慢描述时,总觉得文字太无力,脑海里面填满的所有细节,根本不是这一点点软弱的文字能够承担下的。
如此这般走过来,我还是一个人,在霓虹闪烁的游乐场里,玩到忘记时间,会让某些人羡慕,会让某些人不齿,会让某些人熟视无睹,我不辩解,我只求在万籁俱寂时,还会有人在等着我一起回家,是不是你?
遇见了太多的人,发生了太多的事,我也早已经忘记最初说过的话,坚持过的信仰。那些年少轻狂时记录下来的心情,一点一点都被磨灭,尽管现在是更加孩子气的生活,身边也有比之前更多的朋友,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可是,比较之下,我没有比三年前的自己更快乐。
依稀记得,三年前,我可以为了一本杂志,在下课铃一响后立刻冲出教室飞奔到报刊亭抢到第一本杂志;三年前,我坐在教室里天马行空构写每一个不成熟的故事;三年前,我趴在被窝里面偷偷给那个陌生的人写信,耳边是不清晰的广播主持人的声音;三年前,我敢坐在网吧里面看一部电影不顾身边是否有人哭起来。
那个时候的我,没有任何坚持,没有谁教过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没有人说喜欢我。我就简简单单地过着,偶尔放纵一下自己。不求有谁能了解,根本没有在意过我会对不起谁,都离得好遥远。
是不是,这样怀念起从前的自己,都会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不快乐?
是不是,让自己看起来冷漠,才会有人在乎?
是不是,继续佯装自己成一个开朗的人,才会留得住所谓的朋友?
日子那么长,身边终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暂时陪伴自己的人。每当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都会莫名写下一些古怪的文字来缅怀曾经与他们的嬉笑打闹。没有受伤,只是有点不舍得。听见他们说了:“我要离开了。”我的回答从来都是淡淡地:“哦。”
不敢在某个人身上倾注太多的关注和情感。
会斤斤计较能得到多少回报。很自私,内心一直都清楚这个无比阴暗的自己存在着。哪怕勉强维持着表面是个好人的假象。其实很多人早就知道了不是吗?所有的付出,都计较着,尽管嘴上从来不说,但或多或少都会刻意疏远着某个朋友的。
请你讨厌我,不骗你。
一年又一年细细碎碎搜集的小物件,看见超市、精品店、书店里面喜欢的东西,总会第一时间买下,不管他们的价值如何。只在乎当下的心情,年少的自己可以消磨最多的就是任性。会用将来还有更多无奈的借口来说服自己,如果现在不放纵,那再过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怎么还会有同样的心境来看待现在遇见的所有?
不需要害怕会对不起谁。
一路平静地走来,说穿了,就是自己不断地给自己伤害后疗伤成长起来的普通故事。
会回避提到童年的某些事情,会惧怕初三那年突然的转变,会逃离高中三年里面的记忆。但回忆不会欺骗人,就算自己拼了命想要否认,它还是会在不经意地提醒你。你曾经拥有过,你曾经愚蠢过,你曾经歇斯底里过,你曾经不顾一切过,你曾经想要为了一个人停留一辈子过。我仅仅是弱者,选择了退回到谁都看不见的角落罢了。
我在乎的,我介意的,我不断争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理解的。
而本该属于我的,不都在一次次不懂事的情况下扔开了吗?还是会碰见熟悉的感觉来对往事不再来缅怀。我无力偿还你们对我的好,我真的不够资格来拥有你们口中说的那个自己。纵使我做过再多努力,想要成为你们眼中的人。可是,真的不快乐。我要离开,可不可以?
是,我成长的环境的确会让你们有些好奇。但一路陪伴我的同学朋友们都知道,我从五年级开始就没有爸爸。初中,高中,我一直拒绝面对这个事实。每当看见朋友们提及自己的父母时,我都会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眼里的小心翼翼。是的,他们担心我会不开心。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三时的某个晚修,依旧故我地将自己埋在小说和音乐混杂的世界里。那个跟我一直吵嘴的女生看不过去,拍拍我的桌子,很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样子,你怎么对得起你的妈妈?”当时我没有说话,我很想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面对妈妈给我的太多太多。她没有要求过我很多,对于我看的书写的字,她只是叫我说适度就好,别太累。而每一次都会让她失望的考试成绩,她都一笑而过。告诉我说,不怕,你付出过,妈妈知道的,不要太勉强自己。
可是我怎么不晓得?她也想我像其他优秀的孩子一样,不时给她说自己又取得何种荣誉,班级里面又考了前几名。我记得五年级暑假我还在疯狂玩闹的暑假,她就告诉过我。家里跟其他家庭不一样,爸爸不在了,没有谁可以依靠,得自己争气才行。但,似乎我真的做不来那样的角色。唯一能做的,仅限于一个听话的孩子。
听话的孩子,我真的做到了吗?
也许并不合格吧?依旧会让她操心,依旧会让她生气,依旧会在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用很少的时间陪她。她不会跟我说,甚至在我面前都是鼓励我的坚强。我明白她不容易。现在也能轻易在她房间里面找出我初二某次语文考试时写过想念爸爸的作文,现在也能从舅妈婶婶口中得知她对我有多么担心,现在也能从她身边的朋友听到她对我的前途有多么在乎。这些,都是她在我面前拼命想掩饰的,我知道,我都知道。
她给我的,没有要求我给过任何回报。
所以在那个女生说到我怎么对得起妈妈的时候,平时伶牙俐齿的我无言以对。而这个女生,也是唯一一个在我高中时候在我面前提及我的家庭的女生。我不懂用感谢的言语,但是,我想,那一个晚上的我是想对那个女生说声谢谢的。
谢谢,尽管是唇齿间的不清晰音节,但,请那些关心过我的人接受吧。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的。
而,我的家庭,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一笔带过就可以的。
爱书的习惯是被爸爸惯出来的,小学时只要学校附近的书店新进的漫画书,跟爸爸一说,下午等到他下班就可以跟在他背后到书店捧回那一套漫画或者其他故事书。妈妈,也是尽可能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小时候因为是家族里面最小的一个孩子,其余的叔叔伯伯见到都称赞看起来就是一个乖小孩。他们见到我的时候基本都是躲在爸爸或妈妈背后不敢打招呼的害羞样子。不会有人想到与现在的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小时候爱哭,会因为得不到的某个东西或者小朋友间说的某句话气哭。但从来不大吵大闹,只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掉眼泪。爸爸妈妈叫的时候又会故作坚强地擦掉眼泪走出房间,他们是知道的,小孩子的伪装情绪从来都不会太高明。爸爸会哼一口气说男孩子哭什么哭,乱七八糟的。妈妈总是很温柔地安慰说不要管他们,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那些日子里面得到的疼爱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关注。外公,外婆,奶奶,舅公,舅婆,爸爸,妈妈,大伯,二伯,姑姑,婶婶,姨父,哥哥,姐姐,都会因为我是最小的给我不同的照顾。
五年级整整一年,都交给外公和舅舅、舅妈照顾。记得某天因为噩梦不肯睡觉,很晚了闹着要喝当时刚上市的饮料,舅舅也顺着我的性子穿上衣服出门给我买饮料。我也会对外公大吵大闹,说难听的话,他们都是以最大的耐性包容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再后来爸爸因为癌症去世之后,他们给我的关心不比之前少,总是想到弥补缺失了父爱的我。邻居的长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孩子那么小就没有了爸爸,真可怜。”
面对着爸爸在面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都没有哭泣,向来最爱哭鼻子的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流泪。到妈妈害怕我承受不了,在爸爸换寿衣的时候让我先走出病房,才在邻居奶奶的怀抱里面狠狠地哭了起来。
哭了整整三天,妈妈因为风俗不能参加送葬,只有我一个人捧着爸爸的遗像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我忘不了那一天下葬时,平时跟爸爸一起长大的叔叔伯伯都过来安慰蹲在一旁的我。摸摸我的头,没有说话,他们都是不善言语的人,但有一颗简单真诚的心。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长大了以后要好好照顾妈妈,她挺不容易的。
是呀,一路走来,妈妈什么时候轻松过?
担心我的感受,妈妈直到现在都没有给我找一个后爸。初中时候那些偶尔会打电话给我寒暄教我说简单日语的叔叔,我不是不知道那时候他们对妈妈有感觉。我一直没有戳破,我看见过妈妈偷偷藏起来那个叔叔寄过来的信。那时候我就想对她说,其实只要你觉得幸福就可以,不用太在意我。
她却一个人咬着牙把我培养长大。而且善意地回绝了周围人的大部分帮助。并且告诉我,你可以帮助别人,不要想他们会不会还,但绝对不要欠人情,你还不清说不明白的。她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她一直有她最严格的标准在约束自己,但给我的确是最为宽松的环境成长。没有她,我也不敢想象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前面提到过,我一直回避提到自己的家庭,尤其是提到爸爸。我找不到恰当的言语跟朋友说起我没有爸爸,而当他们听到时最基本的回答是对不起。没有对不起谁,是我自己看不开,整整快十年了我才想到要坦然接受这个现实。
这一方面,我宁愿永远装傻的。
还有更多人好奇的感情世界,我重复咀嚼过多次,懒得提及。从大学开始就决定恢复一个人的状态,不需要负担一个某某给自己过重的情感负荷。在意一个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里面体验过痛心疾首的三次,足矣,算是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不深不浅的伤痕,不会愈合,偶尔还是会感觉到隐隐作疼。
写过很多杜撰来的故事,都是在那少数可怜的暗恋里面提取出来的绵长情感一段一段剪开,慢慢构想与这些人之间想要怎么遇见想要怎么发展想要怎么结束,一点一点填充进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的记忆,自欺欺人。算是对那些无疾而终的暗恋表示一次离别以及缅怀。
能开不开心的自已也与那些人无关,我想到包里面只剩一半的吊坠,我想到日记里没有来得及说的话,我想到不敢再看的老照片,我想到已经删除的聊天记录。真的在大学开始,全部封存,不能再经受感情的干扰。
没有爱,一个人,依旧能活得很精彩。
间或接到这些某某的电话或者短信,平静地打闹,原来我可以的。并不会像当初因为一句话就能辗转难眠,趴在桌面上偷看揣测刚刚那句不经意的话有什么其他意思,写一个故事希望能像最后的完满结局发展。
可最后的最后,我收获的是三个好朋友,这样的结局,我亦满足。
这些年来,就快泛黄的老旧记忆,以为遗忘了。可提起笔来慢慢描述时,总觉得文字太无力,脑海里面填满的所有细节,根本不是这一点点软弱的文字能够承担下的。
如此这般走过来,我还是一个人,在霓虹闪烁的游乐场里,玩到忘记时间,会让某些人羡慕,会让某些人不齿,会让某些人熟视无睹,我不辩解,我只求在万籁俱寂时,还会有人在等着我一起回家,是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