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女主——艾伦·佩吉出柜记
The Ellen Page
提起“艾伦·佩吉”(Ellen Page),你应该不会陌生吧?
在《盗梦空间》里,她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筑梦师;
在《朱诺》里,她是一位未婚先孕的“少女妈妈”;
在《水果硬糖》里,她是一位心狠手辣的抖S萝莉……
在这篇文里,我们暂且略过Ellen的从演经历,只谈她对性别的自我认知以及成长历程,希望你在看完这篇文后,会有一些感触吧。

两个灵魂
2015年,Ellen与好友 Ian Daniel 拍了一套纪录片——《同行》(Gaycation),透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将跟随Ellen进入各个国家,观察LGBT群体的生存现状。
在纪录片的最后,Ellen在加利福尼亚的黄昏下向大家讲述为什么自己要做这部纪录片:
Ian和我即将结束我们的旅程,我想要做这个纪录片的动力之一,就是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在美国做一名同性恋是什么样子的。
即将结束纪录片的摄制,Ellen感慨良多。她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很久以前,飘回到20多年前的冬天……
1987年2月21日,Ellen伴随着父母的期望出生了。
Ellen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度过的童年并不快乐,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有点奇怪。
她发现自己对男生兴趣缺缺,但对与自己性别相同的女生却有一种不同寻常、难以言喻的渴望。
而且,她也不喜欢女生的裙子,她总觉得把这些衣服套在身上会显得怪怪的,那些衣服太粉太闪了,Ellen并不喜欢。
所以小时候的Ellen就是一副假小子打扮,平时就穿牛仔裤和T恤,外加一对板鞋。
周围的小伙伴并没有察觉到Ellen的异常,一些女生反而觉得Ellen很酷很帅。

但只有Ellen对自己的“问题”心知肚明,她很聪慧,当知道自己的“异常”后,她马上Google了一些问题:
“为什么我对男生不感兴趣?”
“为什么我会喜欢女生?”
“女生怎样跟女生啪啪啪?”
半知半解下,Ellen恍然意识到自己是个Lesbian(女同)。
她顿时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喜欢男生,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女生。
——也许自己体内还居住着另一个灵魂吧。
双重生活
经历过那段懵懂的时期后,Ellen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性别跟身体性别并不相同。
她觉得尴尬、难堪,但随后也开始慢慢释怀,Ellen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自己。
但这个秘密还是在她心底间默默埋藏,她开始过着双重生活,Ellen演技很好,旁人完全看不出来。
白天,她跟女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哪个男生帅哪个男生个高,但她心中自知对他们完全不感兴趣;
到了夜晚,Ellen阅读着关于性别认知的书籍,以及回想起自己最近喜欢的女生……
这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掩藏了好多年,Ellen的演技无可挑剔,旁人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就这样,Ellen相安无事地度过了许多年。
这些年来,她一边出演着影视作品里的各种角色,一边跟身边的亲友坦白自己是个Les的事实,幸运的是,家人都表示了解和支持她,这让Ellen觉得很开心。
然而好景不长,Ellen平凡的生活突然来了一个巨大的转弯。
走红
一直以来,Ellen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但在2008年,电影《朱诺》的爆红却让她始料未及。
在这部电影里,Ellen出演了一个未婚先孕的少女妈妈——这是一部讲述爱的电影。
凭借这部出色的电影,Ellen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在这一年,Ellen红遍全美,被青少年封为“国民偶像”,同年,Ellen更是被《时代》提名为百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伴随着走红,Ellen深感自己的压力颇为沉重。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让Ellen觉得自己必须要更加谨言慎行。
面对媒体刁钻的提问,Ellen脸上维持着僵硬的笑容,然后念出已经准备好的答案。
她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位公众形象,所以如果对外透露出一丝自己的性向,那么自己建立起来的形象将会瞬间崩盘。
到了2010年,诺兰的《盗梦空间》让这个小女孩的人气更加火爆,大部分国内的观众都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Ellen。
好莱坞走红的这段经历,Ellen坦言自己并不开心。
双重生活日渐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每天都戴着一成不变的面具,Ellen的内心十分苦闷。
Ellen曾经说过,“当我被认出来的时候就会觉得不自在。”走红的压力、双重生活的负担种种东西折磨着Ellen的脑袋。
虽然面对的困难重重,但Ellen始终没放下她最热爱的表演,她说表演可以让自己完全变成变成另外的人。
也只有表演可以让自己忘掉好莱坞,忘掉自己的Les身份,忘掉平日的烦恼,忘掉自己是Ellen Page。
不过这样的生活终于让Ellen撑不住了,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对公众出柜,宣告自己是个Lesbian。
出柜
人们无法知道这个瘦小的女生平时承受着什么,也不知道她的勇气有多么大。
Ellen选择在2014年2月14日宣告自己的女同身份。
这一天是情人节,也是自己参加拉斯维加斯人权活动THRIVE的日期。
在演讲中,Ellen说道:
“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为所有人设立了一个绝对标准,不只是对年轻人,而是对所有人。关于美好生活的标准,关于幸福生活的标准,关于成功的标准……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些标准确实影响了我。这些念头深植在你的脑海,告诉你如何做人、如何穿着、如何成为要成为的那种人。我一直都在试图改变,变得真实,追随内心,但……这真的很艰难。”
“有时候,那些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东西都能撕裂你。我试着不把那些谣言看成普遍存在的事,可是有一天有个网站发了篇文章,配了张我穿着运动裤去健身房的照片。作者写道:‘为什么这个娇小的美人要穿得和一个壮汉一样?’”
“因为我想穿得舒服一点。那些无处不在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陈腐观念,定义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那些观念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任何人如果想要反对这些所谓的规范,都会遭受流言蜚语和另眼相看。LGBT族群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你们来到这里,因为你们都有一个核心的目标,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只要我们努力对别人减少一些恶意,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得多。如果我们能花5分钟的时间去互相找到彼此的美丽,而不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不同而互相攻击。这并不难。这真的是一种更简单也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而最终,这也能拯救生命。”
“但同时,这又一点都不简单。甚至可能是一件最困难的事。因为彼此相爱,首先要从爱我们自己和接受我们自己开始。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在为此挣扎。我从你们身上得到的力量和支持,可能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我来到这里,因为我是同志。因为,也许我可以带来一些改变。带给别人轻松和希望。不管怎样,对我来说,我感到这是我个人的义务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掌声,Ellen不得不暂时停下自己的演讲——此刻,她觉得无比轻松。

待掌声稍微变小声一点后,Ellen接着说:
“我这样做其实也有个人原因,因为我已经厌倦了躲藏,厌倦了闪烁其词的谎言。因为不敢出柜,这些年我承受了太多。我的灵魂遭受折磨,我的心理遭受折磨,我的感情也遭受了折磨。今天我站在这里,和你们所有人一起,站在了那些痛苦的另一边。是的,我还年轻,但我所知道的是,爱——爱的美丽,爱的快乐,甚至是它带来的痛苦——是生而为人所能馈赠和收获的最不可思议的礼物。我们有权利去感受爱,完整地,平等地,不带羞耻,不减分毫地感受爱。”
“有太多的孩子,仅仅因为他们的身份而遭受着欺侮,拒绝或者虐待,太多孩子因此退学,太多孩子因此遭受凌辱,太多孩子因此无家可归,太多孩子因此自杀。你们能改变这一切,你们也正在改变这一切。但是你们并不需要我来告诉你们这些。这就是为什么我感到有点奇怪的原因。我唯一能说的就是我在刚才这五分钟所说的一切。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带给我激励,谢谢你们给我希望,请继续为了像我这样的人去改变世界。情人节快乐,我爱你们。”
演讲结束后,Ellen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自己做到了。
回到车上的Ellen望着窗外的景色,轻松地想道,明天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
谈LGBT
对于同性话题,已经出柜的Ellen依然非常谨慎。
访谈过程中,她始终非常克制地回答问题,深怕冒犯公众。其实,她已经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在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上,她不时遭到辱骂,被告知“去找个男人”。
“我是Les,我登录推特,当然会谈论同性恋权利,所以会发生那样的事情。我在洛杉矶生活,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能为我带来金钱,让我很容易忽视同性群体面对的问题。但在纽约东村,有次我真的被吓到了。那天我搂着女友散步,亲眼看到远处有个男人冲我们吐口水,听到他在那里大声咆哮,当时我感觉非常恐惧。”
“那时我不断问自己到底怕什么。看看那些勇敢无畏的人吧。告诉别人自己是同性恋,真的很难吗?”Ellen说。
因此才有了情人节的演讲,这段出柜宣言录像在YouTube被点击观看五百多万次。
面对性向方面的问题,Ellen还是会显得有点焦虑。
她说,一些跨性别者对异性恋男演员埃迪·雷德梅恩在《丹麦女孩》中饰演变性女子感到恼怒,对此她能理解。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而言,确实很难说雷德梅恩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Ellen表示,“我完全理解,因为跨性别者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他们会尽力说:‘嘿,我需要被看见!’我个人很期待雷德梅恩的表演,也期待异性恋演员鲁妮·玛拉和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电影《卡罗尔》。我还喜欢《阿黛尔的生活》,虽然我知道两位演员都不是同性恋。”
Ellen总结道:“我想讲述同性的故事,因为我是同性恋。我愿意扮演同性恋者,但我永远不会说:‘哦,这是异性恋角色,我不演这种角色。’”
Love Wins!
2015年6月26日,对于在美国的柜中人来说绝对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美国创造了历史。
这一天,奥巴马宣布全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
这一天,人们自由地在街头相互拥吻,各种游行与欢庆挤满了美国的小镇大街,而白宫也适时地换上了彩虹的颜色。

人群中,Ellen也面带笑容,带着《同行》的摄制组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不少年轻人认出了Ellen,于是告诉她在拉斯维加斯的演讲很棒,很佩服她的勇气,以及感谢她对LGBT群体的贡献。
美国是Ellen的纪录片《同行》摄制的最后一站,Ellen也被这欢庆的氛围所感染,暂时忘记了在其他国家的心酸经历。
她跟厌恶同性恋的人对谈过,但双方各执观点讨论得难解难分;
她跟屠杀过同性恋的cop争辩过,并鼓起勇气对对方提问:“我是个同性恋,你现在是不是希望马上把我杀掉?”;
她跟憎恨同性恋的议员辩论过,他们辩论的视频在推特上大范围地传播,不少网民夸赞Ellen。
……
当然,也有不少值得铭记的时刻:
在日本,Ellen见证了一个日本男生向妈妈出柜的经过;
在巴西,Ellen参与了最盛大的嘉年华,与当地的LGBT一同载歌载舞;
在牙买加,Ellen看到了一场自由自在的闪客舞,她说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平静;
在美国,Ellen记录下了“Love Wins”的一刻,她觉得这意义重大。
前面的路还很长,这再明显不过了。但同时我也觉得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巨大转变即将到来。我衷心希望它会出现,还因为年轻人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那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及政治家的花言巧语,都会消失的。如果政治家们仍然不放弃那些观点,那他们就会被淘汰。
眼前的现实可能会让我们心灰意冷,但我们仍然相信,爱无处不在。
在Ellen这段柔声细语的旁白里,我们结束了《同行》的观影。
Ellen只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所有人都得到应得的、平等的权利。
让人们平等地相爱的权利。
爱情啊,从来无关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