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火腿算什么!!安徽刀板香更下酒
在西班牙的日常生活中,每晚泡Tapas小酒馆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Tapas,就是指下酒菜。西班牙人对于美食和美酒的迷恋是融到骨子里的,他们可以把Tapas玩出一百种花样,但无论怎么变,都改变不了西班牙火腿在Tapas中的地位。
西班牙火腿是西班牙最为出名的美食,也是人人都爱的一道下酒菜。整根连蹄带骨的生火腿,需用海盐腌制,再脱水风干至成熟,好的火腿要窖藏数年。吃的时候,用刀切成细片,配以奶酪、面包等小食,用菜板呈到酒桌上,佐以西班牙特有的雪莉酒——这是最为地道的西班牙下酒吃法。
这种做法不禁让我想起安徽,这里有一道用刀板作盛器的徽系名菜 :“刀板香”,刀板香的原料也是猪腿肉或者五花肉,同样用盐腌制风干而成,更相似的一点是,刀板香在安徽,亦为人人喜欢的下酒菜。
在我眼里,刀板香最妙的,在于这名字取得好。相传刀板香的取名,源于嘉靖时期的湖广总督胡宗宪,他拜访恩师的时候,师母将家中腌制的猪肉平铺于山笋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捞起切成薄片,与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宪吃后,味口大开,命名此菜为“刀板香”。
知道这段故事之前,胡宗宪在我心中一直是个严肃的人,勤于政、思于民,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断然是不太有时间操心这舌尖功夫的。但“刀板香”的名字取得实在贴切,让我不得不怀疑,胡宗宪其实也是一个爱吃、会吃的老饕。
为什么我说贴切呢?刀板香,顾名思义,精髓在于“刀板留香”。在我比较主观的标准里,厨师分为三类,普通厨师能做出令人愿意付费买单的美食;好厨师能讲究食材、创新工艺、将味道做到极致;再往上走一层,就是能结合器皿、生活哲学等多元因素来丰富一道菜了。
“刀板香”的创制,无疑是属于最高的一层。刀板不仅具有盛器的功能,从视觉上丰富了食客的观感体验,还能增添了菜品的香气,从嗅觉、味觉上带给食客多重感受,是盛器和菜品完美融合的一道范例菜品。
要达到“刀板留香”的效果,并不是一件易事。
其一在于腌制猪肉的香气。徽州所产的黑猪、花猪、土猪等非饲料喂养的猪,都是刀板香的食材来源。腌制时选择整只猪腿或者肥瘦适中的五花肉,起缸之后,放于室外,最好在初春的暖阳下,慢慢晒,白花花的肉会渐渐泛黄、出油;柳叶发芽之时,移回室内,任穿堂风吹干;清明时节,徽州油菜花、杜鹃花漫山遍野开放时,刀板香也制成了。
其二在于笋香。上好刀板香,要配上徽州歙县问政山所产的竹笋,徽州府《歙县志》记载:“春笋以问政山为冠,红箨白肉,落地即碎”。问政山的笋肉质白,有一股自然的冰清香气,口感脆、回甘,可中和火腿肉的油腻感,更带来一丝淡淡笋香。
其三就在于这刀板了。“刀板香”的刀板选材考究,木板取自天然生长的香樟木,自带沁人心脾的木质香。选五花肉和笋子切片,铺于香樟木板之上,五花三层,肥瘦相间,在焖蒸过程中,香樟木板的香气混合到蒸气中沁在肉上,使肉有了香樟的气息,也带走了咸肉的油腻,做到了真正的“刀板留香”。
刀板香是古徽州时期一道传统的下酒菜,今日到黄山农家地区,依旧可见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刀板香。
黄山当地人,吃刀板香,最爱配的是黄山地区自酿的米酒,糯米酿的米酒质地浓稠,散发一股馥郁的米香,喝起来又淡淡不刺激,喝酒时,夹一块刀板香、一块竹笋放入口中,咸甜与清淡之间,正是徽州人家生活的日常,香气四溢。
■文/刘莲
欢迎关注微信号:我爱下酒菜
西班牙火腿是西班牙最为出名的美食,也是人人都爱的一道下酒菜。整根连蹄带骨的生火腿,需用海盐腌制,再脱水风干至成熟,好的火腿要窖藏数年。吃的时候,用刀切成细片,配以奶酪、面包等小食,用菜板呈到酒桌上,佐以西班牙特有的雪莉酒——这是最为地道的西班牙下酒吃法。
这种做法不禁让我想起安徽,这里有一道用刀板作盛器的徽系名菜 :“刀板香”,刀板香的原料也是猪腿肉或者五花肉,同样用盐腌制风干而成,更相似的一点是,刀板香在安徽,亦为人人喜欢的下酒菜。
![]() |
在我眼里,刀板香最妙的,在于这名字取得好。相传刀板香的取名,源于嘉靖时期的湖广总督胡宗宪,他拜访恩师的时候,师母将家中腌制的猪肉平铺于山笋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捞起切成薄片,与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宪吃后,味口大开,命名此菜为“刀板香”。
知道这段故事之前,胡宗宪在我心中一直是个严肃的人,勤于政、思于民,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断然是不太有时间操心这舌尖功夫的。但“刀板香”的名字取得实在贴切,让我不得不怀疑,胡宗宪其实也是一个爱吃、会吃的老饕。
![]() |
为什么我说贴切呢?刀板香,顾名思义,精髓在于“刀板留香”。在我比较主观的标准里,厨师分为三类,普通厨师能做出令人愿意付费买单的美食;好厨师能讲究食材、创新工艺、将味道做到极致;再往上走一层,就是能结合器皿、生活哲学等多元因素来丰富一道菜了。
“刀板香”的创制,无疑是属于最高的一层。刀板不仅具有盛器的功能,从视觉上丰富了食客的观感体验,还能增添了菜品的香气,从嗅觉、味觉上带给食客多重感受,是盛器和菜品完美融合的一道范例菜品。
![]() |
要达到“刀板留香”的效果,并不是一件易事。
其一在于腌制猪肉的香气。徽州所产的黑猪、花猪、土猪等非饲料喂养的猪,都是刀板香的食材来源。腌制时选择整只猪腿或者肥瘦适中的五花肉,起缸之后,放于室外,最好在初春的暖阳下,慢慢晒,白花花的肉会渐渐泛黄、出油;柳叶发芽之时,移回室内,任穿堂风吹干;清明时节,徽州油菜花、杜鹃花漫山遍野开放时,刀板香也制成了。
其二在于笋香。上好刀板香,要配上徽州歙县问政山所产的竹笋,徽州府《歙县志》记载:“春笋以问政山为冠,红箨白肉,落地即碎”。问政山的笋肉质白,有一股自然的冰清香气,口感脆、回甘,可中和火腿肉的油腻感,更带来一丝淡淡笋香。
其三就在于这刀板了。“刀板香”的刀板选材考究,木板取自天然生长的香樟木,自带沁人心脾的木质香。选五花肉和笋子切片,铺于香樟木板之上,五花三层,肥瘦相间,在焖蒸过程中,香樟木板的香气混合到蒸气中沁在肉上,使肉有了香樟的气息,也带走了咸肉的油腻,做到了真正的“刀板留香”。
![]() |
刀板香是古徽州时期一道传统的下酒菜,今日到黄山农家地区,依旧可见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刀板香。
黄山当地人,吃刀板香,最爱配的是黄山地区自酿的米酒,糯米酿的米酒质地浓稠,散发一股馥郁的米香,喝起来又淡淡不刺激,喝酒时,夹一块刀板香、一块竹笋放入口中,咸甜与清淡之间,正是徽州人家生活的日常,香气四溢。
■文/刘莲
欢迎关注微信号:我爱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