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浩茫连广宇-记赵立新
![]() |
近日,第二十二届上海电视节闭幕暨白玉兰颁奖典礼在上海盛大举行。其中,最佳男配角奖由著名演员赵立新,凭借其在《于无声处》中扮演的陈其乾一举斩获。大小媒体纷至沓来,总不忘记在演员之前标上“著名”一词。那么,在如今IP当道、情怀不死的年代里,赵立新老师著名吗?
翻开赵立新老师的履历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是我们的老朋友。早在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里,赵立新就扮演了那个身为商贾却无铜臭气的沈一石;在可以说迄今为止制作最为精良的国产电视剧中,在代表这个时代最好的一批男演员之中,赵立新就已经卓然不群,傲骨嶙峋。家财万贯而只喝粗茶,天下的绫罗绸缎皆出于手却一袭布衣。相识满天下,最后却孤身蹈火。那样的沈一石,匆匆而别,开始有名却还不算著名。
求学俄罗斯,闻名于瑞典,千里归来的赵立新陆陆续续地演了很多作品:
有寄托他对父亲追思的李侠(永不消逝的电波),又是桀骜不驯的镇元大仙(西游记),意气风发的曹操(曹操),心机深沉的韩旷(绣春刀),侃侃而谈的大学书记(少年班),声泪俱下的大学教授(重返20岁),终于靠一部国安谍战剧《于无声处》获得殊荣。文质彬彬的他都忍不住长啸一声: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一刻,演员赵立新终于著名。百战归来还看书,还看这个让他金榜题名的陈其乾。这个曾经年轻,又在我们面前苍老直至退场的陈其乾。
这个用一句上海口音的“I love you”开场的陈其乾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里面的假领头,外面的蓝袖套,毛衣不会束在裤子里,骑自行车也会用木夹子把裤腿别得一丝不苟。然后得意洋洋:这个假领头剪得好哇,我的本事老好额。
他的本事都藏着领子里,藏在眼镜后面。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记忆力好到那么可怕,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已经足以登载在国家第一流的学术刊物上面。他的微笑总是在自嘲,抢在被轻视甚至是被侮辱之前自嘲。他用这样近乎拙劣的办法保护着自己,他时时刻刻计算着分寸,时时刻刻准备不响。直到他爱上了一个她,直到他希望她能看见他的才华,甚至就此为他倾倒。
【书雅,我为了你什么都愿意去做,我可以去卖血,但他们不让,他们说我贫血】
于是,小陈还是黯然收场。
撇开电视剧本身需要一个高潮,生活的高潮总是令人猝不及防。
那个才华横溢的小陈忽然就变成了波澜不惊的威廉陈。
他再没有上海口音,他的两鬓也渐见风霜。他褪去了所有的青涩,甚至在重见冯舒雅的第一时间,他平静地伸出手去:是冯舒雅总工程师对吗?你好,我是**公司的代表威廉陈。
八十年代初有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二次握手》,重返祖国的丁洁琼雍容华贵,反倒是当年风度翩翩的苏冠兰显得有些惊讶,有些迟疑彷徨。
我觉得这就是世界的不同,他们遭遇的世界不同,他们经历的世界不同,纵然相爱,却再也回不到当年那时。
这个时候的陈其乾再也不会去纠结他是否深爱冯舒雅,甚至他可以很娴熟地表演自己曾经深爱过,然后,借机去完成任务。你说这时候的陈其乾已经变成魔鬼也不为过,但为什么魔鬼却总是更为坚强。
陈其乾回国以后,无论是对随时把他当替死鬼抛出的顶头上司,还是步步为营步步紧逼的安全局战士,他都无所谓。他都可以沉着地走向城市比遥远更为遥远的地方,他已经熟知黑夜,甚至他已经化为黑夜本身。
陈其乾的前半生无比优秀,但始终活在别人褒贬的影子里,他是游刃有余的人才,但始终还是在规则的刀锋之间游走。陈其乾的后半生已经不能用优秀简单概括,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不需要别人的褒贬,他无视任何规则,他创造规则。
于是陈其乾喝下那时间酿造的毒酒,他带走灯火,他就此出门,风雨不归。
而这样的陈其乾,非游学海外的赵立新莫属。
“我是一个熟知黑夜的人,我曾在雨中出门——在雨中回来,我曾一直走到城市最远处的灯火。”
罗伯特·弗罗斯特曾这么说。
这一次,在那最远处的灯火里,我们可以欣慰地相信,赵立新再也不会只有一个陈其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