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 4.1 人为什么会生病
阴阳四时者,万物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自然界与病因
在春秋时代,对于四时气候和疾病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到了战国时代,特别是《黄帝内经》认识到:人生活在自然界,人的生命活动,疾病的产生和变化无不与其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是指自然界而言。《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于天气。”指出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素问·六节脏象论》也说:“天食人以五气”。
自然界有四季的变迁,风、热、暑、湿、燥、寒之气候更替。人对正常的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故不病。只有在时令气候异常:太过和不及的情况下,才会引起疾病。六种气候被称为“六淫”。各种气候致病亦是各有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风淫所胜……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热淫所胜……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湿淫所胜……民病饮积……”、“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寒淫所胜……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说明风、热、火、燥、寒是多种病症的原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指出了人和自然及疾病的关系。《灵枢·贼风篇》也说:“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贼风是自然界四时的不正之气,在人体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精神状态与病因
关于精神状态的异常主要是所谓“五志”即怒、喜、思、忧、恐的过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灵枢·本神论》则认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不解伤脾,悲哀动中伤肝,喜乐无极伤肺,盛怒不止伤肾。”可见这种情志变化固定伤害某种脏器的说法是不统一的。
体质与病因
体质是受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个体特性。在体质分型上《灵枢·寿夭刚柔》说:“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即人们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显示出刚柔、强弱、高低、阴阳等机能与形态上十分显著的个体差异。
《黄帝内经》还认识到,体质与病因关系很密切,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的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不同,例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体质按五行分为五大类二十五小类,并指出了各种类型的人所易患之病及其发病时间。《灵枢·论勇》说:“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等。不同体质的人对于相同的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人的易感性和耐受性有如此大的差别,根本的原因是由体内脏腑的大小强弱厚薄决定的。《灵枢·本脏篇》说:“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邪气侵入人体以后,常随其人素质阴阳的盛衰,或蕴而为热,或化而为寒等。《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由此可见,人的体质不同是“为病各异”的主要原因。
正邪与体质
书源: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黄帝内经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时令
www.eshiling.com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自然界与病因
在春秋时代,对于四时气候和疾病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到了战国时代,特别是《黄帝内经》认识到:人生活在自然界,人的生命活动,疾病的产生和变化无不与其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是指自然界而言。《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于天气。”指出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素问·六节脏象论》也说:“天食人以五气”。
自然界有四季的变迁,风、热、暑、湿、燥、寒之气候更替。人对正常的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故不病。只有在时令气候异常:太过和不及的情况下,才会引起疾病。六种气候被称为“六淫”。各种气候致病亦是各有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风淫所胜……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热淫所胜……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湿淫所胜……民病饮积……”、“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寒淫所胜……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说明风、热、火、燥、寒是多种病症的原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指出了人和自然及疾病的关系。《灵枢·贼风篇》也说:“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贼风是自然界四时的不正之气,在人体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精神状态与病因
关于精神状态的异常主要是所谓“五志”即怒、喜、思、忧、恐的过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灵枢·本神论》则认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不解伤脾,悲哀动中伤肝,喜乐无极伤肺,盛怒不止伤肾。”可见这种情志变化固定伤害某种脏器的说法是不统一的。
体质与病因
体质是受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个体特性。在体质分型上《灵枢·寿夭刚柔》说:“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即人们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显示出刚柔、强弱、高低、阴阳等机能与形态上十分显著的个体差异。
《黄帝内经》还认识到,体质与病因关系很密切,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的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不同,例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体质按五行分为五大类二十五小类,并指出了各种类型的人所易患之病及其发病时间。《灵枢·论勇》说:“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等。不同体质的人对于相同的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人的易感性和耐受性有如此大的差别,根本的原因是由体内脏腑的大小强弱厚薄决定的。《灵枢·本脏篇》说:“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邪气侵入人体以后,常随其人素质阴阳的盛衰,或蕴而为热,或化而为寒等。《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由此可见,人的体质不同是“为病各异”的主要原因。
正邪与体质
![]() |
邪气之所凑。邪气侵入机体,其气必虚,疾病缠身。 |
![]() |
正气存于体内。免疫功能、抵抗力存在于身体里,人身体强壮、健康 |
书源: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黄帝内经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时令
www.eshi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