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和清流文化》书评
![]() |
北大历史教授陆扬 |
就从今天开始写吧,希望能坚持下去。
关于唐朝,小的时候觉得很伟大,后来觉得宦官、藩镇太猖獗很黑暗。特别是魏风华有一本《在黑夜遇见历史》更是大肆渲染顺宗、宪宗、宣宗等诸位皇帝的死亡,把中唐之后的历史写的很黑暗,令人悚然乃至漠然。
这本书首先改变了我对唐代宦官的印象,作者对梁守谦、刘弘规一生功业的分析令人印象特别深刻,此二人深悉政局形势,又低调干练,称得上是政治家,是唐代宦官群体中健康力量的杰出代表。另外,这本书对刘辟事件的分析非常有趣,仿佛解剖大师一样手起刀落、干净清楚,有非常强的观赏性。可见前两篇充分展现了作者作为优秀历史学者的扎实功力。引用符载文辞“戏谑纷纭,烂漫壶觞”,当时欢乐场景生动如画,韦皋治蜀之得士大夫民心可见一斑。
作者对宪宗朝重大历史事件的透析接近了历史真相,作者特别强调很多文辞、墓志必须对当时复杂政情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读懂字面背后的含义。这和陈寅恪的古典、今典说类似。作者特别强调了大量唐代墓志的出土对于唐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这本书的下篇,作者试图修正陈寅恪关于武周革命的相关史论,特别是对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提出很大的质疑,这种努力体现了作者的抱负。可是就本书所达到的效果看,并不理想。历史首先是求真的科学,然而这种真事实上不可得,只能无限去接近。就像在漆黑的夜晚纳一束束强光,优秀的史家通过提炼出的重要概念和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看清楚了一部分真相。然而同时可能会遗漏另外一部分,那漆黑的夜晚始终无法全部照亮。这就激励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陈寅恪的武周革命和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是两束很强的光,有着强大的解释效力。当然作者的努力依然是有价值的,作者似乎主要受昆廷斯金纳观念史的启发,用“清流文化”这个概念来解释从武周之际到北宋初年代表皇权权威又被士大夫们普遍接受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同于初唐,也不同于北宋,它在中唐之际展开,不断发展,在五代时期依然居于统治地位。
那么真正的问题应该是,这一意识形态为什么会产生,又为什么会消亡,它在唐帝国统治政策中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对于这三个问题,作者解释得并不太好。部分原因是意识形态问题要比政治制度、经济基础这些表象东西来得深。从作者对西川刘辟事件和梁守谦功业的评析看作者具备驾驭史料的深厚功力。如何运用这种功力,用扎实的史料充实“清流文化”这一概念,把这一意识形态的政策在唐、五代政治中的作用讲清楚明白,则是对作者未来的期待了。
求真相对容易,追求意义、价值就比较难。起码,历史的爱好者们对当年那鲜活的生命气息、深沉的政治家风度可以遥想、佐酒。
2016年6月13日,书于中原某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