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要弟弟妹妹
二胎政策放开后,一些家长蠢蠢欲动,单方面地想要给家里的独苗添个玩伴儿。但是,在给孩子做好思想工作之前,在看到我们的文章之后,希望家长们能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姑娘你这么懂事,一定没人疼你吧?“
提 问
我的一个室友是龙凤胎中的姐姐,从小就被教育要让着弟弟(当然基本是在合理的情况下)她现在也没有什么怨言。室友现在性格很贴心能忍让但不进取太柔弱,比如转专业被拒后她就放弃了,然而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找辅导员沟通的方式获得机会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她的性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
answer
知乎用户 方片A
我有一个亲姐姐,大我9岁。每次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会对姐姐说:“要让着弟弟,保护好弟弟。”同时,会对我说:“要尊敬姐姐,听姐姐话。”这两句话从来没有分开说过,我俩一直在践行着。我想,这是我俩从小到大一直亲密无间的重要原因吧。
2
answer
知乎用户 勿忘初心
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这句话,更多的是因为小我三岁的弟弟曾经生过重病,而我觉得自己是姐姐,挺愿意照顾他的。
我七岁带着他去卖冰棍,他一根都舍不得吃。我八岁和他一起玩捉迷藏,他膝盖没了一块肉,他站起来边往医院跑边告诉我别担心,我都快吓傻了。我带着他在河里游泳,来了一条蛇,我叫他快上岸,他太胖了又不会游泳,我过去一把把他拽了过来,那表情我至今还记得。我俩还一起偷吃过整瓶的消食片,也一起把猪弄流血。
在我妈妈住院的时候,我13岁带着他整整一个月,他说吃鸡蛋饼我立刻就做。弟弟初中报志愿的时候让我跟着去,本打算报警校的,校长一看是我弟弟,就说:报高中吧,你姐姐那么优秀你也错不了!他就报了高中。没有生活费了找姐姐,请人吃饭找姐姐,什么都找姐姐。
现在他每周都给我打电话,我和妈妈闹矛盾弟弟会耐心听我唠叨,然后开导我。我俩回家还总拉手坐着,我小侄女看见了说:羞羞。我每次看他都会给他带他最喜欢的原味奥利奥,好像他一直还是个孩子,还是那个因为馋饼干在墙后偷着哭的小男孩。
很感谢我的父母,我有一个这么好的弟弟。
很暖心的故事对吗?
然而
3
answer
知乎用户 她在巫山上
八岁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弟弟。
八岁或许是一个在大人眼里应该懂事的年纪,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在弟弟出生之前,我几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也并不是说弟弟的降生会剥夺我所受到的爱,只不过有什么悄悄地变了,微妙的,飞快的变了。也许是改装成崭新婴儿室的书房,也许是父母眼里一种与我无关的喜悦。
我虽然才八岁,但是我知道。房子里洋溢着一种奇妙美好的氛围,从妈妈高高隆起的肚子里盛大地散开,那种滋味难以言喻。 因为我突然发现我的妈妈居然变成了别人的妈妈。
我很爱我的弟弟,虽然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恃宠而骄的淘气鬼。但是从八岁到十八岁,“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已经让我的耳朵听到起茧。最开始是一个苹果,接着是一个玩具,再后来是餐桌上的座位,方方面面,无孔不入。父母依然宠爱我,但很明显,这似乎是一种“second place”的宠爱,就像酒店里的VIP,他是VVIP。
父母在我的成长路上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给我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精神条件。我爱他们,没有他们,我不会是我。只是这个姐姐弟弟的问题,尽管我已长大,不再在乎,它却在潜移默化中将我变成了一个敏感且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许因为从小就知道,我被遗弃,我的“不重要指数”更高一些,所以我必须优秀,必须懂事,不能麻烦别人。有一个弟弟很幸福,没有弟弟的人不会懂。但是没有弟弟的人同样也不会理解一些除了幸福之外的感情。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不会让她像我这样长大。
4
answer
知乎用户 ShirleyEdu
我们到底该不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让着弟弟或者妹妹,让着别人之类的话?
假设一个场景:公司加薪,只有一个名额,你争不争?公司公派出国学习,去的法国,你一生所向,只有一个名额,你争不争?当上司叫你吧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你一定问:凭什么?
在面对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我们的本能就一定是去争取。在你的世界里加薪和出国进修是重要的,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个玩具也很重要啊!你在面对孩子的欲望,要求的时候,你的反应是:让给弟弟或者妹妹吧!你是哥哥,你是姐姐,你应该让的!不要在面对自己的世界的时候,你就让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本能来做主,而在面对孩子的世界的时候,你就“存天理,灭人欲”。
有些妈妈会说:不这样也许会教出自私自利的孩子!其实,孩子从出生以来,第一需求就是对食物需求,食物的需求会进而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求。当妈妈们在孩子一哭就满足孩子的食物上的需求,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能力,整个世界都在围着自己转。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巨婴心理。
孩子在生命的头一年里有强烈的这种需求,当你满足了孩子这种巨婴心理以后,孩子就会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心理需求上。你不满足他,他就停在这个阶段,难以成长。同样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执着的认为“什么都是我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是头等大事。你强迫他要让,他要分享,他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你说:要让给弟弟或妹妹。孩子心里想:凭什么啊!?凭什么弟弟和妹妹就值得拥有最好的?我就不值得?妈妈是不是不爱我啊?妈妈为什么会更爱弟弟或妹妹呢?难道是我不够好吗?你本来只是想让他让一让,但是他在内心里却发展出这么多负面的认知。长期在这样“让一让”下长大的孩子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最好的。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这样的孩子,去哪里谈自信?谈自尊?
这不是在鼓励我们孩子自私自利,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培养出来愿意帮助别人,拥有利他主义精神的品格。只是,培养的方式,不是靠你说:要让着弟弟妹妹。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我们全部的爱。母爱和美好在此刻,就是他手里的这个玩具,有谁会出让自己的母爱和美好呢?在孩子还只能将母爱理解成是实体物品的年纪里,满足他们对这些实体物品的需求。慢慢的,他就能将母爱内化,再不需要靠把我想要的玩具给我才是母爱。
起码今天,我能给你的智慧就是:不要对孩子说,你要让着弟弟或妹妹!
5
answer
知乎用户 Ling Miss
我不是最小的,撒娇没人回应;我不是最大的,强权不过大哥哥们。因为人多,小孩子们也精明的很,不可能大家都谦让给最小的,这时候谁谦让谁就输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性格中很别扭的部分便来自于家庭教育,一直想试图改变,慢慢有些成效。我并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别扭只是因为“忍让教育”,但我仍然认为家庭背景是最重大的因素。这会造成:
1. 不敢提要求,不敢争取
这其实和题主的室友很像,很容易就妥协,觉得自己委屈一点也没关系。提了要求也很内疚,觉得自己抢了别人的东西。另外,有的人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会附上很长一段的条件假设。比如,女朋友想要男朋友回家路上去买一个蛋糕,发的短信是这样的:“亲爱的,如果你顺路方便的话,帮我带一个蛋糕好吗?”潜意识里害怕拒绝,就会帮对方想好一切可能选择拒绝的因素,尽可能减少被拒绝的可能。
2.患得患失
大家肯定听过很多满足的迟到的欲望,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满足感。比如,小时候想要自行车,再长大一点,买给你就已经完全没了那种欣喜的感觉啊。患得患失主要体现在感情上吧,传说中的没有安全感,拿不起又放不下。
3. 比较争强好胜,希望取得别人的关注
有一次和同事玩这边的游戏,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游戏。我玩了两局之后了解了规则,但是刚开始一直输,我就一直拉着他玩,想要赢他。其实那游戏很弱智,这里的年轻人觉得是小孩儿玩的游戏,他就很无奈的说,“you're so competitive, aren't you?”有点被点醒的感觉,然后我赢了一局之后就没再要求了。
4. low self-esteem,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
我一直不知道这个该怎么翻译,低自尊心。感觉比较难理解。不过大概就是以他人为重的这种想法,我在好多人身上发现了这种性格。具体体现在,朋友找你帮忙,明明你手上有自己的东西要做,也会立刻停下来帮朋友。这个遇到了好朋友当然会有正反馈的好结果,但是一般朋友的时候,就要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偶尔会有一种朋友找我帮忙是我的荣幸的感觉,同时低自尊心还表现在委曲求全吧。
(以上内容整理自知乎)
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家长生二胎,独生子女无法接受自己有弟弟妹妹也有问题。我们只是希望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到位,让孩子懂得分享协作,拥有健全的人格。
提 问
我的一个室友是龙凤胎中的姐姐,从小就被教育要让着弟弟(当然基本是在合理的情况下)她现在也没有什么怨言。室友现在性格很贴心能忍让但不进取太柔弱,比如转专业被拒后她就放弃了,然而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找辅导员沟通的方式获得机会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她的性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
answer
知乎用户 方片A
我有一个亲姐姐,大我9岁。每次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会对姐姐说:“要让着弟弟,保护好弟弟。”同时,会对我说:“要尊敬姐姐,听姐姐话。”这两句话从来没有分开说过,我俩一直在践行着。我想,这是我俩从小到大一直亲密无间的重要原因吧。
2
answer
知乎用户 勿忘初心
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这句话,更多的是因为小我三岁的弟弟曾经生过重病,而我觉得自己是姐姐,挺愿意照顾他的。
我七岁带着他去卖冰棍,他一根都舍不得吃。我八岁和他一起玩捉迷藏,他膝盖没了一块肉,他站起来边往医院跑边告诉我别担心,我都快吓傻了。我带着他在河里游泳,来了一条蛇,我叫他快上岸,他太胖了又不会游泳,我过去一把把他拽了过来,那表情我至今还记得。我俩还一起偷吃过整瓶的消食片,也一起把猪弄流血。
在我妈妈住院的时候,我13岁带着他整整一个月,他说吃鸡蛋饼我立刻就做。弟弟初中报志愿的时候让我跟着去,本打算报警校的,校长一看是我弟弟,就说:报高中吧,你姐姐那么优秀你也错不了!他就报了高中。没有生活费了找姐姐,请人吃饭找姐姐,什么都找姐姐。
现在他每周都给我打电话,我和妈妈闹矛盾弟弟会耐心听我唠叨,然后开导我。我俩回家还总拉手坐着,我小侄女看见了说:羞羞。我每次看他都会给他带他最喜欢的原味奥利奥,好像他一直还是个孩子,还是那个因为馋饼干在墙后偷着哭的小男孩。
很感谢我的父母,我有一个这么好的弟弟。
很暖心的故事对吗?
然而
3
answer
知乎用户 她在巫山上
八岁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弟弟。
八岁或许是一个在大人眼里应该懂事的年纪,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在弟弟出生之前,我几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也并不是说弟弟的降生会剥夺我所受到的爱,只不过有什么悄悄地变了,微妙的,飞快的变了。也许是改装成崭新婴儿室的书房,也许是父母眼里一种与我无关的喜悦。
我虽然才八岁,但是我知道。房子里洋溢着一种奇妙美好的氛围,从妈妈高高隆起的肚子里盛大地散开,那种滋味难以言喻。 因为我突然发现我的妈妈居然变成了别人的妈妈。
我很爱我的弟弟,虽然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恃宠而骄的淘气鬼。但是从八岁到十八岁,“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已经让我的耳朵听到起茧。最开始是一个苹果,接着是一个玩具,再后来是餐桌上的座位,方方面面,无孔不入。父母依然宠爱我,但很明显,这似乎是一种“second place”的宠爱,就像酒店里的VIP,他是VVIP。
父母在我的成长路上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给我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精神条件。我爱他们,没有他们,我不会是我。只是这个姐姐弟弟的问题,尽管我已长大,不再在乎,它却在潜移默化中将我变成了一个敏感且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许因为从小就知道,我被遗弃,我的“不重要指数”更高一些,所以我必须优秀,必须懂事,不能麻烦别人。有一个弟弟很幸福,没有弟弟的人不会懂。但是没有弟弟的人同样也不会理解一些除了幸福之外的感情。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不会让她像我这样长大。
4
answer
知乎用户 ShirleyEdu
我们到底该不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让着弟弟或者妹妹,让着别人之类的话?
假设一个场景:公司加薪,只有一个名额,你争不争?公司公派出国学习,去的法国,你一生所向,只有一个名额,你争不争?当上司叫你吧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你一定问:凭什么?
在面对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我们的本能就一定是去争取。在你的世界里加薪和出国进修是重要的,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个玩具也很重要啊!你在面对孩子的欲望,要求的时候,你的反应是:让给弟弟或者妹妹吧!你是哥哥,你是姐姐,你应该让的!不要在面对自己的世界的时候,你就让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本能来做主,而在面对孩子的世界的时候,你就“存天理,灭人欲”。
有些妈妈会说:不这样也许会教出自私自利的孩子!其实,孩子从出生以来,第一需求就是对食物需求,食物的需求会进而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求。当妈妈们在孩子一哭就满足孩子的食物上的需求,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能力,整个世界都在围着自己转。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巨婴心理。
孩子在生命的头一年里有强烈的这种需求,当你满足了孩子这种巨婴心理以后,孩子就会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心理需求上。你不满足他,他就停在这个阶段,难以成长。同样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执着的认为“什么都是我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是头等大事。你强迫他要让,他要分享,他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你说:要让给弟弟或妹妹。孩子心里想:凭什么啊!?凭什么弟弟和妹妹就值得拥有最好的?我就不值得?妈妈是不是不爱我啊?妈妈为什么会更爱弟弟或妹妹呢?难道是我不够好吗?你本来只是想让他让一让,但是他在内心里却发展出这么多负面的认知。长期在这样“让一让”下长大的孩子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最好的。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这样的孩子,去哪里谈自信?谈自尊?
这不是在鼓励我们孩子自私自利,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培养出来愿意帮助别人,拥有利他主义精神的品格。只是,培养的方式,不是靠你说:要让着弟弟妹妹。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我们全部的爱。母爱和美好在此刻,就是他手里的这个玩具,有谁会出让自己的母爱和美好呢?在孩子还只能将母爱理解成是实体物品的年纪里,满足他们对这些实体物品的需求。慢慢的,他就能将母爱内化,再不需要靠把我想要的玩具给我才是母爱。
起码今天,我能给你的智慧就是:不要对孩子说,你要让着弟弟或妹妹!
5
answer
知乎用户 Ling Miss
我不是最小的,撒娇没人回应;我不是最大的,强权不过大哥哥们。因为人多,小孩子们也精明的很,不可能大家都谦让给最小的,这时候谁谦让谁就输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性格中很别扭的部分便来自于家庭教育,一直想试图改变,慢慢有些成效。我并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别扭只是因为“忍让教育”,但我仍然认为家庭背景是最重大的因素。这会造成:
1. 不敢提要求,不敢争取
这其实和题主的室友很像,很容易就妥协,觉得自己委屈一点也没关系。提了要求也很内疚,觉得自己抢了别人的东西。另外,有的人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会附上很长一段的条件假设。比如,女朋友想要男朋友回家路上去买一个蛋糕,发的短信是这样的:“亲爱的,如果你顺路方便的话,帮我带一个蛋糕好吗?”潜意识里害怕拒绝,就会帮对方想好一切可能选择拒绝的因素,尽可能减少被拒绝的可能。
2.患得患失
大家肯定听过很多满足的迟到的欲望,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满足感。比如,小时候想要自行车,再长大一点,买给你就已经完全没了那种欣喜的感觉啊。患得患失主要体现在感情上吧,传说中的没有安全感,拿不起又放不下。
3. 比较争强好胜,希望取得别人的关注
有一次和同事玩这边的游戏,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游戏。我玩了两局之后了解了规则,但是刚开始一直输,我就一直拉着他玩,想要赢他。其实那游戏很弱智,这里的年轻人觉得是小孩儿玩的游戏,他就很无奈的说,“you're so competitive, aren't you?”有点被点醒的感觉,然后我赢了一局之后就没再要求了。
4. low self-esteem,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
我一直不知道这个该怎么翻译,低自尊心。感觉比较难理解。不过大概就是以他人为重的这种想法,我在好多人身上发现了这种性格。具体体现在,朋友找你帮忙,明明你手上有自己的东西要做,也会立刻停下来帮朋友。这个遇到了好朋友当然会有正反馈的好结果,但是一般朋友的时候,就要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偶尔会有一种朋友找我帮忙是我的荣幸的感觉,同时低自尊心还表现在委曲求全吧。
(以上内容整理自知乎)
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家长生二胎,独生子女无法接受自己有弟弟妹妹也有问题。我们只是希望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到位,让孩子懂得分享协作,拥有健全的人格。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