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习惯不好,再勤奋也是白搭,送你一打麦肯锡工作法
![]() |
最近认真读了大岛祥誉写的《麦肯锡工作法》,整本书讲了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现任老板(前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地区公司经理,从业十多年),身边优秀的同事,以及接触过的优秀职场前辈,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39个习惯中的部分习惯,而且有些习惯几乎是他们共同的。
我将这些在他们身上出现频率极高的习惯筛选出来,结合自己工作数年的实践经验(此处应有介绍:985、211重本院校文科毕业,此前在三家国内十强房地产商被虐,现加入创业公司从事文体旅综合品牌开发策划),整理出以下10个工作习惯,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1.保持疑问
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原麦肯锡日本支社长大前研一说“解决问题的基本在于保持疑问。怀疑这个结论是不是最佳的结论,这样一来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一个好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问题代表着方向,方向找对了,解决方案就是顺藤摸瓜了。在确定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质问题前,任何的行动都是轻举妄动。
工作中需要不断向自己提问:为什么?真的吗?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不断地发问,让思考更深入,看问题更全面,从而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本质。
2.从零开始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本质的问题呢?这就需要“从零开始”的思考方法。要考虑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做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项目今后还有没有继续的必要?
当接到上司或客户交代的工作时,多考虑一下问题究竟是什么,保持从原点出发的思考方法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搞错了真正的问题,那么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3.用“俯瞰视点”进行分析
在分析问题时,要跳出惯性的“自我视点”,摆脱“自我评价”的束缚,不受自己的思考方法、经验,以及常识的影响,用公正的视点、站在对方的立场、站在更高的视角和格局上进行思考,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
摆脱自我视点的锻炼方法: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在用自我视点看问题,并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为什么我现在会用自我视点看问题”。
4.分清当下的工作该“重视效率”还是“重视思考”
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擅长平衡“应该追求的效率”与“从零开始的思考”。即他们知道什么工作应该重视效率,什么工作应该花时间去探求本质。如果是已形成既定标准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工具和方法提高效率;如果是尚未进行过的课题,则需要深入思考,寻找正确的方向,而不是盲目行动。
5.摸清上司的类型
深受上司喜爱的部下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摸清上司类型的能力。曾经上过一门课叫做《向上管理》,讲的就是如何管理你的上司,核心就是了解你的上司、了解你自己,然后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式替换成上司喜欢的方式。同样,从中立的视角观察上司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做出相应的配合,工作就会变得非常顺利。
你的上司是情感型还是理智型?
情感型:直率、感情丰富、有气势、重视共鸣,容易感动,不只追求结果桐乡重视过程,用自己的感性来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配合方法:
谈话准备——用生活化的寒暄来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谈话节奏——把节奏交给对方,配合对方的节奏来交流
谈话内容——可以坦白地说出自己的请求或者让对方决定。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直接说“不清楚”,然后请对方解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闲聊一些工作之外的内容。
感情表现——采用“非常感谢”“很高兴”“没问题”等具有共鸣的感情词语,配合适当的身体语言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感情。
理智型:自制、重视理论、准备周全、沉着冷静、讨厌借口和浪费时间,对逻辑讨论有反应。
配合方法:
谈话准备——无关的话题都是浪费时间。首先说出事情的内容和结论。
谈话节奏——除非得到特殊的指示,否则必须由自己决定节奏。
谈话内容——全部由自己展开内容,尽可能详细地按照顺序进行描述。应该询问“这样做可以吗”“有没有什么一楼的地地方”,寻找对方的评价和指示。不要闲聊,不要问“应该怎么办”“请告诉我”。
感情表现——不需要!过多表现出个人的情感,容易导致上司对你的评价下降。
你是上司是单独型还是复合型?
单独型:基本上会集中于一件工作。一件工作结束后才会开始接下来的工作。他们会准确地逐一完成工作,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工作。
配合方法:集中在一件工作上进行商讨和汇报。特别是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态时,如果同时提出多个问题,很容易引起上司的愤怒,甚至使其陷入混乱。
复合型:这种类型的上司擅长同时处理多项工作。但他们优于同时开展的工作太多,所以很容易遗忘,出现问题处理一般就不了了之的情况。
配合方法:可以一下子提出多个问题,但要及时跟进。
6.工作过程中与上司进行确认
接到上司安排的工作,必须和上司确认以下三点:1.这份工作的期限 2.工作的意图和方向性 3.要求的品质
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与上司逐一确认工作的意图和方向性,以及品质是否合格。如果你接受工作后,中途没有和上司做进一步的确认,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埋头工作,最后呈现的结果很可能与上司的指示背道而驰。
越是复杂且期限较长的工作,越应该在过程中与上司进行确认。这将对你的工作成果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你自己确定前进方针的时候,一定要和上司进行确认。并且,越早确认越好。与其他公司进行邮件交流时,记得要抄送你的上司。
7.保持办公桌整洁
工作上取得优异成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工作多忙都保持桌面整洁。办公桌的状态可以说代表了这个人头脑里的状态。
当你开始工作,深入思考时,发现如果自己周围的环境杂乱,那么思考也会变得杂乱。仅仅是视野中出现多余的东西,就会使精神无法集中。整洁的办公环境也是为了缩短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毫不犹豫地扔掉过去的成果。整理的基础,就是断舍离。在整理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好不容易完成的工作,这份资料还是留着吧”或者“这份资料或许之后还能派上用场”之类的想法。根据作者的经验,这些资料今后再次利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这种经验主义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会影响我们“从零开始”进行思考。
最好每隔几个月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每周进行一次也是可以的。
8.分清现在所做的工作该“重视效率”还是“重视思考” 。
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擅长平衡“应该最求的效率”与“从零开始的思考”。即他们知道什么工作应该重视效率,什么工作应该花时间去探求本质。
善用工具,改变一些习惯,让有的事效率提高。
9.寻找良师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工作的生产效率?怎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怎样才能对自己前进的方向坚信不疑?
答案就是良师。一个能够为你提供帮助,进行指导的人。《向前一步》里面也强调若想在职场上获得快速成长取得更大成就,寻找良师是必不可少的。
从那些经常见面的人之中,找出真挚、有才华、可以成为你良师的人,然后通过具体的行动来验证你的直觉是否正确。成为良师的三个条件:1.不人云亦云 2.直觉敏锐 3.专业性强的人
如果你在公司里工作,最好在公司内部寻找良师。最好不要找直属上司和前辈作为良师。曾经的上司和曾经的前辈,谦虚而且值得信赖的人是良师的最佳人选。与其他部门值得信赖的专家建立起良师关系是相当好的选择。良师不止一人。针对不用的烦恼和问题,可以找不同的良师来进行商谈。
10.用5分钟时间自省
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最近最刺激我的话是什么?
为什么我最近心情浮躁?
为什么我那个时候会生气?
向良师寻求帮助。阅读优秀的书籍和名著,学习知识。将学到的内容变为自省,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会使你的脑海中出现意想不到的联系。可以为你提供崭新的假设和视角。这被称为聚焦性思考。
不断地自省,思考就会变得越来越熟!
11.认可!共鸣!激励!给作为上司或即将成为上司的你。
麦肯锡的优秀上司们都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个共同点:认可部下、与部下产生共鸣、激励部下。
一个团队,如果能够在欢快活跃的气氛下展开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有能力的上司懂得认可别人。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部下的潜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认可部下。认可指的是成人这个人的存在本身,了解这个人的过人之处。
找出这个部下的优点是什么,然后将这些优点传达给部下本人。关键在于让部下知道,上司并不是因为他的成果对他进行称赞,而是认可他的存在本身。一个只知道冲部下发脾气的上司,是无法取得任何成果的。
12.调整身体与心理(最重要)
工作能力强的人,换句话就是说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
早睡早起;不酗酒;慢跑、健身、保持健康。
只有身体和心理都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够做好工作。
与君共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