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余晖脉脉——台北行记(初见)
从上海搭乘航班是在中午,不到两小时便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议,每次回东北至少要两小时。在飞机上一直很想知道从小便耳熟能详的桃园机场是什么样子,因为沈阳的机场叫桃仙的缘故,一直觉得桃园听起来十分亲切。
飞机一降落就迫不及待地向外看,所见之处不过宽阔的机场和低矮的楼面,视觉上的确与桃仙机场十分相似。只是一只飞机尾巴上那巨大的梅花标志吸引了我,立时让我有了进入台湾领域的感觉。
航站楼内的装潢看起来有些简陋,没有大陆航站楼的气派,但工作人员的态度却并不马虎。早闻台湾人民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过境时却仍然会担忧边检人员是否会给脸色看。我倒不是有两岸隔阂,一则早年出国的经历让我对高高在上的边检人员产生了“敬意”,二则我总习惯性地要处处和日本比较,但日本的边检人员却并不似商店餐馆里的服务人员那么热心友善。
然而桃园机场的边检员却给了我极好的印象,使我不但记住了他的笑容,更记住了他帅气的容貌,这让向来记不清边检员性别的我感到惊讶和窃喜。过了边检我还在想着这是否只是为了面向世界的一个面子工程,但购买车票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周到使我放弃了怀疑,开始相信早先听到的评价。
桃园机场大巴区的建制模式与日本相同,至少与我较熟悉的关西空港没有什么区别,就连巴车的设计都是一模一样的。车体下方有一个小仓库,携带大件行李的客人可以将箱子等物品放进舱内,待到达目的地后,司机会下车打开舱门帮客人提取行李。老公对这种服务有些不太习惯,但我却习以为常,只是觉得台北的司机在摆放和提取行李时没有日本司机细心周到。
大巴车一路向台北开去,从车窗看外面的风景,更恍惚是否回到了日本。随处可见的山路和拥挤的矮房简直是日本的复制品,但年久失修和缺乏维护却让景物显得更加陈旧破败,缺少了日本式的整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开进了台北,当路过红色的圆山大饭店时我仍犹豫着是否认错,在我的印象中这样豪华的饭店应该修建在繁华的市中心才对。然而此刻我尚不能确定是否已进入台北市区,窗外景色除却这一栋孤零零的豪华大楼外,只是青山依旧在,几度破屋多。
也不知什么时候便进入了市中心,而街道的景物让我依然以为这只是郊区小景。可站名却提醒我们目的地到了,我们跳下车走在南京路上,看看路两侧的搂屋,想想上海的同名路,实在感到差异之大。
道路的规划依旧像极了日本,有一点走在大阪街头的感觉。两侧店铺上经常写着日文字,使我竟不知不觉说起日语。台湾风格的日化是此次旅行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尽管我知道台湾做过五十年日本的殖民地,尽管我的日本同学说台湾的女孩子比日本女孩子更日本,但我总觉得,那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地,便总不以为意。直到真切地站在台北街头,或走如地铁站,或穿入小巷子,每一个目之所及的景物都与日本无异,这时我才真正相信了,然而心里却并不那么舒适。
我们住在南京路上的一家商务旅馆,服务人员热情极了,都是年轻的帅哥美女。他们的服务非常的细心周到,让我们颇有点受宠若惊之感。我从前以为日本的商业服务是世界第一的,但台湾的服务较之更多了一种真诚和热情,这种真诚使你并不觉得他们微笑只是因为他们在工作,而那种热情使你感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昂扬的活力,带动你的心也愉悦起来。由此我竟也不解为何这样真诚热忱的人却不能改变这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死气沉沉——就是这样的奇怪,当你与他们交谈时,总感觉得到那种生命力,而走在大街上却只看到那种萧条和落寞。这强烈的反差令我疑惑许久。
因为有了许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就发现了台湾人在表达上与我们的诸多不同。每次我们说谢谢时,他们都会微笑着说“不会”。起初我疑惑极了,疑心自己听错,后来发现这只是回答感谢时的一种表达,相当于我们说的“没事”。而对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和用法也让我闹了一个笑话。我在报纸上看到,5月23日蔡英文要去忠烈祠祭拜国父,担心这一日普通游客是不能去的了。于是我顺口问旅馆的服务生,蔡英文去忠烈祠,那里会戒严吗?没想到服务员大吃一惊,反问我为什么要戒严?看着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我一时有点蒙,但很快明白了这其中强烈的理解差异。在台湾,两蒋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戒严时代,也就是白色恐怖时代。蒋经国在离世前宣布开放党禁,台湾进入解严时代。所以戒严两字想必在台湾人心中拥有特殊含义。而我所说的戒严,当然也并不准确,应该用交通管制或游客进出管制一词。按照我的理解,有最高级别领导人到场,普通百姓一定是禁止入内的吧?520总统就职典礼那天,附近的228纪念公园门口就贴了禁止游人出入的告示。不过我们并没有在这一误会上坚持,很快就被愉悦的气氛掩盖了。但这件事却使我记忆很深,并且更多地注意到了两岸对同一词语运用上的差异。
台湾人说话总有一个喜欢绕弯子的特点,这点上了岁数的人比较突出。他们热情好客,讲解历史也很耐心细致,但总是有点答非所问。我们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参观时遇到一个年纪较大志愿者,主动给我们讲解馆内展品,并且与我们讨论统一问题。我们当时提了一个问题,既然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如此大又如此受爱戴,为什么只看得到纪念蒋介石的馆室文字,却并没有一处是为蒋经国的。他很热心地为我们讲解了半小时,话题绕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台北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实在是在日本时都没有感受到的。在日本,与人最亲近的野生动物一定是乌鸦。而在台北,鸽子跑到人脚边并不稀奇,连松鼠都可以跳到你面前、而最有趣的要数一种大鸟,棕黄色的肥大的身子,头是细长的,头顶是蓝色的。两只脚走起路来一板一眼,姿态严肃方正,却也因此显得呆萌。我们从未见过这种鸟,跟着它在后面拍照片。而它也懒得理我们,只顾自己的步伐,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我是试图变得华丽的分割线========================
本系列文章同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眉轩琐语 ”上连载。欢迎爱好文艺的朋友扫码关注。
飞机一降落就迫不及待地向外看,所见之处不过宽阔的机场和低矮的楼面,视觉上的确与桃仙机场十分相似。只是一只飞机尾巴上那巨大的梅花标志吸引了我,立时让我有了进入台湾领域的感觉。
航站楼内的装潢看起来有些简陋,没有大陆航站楼的气派,但工作人员的态度却并不马虎。早闻台湾人民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过境时却仍然会担忧边检人员是否会给脸色看。我倒不是有两岸隔阂,一则早年出国的经历让我对高高在上的边检人员产生了“敬意”,二则我总习惯性地要处处和日本比较,但日本的边检人员却并不似商店餐馆里的服务人员那么热心友善。
然而桃园机场的边检员却给了我极好的印象,使我不但记住了他的笑容,更记住了他帅气的容貌,这让向来记不清边检员性别的我感到惊讶和窃喜。过了边检我还在想着这是否只是为了面向世界的一个面子工程,但购买车票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周到使我放弃了怀疑,开始相信早先听到的评价。
桃园机场大巴区的建制模式与日本相同,至少与我较熟悉的关西空港没有什么区别,就连巴车的设计都是一模一样的。车体下方有一个小仓库,携带大件行李的客人可以将箱子等物品放进舱内,待到达目的地后,司机会下车打开舱门帮客人提取行李。老公对这种服务有些不太习惯,但我却习以为常,只是觉得台北的司机在摆放和提取行李时没有日本司机细心周到。
大巴车一路向台北开去,从车窗看外面的风景,更恍惚是否回到了日本。随处可见的山路和拥挤的矮房简直是日本的复制品,但年久失修和缺乏维护却让景物显得更加陈旧破败,缺少了日本式的整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开进了台北,当路过红色的圆山大饭店时我仍犹豫着是否认错,在我的印象中这样豪华的饭店应该修建在繁华的市中心才对。然而此刻我尚不能确定是否已进入台北市区,窗外景色除却这一栋孤零零的豪华大楼外,只是青山依旧在,几度破屋多。
也不知什么时候便进入了市中心,而街道的景物让我依然以为这只是郊区小景。可站名却提醒我们目的地到了,我们跳下车走在南京路上,看看路两侧的搂屋,想想上海的同名路,实在感到差异之大。
![]() |
台北街头 |
道路的规划依旧像极了日本,有一点走在大阪街头的感觉。两侧店铺上经常写着日文字,使我竟不知不觉说起日语。台湾风格的日化是此次旅行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尽管我知道台湾做过五十年日本的殖民地,尽管我的日本同学说台湾的女孩子比日本女孩子更日本,但我总觉得,那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地,便总不以为意。直到真切地站在台北街头,或走如地铁站,或穿入小巷子,每一个目之所及的景物都与日本无异,这时我才真正相信了,然而心里却并不那么舒适。
我们住在南京路上的一家商务旅馆,服务人员热情极了,都是年轻的帅哥美女。他们的服务非常的细心周到,让我们颇有点受宠若惊之感。我从前以为日本的商业服务是世界第一的,但台湾的服务较之更多了一种真诚和热情,这种真诚使你并不觉得他们微笑只是因为他们在工作,而那种热情使你感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昂扬的活力,带动你的心也愉悦起来。由此我竟也不解为何这样真诚热忱的人却不能改变这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死气沉沉——就是这样的奇怪,当你与他们交谈时,总感觉得到那种生命力,而走在大街上却只看到那种萧条和落寞。这强烈的反差令我疑惑许久。
因为有了许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就发现了台湾人在表达上与我们的诸多不同。每次我们说谢谢时,他们都会微笑着说“不会”。起初我疑惑极了,疑心自己听错,后来发现这只是回答感谢时的一种表达,相当于我们说的“没事”。而对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和用法也让我闹了一个笑话。我在报纸上看到,5月23日蔡英文要去忠烈祠祭拜国父,担心这一日普通游客是不能去的了。于是我顺口问旅馆的服务生,蔡英文去忠烈祠,那里会戒严吗?没想到服务员大吃一惊,反问我为什么要戒严?看着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我一时有点蒙,但很快明白了这其中强烈的理解差异。在台湾,两蒋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戒严时代,也就是白色恐怖时代。蒋经国在离世前宣布开放党禁,台湾进入解严时代。所以戒严两字想必在台湾人心中拥有特殊含义。而我所说的戒严,当然也并不准确,应该用交通管制或游客进出管制一词。按照我的理解,有最高级别领导人到场,普通百姓一定是禁止入内的吧?520总统就职典礼那天,附近的228纪念公园门口就贴了禁止游人出入的告示。不过我们并没有在这一误会上坚持,很快就被愉悦的气氛掩盖了。但这件事却使我记忆很深,并且更多地注意到了两岸对同一词语运用上的差异。
台湾人说话总有一个喜欢绕弯子的特点,这点上了岁数的人比较突出。他们热情好客,讲解历史也很耐心细致,但总是有点答非所问。我们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参观时遇到一个年纪较大志愿者,主动给我们讲解馆内展品,并且与我们讨论统一问题。我们当时提了一个问题,既然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如此大又如此受爱戴,为什么只看得到纪念蒋介石的馆室文字,却并没有一处是为蒋经国的。他很热心地为我们讲解了半小时,话题绕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台北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实在是在日本时都没有感受到的。在日本,与人最亲近的野生动物一定是乌鸦。而在台北,鸽子跑到人脚边并不稀奇,连松鼠都可以跳到你面前、而最有趣的要数一种大鸟,棕黄色的肥大的身子,头是细长的,头顶是蓝色的。两只脚走起路来一板一眼,姿态严肃方正,却也因此显得呆萌。我们从未见过这种鸟,跟着它在后面拍照片。而它也懒得理我们,只顾自己的步伐,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 |
国父纪念堂里的大鸟 |
![]() |
228公园里的小动物 |
![]() |
跑到我脚边的小松鼠 |
========================我是试图变得华丽的分割线========================
本系列文章同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眉轩琐语 ”上连载。欢迎爱好文艺的朋友扫码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