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章之道
文 镜花 经常有朋友笑着说起:你一个工科男,居然文采这么好,不读文不学文实在可惜。我说我那就是一点业余爱好,纯当消遣你信么,就像你们打球打游戏一样。朋友惊呼,你的消遣都到这种高度了,果然是文艺青年才玩得起的调调。我笑笑,不语。 写文章这事儿,其实不难,真的。不信?且请逛逛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号等社区就知道了。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众写文的时代早已悄然而至,能写两笔文章的比比皆是,自己那点水准还是拎得清的。但是本君还是想大言不惭一回,谈一谈怎样写文章、怎样写好文章。 文章一事,说穿了就是,把人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条理化表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述之有情就是佳作。所以,文章之道,在理在情,文以写实,而后情生。 直白说来,就是把你想说的话,有条理地说出来,就达到了写文章的一般要求。不矫揉造作,言之有物实事求是地写,那么真情实感必然随之而生。至于文采,做到逻辑清晰就不会太差;而遣词造句方面,则在于日常积累,非短期能成。而当需要上升到考量思想深度时,你已经在向佳作迈进了。 犹记得小学三年级刚学写作文时,名列前茅的本君人生中第一篇作文,就被老师批作“数萝卜扒窖”,还被当作反面典型在全班宣讲了一回。而现在本君居然在此大谈特谈文章之道,可见文章写得好坏,与天赋这东西关系不大。所以,不要说你没有写文章的天赋,那只是你偷懒的借口而已。 知乎上有句话说得好: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而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小学时的作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那时最常见的题目是“最难忘的事”以及与之相关类似的,一般要求写父母亲人之爱、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或是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及怎样克服的,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我那时最烦的就是“写出真情实感”这句,也因此对作文痛恨不已。现在想来,小孩子每天不就是疯疯玩玩么,少不更事的年龄里,非得端着架子老成地谈论真情实感,不觉得诡异么?我能说我小时候最难忘的是前天外婆给我做的韭菜鸡蛋饼、昨天隔壁朱二打了我一巴掌、今天放学后打弹珠赢了十几多颗么?若真这样写,想必除了招来师长的一顿没出息的训斥,不会有其他好果子吃,但是,这明明就是当时真实的我啊。所以,在对情感的概念极其懵懂的年岁,要强行写出符合要求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难怪当时叫作文,都是作出来的。 因而,写文章起始最讲究的就是写实,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感触写出来,情感就自然而生。不需刻意、不需做作,堆砌的文章、强撑出来的情感只会徒增笑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大量的“亲人伤病、床前多孝子”的考场作文令人啼笑皆非了。 故而本君认为,对于初学作文的孩童,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应以描景、状物的作文为主,强化对形容词、修饰语的理解和运用,这也是为以后的文采打基础。而不管用什么方式、选用什么文体来激发孩童对作文的兴趣,都应与其年岁见闻、心理年龄相匹配,或者说整个学生时代都应如此,才不使作文一事惹人厌烦。 待到初中之时,作文的文体已经逐步从记叙文转变到议论文。相比于记叙文来说,议论文要好写得多,只要掌握了足够的相关名人事例素材,做到论点得当逻辑清晰,就是一篇中上之作。因我彼时阅读量尚可,所以写议论文相对得心应手,也是在那时,才初步爱上了写作。可见写文章这事儿,原是需要一定的正反馈。 常听人说,每当想写点什么,提笔就不知从何说起,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好。这是限于见闻和阅历不够,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这也就是我们需要读书的原因,从书中获取对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物的观念。故此,多读、多思、多写才是写好文章的保证。多读,是为了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多思,是为了将书中观点与日常经历相互应证,须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写,自然是多练才能写出好文章,不致于空谈理论不知实操。如此一来,前文所述的文章的思想深度,自然而然就将逐步凸显。 到得高中,文体逐渐演变为叙议结合的话题作文、或是阅读材料自主立意的材料作文。一般说来,高中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起始年龄阶段,此时来写这种阐述个人观点的文体,是比较应景的。然而,体制下的教育模式使作文优劣的评判失之偏颇,更别说一些奇葩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命题,让大部分人无从下手。 本君一向崇尚文章自由,恰如“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性而为。而当前教育下的作文往往要求立意行文很“方正”,虽则教育的初衷是引导人朝向真善美,但于作文一道,稍有“出格”即行打压,实在是矫枉过正。此种“方正”的作文稍显模式化,当思想有如笼中之鸟时,可供辗转腾挪的自由空间便较为有限,是而本君少有考场作文能写得好的,故也就算不得什么作文高手。 因此,不要再问我为什么不读文不学文,因为本君根本就不喜欢体制教育下的语文好么。喜欢写文章,也许是因幼时背诵诗歌时的朗朗上口,也许是因初接触古文觉得典雅精炼,但不论因由何在,总之是对美的欣赏。阅读一篇好文,于我而言,那种美的体验,不亚于看到一位美女的悦目赏心。故而,会搬弄点文字,跟是工科男还是文科男并无多大关联。 有人会说,写文章如果不投稿不当作家,根本就没什么用,我不喜欢写文章不照样过得好好的。 诚然,写文章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本君也只是当作消遣,将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文字诉诸纸上,能获得片刻的心灵满足,甚或能得一二赞同便感快慰。但言写文无用论,本君不敢苟同。 以参加数模竞赛的亲身经历而言,获奖与否、奖项高低首先取决于参赛论文的好坏,其次才是模型的优劣。论文写得逻辑紊乱、轻重不一,连入围初审都过不了。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你觉得你很牛,你说了不算,而要看你所展现出来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如何。 所以作为理科生、工科生,你的参赛论文、毕业设计,不止是你的成果要做得好,尤为重要的是文章要写得漂亮。作为文科生亦然,你的文稿你的策划你的论文,没有一样是不需要写好文章的。那么工作之后呢,还会有文案、年终总结和工作报告甚至是演讲稿在等着你。写不好文章,看似影响不太大;写得一笔好文章,不愁会用不上。 故此,写文章,写好文章,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它只是个人综合软实力的一部分,人文素质的体现。或带给你心灵的安定慰藉,或为你的职场生涯增光添彩,但不论如何,会写文章总归不是一件坏事儿。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