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成全你的,后来变成你的牢笼
人啊,总是太过于依赖自己的优势。
我豆瓣的个人说明里前八个字是“人有利器,必起杀心”。写这八个字时,我处于人生中戾气最重的阶段,我当时认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占有绝对优势的话,都会堕落。现在我对于这件事的认知有所改动,应该把“任何一个人”改成“许多人”。
才华是许多人握在手里,和世界交锋的利刃。
社交网络让你有机会展现自己,也给你机会一窥他人生活的面貌。托社交网络飞速发展的洪福,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人。那些有趣的人正被包括我在内的,数以万计的人们发现、喜爱、追捧。慢慢地,开始出现了“网络红人”,而随着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诞生,这些人的拥趸则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
网络让原本艰难的成名路变得简单起来。只要你的账号关注够多,只要你的流量够大,只要你够红,你就成功了。成功之后,你可以成为创作者,可以进入自己渴望进入的领域。这是一件好事,虽然在我看来,它带来了极大的负作用。
它让成功变得唾手可得,无数本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受到大众的追捧,好像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个把网红。可它也如同坦塔罗斯头上的果实一般,让每一个渴望想成功的人备受欲望的折磨。
一篇切中大众G点的文章就能让你短时间内赚尽眼球,在网络中局部成名虽然容易,可局部成名和成功之间,大概隔着十万个真人粉丝的距离。
一个已经局部成名的人,想要走向成功,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保持高频的更新,在保留住现有关注量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关注。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简单的陷阱。
如何保留住现有的关注量呢?是什么吸引他们来的,就继续给他们什么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许多人有自己特有的“领域”。励志的永远在励志,美的永远在美,理财的永远在理财,职场的永远在职场……也许他们曾经做过其它类型的东西,可惜的是无法带来效果,不能带来效果的东西就是无用的,于是他们又回到那些自己擅长的,能带来效果的领域里。凡是会掉粉的内容就不再发(洗粉的除外,某个娃娃是我见过通过言论洗粉把自己的市场定位得最厉害的一个人),创作的出发点从“我想做什么”变成了“他们想看什么”。
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当一个人把自己用某种“商业模式”来经营的时候,他自己本身就成为了某种类型的作品,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商品”。商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代表某种状态。当一个人进入“商品”这种状态时,一切就以利益为出发,只做有利可图的事情,哪怕是重复的。
哪怕是日复一日地把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榨干熬汤,哪怕是把自己遇到遇不到的人都琢磨一遍看看哪里能吐槽,哪怕是一件事写八遍地循环播放……不断地重复谈论同一件事,于是就成了这个领域里所谓的“专家”(学术、技术等专业不在此范围之内)。大部分情况下,随着一个“专家”的诞生,一个有趣的、立体的人消失了。
写不出新意的人,开始抄袭那些名气不如他的人。而渴望出名的人,则挖空心思地剽窃他人的创意。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即便是这样,他们居然还能毫发无损,没脸没皮地继续下去。名气越大就可以越不要脸,这真是讽刺到极点的事情。
我并不能对他人的成功妄下断语,若是说“成功的都是无趣的人”那也真是大大的愚蠢。何况我所说的那些人,离成功还太远太远。
一个曾经和你聊艺术和内心的人,现在只是不断地写哪个色号的口红最美丽;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因为太擅长营销,终于把自己营销成了假象;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虚拟的虚荣,不断地在网上说着真实的谎言……每一个网红的扒皮,每一个偶像的幻灭,都不过是戳破了无数网络泡沫中的一个而已。
一个有趣的、立体的人,一步一步地幻化成了一堆泡沫中的一颗。我只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感到可惜。可是 想一想,也许他们早已学会把赚钱的创作和自己的本心分开。但愿吧,我只能说,但愿吧,愿他们赚钱的同时仍保留住了那个有趣的自我。
网络世界不过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现实中人们更容易对自己的优势沾沾自喜,只是现实中无趣的人太多,你很难替他们感到可惜。不过是一个庸常的人变得更加乏味,有什么可惜?
热潮终将褪去,现在风头正劲的人终将被更年轻的替代,这是一种必然。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能在时间里保持恒久的闪光。那些被利益夺走有趣的人,大概也不过是大时代里的一粒微尘。
我只是觉得可惜,虽然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我豆瓣的个人说明里前八个字是“人有利器,必起杀心”。写这八个字时,我处于人生中戾气最重的阶段,我当时认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占有绝对优势的话,都会堕落。现在我对于这件事的认知有所改动,应该把“任何一个人”改成“许多人”。
才华是许多人握在手里,和世界交锋的利刃。
社交网络让你有机会展现自己,也给你机会一窥他人生活的面貌。托社交网络飞速发展的洪福,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人。那些有趣的人正被包括我在内的,数以万计的人们发现、喜爱、追捧。慢慢地,开始出现了“网络红人”,而随着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诞生,这些人的拥趸则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
网络让原本艰难的成名路变得简单起来。只要你的账号关注够多,只要你的流量够大,只要你够红,你就成功了。成功之后,你可以成为创作者,可以进入自己渴望进入的领域。这是一件好事,虽然在我看来,它带来了极大的负作用。
它让成功变得唾手可得,无数本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受到大众的追捧,好像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个把网红。可它也如同坦塔罗斯头上的果实一般,让每一个渴望想成功的人备受欲望的折磨。
一篇切中大众G点的文章就能让你短时间内赚尽眼球,在网络中局部成名虽然容易,可局部成名和成功之间,大概隔着十万个真人粉丝的距离。
一个已经局部成名的人,想要走向成功,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保持高频的更新,在保留住现有关注量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关注。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简单的陷阱。
如何保留住现有的关注量呢?是什么吸引他们来的,就继续给他们什么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许多人有自己特有的“领域”。励志的永远在励志,美的永远在美,理财的永远在理财,职场的永远在职场……也许他们曾经做过其它类型的东西,可惜的是无法带来效果,不能带来效果的东西就是无用的,于是他们又回到那些自己擅长的,能带来效果的领域里。凡是会掉粉的内容就不再发(洗粉的除外,某个娃娃是我见过通过言论洗粉把自己的市场定位得最厉害的一个人),创作的出发点从“我想做什么”变成了“他们想看什么”。
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当一个人把自己用某种“商业模式”来经营的时候,他自己本身就成为了某种类型的作品,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商品”。商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代表某种状态。当一个人进入“商品”这种状态时,一切就以利益为出发,只做有利可图的事情,哪怕是重复的。
哪怕是日复一日地把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榨干熬汤,哪怕是把自己遇到遇不到的人都琢磨一遍看看哪里能吐槽,哪怕是一件事写八遍地循环播放……不断地重复谈论同一件事,于是就成了这个领域里所谓的“专家”(学术、技术等专业不在此范围之内)。大部分情况下,随着一个“专家”的诞生,一个有趣的、立体的人消失了。
写不出新意的人,开始抄袭那些名气不如他的人。而渴望出名的人,则挖空心思地剽窃他人的创意。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即便是这样,他们居然还能毫发无损,没脸没皮地继续下去。名气越大就可以越不要脸,这真是讽刺到极点的事情。
我并不能对他人的成功妄下断语,若是说“成功的都是无趣的人”那也真是大大的愚蠢。何况我所说的那些人,离成功还太远太远。
一个曾经和你聊艺术和内心的人,现在只是不断地写哪个色号的口红最美丽;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因为太擅长营销,终于把自己营销成了假象;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虚拟的虚荣,不断地在网上说着真实的谎言……每一个网红的扒皮,每一个偶像的幻灭,都不过是戳破了无数网络泡沫中的一个而已。
一个有趣的、立体的人,一步一步地幻化成了一堆泡沫中的一颗。我只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感到可惜。可是 想一想,也许他们早已学会把赚钱的创作和自己的本心分开。但愿吧,我只能说,但愿吧,愿他们赚钱的同时仍保留住了那个有趣的自我。
网络世界不过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现实中人们更容易对自己的优势沾沾自喜,只是现实中无趣的人太多,你很难替他们感到可惜。不过是一个庸常的人变得更加乏味,有什么可惜?
热潮终将褪去,现在风头正劲的人终将被更年轻的替代,这是一种必然。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能在时间里保持恒久的闪光。那些被利益夺走有趣的人,大概也不过是大时代里的一粒微尘。
我只是觉得可惜,虽然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3 23:08:12
-
Notjustamov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0:53:26
-
隐身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0 13:14:08
-
awumbuk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15 00:03:56
-
玩家代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4 18:08:53
-
涯涯Alic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9 17:25:55
-
最近泪点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2 01:54:38
-
城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6 17:34:28
-
蓝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30 00:10:18
-
橙子生活_27474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8 22:36:05
-
厨子J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8 14:48:08
-
卜拿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2 09:37:32
-
夏日微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23:01:58
-
不欠东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18:38:37
-
再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10:05:00
-
长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02:40:09
-
~Lala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00:41:36
-
次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00:02:10
-
歪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3:31:30
-
徐艺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3:12:38
-
30天修改一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3:00:25
-
Aher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2:55:55
-
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2:48:56
-
啾啾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2:47:29
-
窗外那棵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2:15:42
-
l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2:07:01
-
向小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1:57:29
-
无痕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21:52:27
王姐一斤没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40岁、俩孩妈、裸辞,我到底是不是疯了 (56人喜欢)
- 当我和女性朋友交谈的时候,我想表达什么 (1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