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告别过去,才是游刃有余的从
作者:小日 (一) 人为什么总想回到过去? 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托马斯·卡莱尔说的那一句:“没有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然后是:为什么回忆总让人感觉温暖?最后是,为什么我们总想让人生重头开始。 20岁那年,北京,我从梦中醒来,无比沮丧,我发现自己18岁前定的计划没有一样是落实的,我开始质疑自己过去的20年,我发现自己并没真正意义上的变得强大、富有和衣食无忧。 25岁那年,依然北京,我从梦中哭醒,除发现曾经爱的人不在身边外,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自责,我突然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原先最讨厌的那类人。 30岁之后,每次喝酒,总会听到身边朋友感慨,10年前我们的江湖帝国,我们的文学盛世,也总会听身边伙伴谈起如果时间重来会怎样?包括他们经常感慨的,如能回到过去我们将如何更好的抓住中国房地产的喧嚣大搞特搞赚笔钱去国外浪。 后来我就觉得没劲了,人人都在回忆自己过去多牛逼,而事实上,在我看来,人人都很LOW逼,我们既没活得像人样,更没有做出任何一件让自我骄傲的事。 但无论怎样,想到回忆里的时光,每次试想如果能回到过去的林林总总,多少还是让人迷幻。而我也曾问过很多人,如果有一台时光机,那你是想回到过去还是去到未来?多数人会说想回到过去,我问原因,他们说过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二) 过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每次我听到同类的说法,我也很怀疑。说实话我确实很矛盾,这是一句怎么听怎么有理的话,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 而所谓“过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很多时候说的是那些年少时代的安全感。就像30岁回想起20岁,我们依然会羡慕那个年少轻狂敢爱敢恨的年龄,一切如此美好,犯再多错也不足以付出代价。从人生倒推往前看,任何过去的时刻都让人感觉美好,当我们回想起20岁时,我们同样也特别怀念10岁的我们,那么简单,一尘不染,只有奶油配巧克力饼干混着吃的午后。 在这逻辑里,我们羡慕年轻的自己。 因为,年轻就意味着一切:资本、潜力及关于未来的无数可能。 但实际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羡慕的年轻无非是自我放纵,而我们所贪恋过去的时光也无非是: 那时的我们无需承担太多责任、被父母照顾、永远不需要付出疼痛的代价、无忌任何身体的挥霍罢了,而我们所认为的过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以无非是因为在那个片刻,我们一直是被照顾者、被宠爱者与被哺育者而已。 所以,很多人认为的“过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其本质就是:像鸵鸟一样刻意对当下的现实问题视而不见,故意回避的自负心理。 所以很多时,“想回到过去”的幻觉会成为糖衣炮弹软性毒品俘虏我们的心,让我们从怯懦到更加软弱,在中国,多少人活在“过去的美好时刻里”不懂责任、不懂坚持、不懂付出、害怕牺牲、畏惧失败,最终成为成年的婴孩,而所谓“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称为巨婴。 (三) 那么,该如何看待想回到过去的问题? 我五年前,27岁的时候,曾参加了中欧商学院总裁班的聚会,我当时问身边一个朋友,“你想回到过去么?”朋友原来是做对冲基金的,后来自己转去干实业,我对他记忆很深刻的一句话是,他做对冲基金做到最后越发觉得人生是虚妄,突然有天他意识到劳作本身才能让自己感觉可靠和幸福,一直投机的过去让他烦透了自己,最终,他选择实业,当时我问他是否想回到过去,他想了想说:“不想”。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回到过去我未必能完成同样的正确率,大熊,你知道的,我们做对冲很多时候也有赌的成分,如果你让我重头经历一次,我并没有太多信心,或许,我能赢得更多,但同样,我也有可能输得更多,与其这样,我不如不去冒险,回到过去未必能让我更好。 回到过去未必会更好,是做对冲基金的朋友的回复。 而我后来又有一次在北大做演讲,北大,恩,就是我报了第一志愿结果没考上的学校,那次演讲是关于国学的,我去北大唯一能装逼的就是聊庄子了,我当时就又问了下北大高材生,“你们想回到过去么?” 结果我收到的大部分答复是:“不想。“北大的群体很特殊,他们的思维模型基本一致,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想的时候,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回到过去毫无意义,因为现在身处的时代比过去的时代好太多。过去与现在比,离未来又远了一步。” 过去比现在离未来更远。这是北大高材生的回答,这样的回复特别让人激情澎湃、充满期待。 拿着中欧总裁班朋友的回答和北大高材生的回复,我有一次遇见宋卫平,那时候还是在杭州,我第一次见他,为了好好交流我还特意温习了围棋和游泳,那次会议后我就问他,如何看回到过去的问题,他想了想,恩,那时候在玫瑰园,他的大概意思是说: “过去的一切成全了今天的你(这里用了成全而不是成就),得或失都得需要站在特定时间点去定义,得不一定是得,失不一定是失,从过去到现在,得与失是变动的,如果纯粹从得失的角度去考量,回不回到过去都毫无任何意义,人生在于总结,你在不同时间点承载的使命和责任不同,躲不掉,也回不去。” 得失随时间和对责任理解而转化。这是宋卫平的逻辑。 (四) 改变命运的概率、更接近未来、得失转化…… 很难去评论到底哪种说法更对,从朋友到北大学子到绿城董事长,每个人的回答都各有千秋。但从他们的回复里,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思考问题的客观性和对当下的警醒。 无论是认为回到过去不一定赢的对冲基金转实业的哥们、还是认为现在比过去离未来更近的北大高材生,或者是认为应从当下责任和道义去评价得失的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在他们答案背后其实还有一种隐藏的观点: 过去再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人生在于总结,与其想回到过去不如努力地拥抱未来,过去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今天的你怎么理解过去才重要。 (五)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和过去说告别的过程。 所谓客观理解成长,就是指能在当下思考生命存在本身应该担当的道义、责任和使命。只有客观的理解过去的荣辱失败,才能通过不断总结的人生变得更强,这就是所谓的“精进与卓见”。 当你勇敢的面对过去的美好,才知道被人照顾的温暖,因此,才必须让要自己学会如何去照顾身边的全部,无论是挚爱、家人、伙伴、朋友,甚至对手;而同样,勇敢的对面过去的那个不怎么美好的自我,才明白自身有哪些未尽全力的潜能,加倍开发。 在这样的直面中,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如何和曾经的想象中的幻觉告别,在这样的告别中,我们会明白人生并不如意,所以,当我们有足够能耐拥抱成功同时,也要有一张足够强韧到可以轻松自如接受失败的底牌;我们最终也将学会如何判断得失,在那些不尽人意的意外与事故前的一笑而过,而当我们做到这一切,便获得真正游刃有余的从容。 (六) 真正强大的人,自然懂得游刃有余的从容。 当从“回到过去”的念头里出来,当开始正视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惑,才会在越战越勇的生命里锻造出灵魂的成色。当个体意识到生命存在的使命与意义,自然就会形成精神领袖般的群聚效应。而所谓游刃有余真正的涵义是指: 能更及时地从过去的自己总结出当下的快增长模式,不再犯重复错误。在这样的认知里,过去的一切得失都充满价值; 能更客观的审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但更看重日常生活的美好; 能更系统的分析自己的圈子和身边的朋友,虽然已经预见过很多人,但绝不允许自己世故圆滑,给对方保留台阶同时,也给自己留有余地,更懂谦让和圆融; 能更安然的面对机遇的来临和命运的磨难,开始从玩世不恭的投机主义到热衷奉献并热爱亲力亲为的实用主义,看到生活丰富多元的同时,依然视劳作为快乐的源泉; 能更优雅地与世界相处,随心所欲,不逾规矩,不再宣称改变世界,而是悄悄的改变自己。 游刃有余地对话时间的流逝 学会优雅地告别过去,让我们真正意义上明白“不计较、不将就、不喧嚣”,懂得如何将优雅精致与道德修为内化于心,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独立思考,最终,通过内心的纹路,而不是外界的眼光去发现自我,认识世界。 所谓,极境自无争,万象自从容。

你的大部分思绪都是无用的,却会控制你的生活
我不认识你,但我知道你的一些事。我打赌你花了很多时间在思绪中漂浮——思考、担心、压力、癫狂,随便你叫它什么,我称之为 1% 的有用思绪和 99% 的无用思绪。
威廉·詹姆斯说得很好:
「很多人认为他们在思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我一生都痴迷于实用的东西——实用哲学、实用知识、实用书籍、实用工作、实用建议。这种想法来自实用主义,这是一种始于 19 世纪的美国哲学传统。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哈佛大学教授,被称作实用主义之父。但真正定义这种哲学的是威廉·詹姆斯,一位受过训练的医生,后来成为哲学家。
关于思想、忧虑和压力,威廉·詹姆斯说:“对抗压力的最好武器,是我们选择一种思想而不是另一种思想的能力。”
实用主义认为,思想是一种工具。你的思想应该为你工作,而不是与你作对。
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绪,他就不会相信这是可能的。他们会说:“我忍不住想这些事情。”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你可以控制你的思绪。这是一种可习得的技能。换句话说:你有能力选择想什么,或者,你可以选择不去想——这是你在生活中可以学到的最重要、最实用的东西之一。在我学会这一技能之前,胡思乱想常常使我浪费了很多时间。
来看看你想了多少:
>> 我想知道我的老板是怎么想的? >> 如果我出错丢了工作怎么办? >> 她爱我吗? >> 我想他并不在乎我。 >> 我总是失败。 >> 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糟糕? >> 为什么别人的生活很美好,而我的不呢? >> 如果我得了癌症怎么办? >> 我不在乎我的工作,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怎么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问人们在胡思乱想什么时得到的答案。
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的思想有什么实际用途?
是的,我在等你回答。仍然没有答案?那就对了。
99% 的思绪都是没有用的。
哪些想法是有用的?
1、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难题只是一个还没有答案的问题。动动脑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难题。
2、理解知识。这意味着,你要试着将知识内在化,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你的生活、事业、工作、人际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的思绪你都可以忽略。
如果你不停地在胡思乱想,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训练你的思维。你必须控制自己的思绪。否则,你会发疯,不光是你,每个人都无一例外。
而且,你可能想得太多,以至于错过了生活。你注意到了今天起床时的阳光吗?你注意到雨滴了吗?你注意到了咖啡的香气吗?你感觉到了麦片的口感吗?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么你很有必要从无用的思绪中解脱出来。不要再想,开始感受。
现在,你可能会想:如何训练自己停止无用的想法?
——意识。
这就是它开始的地方。每当你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试着意识到你正在胡思乱想这件事。
观察你的大脑,以第三人的视角来观察你这些混乱的思绪。不要去评判它。不要觉得自己很蠢。如果你那样做了,你又在乱想了,这样不好。你要做的是对自己说:“哈哈,这是一个可爱的想法。现在,我们回到现实中来吧”。
「如果你能改变你的想法,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
——威廉·詹姆斯
回到现实中来了吗?你能感觉到你的眼睛在看屏幕上的汉字吗?你能感觉到你的手机在你手里吗?你正在想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吗?太好了,你在运用你的大脑,而且不是那些无用的思绪。
现在,继续使用你的大脑。因为我要告诉你:我们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