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绿灯 ——《了不起的盖茨比》书评和影评
![]() |
![]() |
![]() |
![]() |
![]() |
我是看了小说再看电影的,两样都很不错,小说注重的是深度,电影却给了观众饱满度。
有人说看不懂盖茨比,可能是只看了小说没有看电影的缘故。菲茨杰拉德的语言有种隐晦而深沉的美,而莱昂纳多和托比的演绎让这种美得到了光鲜饱满的诠释。
先说说这篇小说在结构上的玄妙之处吧。我最赞赏的还是菲氏的设置线索的能力。我本以为尼克的存在会对剧情的影响做出些什么贡献。可我再回头看看,尼克的存在惊不起丝毫波澜,却成为了一面镜子照出了丑恶与美好。这一切对线索的培养从第一章菲氏写尼克的性格的时候就开始了。尼克是那种极寡言少语的人,所以故事的每一个情节的主人公才都会带上他,他才得以见到一切,听到一切。想想,他和贝克的那一段又隐又现的恋情一开始就不会有结果,最后也验证般的分手了,也没有人心痛,可这整个恋情却反映出贝克的为人,又趁机抨击了社会中的那么一小撮人。
还是那句话,好的小说就是把你骗到大坑里你还心甘情愿的把笑容丢进去眼泪洒进去,发现自己被骗,出来以后还赞不绝口。电影里也很聪明,怕以偏概全,甚至直接剪掉了尼克和贝克之间的恋情。因为电影给人的直观形象十分强烈,所以这么做十分有必要,并非不尊重原著。
接着再说说盖茨比和他那盏“不灭的绿灯”。
盖茨比不只是一个梦想家,他更是一个实干家。他无可指摘,几近完美。他爱黛西,毫无保留,她至始至终占有他的心。他为了黛西,买了大房子在她家对面,周周办大宴会,开着大豪车。他守着他的梦想,他日日夜夜望着对岸的绿灯,那绿光透过海上的雾窜到他心里,缥缈,妖娆,妩媚,让他以为这光足以触及。其实,足以触及的是黛西,而不是那束光。
很难说到底是因为爱上了黛西以后他才有了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更伟大的梦想,还是他本就志如鸿鹄碰巧发现黛西是他的路上他值得采撷的一朵花。可能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可这的确造成了他认为梦想与黛西合二为一(或者说他误把黛西当成了他梦想的全部)的问题。他完完全全达到了王国维的第三境界——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在那个钱即唯一的社会,不允许他实现他剩下的那些梦想。这就是为什么他让黛西认识清楚了她自己对他的爱,他却不能把她带走的原因。如果那时候黛西很坚强,勇敢的直面内心,对盖茨比说“不管你干了什么我依然爱你”,事情就不会朝“bad ending”的方向走了。
可是悲剧就是这样的。悲剧总是需要一个人不太勇敢,另一个人勇敢得过了头。当然这并不是黛西的错。她不够美好,却足够骄傲,当然不是她的错。这整个社会就是这样,纸醉金迷。这些人都不够好不够美却有着超出了一切的骄傲。汤姆是这样,贝克亦然。他们才是那些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臂要捕捉欢愉的人。盖茨比,可怜却足以使人肃然起敬的盖茨比,你生不逢时,你的爱情代表了你的梦想而它们却不是你那梦想的全部。你本是该标榜的人物,却在被人尽情享受了你的财富后抛弃于浊浊尘埃,终也孤孑一身。
比起小说,电影在结尾的设计更加巧妙、最后一个镜头,盖茨比的名字上方被加以冠上了“TheGreat”,既让人生出一种百转千回的低婉的心痛,也让人感到一种抚慰人心的暗暗的骄傲。想必大家看的时候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盖茨比的房子前后对比吧,电影里尼克那句“我是你唯一。”可真是击碎了我的心啊。之前的夜夜笙歌,最后的树倒猢狲散。
至今,盖茨比梦寐的那盏绿灯仍亮着,只是被一个又一个新的社会赋予一个又一个新的含义,也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新人,为他们的梦想所奴役,为之不懈地、前仆后继地挣扎、呐喊、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