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的「青春」:一份访问纪实报告
我喜欢的日本电影,叫《寅次郎的故事》(『男はつらいよ』),一共拍了48部。第七部,是奋斗篇,讲智障者花子和她的学校的故事。DVD上的介绍说,它是山田洋次后来《学校》系列的原点。1993年,山田导演以夜间中学校为主题,拍摄了《学校》的第一部。这个「夜间中学校」的概念,和中文里「夜校」的语境不同,指的不是大学生的夜校,而是初中生的夜校。
初中生的夜校,是指学习的课程为中学水平的课程,不代表学生的年龄。事实上,想在夜间中学校学习,有几个必备条件。以东京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中学校的夜间学级为例,一定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入学。包括目前的年龄已经超过学龄这一条。就是说,在下一个四月之前,已经年满16岁的,才有资格入学。第二个条件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9年学习。或者,虽然得到了形式上的初中毕业生,但有长期休学的经历,没有完成事实上的学习。第三个条件是,目前在东京在住或工作(因为日本的户籍制度宽松,可以随意变更居住地,比如,你在东京租一间房子,就自动成了东京户口,所以第三个条件是不难的)。
夜间中学校因为是公立的,有政府补助,学生不用交学费,教科书费和餐费。但每年需交15000日元的补充材料费也2000日元的远足费。三年级的时候,有20000元的修学旅行费。学生不限国籍,不限年龄。参考东京夜间中学校的平均情况,学生大多是外国人,现在最多的是尼泊尔学生,占30.3%。其次是中国人,占29.3%。其他的,包括缅甸,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加纳,埃塞俄比亚等24个国家。也有日本归国者的子女,就是所谓战争残留孤儿的子女。年龄上,从17岁到80岁均有分布。但是,东京都内最多的,还是以20岁以下为主,以升入日本的普通高中为目标。
政府的理想,是在各个都道府县,都建设至少一所夜间中学校。但事实上,全国目前只有31所,其中有8所集中在东京。有些人认为,夜间中学校就是给外国人讲日语的地方,当然是错的。日语只是一个手段,它的综合目标,是和普通中学一样的。那些不幸错过自己青春的人,可以在这里弥补。
根据学生的日语能力,有通常学级,和日本语学级两种选择。通常学级使用普通的日本中学教科书,包括9个科目,即国語、数学、英語、社会、理科、音楽、美術、保健体育、技術・家庭。日本语学级适合日语基础差的学生,课堂更加强化日语能力的教学,学生进步后,可以转到通常学级去。
2016年6月8日,我们访问了东京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中学校的夜间学级,地点在总武线平井站附近。小松川第二中学校成立于昭和22年,换成西历,是1947年,正是战后。学校的夜间学级,成立于24年后,就是1971年(昭和46年),当时有职员7名,学生41名。1980年(昭和55年),新建了独立的夜校学级教学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内有普通教室9间,图书室1间,管理室4间,加上改造的小体育馆等设施,共1420平米。
今年,是夜间学级成立的第45年。现有学生41名,根创办当年持平。学校每节课40分钟,从晚上5点30上学到9点10分放学,一共有4堂课。课间休息5分钟。第一节下课后,有半小时的晚饭时间。
东京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中学校夜间学级作息时间表
学活 17:30 ~ 17:40
第一节 17:40 ~ 18:20
给食 18:20 ~ 18:50
第二节 18:50 ~ 19:30
第三节 19:35 ~ 20:15
第四节 20:20 ~ 21:00
扫除 21:00 ~ 21:05
学活 21:01 ~ 21:10
下校 21:10~
夜校学级教学楼位于主楼的旁边,中间隔了一条较窄的马路。楼体是白色的。天还没黑,但是里面的灯已经亮了。夜校是从说「晚上好」开始的学校。二战结束后,人手不足,孩子也要白天在家帮忙或外出打工。夜间学级正是为这些无法参加白天的普通学校的孩子而开设的。45年后的今天,夜间学级的学生背景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入学的理由都不一样,但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学会生存的本领。(ホームページ:夜間学級に入学した理由はいろいろですが、どの人も生きていく力をつけるために勉強しています 食堂での説明:暮らしやすくなるために)。
跟日本整体的公共设施的水平比起来,公立中小学的设备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但设备一应俱全,比起装饰,以实用为主。世纪使用上,也并无不便之处。日语里的「中学校」相当于我们的初中。我之前因为别的机会,参观过几所日本的高中,但是初中还是头一次,初中的夜间学级更是头一次。不过,整体参观下来,除了学生人数,基本上可以下结论说,公立初中的夜间学级和公立初中和公立高中在设施结构上,是同一水准的。
我们在玄关处换了拖鞋,听学校方面做了简单介绍,就开始参观他们的课堂。第一节课,从5点40开始,到6点20结束。但我们只听一半,就是20分钟,然后换到下一个教室再听,这样可以多观察几个教室的样子。夜间学级一共有9个班级,包括1组,2A,2B,3A,3B,4A,4B,5A,5B。其中,数字越小,代表学生的水平越高,1组除外,2A的水平最高,据校方介绍,将全员参加高中入学考试。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教室是5B,永塚老师的日语课。5B是9个班级里的最初级。班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尼珀尔的,都是男生,年龄不清,大概20左右的样子。中国男生胖,尼泊尔男生瘦。中国男生白,尼泊尔男生黑。中国男生活泼,尼珀尔男生拘谨。我们进入教室的时间是5:27分。正式的第一节课还没有开始。一个30岁左右的中年胖男老师,正教他们念今天将会上的四节课的课名和老师的名字。黑板上这样写着:
6/8(水)
日本语(永塚) 大学生见学
数学(荻原) 大学生见学
音乐(小林)
社会(近藤)
每个汉字上都注了假名(すべての漢字にルビが付いている)。尼泊尔学生根本不读,或者读得很小声,我没听见。中国学生读得很大声,很卖力,但是都读不准,不止不准,而是差得太远。从声音和他的动作(我只能看到背影)里听得出来,他应该有一点大脑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智障儿。而先后的两位老师并没有把他区别对待,也没有嘲笑他,而是一直耐心地教他发音。这一点我很感动。虽然说这应该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但在实践上,差别对待别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自然的,潜意识的,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能一视同仁,是很了不起的。我想起了《言语之庭》里国语老师雪野(ユキノ)的那句名言,「どうせ人間なんて みんなどっかちょっとずつおかしいんだから」(不管是谁,都会在个别地方有点奇怪,不是吗?),想起了《寅次郎的故事》第七集的花子,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灵性解放的《白痴》。5点40开始第一节课前,就是所谓的「学活」的时间。永塚老师来得很早,是一位体型偏瘦的老爷爷。夜间学级的教员,其实都是一般的中学教员,和白天的普通中学是同一批老师,也有从学校毕业刚刚上任的。但是没有单独的夜间学级老师,也没有相关的资格或考核制度。所以如何给外国人讲好自己的母语,还真是一个难题。由于我业余也给外国人讲授中文,所以深知其不易。有些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是母语者根本不曾想过的,也就一时给不出答案。比如上次,一个越南学生问我,为什么中文里的thing叫「东西」。我就答不出来了,后来差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唐代长安有东市和西市,后来约定俗成,就说「买东西」了。校方负责人在最后的讲话上,也谈到这个问题,举了日文里「弟」「妹」的注音问题,就是平时的盲区。最近读莫邦富的『この日本 愛すればこそ』,讲到大平班,那些初来中国的日本老师,也被中国学生的问题围攻搞得苦不堪言。说回课堂。「学活」的老师(长得很像盲人歌手阳光)告诉日语课的永塚老师,在课前问礼的时候,老师说「晚上好」,同学不要像以前那样回「晚上好」,要说「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但是中国男生好像还是没记住,很大声的说了「晚上好」。这堂课讲数字和时间的说法。我简单观察了一下教室的布局,因为不让拍照,只好在纸上画了一个草图。目测起来,教室大概有20几平米大,前面是黑板,是绿色的。黑板前面是讲台,讲台前就是两个学生的桌椅,左右并列。整个教室,只有两套桌椅,看起来有些寂寞,又有些温馨,有些与众不同。黑板左面,是一个小型书架,木头的,里面零散摆着一些字典。黑板上方,有一个挂钟。挂钟和黑板旁边,都贴了纸条,上面用平假名写着它们的发音「とけい」「こくばん」,是用毛笔手写上去的,我会心一笑。因为我小时候学英语,包括后来学日语,就是自己做这样的小纸条,贴在家里所有家具上,爸妈也不说我。说回教室,房间左边的墙上,也有一块黑板,是信息板,上面贴着扫除分组,50音图,合影照片等内容。其中有一个学级目标,字体比较大。一共分四条,分别用日中英并列书写,我只抄日语给大家看:
1.日本語で話す
2.感謝する
3.思いやりの心を持つ
4.学校を休まない
房间右侧,是一扇大窗,通风极好。傍晚的夏风掠进来,有一丝微凉。前方墙角处的落地空调机上,摆着一盆兰草。后面墙角处的救助箱上,也摆着一盆兰草。还有浇花的塑料瓶,可能离窗太近了,落满了灰。大窗下面的栏杆上,搭着若干抹布,有红,有绿,还有紫色的。教室的地上,铺着黄色木块,一个木块由四个长木条压成。教室后面墙上,靠门的地方,并排贴着日本地图和世界地图。靠墙有垃圾桶,储物柜。上面有半透明资料盒,盒上有一本东京书籍版数学教材,(『新しい数学1』) ,他们的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不知道是不是用到这本教材。提到教材,就顺便说一下,日本一共有12家出版社(常见的有东京书籍,学校图书,光村图书等),是有权利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他们组成了教科书协会,现任会长是大修馆书店(出版社的名字)的铃木社长,但最近因为给学校贿赂教材,违反了规定,被发现后,主动辞职了。在日语里,「教课书」指正规的课本,「教材」指上课时用到的材料,也就是副课本,或者叫参考书。这12家出版社的教科书,都经过文部科学省的检查,属于正规合法的教科书。各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可从这12种中自由选择。铃木社长,给选购了大修馆书店版英语教科书的学校免费送配套教材,这是违反规定的。
言归正传,说回教室。20分钟后,也就是6点的时候,我们换到下一个教室参观,就是1组。这间教室的结构与上一间几乎一样,但摆设却很不一样,似乎生活气息更浓了。靠窗的台子上,摆着大量花盆,大概有20几盆,都是不同的花。黑板左边,有一个洗手的水池。教室左侧靠墙有小学习桌,上有显微镜等。一把吉他靠在桌子上。教室后面墙上,贴着江户川区地图。有贴着学生名字的储物柜,每个学生分到两个抽屉。储物柜旁边是一个书架,与刚才的教室相比,书要丰富不少。大都是字典类和国语类。丛书的话就是一套摆在那里。
是菅谷老师的英语课。菅谷老师大概50左右,女性,偏胖,戴眼镜,面相和蔼,又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发音洪亮。学生只有两名,都是70岁左右女性。教室门口贴着学生名字,一个是中国名,一个是日本名。这节是英语课,但应该是比较基础的。老师正在讲解假名的罗马字拼写方法。黑板上立着一块更小的黑板,上面有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教材是打印的资料。对于我们来说,假名的罗马字拼写是一笔带过的,是重点,不是难点。老年人学起来却相当吃力,这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一点。但仔细一想,老年人可能对注音这一整套外来的概念都不熟,也大概不用电脑打字,就不会像我们一样,自然地学会这些知识。它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是,知识在于活学活用。
这间教室我们只听了15分钟,就提早到食堂去了。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吃晚餐,也是一个宝贵的交流机会。这间食堂让我想起了在什么电影里看过的,船上的餐厅。乳白色的窗帘,长而柔软地垂下了,长条的餐桌下有挂钩,挂着凳子,风吹过来一晃一晃。每个桌子能坐六个人。小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要求放学时,把凳子倒扣在桌子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食堂的正前方靠墙,有一个碗柜,里面装着可能是学生使用的碗。碗柜左边,有一台小型夜景电视,但没有打开。这个食堂,41名学生坐进来,刚刚好的样子。没有多余的装饰。要是没有食物的味道飘过来,你骗我这不是食堂,我也会信。这顿饭虽然学生是免费的,我们要交550日元。政府把血税的一部分来给这些外国人用,我觉得是明策,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嘛。1979年访中的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有一句名言,「経済的な利益追求の上にのみ成り立つ友好関係は砂上の楼閣でしかない。人と人との心のつながりを得て、はじめて真の友好関係が成り立つ」。我觉得说得很好。夜间学校,就是建立友谊的一种尝试。顺便说一下,日本的教科书也都是免费的。我之前在研究世界各地教科书的时候,到普通的书店买不到日本的教科书,后来在大久保找到一家叫「第一教科书」的书店,是专门卖教科书的。教科书拿到手,翻到奥付(有出版信息和定价的那一页)一看,定价写着零。难道都是白买吗?一问才知道,虽然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教科书是免费的,我们不是学生的人来买,会有一个定价表,要一个个查。不过总体算下来,性价比要比普通书高许多。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教科书对油墨和印刷上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做工精良。一本300多页的全彩国语教科书,折算成300多日元的定价,还是相当便宜。说回食堂,在学生来之前,我们参观的一行人先盛好菜,占据合适的座位,然后等一会有学生坐过来,就抓住机会和他们交流。说得难听一点,有种姜太公钓鱼的感觉,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上钩。先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菜色吧。先是一小盒牛奶,但我们没有。然后一小碗凉的红茶,一个冰冻的青苹果果冻(牌子是ジェフダ),一碗芹菜酱汤(有点东北菜的味道),一碗大米饭(可自己选大碗或小碗)。菜是一个五彩拼盘,包括炸鸡块4块,凉拌紫菜,凉拌鸡蛋泥,榨菜,粉丝肉馅。我们坐好后,也没有开始吃饭,等学生们都进来了再说。学生从门口鱼贯而入,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的都有,也有很多一看就是外国人的脸。在我旁边坐下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微胖,我以为是中国人,一问才知道是从泰国来的,我用泰语和她问好,然后用日语简单聊了几句。虽然我的泰国朋友很多,以前的女朋友也是泰国人,对泰国的了解也在一般人之上,竟一时不知该和她怎么聊。也就是说,有知识,没有活用,没有乔布斯的「连点成线」。有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没有「到群众中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不断的实践。坐在我对面的,是两个尼泊尔女孩子,是我们参观第一个教室时,对面教室的两个孩子。可能是姐妹,看起来都不到20岁,皮肤黝黑,很瘦,以中国人的眼光看,也很漂亮。她们刚来日本8个月,大概日语还不太好,也不太愿意和我说话。提到尼泊尔,是一个我多么怀念的国家呀。三年前刚到日本,第一天去日语学校上课的时候,早上很早到了教室,比我更早的,只有一个尼泊尔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年,其中一年是同桌,现在他在长野县的信州大学读经济学。参加面试时,他还本有西服,就穿我的去面试。所以说,我到日本的第一个朋友,就是尼泊尔人。不过细想起来,我居然对尼泊尔太不了解了!它的历史,我完全不知道!我深感惭愧,一定要补上这课才行,我不能满足于只成为泰国专家,也要尽量成为尼泊尔专家。说回尼泊尔姐妹,我看见妹妹的餐盘上没有牛奶,就问她是不是不爱喝牛奶,她好像很怕我,也不说话。然后菜还没有吃完,就走了。姐姐也没有吃完,只是合手祷告了一下,也走了。我觉得有点奇怪。是我哪里冒犯了她们吗?据我所知,尼泊尔大都信奉印度教,不能吃牛肉,但是应该是可以喝牛奶的。印度的咖喱饭往往配一种叫lassi的饮料,是制作酥油时的副产品,其实就是酸奶式的饮品。而且尼泊尔是很讲究礼仪的,她们怎么会连招呼也不打,就像躲瘟神一样走掉了呢?我继续吃饭,然后泰国人也走掉了。只剩下我们坐在那里,菜还没有吃完,时间已经没有了,30分钟,真的像赶集一样。
吃过饭,马上开始第三个教室的参观。我们提前有一张排好的表,三,四个人分成一组,在指定的时间去指定的教室参观,这么说起来,容易令人联想到北朝鲜的旅游方式,其实只是为了行动有序,不给人家学校填太大的麻烦。社会学三年级的大学生37人,加上我们三个研究生,要是在人家学校里自由行动起来,那不还乱翻了天。音乐教室很大,可以同时坐很多人。教室的门口,有今天讲课的资料,老师让我们取阅。一共五张。第一张画的全是键盘,黑白键,是音的练习。第二张是五线谱的练习。其他是三首歌单,包括「朦月夜」,「believe」,和「翼をください」。说到这首「翼をください」,又有故事了。我最早听到这首歌曲,是2011年在美国迪士尼做实习生的时候。我的哥伦比亚室友是一个日本动漫迷,于是我经常叫来日本朋友开party,叫做movie night,其实就是一起看日本的动画片。当时出了新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电影版,片尾曲正好就是这首歌。Rimi说,原来是这首歌。才知道是一首老歌,虽然我是第一次听。然后我就爱上了这首歌,拷在MP3里听了好几个月,现在一听它,就想起弗罗里达炎热的夏天,布雷恩小湖,publix。虽然我喜欢唱歌,却重来没有学过音乐,小学的音乐课还逃课到厕所,因为不喜欢那个老师。所以五线谱也不会。我的祖父自学音乐,精通各种乐谱,后来在高中兼任音乐老师,对很多乐器都很在行。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台小提琴,可惜我不会拉。祖父加入国家音乐会员,才在文革中受了保护,摆脱了「万能特务」的头衔。说回音乐课,我们刚要坐下,发现走错了教室!匆忙查看计划表,发现我们要参观的,是美术教室,而不是音乐。又匆忙换教室。
走进美术教室,是4A班级在上课,有5个学生。包括刚才晚饭时坐在我旁边的泰国中年妇女,还有一个吉林的小妹妹,吃饭时坐在我旁边的旁边的旁边。还有一个黑人女学生,应该是加纳或者埃塞俄比亚的。喜多老师是一个瘦高的老头,穿着白大褂。医生穿白大褂。小时候妈妈去机房,也是穿白大褂。《人体蜈蚣》里的变态侏儒,也是白大褂。白大褂类似一种宗教仪式,穿上白大褂,就会进入一种奇妙的「工作状态」。所以说,单位或学校,要统一制服,也是这个作用。包括最近国内新闻里,打人的警察,大概也是因为穿上了警服。《麦田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喜欢在读书时带上帽子,也是因为帽子的仪式感。闲话休提。教室里三面是书柜,一面是黑板。黑板上写着今天课程的主题:
野菜 くみあわせ
みてかく絵
上 下
近い 遠い
大きい 小さい
形 色 表面
学生们围坐在一张长条的大桌旁,好像刚才食堂的餐桌。桌子中心以立体的方式摆满蔬菜,都是生的,未处理的。包括西蓝花,番薯,南瓜,青椒,洋葱,胡萝卜,黄瓜,茄子。学生们聚精会生地观察这些菜,手里拿的不是餐具,而是画板和铅笔。今天的课是素描课,喜多老师一一指出每个学生的问题,比如洋葱的方向画错了,黄花画长了,番薯和茄子的前后位置画倒了。我初中后就没有美术课了,小学时也只是凭想象乱画,课上老师也不会摆这些蔬菜出来,直到现在我还耿耿于怀,认为有蔬菜的美术课才是真的美术课。因为那时候蔬菜还很珍贵,摆在厨房都稍嫌不够,所以根本不可能抱到美术课上来。美术教室是一个套间,旁边还有一个更大的设备室,竟摆些我不认识的器具。喜多老师匆忙跑过去,原来是拿了一把长尺回来。学生旁边,还摆了几盒彩色铅笔,可能是一会儿上色用的。看着他们画得认真,我心中有了一阵热意,又突然想到了昆汀的电影,叫做《八恶人》。又想到了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的阿美寮。总之,看到这些学生,尤其是美术课的时候,男女老少,五湖四海,围在同一张桌子旁,我也很想加入他们当中去了,我也有一种感动了,不管是日本式的,还是中国式的。但是仔细考虑,又变成一种担心。这里的学生,一定都有各自的故事,而且是有些不寻常的故事,虽然这一刻看起来是温馨的。他们每个人入学的目的都不同,都可以写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这种对照性的残忍往往是很好的小说主题,发生在现实里,却是另一番滋味了。我很想看他们画下去,画完这一组花,让形色都清晰地呈现眼前,上下远近大小都变得可以丈量。但是终究,我不能目送他们的未来。
我们走进今天要参观的最后一间教室。4B班级。是藤田老师的日语课。学生有四个,分两排坐。第一排是两个中国男孩,20岁左右年纪。第二排是两个尼泊尔女孩,就是刚才吃饭时坐在我对面的。她们没有注意到我,只是认真听课。课上使用的教材是大新书局的《日本语初级 大地》。这套教材有多种译语版本,是外国人学习日语的一种选择。藤田老师是一名年轻的女性教师,短发及肩,和蔼可亲。我们进来的时候,她正在讲几个单词和短语,包括活発、我慢、一生懸命、気がつく(よく気が付く人)。老师让学生用这些词造句。顺便提一句,我上语言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叫大水的老师,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头,心好脾气差,不知哪个学生送给他一个恶搞日历,上面印着「一生犬命」,和「一生懸命」的发音一模一样。说回教室,藤田老师正在讲课本的第41页,也就是第29课。讲到一个句型「し…し…」,表示并列,相当于中文的「又…又…」。老师在黑板上给了几个独立的词组。明るいです。綺麗好きです。面白いです。让一个中国同学到黑板上,用这个句型连成一句话。其他三个同学在下面连,然后老师检查。那个大一点的尼泊尔姑娘一回头,认出了我。我朝她做个鬼脸招招手,她也跟我做了一个鬼脸,招了招手。中国同学在黑板上写好了。他写的是:
明るいし、綺麗好きだし、面白いです。
他写对了。大家鼓掌。老师就开始讲下一个句型。我们却到了要离开的时间。李敖写《俗情与绝情》,有些时候,天涯海角,要妙过海誓山盟。最后,再让我素描一次这间教室吧。它跟我们参观的第一间教室5B相对,因此窗子开在左边。黑板右侧,有一个书柜。右面墙上,有世界地图。
行程的最后,我们又来到食堂。学校方面的负责人,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学校概况。其内容,我几乎都拆散写进前面的文章中去了。还有几点没有写到的,罗列如下。首先,夜间学级的同学中,正在就职的,占46%。包括酒店清扫,厨房相关,和工厂流水线。第二,学校要顾虑到每个学生的文化,宗教背景。比如,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晚餐上就是留意这一点。比如,伊斯兰教徒最近正进入斋月。第三,公立学校的夜间学级,近年学生渐少,一是去了其他的私立学校,二是战争一代的人口开始渐少。
天色渐晚,我们的行程也结束了。有诗云:挥手自玆去,萧萧斑马鸣。待得太平时,与君解战袍。
初中生的夜校,是指学习的课程为中学水平的课程,不代表学生的年龄。事实上,想在夜间中学校学习,有几个必备条件。以东京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中学校的夜间学级为例,一定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入学。包括目前的年龄已经超过学龄这一条。就是说,在下一个四月之前,已经年满16岁的,才有资格入学。第二个条件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9年学习。或者,虽然得到了形式上的初中毕业生,但有长期休学的经历,没有完成事实上的学习。第三个条件是,目前在东京在住或工作(因为日本的户籍制度宽松,可以随意变更居住地,比如,你在东京租一间房子,就自动成了东京户口,所以第三个条件是不难的)。
夜间中学校因为是公立的,有政府补助,学生不用交学费,教科书费和餐费。但每年需交15000日元的补充材料费也2000日元的远足费。三年级的时候,有20000元的修学旅行费。学生不限国籍,不限年龄。参考东京夜间中学校的平均情况,学生大多是外国人,现在最多的是尼泊尔学生,占30.3%。其次是中国人,占29.3%。其他的,包括缅甸,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加纳,埃塞俄比亚等24个国家。也有日本归国者的子女,就是所谓战争残留孤儿的子女。年龄上,从17岁到80岁均有分布。但是,东京都内最多的,还是以20岁以下为主,以升入日本的普通高中为目标。
政府的理想,是在各个都道府县,都建设至少一所夜间中学校。但事实上,全国目前只有31所,其中有8所集中在东京。有些人认为,夜间中学校就是给外国人讲日语的地方,当然是错的。日语只是一个手段,它的综合目标,是和普通中学一样的。那些不幸错过自己青春的人,可以在这里弥补。
根据学生的日语能力,有通常学级,和日本语学级两种选择。通常学级使用普通的日本中学教科书,包括9个科目,即国語、数学、英語、社会、理科、音楽、美術、保健体育、技術・家庭。日本语学级适合日语基础差的学生,课堂更加强化日语能力的教学,学生进步后,可以转到通常学级去。
2016年6月8日,我们访问了东京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中学校的夜间学级,地点在总武线平井站附近。小松川第二中学校成立于昭和22年,换成西历,是1947年,正是战后。学校的夜间学级,成立于24年后,就是1971年(昭和46年),当时有职员7名,学生41名。1980年(昭和55年),新建了独立的夜校学级教学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内有普通教室9间,图书室1间,管理室4间,加上改造的小体育馆等设施,共1420平米。
今年,是夜间学级成立的第45年。现有学生41名,根创办当年持平。学校每节课40分钟,从晚上5点30上学到9点10分放学,一共有4堂课。课间休息5分钟。第一节下课后,有半小时的晚饭时间。
东京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中学校夜间学级作息时间表
学活 17:30 ~ 17:40
第一节 17:40 ~ 18:20
给食 18:20 ~ 18:50
第二节 18:50 ~ 19:30
第三节 19:35 ~ 20:15
第四节 20:20 ~ 21:00
扫除 21:00 ~ 21:05
学活 21:01 ~ 21:10
下校 21:10~
夜校学级教学楼位于主楼的旁边,中间隔了一条较窄的马路。楼体是白色的。天还没黑,但是里面的灯已经亮了。夜校是从说「晚上好」开始的学校。二战结束后,人手不足,孩子也要白天在家帮忙或外出打工。夜间学级正是为这些无法参加白天的普通学校的孩子而开设的。45年后的今天,夜间学级的学生背景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入学的理由都不一样,但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学会生存的本领。(ホームページ:夜間学級に入学した理由はいろいろですが、どの人も生きていく力をつけるために勉強しています 食堂での説明:暮らしやすくなるために)。
跟日本整体的公共设施的水平比起来,公立中小学的设备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但设备一应俱全,比起装饰,以实用为主。世纪使用上,也并无不便之处。日语里的「中学校」相当于我们的初中。我之前因为别的机会,参观过几所日本的高中,但是初中还是头一次,初中的夜间学级更是头一次。不过,整体参观下来,除了学生人数,基本上可以下结论说,公立初中的夜间学级和公立初中和公立高中在设施结构上,是同一水准的。
我们在玄关处换了拖鞋,听学校方面做了简单介绍,就开始参观他们的课堂。第一节课,从5点40开始,到6点20结束。但我们只听一半,就是20分钟,然后换到下一个教室再听,这样可以多观察几个教室的样子。夜间学级一共有9个班级,包括1组,2A,2B,3A,3B,4A,4B,5A,5B。其中,数字越小,代表学生的水平越高,1组除外,2A的水平最高,据校方介绍,将全员参加高中入学考试。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教室是5B,永塚老师的日语课。5B是9个班级里的最初级。班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尼珀尔的,都是男生,年龄不清,大概20左右的样子。中国男生胖,尼泊尔男生瘦。中国男生白,尼泊尔男生黑。中国男生活泼,尼珀尔男生拘谨。我们进入教室的时间是5:27分。正式的第一节课还没有开始。一个30岁左右的中年胖男老师,正教他们念今天将会上的四节课的课名和老师的名字。黑板上这样写着:
6/8(水)
日本语(永塚) 大学生见学
数学(荻原) 大学生见学
音乐(小林)
社会(近藤)
每个汉字上都注了假名(すべての漢字にルビが付いている)。尼泊尔学生根本不读,或者读得很小声,我没听见。中国学生读得很大声,很卖力,但是都读不准,不止不准,而是差得太远。从声音和他的动作(我只能看到背影)里听得出来,他应该有一点大脑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智障儿。而先后的两位老师并没有把他区别对待,也没有嘲笑他,而是一直耐心地教他发音。这一点我很感动。虽然说这应该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但在实践上,差别对待别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自然的,潜意识的,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能一视同仁,是很了不起的。我想起了《言语之庭》里国语老师雪野(ユキノ)的那句名言,「どうせ人間なんて みんなどっかちょっとずつおかしいんだから」(不管是谁,都会在个别地方有点奇怪,不是吗?),想起了《寅次郎的故事》第七集的花子,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灵性解放的《白痴》。5点40开始第一节课前,就是所谓的「学活」的时间。永塚老师来得很早,是一位体型偏瘦的老爷爷。夜间学级的教员,其实都是一般的中学教员,和白天的普通中学是同一批老师,也有从学校毕业刚刚上任的。但是没有单独的夜间学级老师,也没有相关的资格或考核制度。所以如何给外国人讲好自己的母语,还真是一个难题。由于我业余也给外国人讲授中文,所以深知其不易。有些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是母语者根本不曾想过的,也就一时给不出答案。比如上次,一个越南学生问我,为什么中文里的thing叫「东西」。我就答不出来了,后来差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唐代长安有东市和西市,后来约定俗成,就说「买东西」了。校方负责人在最后的讲话上,也谈到这个问题,举了日文里「弟」「妹」的注音问题,就是平时的盲区。最近读莫邦富的『この日本 愛すればこそ』,讲到大平班,那些初来中国的日本老师,也被中国学生的问题围攻搞得苦不堪言。说回课堂。「学活」的老师(长得很像盲人歌手阳光)告诉日语课的永塚老师,在课前问礼的时候,老师说「晚上好」,同学不要像以前那样回「晚上好」,要说「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但是中国男生好像还是没记住,很大声的说了「晚上好」。这堂课讲数字和时间的说法。我简单观察了一下教室的布局,因为不让拍照,只好在纸上画了一个草图。目测起来,教室大概有20几平米大,前面是黑板,是绿色的。黑板前面是讲台,讲台前就是两个学生的桌椅,左右并列。整个教室,只有两套桌椅,看起来有些寂寞,又有些温馨,有些与众不同。黑板左面,是一个小型书架,木头的,里面零散摆着一些字典。黑板上方,有一个挂钟。挂钟和黑板旁边,都贴了纸条,上面用平假名写着它们的发音「とけい」「こくばん」,是用毛笔手写上去的,我会心一笑。因为我小时候学英语,包括后来学日语,就是自己做这样的小纸条,贴在家里所有家具上,爸妈也不说我。说回教室,房间左边的墙上,也有一块黑板,是信息板,上面贴着扫除分组,50音图,合影照片等内容。其中有一个学级目标,字体比较大。一共分四条,分别用日中英并列书写,我只抄日语给大家看:
1.日本語で話す
2.感謝する
3.思いやりの心を持つ
4.学校を休まない
房间右侧,是一扇大窗,通风极好。傍晚的夏风掠进来,有一丝微凉。前方墙角处的落地空调机上,摆着一盆兰草。后面墙角处的救助箱上,也摆着一盆兰草。还有浇花的塑料瓶,可能离窗太近了,落满了灰。大窗下面的栏杆上,搭着若干抹布,有红,有绿,还有紫色的。教室的地上,铺着黄色木块,一个木块由四个长木条压成。教室后面墙上,靠门的地方,并排贴着日本地图和世界地图。靠墙有垃圾桶,储物柜。上面有半透明资料盒,盒上有一本东京书籍版数学教材,(『新しい数学1』) ,他们的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不知道是不是用到这本教材。提到教材,就顺便说一下,日本一共有12家出版社(常见的有东京书籍,学校图书,光村图书等),是有权利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他们组成了教科书协会,现任会长是大修馆书店(出版社的名字)的铃木社长,但最近因为给学校贿赂教材,违反了规定,被发现后,主动辞职了。在日语里,「教课书」指正规的课本,「教材」指上课时用到的材料,也就是副课本,或者叫参考书。这12家出版社的教科书,都经过文部科学省的检查,属于正规合法的教科书。各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可从这12种中自由选择。铃木社长,给选购了大修馆书店版英语教科书的学校免费送配套教材,这是违反规定的。
言归正传,说回教室。20分钟后,也就是6点的时候,我们换到下一个教室参观,就是1组。这间教室的结构与上一间几乎一样,但摆设却很不一样,似乎生活气息更浓了。靠窗的台子上,摆着大量花盆,大概有20几盆,都是不同的花。黑板左边,有一个洗手的水池。教室左侧靠墙有小学习桌,上有显微镜等。一把吉他靠在桌子上。教室后面墙上,贴着江户川区地图。有贴着学生名字的储物柜,每个学生分到两个抽屉。储物柜旁边是一个书架,与刚才的教室相比,书要丰富不少。大都是字典类和国语类。丛书的话就是一套摆在那里。
是菅谷老师的英语课。菅谷老师大概50左右,女性,偏胖,戴眼镜,面相和蔼,又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发音洪亮。学生只有两名,都是70岁左右女性。教室门口贴着学生名字,一个是中国名,一个是日本名。这节是英语课,但应该是比较基础的。老师正在讲解假名的罗马字拼写方法。黑板上立着一块更小的黑板,上面有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教材是打印的资料。对于我们来说,假名的罗马字拼写是一笔带过的,是重点,不是难点。老年人学起来却相当吃力,这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一点。但仔细一想,老年人可能对注音这一整套外来的概念都不熟,也大概不用电脑打字,就不会像我们一样,自然地学会这些知识。它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是,知识在于活学活用。
这间教室我们只听了15分钟,就提早到食堂去了。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吃晚餐,也是一个宝贵的交流机会。这间食堂让我想起了在什么电影里看过的,船上的餐厅。乳白色的窗帘,长而柔软地垂下了,长条的餐桌下有挂钩,挂着凳子,风吹过来一晃一晃。每个桌子能坐六个人。小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要求放学时,把凳子倒扣在桌子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食堂的正前方靠墙,有一个碗柜,里面装着可能是学生使用的碗。碗柜左边,有一台小型夜景电视,但没有打开。这个食堂,41名学生坐进来,刚刚好的样子。没有多余的装饰。要是没有食物的味道飘过来,你骗我这不是食堂,我也会信。这顿饭虽然学生是免费的,我们要交550日元。政府把血税的一部分来给这些外国人用,我觉得是明策,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嘛。1979年访中的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有一句名言,「経済的な利益追求の上にのみ成り立つ友好関係は砂上の楼閣でしかない。人と人との心のつながりを得て、はじめて真の友好関係が成り立つ」。我觉得说得很好。夜间学校,就是建立友谊的一种尝试。顺便说一下,日本的教科书也都是免费的。我之前在研究世界各地教科书的时候,到普通的书店买不到日本的教科书,后来在大久保找到一家叫「第一教科书」的书店,是专门卖教科书的。教科书拿到手,翻到奥付(有出版信息和定价的那一页)一看,定价写着零。难道都是白买吗?一问才知道,虽然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教科书是免费的,我们不是学生的人来买,会有一个定价表,要一个个查。不过总体算下来,性价比要比普通书高许多。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教科书对油墨和印刷上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做工精良。一本300多页的全彩国语教科书,折算成300多日元的定价,还是相当便宜。说回食堂,在学生来之前,我们参观的一行人先盛好菜,占据合适的座位,然后等一会有学生坐过来,就抓住机会和他们交流。说得难听一点,有种姜太公钓鱼的感觉,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上钩。先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菜色吧。先是一小盒牛奶,但我们没有。然后一小碗凉的红茶,一个冰冻的青苹果果冻(牌子是ジェフダ),一碗芹菜酱汤(有点东北菜的味道),一碗大米饭(可自己选大碗或小碗)。菜是一个五彩拼盘,包括炸鸡块4块,凉拌紫菜,凉拌鸡蛋泥,榨菜,粉丝肉馅。我们坐好后,也没有开始吃饭,等学生们都进来了再说。学生从门口鱼贯而入,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的都有,也有很多一看就是外国人的脸。在我旁边坐下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微胖,我以为是中国人,一问才知道是从泰国来的,我用泰语和她问好,然后用日语简单聊了几句。虽然我的泰国朋友很多,以前的女朋友也是泰国人,对泰国的了解也在一般人之上,竟一时不知该和她怎么聊。也就是说,有知识,没有活用,没有乔布斯的「连点成线」。有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没有「到群众中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不断的实践。坐在我对面的,是两个尼泊尔女孩子,是我们参观第一个教室时,对面教室的两个孩子。可能是姐妹,看起来都不到20岁,皮肤黝黑,很瘦,以中国人的眼光看,也很漂亮。她们刚来日本8个月,大概日语还不太好,也不太愿意和我说话。提到尼泊尔,是一个我多么怀念的国家呀。三年前刚到日本,第一天去日语学校上课的时候,早上很早到了教室,比我更早的,只有一个尼泊尔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年,其中一年是同桌,现在他在长野县的信州大学读经济学。参加面试时,他还本有西服,就穿我的去面试。所以说,我到日本的第一个朋友,就是尼泊尔人。不过细想起来,我居然对尼泊尔太不了解了!它的历史,我完全不知道!我深感惭愧,一定要补上这课才行,我不能满足于只成为泰国专家,也要尽量成为尼泊尔专家。说回尼泊尔姐妹,我看见妹妹的餐盘上没有牛奶,就问她是不是不爱喝牛奶,她好像很怕我,也不说话。然后菜还没有吃完,就走了。姐姐也没有吃完,只是合手祷告了一下,也走了。我觉得有点奇怪。是我哪里冒犯了她们吗?据我所知,尼泊尔大都信奉印度教,不能吃牛肉,但是应该是可以喝牛奶的。印度的咖喱饭往往配一种叫lassi的饮料,是制作酥油时的副产品,其实就是酸奶式的饮品。而且尼泊尔是很讲究礼仪的,她们怎么会连招呼也不打,就像躲瘟神一样走掉了呢?我继续吃饭,然后泰国人也走掉了。只剩下我们坐在那里,菜还没有吃完,时间已经没有了,30分钟,真的像赶集一样。
吃过饭,马上开始第三个教室的参观。我们提前有一张排好的表,三,四个人分成一组,在指定的时间去指定的教室参观,这么说起来,容易令人联想到北朝鲜的旅游方式,其实只是为了行动有序,不给人家学校填太大的麻烦。社会学三年级的大学生37人,加上我们三个研究生,要是在人家学校里自由行动起来,那不还乱翻了天。音乐教室很大,可以同时坐很多人。教室的门口,有今天讲课的资料,老师让我们取阅。一共五张。第一张画的全是键盘,黑白键,是音的练习。第二张是五线谱的练习。其他是三首歌单,包括「朦月夜」,「believe」,和「翼をください」。说到这首「翼をください」,又有故事了。我最早听到这首歌曲,是2011年在美国迪士尼做实习生的时候。我的哥伦比亚室友是一个日本动漫迷,于是我经常叫来日本朋友开party,叫做movie night,其实就是一起看日本的动画片。当时出了新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电影版,片尾曲正好就是这首歌。Rimi说,原来是这首歌。才知道是一首老歌,虽然我是第一次听。然后我就爱上了这首歌,拷在MP3里听了好几个月,现在一听它,就想起弗罗里达炎热的夏天,布雷恩小湖,publix。虽然我喜欢唱歌,却重来没有学过音乐,小学的音乐课还逃课到厕所,因为不喜欢那个老师。所以五线谱也不会。我的祖父自学音乐,精通各种乐谱,后来在高中兼任音乐老师,对很多乐器都很在行。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台小提琴,可惜我不会拉。祖父加入国家音乐会员,才在文革中受了保护,摆脱了「万能特务」的头衔。说回音乐课,我们刚要坐下,发现走错了教室!匆忙查看计划表,发现我们要参观的,是美术教室,而不是音乐。又匆忙换教室。
走进美术教室,是4A班级在上课,有5个学生。包括刚才晚饭时坐在我旁边的泰国中年妇女,还有一个吉林的小妹妹,吃饭时坐在我旁边的旁边的旁边。还有一个黑人女学生,应该是加纳或者埃塞俄比亚的。喜多老师是一个瘦高的老头,穿着白大褂。医生穿白大褂。小时候妈妈去机房,也是穿白大褂。《人体蜈蚣》里的变态侏儒,也是白大褂。白大褂类似一种宗教仪式,穿上白大褂,就会进入一种奇妙的「工作状态」。所以说,单位或学校,要统一制服,也是这个作用。包括最近国内新闻里,打人的警察,大概也是因为穿上了警服。《麦田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喜欢在读书时带上帽子,也是因为帽子的仪式感。闲话休提。教室里三面是书柜,一面是黑板。黑板上写着今天课程的主题:
野菜 くみあわせ
みてかく絵
上 下
近い 遠い
大きい 小さい
形 色 表面
学生们围坐在一张长条的大桌旁,好像刚才食堂的餐桌。桌子中心以立体的方式摆满蔬菜,都是生的,未处理的。包括西蓝花,番薯,南瓜,青椒,洋葱,胡萝卜,黄瓜,茄子。学生们聚精会生地观察这些菜,手里拿的不是餐具,而是画板和铅笔。今天的课是素描课,喜多老师一一指出每个学生的问题,比如洋葱的方向画错了,黄花画长了,番薯和茄子的前后位置画倒了。我初中后就没有美术课了,小学时也只是凭想象乱画,课上老师也不会摆这些蔬菜出来,直到现在我还耿耿于怀,认为有蔬菜的美术课才是真的美术课。因为那时候蔬菜还很珍贵,摆在厨房都稍嫌不够,所以根本不可能抱到美术课上来。美术教室是一个套间,旁边还有一个更大的设备室,竟摆些我不认识的器具。喜多老师匆忙跑过去,原来是拿了一把长尺回来。学生旁边,还摆了几盒彩色铅笔,可能是一会儿上色用的。看着他们画得认真,我心中有了一阵热意,又突然想到了昆汀的电影,叫做《八恶人》。又想到了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的阿美寮。总之,看到这些学生,尤其是美术课的时候,男女老少,五湖四海,围在同一张桌子旁,我也很想加入他们当中去了,我也有一种感动了,不管是日本式的,还是中国式的。但是仔细考虑,又变成一种担心。这里的学生,一定都有各自的故事,而且是有些不寻常的故事,虽然这一刻看起来是温馨的。他们每个人入学的目的都不同,都可以写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这种对照性的残忍往往是很好的小说主题,发生在现实里,却是另一番滋味了。我很想看他们画下去,画完这一组花,让形色都清晰地呈现眼前,上下远近大小都变得可以丈量。但是终究,我不能目送他们的未来。
我们走进今天要参观的最后一间教室。4B班级。是藤田老师的日语课。学生有四个,分两排坐。第一排是两个中国男孩,20岁左右年纪。第二排是两个尼泊尔女孩,就是刚才吃饭时坐在我对面的。她们没有注意到我,只是认真听课。课上使用的教材是大新书局的《日本语初级 大地》。这套教材有多种译语版本,是外国人学习日语的一种选择。藤田老师是一名年轻的女性教师,短发及肩,和蔼可亲。我们进来的时候,她正在讲几个单词和短语,包括活発、我慢、一生懸命、気がつく(よく気が付く人)。老师让学生用这些词造句。顺便提一句,我上语言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叫大水的老师,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头,心好脾气差,不知哪个学生送给他一个恶搞日历,上面印着「一生犬命」,和「一生懸命」的发音一模一样。说回教室,藤田老师正在讲课本的第41页,也就是第29课。讲到一个句型「し…し…」,表示并列,相当于中文的「又…又…」。老师在黑板上给了几个独立的词组。明るいです。綺麗好きです。面白いです。让一个中国同学到黑板上,用这个句型连成一句话。其他三个同学在下面连,然后老师检查。那个大一点的尼泊尔姑娘一回头,认出了我。我朝她做个鬼脸招招手,她也跟我做了一个鬼脸,招了招手。中国同学在黑板上写好了。他写的是:
明るいし、綺麗好きだし、面白いです。
他写对了。大家鼓掌。老师就开始讲下一个句型。我们却到了要离开的时间。李敖写《俗情与绝情》,有些时候,天涯海角,要妙过海誓山盟。最后,再让我素描一次这间教室吧。它跟我们参观的第一间教室5B相对,因此窗子开在左边。黑板右侧,有一个书柜。右面墙上,有世界地图。
行程的最后,我们又来到食堂。学校方面的负责人,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学校概况。其内容,我几乎都拆散写进前面的文章中去了。还有几点没有写到的,罗列如下。首先,夜间学级的同学中,正在就职的,占46%。包括酒店清扫,厨房相关,和工厂流水线。第二,学校要顾虑到每个学生的文化,宗教背景。比如,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晚餐上就是留意这一点。比如,伊斯兰教徒最近正进入斋月。第三,公立学校的夜间学级,近年学生渐少,一是去了其他的私立学校,二是战争一代的人口开始渐少。
天色渐晚,我们的行程也结束了。有诗云:挥手自玆去,萧萧斑马鸣。待得太平时,与君解战袍。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