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流派——深圳联和美创画室编辑
文艺复兴
14~16世纪,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
拉斐尔《帕尔那索斯山》
国际哥特主义
约1375—1425年间,以强调装饰,图案和色彩为特征
弗拉·安杰利科《圣母、圣婴和六位圣徒》
自然主义
1434年,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
莱尔米特《洗衣妇》
人文主义
1503-1506年,文艺复兴的核心,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达·芬奇《蒙娜丽莎》
世俗主义
1515年,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摆脱宗教控制
提香《花神》
古典主义
16~18世纪,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
普桑《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浪漫主义
19世纪前期,取材比较自由,注重色彩和画家情感的抒发,强调发挥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拉斐尔前派
19世纪50年代早期,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
阿尔蒂尔·兰波《奥菲利亚》
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主张以光学的分析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以补色原理的色点并置达到色彩的真实呈现,其手法多用点彩的方式
修拉Georges Seurat《大碗岛的星期天》
后印象主义
19世纪末,反对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达主观精神,注重对绘画语言的提炼与解读,强烈的主观化和个性化是其创作的特色
塞尚《玩纸牌者》
现代主义
十九世纪后期,风格:消极,悲观,反动,颓废,反讽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挪威的蒙克《呐喊》
野兽主义
1898至1908年,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亨利·马蒂斯《红色中的和谐》
立体主义
1908年,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毕加索《格尔尼卡》
超现实主义
1920年至1930年,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达利《永恒的记忆》
抽象主义
20世纪60年代,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杰克逊·波洛克
印象主义
19世纪中后期,提倡户外写生,追求外光的色彩变化,强调表现直观感受
莫奈《印象·日出》
画室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华茂欣园银杏阁23C
地铁:莲花西站A出口,对面白色大楼
公交: 莲花山西站、华强职校站、红荔新洲路口站
咨询电话:0755-23604641
咨询QQ:3044517521
微信公众号:联和美创画室
官网:www.lhmc.cn.com
14~16世纪,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
拉斐尔《帕尔那索斯山》
![]() |
国际哥特主义
约1375—1425年间,以强调装饰,图案和色彩为特征
弗拉·安杰利科《圣母、圣婴和六位圣徒》
![]() |
自然主义
1434年,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
莱尔米特《洗衣妇》
![]() |
人文主义
1503-1506年,文艺复兴的核心,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达·芬奇《蒙娜丽莎》
![]() |
世俗主义
1515年,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摆脱宗教控制
提香《花神》
![]() |
古典主义
16~18世纪,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
普桑《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 |
浪漫主义
19世纪前期,取材比较自由,注重色彩和画家情感的抒发,强调发挥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 |
拉斐尔前派
19世纪50年代早期,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
阿尔蒂尔·兰波《奥菲利亚》
![]() |
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主张以光学的分析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以补色原理的色点并置达到色彩的真实呈现,其手法多用点彩的方式
修拉Georges Seurat《大碗岛的星期天》
![]() |
后印象主义
19世纪末,反对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达主观精神,注重对绘画语言的提炼与解读,强烈的主观化和个性化是其创作的特色
塞尚《玩纸牌者》
![]() |
现代主义
十九世纪后期,风格:消极,悲观,反动,颓废,反讽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 |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挪威的蒙克《呐喊》
![]() |
野兽主义
1898至1908年,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亨利·马蒂斯《红色中的和谐》
![]() |
立体主义
1908年,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毕加索《格尔尼卡》
![]() |
超现实主义
1920年至1930年,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达利《永恒的记忆》
![]() |
抽象主义
20世纪60年代,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杰克逊·波洛克
![]() |
印象主义
19世纪中后期,提倡户外写生,追求外光的色彩变化,强调表现直观感受
莫奈《印象·日出》
![]() |
画室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华茂欣园银杏阁23C
地铁:莲花西站A出口,对面白色大楼
公交: 莲花山西站、华强职校站、红荔新洲路口站
咨询电话:0755-23604641
咨询QQ:3044517521
微信公众号:联和美创画室
官网:www.lhmc.cn.com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