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旺角卡门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在影坛初试啼声的处女作,也是八十年代后期风起云涌的江湖类型片中颇为另类的一部。片中没有《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式的英雄神话,讲述的只是黑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卑微、无助、迷茫、辛酸和无奈。虽然这仍然是一部在商业轨道上运作的影片,但其在艺术性、思想性、社会性及主题的开拓上都比以往的江湖类型片更大胆、更锐意。
虽然准备隐江湖的阿华最终还是死于江湖义气,但在这一固有的类型片主题模式下暗涌的却是对江湖恩怨的厌倦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之情。渴望平淡自由的生活和无法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矛盾主题构成了人生无常,无从把握的宿命感。片中没有让主人公在道义、友情的理想化和浪漫中壮烈死去,他们只是像被打死的过街老鼠一样陈尸街头。这种“反英雄”情调超越了“英雄片”的类型公式,构筑出一种对生命无法把持的黯然。
片中另一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是在对爱情的处理上。以往的“英雄片”只是单纯歌颂男性间的各种情义,女性角色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尊严、地位、信心和道义,爱情也就成了种点缀。而在《旺角卡门》中爱情是一条与友情并行的主线,阿华(刘德华)死前一瞬闪现出与阿娥(张曼玉)街头热吻的一幕细节用悲情化的手法感性而细腻的展现出爱情的伤感与浪漫,从而把爱情从先前的次要位置提升到主要位置上来,成功的把爱情与道义并置在同一醒目位置,充分表现出王家卫对爱情这一主题的执着。
"拒绝”这一后来在王家卫片中频频出现的母题已在此片中显山露水。“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这是阿华在面对阿娥的质问时给出的解释。言语之间充满的莫可奈何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生命不自主心理的折射。阿华人在黑道,命运无法自控,随时都可能在某场江湖仇杀中丧命。一切都是动荡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不敢对爱人做出任何承诺。当他想要抽身找回失落的爱情时又被兄弟情所牵绊,无法全身而退,正可谓江湖一入深似海,英雄无奈是多情。
刘德华说,我最喜欢的女人类型,可以说是《旺角卡门》里的张曼玉。
那的确是一个令男人沉溺的女子。
低眉顺目之间不失桀骜,沉静又带一点活泼。
她在镜前清抹唇膏,绕绕长发,便是那么风情万种。更因为她有著一双动人的双眸,於是有著别人无法比拟的美。有人说,真正的性感是,哪怕用布从头裹到脚,单单只露出一双眼睛,也能透露出女性的性感。
张曼玉正是有著这样的美,这样的性感。
我也喜欢那个叫华哥的男人。
他只是那么多个古惑仔里面的一个,只有一个小弟,混得似乎半黑不紫。
生活的曲折令他有些逆来顺受,也许正是对生活的不在乎,他看上去更像一个桀骜不驯的浪子。
他生命中出现了那么一个女子,让他在生活中看到了一线光,照亮了他并不光亮的生活。
或许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关系和对生活的失望,他们之间的爱情总是低沉、内敛的。
她在离开之前对他说,我给你买了新杯子,我知道它在不久之後就会被打破,所以我把一只藏了起来,如果你有一天需要它的时候,记得打给我。
他似乎听到她说,如果有一天你觉得需要我,记得来找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几乎都以为他忘了她,直到遇上了自己的前女友。
看到已经大著肚子的前女友的他,失落的他,终於想起了表妹,想起了那个给他留玻璃杯的那个女孩。
有的东西你不要,下一秒钟就会变成别人的。
於是他去找了她,带著那个被找到的玻璃杯。
看到了似乎已有男友的表妹,他忽然觉得很懊悔。於是他在回程的船上把杯子扔进大海。就在这时,BB机器响起。
爱情也许常常会这样。在你扔出去,以为已经结束的时候,它又突然折回你身边。
他对她说,你今晚可不可以不走。
她说,为什麽这么久都不来找我。
他说,因为我自己知道自己,无法给你承诺。
既然无法承诺,为何又要折回。既然明知无法得到承诺,为何还要跟他走。
也许这个世界有很多事,都没有对与错之分,也无法解释为何,只是合心意与不合心意的事。
可是天光之後,他又能够给她什麽呢。即使他说了,我希望你跟我一起到香港,这话我说了两次,亦不打算收回。他说他无法给她任何承诺,结果还是给了。在我看来,承诺了又如何。兑现不了的承诺,还不如给不了承诺的残酷。
两个人在车站分别的一场戏,是我很喜欢的,他大咧咧的问,需要带点什麽回来吗?她晃晃脑袋,然後低著头离开。这时候刘德华的情歌声响起来。这是他们的最後一次见面,是不言而喻的生离死别。他似乎是无意识的转过头看看她。那最後的一眼,让她忽然意识到了什麽,於是黑色的瞳孔里涌出了泪水。然後轻轻的转过身去。
那一场戏,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旺角卡门》里的那个华哥,之所以让人钦佩,讨人喜欢,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个为兄弟赴汤蹈火的男人。他终究是在最後选择了同兄弟“有难同当”,在太阳穴中了那致命的一枪之後,他脑海里闪现的是当初在电话亭里与她激吻的场景。但又如何呢,他的选择、他对兄弟之情的执著,注定要牺牲他们的爱情和她对他的那个“一定要平安回来”的希望。
当时的月光,已化作今天的阳光。
张学友饰演一位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古惑仔,演技获得电影业内人士一致好评,更以此角色摘下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刘德华与张曼玉街头热吻的一幕用悲情化的手法展现出爱情的伤感与浪漫。
个人简评:
王家卫的电影处女作,他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江湖故事。与王家卫后来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虽然还有比较明显的商业化痕迹,初出茅庐的王家卫还没有完全放开手脚,但其飘零,唯美的风格已初具模型,慢镜,特写等手法已经运用得相当熟练,而且王家卫对演员的点拨是让人佩服的,张曼玉在影片中成功摆脱了以前电影中的花瓶地位,刘德华也不在电影中耍帅,而是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张学友更是在歌唱生涯的最低谷得到了电影表演的第一个奖项,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再联想到后来的张国荣、梁朝伟,你不能不说,王家卫就是那个能把石头变成金子的指头。
虽然准备隐江湖的阿华最终还是死于江湖义气,但在这一固有的类型片主题模式下暗涌的却是对江湖恩怨的厌倦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之情。渴望平淡自由的生活和无法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矛盾主题构成了人生无常,无从把握的宿命感。片中没有让主人公在道义、友情的理想化和浪漫中壮烈死去,他们只是像被打死的过街老鼠一样陈尸街头。这种“反英雄”情调超越了“英雄片”的类型公式,构筑出一种对生命无法把持的黯然。
片中另一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是在对爱情的处理上。以往的“英雄片”只是单纯歌颂男性间的各种情义,女性角色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尊严、地位、信心和道义,爱情也就成了种点缀。而在《旺角卡门》中爱情是一条与友情并行的主线,阿华(刘德华)死前一瞬闪现出与阿娥(张曼玉)街头热吻的一幕细节用悲情化的手法感性而细腻的展现出爱情的伤感与浪漫,从而把爱情从先前的次要位置提升到主要位置上来,成功的把爱情与道义并置在同一醒目位置,充分表现出王家卫对爱情这一主题的执着。
"拒绝”这一后来在王家卫片中频频出现的母题已在此片中显山露水。“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这是阿华在面对阿娥的质问时给出的解释。言语之间充满的莫可奈何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生命不自主心理的折射。阿华人在黑道,命运无法自控,随时都可能在某场江湖仇杀中丧命。一切都是动荡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不敢对爱人做出任何承诺。当他想要抽身找回失落的爱情时又被兄弟情所牵绊,无法全身而退,正可谓江湖一入深似海,英雄无奈是多情。
刘德华说,我最喜欢的女人类型,可以说是《旺角卡门》里的张曼玉。
那的确是一个令男人沉溺的女子。
低眉顺目之间不失桀骜,沉静又带一点活泼。
她在镜前清抹唇膏,绕绕长发,便是那么风情万种。更因为她有著一双动人的双眸,於是有著别人无法比拟的美。有人说,真正的性感是,哪怕用布从头裹到脚,单单只露出一双眼睛,也能透露出女性的性感。
张曼玉正是有著这样的美,这样的性感。
我也喜欢那个叫华哥的男人。
他只是那么多个古惑仔里面的一个,只有一个小弟,混得似乎半黑不紫。
生活的曲折令他有些逆来顺受,也许正是对生活的不在乎,他看上去更像一个桀骜不驯的浪子。
他生命中出现了那么一个女子,让他在生活中看到了一线光,照亮了他并不光亮的生活。
或许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关系和对生活的失望,他们之间的爱情总是低沉、内敛的。
她在离开之前对他说,我给你买了新杯子,我知道它在不久之後就会被打破,所以我把一只藏了起来,如果你有一天需要它的时候,记得打给我。
他似乎听到她说,如果有一天你觉得需要我,记得来找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几乎都以为他忘了她,直到遇上了自己的前女友。
看到已经大著肚子的前女友的他,失落的他,终於想起了表妹,想起了那个给他留玻璃杯的那个女孩。
有的东西你不要,下一秒钟就会变成别人的。
於是他去找了她,带著那个被找到的玻璃杯。
看到了似乎已有男友的表妹,他忽然觉得很懊悔。於是他在回程的船上把杯子扔进大海。就在这时,BB机器响起。
爱情也许常常会这样。在你扔出去,以为已经结束的时候,它又突然折回你身边。
他对她说,你今晚可不可以不走。
她说,为什麽这么久都不来找我。
他说,因为我自己知道自己,无法给你承诺。
既然无法承诺,为何又要折回。既然明知无法得到承诺,为何还要跟他走。
也许这个世界有很多事,都没有对与错之分,也无法解释为何,只是合心意与不合心意的事。
可是天光之後,他又能够给她什麽呢。即使他说了,我希望你跟我一起到香港,这话我说了两次,亦不打算收回。他说他无法给她任何承诺,结果还是给了。在我看来,承诺了又如何。兑现不了的承诺,还不如给不了承诺的残酷。
两个人在车站分别的一场戏,是我很喜欢的,他大咧咧的问,需要带点什麽回来吗?她晃晃脑袋,然後低著头离开。这时候刘德华的情歌声响起来。这是他们的最後一次见面,是不言而喻的生离死别。他似乎是无意识的转过头看看她。那最後的一眼,让她忽然意识到了什麽,於是黑色的瞳孔里涌出了泪水。然後轻轻的转过身去。
那一场戏,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旺角卡门》里的那个华哥,之所以让人钦佩,讨人喜欢,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个为兄弟赴汤蹈火的男人。他终究是在最後选择了同兄弟“有难同当”,在太阳穴中了那致命的一枪之後,他脑海里闪现的是当初在电话亭里与她激吻的场景。但又如何呢,他的选择、他对兄弟之情的执著,注定要牺牲他们的爱情和她对他的那个“一定要平安回来”的希望。
当时的月光,已化作今天的阳光。
![]() |
张学友饰演一位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古惑仔,演技获得电影业内人士一致好评,更以此角色摘下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 |
刘德华与张曼玉街头热吻的一幕用悲情化的手法展现出爱情的伤感与浪漫。
个人简评:
王家卫的电影处女作,他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江湖故事。与王家卫后来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虽然还有比较明显的商业化痕迹,初出茅庐的王家卫还没有完全放开手脚,但其飘零,唯美的风格已初具模型,慢镜,特写等手法已经运用得相当熟练,而且王家卫对演员的点拨是让人佩服的,张曼玉在影片中成功摆脱了以前电影中的花瓶地位,刘德华也不在电影中耍帅,而是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张学友更是在歌唱生涯的最低谷得到了电影表演的第一个奖项,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再联想到后来的张国荣、梁朝伟,你不能不说,王家卫就是那个能把石头变成金子的指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