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麦兜故事
我没有想骂你,不过,你真的真的好象是这只猪。
如果你的妈妈在你出生之前也曾为你萌生了种种幻想:比如你将智慧过人、靓仔如周润发、梁朝伟,或者事事好运、或者……只要能自己的事自己应付就好了,那麽,我就没有说错──你就是那只猪,一只从胶兜里“啪搭"一声掉在麦太太肚皮里的猪,所以他的名字叫“麦兜"。
你的妈妈一定也象麦太太一样能干,厉害,“一个女人能背起整个世界。"虽然麦兜只是一个资智平平,甚至蠢蠢的儿子,但如果算命先生口出“真言",麦太也会暴跳并拳脚相加。虽然辛苦地信奉“多劳多得",但作为单身母亲,麦太也知道:什麽时候才能依靠打拼而发财?在梦里罢了。她甚至不能满足麦兜对马尔代夫的向往──那个座落在印度洋上椰影婆娑,水清沙幼的世外桃园。
你敢保证没有一个童年的梦想,因为不可能实现而成为现今阴天时节的永远隐痛吗?那麽,你还不如这只猪。
电视里无所不在的旅游广告给了麦兜童年时代最大的梦想,而麦太母性的心软和“智慧"则成就了麦兜儿时最快乐的一天。地下隧道当机场,空中缆车当飞机,香港的海也可以用来潜水,只不过麦兜叉到的是自家冰箱里化冻的鱼,麦太说,当天去当天返才够精明,麦兜对此深信不移。麦太一路的精心掩饰,让麦兜的眼睛笑成了两弯细线,而快乐,是妈妈能够给儿子最多的礼物,谁又能说不是最珍贵的?
那个遥远的,能够任你撒花的乐园还记得吗?是公园的草坪?田野?大概还少不了女教师年轻漂亮的脸?所以你无异於这只猪,因为对於麦兜来说,那是一个称作春田花花的幼稚园。唱歌好象王菲、或者陈慧琳,但却很迷糊老师Miss陈,经常忘记点麦兜的名字,而操著浓重潮州口音校长,唯一让孩子们听得懂的一句话就是:“小朋友,你们这个学期的学费缴了麽?"校长开得茶餐厅里不是没有鱼丸,就是缺了粗面,但这又有什麽关系呢?就象孩子们唱歌一边跑调,一边还是照样惹人怜爱。
无论你现在是多麽平凡,又是多麽甘於现在的平凡,但总会有一个时期,你曾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正如同珊珊拿了奥运金牌之後,香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们都坐不住了一样。一贯死蠢的麦兜想去长岛而错上了南丫岛,却误打误撞地找到了狗仔队都找不到的黎根,但诞生过周润发的南丫岛最终也没有成就麦兜的帆船梦,他只学到了注定失传,且毫无用处的绝技“抢包山"。不知是不是黎根那只粗过脚瓜的小腿让麦太想起了麦兜的爸爸阿炳的原故,反正麦太打消了让儿子退师的想法,返回家里凭借著快译通给奥委会主席写了一封“正宗”的英文信,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强烈要求将“抢包山”加入奥运项目,只因为她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
所以,要记得,无论你是实际上是多麽平凡,在妈妈的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於是,爬在组合柜上流泪的麦兜也决心学下去,仅仅是因为妈妈,学下去。
你是不是也和麦兜一样,在某一次的流泪之後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没有个尽头。虽然你的身体会长得粗壮如猪,但不一定有力气,虽然最终你的脚瓜也会象麦兜师傅一样粗,却没能力支撑一身的负资产。妈妈最终也会离开麦兜,烧她的那天,空气里弥漫著打折火鸡的味道,让麦兜感到亲切。於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脚瓜上的感觉很好,就可让自己快乐起来嘛。
别跟我说这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别跟我说你听不懂影片中粤语的幽默,别跟我说这只是草根阶层的穷欢乐,当你因寂寞而遑遑不安的时候,是不是和麦兜一样聪明呢?还说你不是这只猪。
十多年前香港一本叫做《小明周》的刊物开始连载一个只猪的漫画,后来以他为主角的动画短片出现在电影里,后来作者谢立文用他的生花妙笔将几个挑选出来的精致故事圆润地衔接起来,加上林海峰富有感染力的独白,这一部清新淡雅又极具诗意的《麦兜故事》就这样诞生了。电影包含了春田花花幼儿园、麦兜点菜、麦太做菜、麦太讲故事、马尔代夫、抢包山、圣诞火鸡,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推让鸡腿的故事也在电影最后出现一个短短的镜头。实际上《麦兜故事》就是一个麦兜漫画的串烧。
《麦兜故事》一直被说成是反映香港草根阶层的平凡赞歌。的确,与其他动画片相比,《麦兜故事》里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香港风情是别无分店的,在电影的开头谢立文就明确无误地打出这张牌:
“就在麦太快要临盆的时候,有一个塑膠盆向九龙上空飞过,沿着荔枝角道直出大角咀道,经过好彩酒家 ,再左转出花园街乐园牛丸王向上,先去街市大楼那间妹记鱼脯粥转着转着,又转出去亚皆老街飞过火车桥右转入太平道,再右转折出去窝打老道向女人街方向,最后塑膠盆飞进了广华医院的候产房……”
在随后的发展中,香港的市井风情画一直作为背景画面出现,而在抢包山一节中又回顾了一下老香港已经快被遗忘的文化。这些元素都让港人倍感亲切,非常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纵观全片,谢立文既没有探讨香港的本土文化渊源,也没有表现香港人当下的生存状况和心态,《麦兜故事》讲述的,只是作为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接受与拒绝,期盼与失落。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麦兜故事》是谢立文的自传体电影,讲述一只猪的长大成人。
“笨”是麦兜的特性,他反应迟钝,不善变通,没心没肺,喜欢做不切实际的梦。其实谁的小时候不是这样呢?我们从前都活在一个没有焦虑没有悲伤,充满阳光与希望的童话世界,“all thing’s bright & beautiful”。但是由于希望太多,太过沉重,失望也不免接踵而至。 “……希望,失望,希望,失望。搞了一轮,就变成了成年麦兜……”, 麦兜的成长就是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只是麦兜与我们的区别在于:当希望被现实打败时,我们有人就会低头认输,再去做别的梦,而麦兜不是这样,他会一直固执地走下去,就像电影里一段对白:
麦兜:麻烦你,鱼蛋粗面!老板:没有粗面了
麦兜:这样啊……来一碗鱼蛋河粉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麦兜:这样啊……金钱肚粗面好了
老板:没有粗面了
麦兜:那么要鱼蛋油面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麦兜:怎么样样都没了?那要个墨鱼丸粗面吧
老板:没有粗面了
麦兜:又没啊?那麻烦来碗鱼蛋濑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得巴:麦兜啊,鱼蛋和粗面都卖光了,也就是所有的鱼蛋或者粗面的搭配都没有了
麦兜:哦,没有那些搭配啊?那麻烦要净鱼蛋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麦兜:那么净粗面呢?
老板:没有粗面了
这段对白当初是被我当笑话看的,但是笑过之后,又隐隐觉得有点心酸。麦兜未必就真的不知道没有鱼蛋和粗面,但他就是想吃这些。老板一次次否决,麦兜一次次坚持……麦兜的这种执着在旁人看来就是笨,但麦兜仍然不肯放弃,他仍然顽强地坚持着梦想,他是在拒绝成长。成人的世界在小小的麦兜眼里就幻化成了那个张宝仔洞,又黑又窄,麦兜努力地爬进去,因为听说里面藏着海盗的宝藏,终于,麦兜千辛万苦爬进了洞里,却发现盒子里只是一个吃剩的包……执着的麦兜终于还是绝望了:
“拿着个包,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事,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蛋没有粗面没有去马尔代夫没有奥运奖牌没有张宝仔宝藏,而张宝仔,也没有咬过那个包。原来蠢,并不那么好笑。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肥,都不一定好笑。肥,不一定大力;大力,也不一定行。拿着个包,我在想,长大了,当我要面对这个硬邦邦,未必给你做梦,又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是怎么样的呢……”
每次我看这一段都注定鼻子发酸,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这种绝望,只不过有的人很快地趟过去了,有的人还伫立在岸边,久久回望着身后那片美丽的麦田。一直不明白那些“麦兜给了我们讲了一个成人童话”,“麦兜用自己的‘死蠢’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之类的评论,我在电影里根本看不到什么童话里的结局,也没有美丽的世界。《麦兜故事》讲的只是一只猪的长大成人,很绝望,很悲惨。“这是一个尝试,失败,尝试……很多包,但是没有包保成功的故事……”
一直到电影最后麦兜也没有创造出什么美丽的世界,世界还是原来那样,硬梆梆,没有梦,不好笑。长大了的麦兜在香港闹市中奔跑,最后来到海滩,他仍旧很肥,没什么成就,负资产。但是当麦兜站在海边,海风吹向脑部,海浪冲刷脚底,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些微小的快乐,想起了已故的妈妈,那个教他在残酷现实中继续寻找梦想的麦太。麦兜觉得现在很好,很舒服。
是啊,尽管没有了儿时那些美丽的梦,只要懂得体会生活中细微的幸福,不一样可以“all thing’s bright & beautiful”吗?
“从前有个小朋友撒谎,有一天,他死了。”
“从前有个小朋友很用功地念书,长大之后发财了。”
“从前有个小朋友很不孝,有一天他扭伤了脚。”
“妈妈,我想睡了。”
“从前有个小朋友早睡晚起,第二天,死了!”
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 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个人简评:
一个好的童话一定不是只给孩子读的,一部好的卡通片一定不是只给孩子看的,从《丑小鸭》到《小红帽》,从《狮子王》到《千与千寻》无不如此。而《麦兜故事》也是这样一部动画,麦兜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也是一个有些笨拙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他也在为梦想而不停地努力着,虽然梦想一次次破碎,但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一样,故事忧伤的调子会给人深深的感染,而我们也学会了和麦兜一样,在在残酷现实中继续寻找梦想。
如果你的妈妈在你出生之前也曾为你萌生了种种幻想:比如你将智慧过人、靓仔如周润发、梁朝伟,或者事事好运、或者……只要能自己的事自己应付就好了,那麽,我就没有说错──你就是那只猪,一只从胶兜里“啪搭"一声掉在麦太太肚皮里的猪,所以他的名字叫“麦兜"。
你的妈妈一定也象麦太太一样能干,厉害,“一个女人能背起整个世界。"虽然麦兜只是一个资智平平,甚至蠢蠢的儿子,但如果算命先生口出“真言",麦太也会暴跳并拳脚相加。虽然辛苦地信奉“多劳多得",但作为单身母亲,麦太也知道:什麽时候才能依靠打拼而发财?在梦里罢了。她甚至不能满足麦兜对马尔代夫的向往──那个座落在印度洋上椰影婆娑,水清沙幼的世外桃园。
你敢保证没有一个童年的梦想,因为不可能实现而成为现今阴天时节的永远隐痛吗?那麽,你还不如这只猪。
电视里无所不在的旅游广告给了麦兜童年时代最大的梦想,而麦太母性的心软和“智慧"则成就了麦兜儿时最快乐的一天。地下隧道当机场,空中缆车当飞机,香港的海也可以用来潜水,只不过麦兜叉到的是自家冰箱里化冻的鱼,麦太说,当天去当天返才够精明,麦兜对此深信不移。麦太一路的精心掩饰,让麦兜的眼睛笑成了两弯细线,而快乐,是妈妈能够给儿子最多的礼物,谁又能说不是最珍贵的?
那个遥远的,能够任你撒花的乐园还记得吗?是公园的草坪?田野?大概还少不了女教师年轻漂亮的脸?所以你无异於这只猪,因为对於麦兜来说,那是一个称作春田花花的幼稚园。唱歌好象王菲、或者陈慧琳,但却很迷糊老师Miss陈,经常忘记点麦兜的名字,而操著浓重潮州口音校长,唯一让孩子们听得懂的一句话就是:“小朋友,你们这个学期的学费缴了麽?"校长开得茶餐厅里不是没有鱼丸,就是缺了粗面,但这又有什麽关系呢?就象孩子们唱歌一边跑调,一边还是照样惹人怜爱。
无论你现在是多麽平凡,又是多麽甘於现在的平凡,但总会有一个时期,你曾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正如同珊珊拿了奥运金牌之後,香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们都坐不住了一样。一贯死蠢的麦兜想去长岛而错上了南丫岛,却误打误撞地找到了狗仔队都找不到的黎根,但诞生过周润发的南丫岛最终也没有成就麦兜的帆船梦,他只学到了注定失传,且毫无用处的绝技“抢包山"。不知是不是黎根那只粗过脚瓜的小腿让麦太想起了麦兜的爸爸阿炳的原故,反正麦太打消了让儿子退师的想法,返回家里凭借著快译通给奥委会主席写了一封“正宗”的英文信,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强烈要求将“抢包山”加入奥运项目,只因为她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
所以,要记得,无论你是实际上是多麽平凡,在妈妈的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於是,爬在组合柜上流泪的麦兜也决心学下去,仅仅是因为妈妈,学下去。
你是不是也和麦兜一样,在某一次的流泪之後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没有个尽头。虽然你的身体会长得粗壮如猪,但不一定有力气,虽然最终你的脚瓜也会象麦兜师傅一样粗,却没能力支撑一身的负资产。妈妈最终也会离开麦兜,烧她的那天,空气里弥漫著打折火鸡的味道,让麦兜感到亲切。於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脚瓜上的感觉很好,就可让自己快乐起来嘛。
别跟我说这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别跟我说你听不懂影片中粤语的幽默,别跟我说这只是草根阶层的穷欢乐,当你因寂寞而遑遑不安的时候,是不是和麦兜一样聪明呢?还说你不是这只猪。
十多年前香港一本叫做《小明周》的刊物开始连载一个只猪的漫画,后来以他为主角的动画短片出现在电影里,后来作者谢立文用他的生花妙笔将几个挑选出来的精致故事圆润地衔接起来,加上林海峰富有感染力的独白,这一部清新淡雅又极具诗意的《麦兜故事》就这样诞生了。电影包含了春田花花幼儿园、麦兜点菜、麦太做菜、麦太讲故事、马尔代夫、抢包山、圣诞火鸡,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推让鸡腿的故事也在电影最后出现一个短短的镜头。实际上《麦兜故事》就是一个麦兜漫画的串烧。
《麦兜故事》一直被说成是反映香港草根阶层的平凡赞歌。的确,与其他动画片相比,《麦兜故事》里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香港风情是别无分店的,在电影的开头谢立文就明确无误地打出这张牌:
“就在麦太快要临盆的时候,有一个塑膠盆向九龙上空飞过,沿着荔枝角道直出大角咀道,经过好彩酒家 ,再左转出花园街乐园牛丸王向上,先去街市大楼那间妹记鱼脯粥转着转着,又转出去亚皆老街飞过火车桥右转入太平道,再右转折出去窝打老道向女人街方向,最后塑膠盆飞进了广华医院的候产房……”
在随后的发展中,香港的市井风情画一直作为背景画面出现,而在抢包山一节中又回顾了一下老香港已经快被遗忘的文化。这些元素都让港人倍感亲切,非常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纵观全片,谢立文既没有探讨香港的本土文化渊源,也没有表现香港人当下的生存状况和心态,《麦兜故事》讲述的,只是作为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接受与拒绝,期盼与失落。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麦兜故事》是谢立文的自传体电影,讲述一只猪的长大成人。
“笨”是麦兜的特性,他反应迟钝,不善变通,没心没肺,喜欢做不切实际的梦。其实谁的小时候不是这样呢?我们从前都活在一个没有焦虑没有悲伤,充满阳光与希望的童话世界,“all thing’s bright & beautiful”。但是由于希望太多,太过沉重,失望也不免接踵而至。 “……希望,失望,希望,失望。搞了一轮,就变成了成年麦兜……”, 麦兜的成长就是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只是麦兜与我们的区别在于:当希望被现实打败时,我们有人就会低头认输,再去做别的梦,而麦兜不是这样,他会一直固执地走下去,就像电影里一段对白:
麦兜:麻烦你,鱼蛋粗面!老板:没有粗面了
麦兜:这样啊……来一碗鱼蛋河粉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麦兜:这样啊……金钱肚粗面好了
老板:没有粗面了
麦兜:那么要鱼蛋油面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麦兜:怎么样样都没了?那要个墨鱼丸粗面吧
老板:没有粗面了
麦兜:又没啊?那麻烦来碗鱼蛋濑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得巴:麦兜啊,鱼蛋和粗面都卖光了,也就是所有的鱼蛋或者粗面的搭配都没有了
麦兜:哦,没有那些搭配啊?那麻烦要净鱼蛋吧
老板:没有鱼蛋了
麦兜:那么净粗面呢?
老板:没有粗面了
这段对白当初是被我当笑话看的,但是笑过之后,又隐隐觉得有点心酸。麦兜未必就真的不知道没有鱼蛋和粗面,但他就是想吃这些。老板一次次否决,麦兜一次次坚持……麦兜的这种执着在旁人看来就是笨,但麦兜仍然不肯放弃,他仍然顽强地坚持着梦想,他是在拒绝成长。成人的世界在小小的麦兜眼里就幻化成了那个张宝仔洞,又黑又窄,麦兜努力地爬进去,因为听说里面藏着海盗的宝藏,终于,麦兜千辛万苦爬进了洞里,却发现盒子里只是一个吃剩的包……执着的麦兜终于还是绝望了:
“拿着个包,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事,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蛋没有粗面没有去马尔代夫没有奥运奖牌没有张宝仔宝藏,而张宝仔,也没有咬过那个包。原来蠢,并不那么好笑。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肥,都不一定好笑。肥,不一定大力;大力,也不一定行。拿着个包,我在想,长大了,当我要面对这个硬邦邦,未必给你做梦,又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是怎么样的呢……”
每次我看这一段都注定鼻子发酸,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这种绝望,只不过有的人很快地趟过去了,有的人还伫立在岸边,久久回望着身后那片美丽的麦田。一直不明白那些“麦兜给了我们讲了一个成人童话”,“麦兜用自己的‘死蠢’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之类的评论,我在电影里根本看不到什么童话里的结局,也没有美丽的世界。《麦兜故事》讲的只是一只猪的长大成人,很绝望,很悲惨。“这是一个尝试,失败,尝试……很多包,但是没有包保成功的故事……”
一直到电影最后麦兜也没有创造出什么美丽的世界,世界还是原来那样,硬梆梆,没有梦,不好笑。长大了的麦兜在香港闹市中奔跑,最后来到海滩,他仍旧很肥,没什么成就,负资产。但是当麦兜站在海边,海风吹向脑部,海浪冲刷脚底,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些微小的快乐,想起了已故的妈妈,那个教他在残酷现实中继续寻找梦想的麦太。麦兜觉得现在很好,很舒服。
是啊,尽管没有了儿时那些美丽的梦,只要懂得体会生活中细微的幸福,不一样可以“all thing’s bright & beautiful”吗?
![]() |
“从前有个小朋友撒谎,有一天,他死了。”
“从前有个小朋友很用功地念书,长大之后发财了。”
“从前有个小朋友很不孝,有一天他扭伤了脚。”
“妈妈,我想睡了。”
“从前有个小朋友早睡晚起,第二天,死了!”
![]() |
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 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个人简评:
一个好的童话一定不是只给孩子读的,一部好的卡通片一定不是只给孩子看的,从《丑小鸭》到《小红帽》,从《狮子王》到《千与千寻》无不如此。而《麦兜故事》也是这样一部动画,麦兜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也是一个有些笨拙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他也在为梦想而不停地努力着,虽然梦想一次次破碎,但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一样,故事忧伤的调子会给人深深的感染,而我们也学会了和麦兜一样,在在残酷现实中继续寻找梦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