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在巴黎逛博物馆 1: Musée de Cluny——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I 博物馆的建筑
今日的巴黎市容大体上来源于19世纪奥斯曼男爵主持的大改造。如果说里昂、慕尼黑等很多欧洲城市还体现着中世纪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遗产,大破坏又大兴建之后的巴黎城内,中世纪的古迹已属罕见,更没有在雅典、罗马俯首既是的古希腊、古罗马废墟。不过,古典时期的地上建筑遗存至今尚有两处——斗兽场(Arènes)和北浴池(Thermes du nord),皆位于塞纳河左岸、昔日的高卢-罗马城市Lutèce(此外,西堤岛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古地基)。斗兽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填埋的状态,直到19世纪考古发掘才重见天日,而北浴池以更为鲜活、连续的方式留存下来。15世纪末,强势、富有Cluny修道会活跃于这片区域,修道院院长Jacques d’Amboise决定修建一座豪华的寓所(hôtel particulier),建造中并没有毁掉古浴池的遗迹,而是加以利用、囊括到府邸的设计图中。19世纪,这座结合了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特征的建筑收归国有,成为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在密集的奥斯曼式城市脉络中寻找例外是一件趣事,这样一座围着高墙、有着哥特式塔楼的中世纪建筑便是其中之一。而在这内部又发现一间古罗马的冷水浴室(frigidarium)更是带来惊喜。虽然内部装饰的细节几乎荡然无存,其宏大仍令人惊叹,古罗马的石头散发着寒冷之气。移步到hôtel de Cluny的小礼拜堂,精美至极的内部建筑细节和装潢又引人沉浸于中世纪的宗教信仰的场域。在这里收藏、展示中世纪艺术也算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了——当然,建筑不仅提供展览空间,其本身的故事也耐人寻味。
Fig. 1. 庭院
Fig. 1. 庭院内的水井
Fig. 2. 古罗马冷水浴池(frigidarium)
Fig. 3. Hôtel de Cluny的小礼拜堂(La Chapelle)
Fig. 4. Hôtel de Cluny的小礼拜堂——建筑细节
Fig. 5. 庭院立面上的日晷(cadrans solaires)——拉丁文NIL SINE NOBIS意为"nothing without us"
II 博物馆的藏品
中世纪艺术并不算热门话题,博物馆内游客稀少,也没有旅游团和学生团。唯一的例外是独角兽挂毯的展厅,十分神秘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十多个参观者。6幅独角兽挂毯(La Dame à la Licorne)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的确实至名归,因为它们实在太美。甚至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也曾在1929年写下这样的句子赞美它们:
Il y a là des tapisseries… Viens, passon lentement devant elles… Comme elles sont tranquilles, n’est-ce pas?
(那里有挂毯,来吧,缓慢地在它们前面走过。它们多么恬静,不是吗?)
位于纽约Bronx区的Met分馆修道院博物馆(The Cloisters)也有一组著名的独角兽题材的挂毯。这两组挂毯的时期相当,繁复的千花(mille-fleurs)纹样作为打底,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审美时尚。不过,Cloisters的挂毯描绘狩猎场景,绿色的背景体现着乡野气息,猎人、猎狗追逐、捕杀独角兽,场面激烈。而Cluny的挂毯有着十分夺目的红色背景,主题是一位高挑的金发女子和陪伴她的狮子、独角兽,饱含尘世的享乐,但并不纵欲,而是归于宁静。研究者将前五幅挂毯辨认为呈现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通过照镜、弹琴等行为展现。第六幅挂毯(其题名为"我心所愿","à mon seul désir"),也即第六种感官的寓意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是寻觅真理,也有人认为是回溯心灵。优雅端庄的女子、萌萌的独角兽和其它动物、华丽的服饰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而其整体营造出美的崇高境界(sublime)。
Fig. 6. 独角兽挂毯中的"视觉"
Fig. 7. 独角兽挂毯第六幅À mon seul désir
博物馆另外一组有趣的藏品是一组雕像——21个犹太国王的头。话说巴黎圣母院正立面装饰着一组犹太国王的雕像,大概是13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大革命时期人们反对国王,因为他们是贵族制、不平等的典型代表。这几位异族的犹太国王也没能幸免于难,被砸下扔进塞纳河,直到1977年考古发掘才重新发现、送进Cluny博物馆;如今圣母院上的雕像是复制品。
Fig. 8. 犹太国王头像
中世纪艺术,可以想见,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巴黎在历史上是天主教主导的地域,圣母子、圣徒是宗教艺术的主要题材。此外,博物馆的展品也有精美的彩色玻璃窗(vitraux)、教堂用品,来自法国各地建于中世纪的教堂,这些教堂很多仍在运行。也有世俗主题的物品,例如一件描绘下棋场景的彩色玻璃,旁边还有一副棋,让今人也能玩味、神往一下中世纪(上层人士的)生活。
Fig. 8. 下象棋的人(彩色玻璃)(15世纪)
Fig. 9. 一副棋(15世纪)
中世纪艺术品在Cloisters也有较全面的展现,但Cluny的难得之处正在于提供了一个原汁原味(in situ)的中世纪的空间。毕竟Cloisters只是一个在纽约的荒郊野岭中仿制的中世纪风格的修道院,而Cluny植根于巴黎城市的历史变迁之中。加上独角兽挂毯等瑰宝,这座小博物馆值得探索、回味。
Reference:
http://www.musee-moyenage.fr/
博物馆网站对藏品进行了很多数字化,内容丰富。
今日的巴黎市容大体上来源于19世纪奥斯曼男爵主持的大改造。如果说里昂、慕尼黑等很多欧洲城市还体现着中世纪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遗产,大破坏又大兴建之后的巴黎城内,中世纪的古迹已属罕见,更没有在雅典、罗马俯首既是的古希腊、古罗马废墟。不过,古典时期的地上建筑遗存至今尚有两处——斗兽场(Arènes)和北浴池(Thermes du nord),皆位于塞纳河左岸、昔日的高卢-罗马城市Lutèce(此外,西堤岛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古地基)。斗兽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填埋的状态,直到19世纪考古发掘才重见天日,而北浴池以更为鲜活、连续的方式留存下来。15世纪末,强势、富有Cluny修道会活跃于这片区域,修道院院长Jacques d’Amboise决定修建一座豪华的寓所(hôtel particulier),建造中并没有毁掉古浴池的遗迹,而是加以利用、囊括到府邸的设计图中。19世纪,这座结合了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特征的建筑收归国有,成为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在密集的奥斯曼式城市脉络中寻找例外是一件趣事,这样一座围着高墙、有着哥特式塔楼的中世纪建筑便是其中之一。而在这内部又发现一间古罗马的冷水浴室(frigidarium)更是带来惊喜。虽然内部装饰的细节几乎荡然无存,其宏大仍令人惊叹,古罗马的石头散发着寒冷之气。移步到hôtel de Cluny的小礼拜堂,精美至极的内部建筑细节和装潢又引人沉浸于中世纪的宗教信仰的场域。在这里收藏、展示中世纪艺术也算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了——当然,建筑不仅提供展览空间,其本身的故事也耐人寻味。
Fig. 1. 庭院
![]() |
Fig. 1. 庭院内的水井
![]() |
Fig. 2. 古罗马冷水浴池(frigidarium)
![]() |
Fig. 3. Hôtel de Cluny的小礼拜堂(La Chapelle)
![]() |
Fig. 4. Hôtel de Cluny的小礼拜堂——建筑细节
![]() |
Fig. 5. 庭院立面上的日晷(cadrans solaires)——拉丁文NIL SINE NOBIS意为"nothing without us"
![]() |
II 博物馆的藏品
中世纪艺术并不算热门话题,博物馆内游客稀少,也没有旅游团和学生团。唯一的例外是独角兽挂毯的展厅,十分神秘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十多个参观者。6幅独角兽挂毯(La Dame à la Licorne)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的确实至名归,因为它们实在太美。甚至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也曾在1929年写下这样的句子赞美它们:
Il y a là des tapisseries… Viens, passon lentement devant elles… Comme elles sont tranquilles, n’est-ce pas?
(那里有挂毯,来吧,缓慢地在它们前面走过。它们多么恬静,不是吗?)
位于纽约Bronx区的Met分馆修道院博物馆(The Cloisters)也有一组著名的独角兽题材的挂毯。这两组挂毯的时期相当,繁复的千花(mille-fleurs)纹样作为打底,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审美时尚。不过,Cloisters的挂毯描绘狩猎场景,绿色的背景体现着乡野气息,猎人、猎狗追逐、捕杀独角兽,场面激烈。而Cluny的挂毯有着十分夺目的红色背景,主题是一位高挑的金发女子和陪伴她的狮子、独角兽,饱含尘世的享乐,但并不纵欲,而是归于宁静。研究者将前五幅挂毯辨认为呈现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通过照镜、弹琴等行为展现。第六幅挂毯(其题名为"我心所愿","à mon seul désir"),也即第六种感官的寓意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是寻觅真理,也有人认为是回溯心灵。优雅端庄的女子、萌萌的独角兽和其它动物、华丽的服饰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而其整体营造出美的崇高境界(sublime)。
Fig. 6. 独角兽挂毯中的"视觉"
![]() |
Fig. 7. 独角兽挂毯第六幅À mon seul désir
![]() |
博物馆另外一组有趣的藏品是一组雕像——21个犹太国王的头。话说巴黎圣母院正立面装饰着一组犹太国王的雕像,大概是13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大革命时期人们反对国王,因为他们是贵族制、不平等的典型代表。这几位异族的犹太国王也没能幸免于难,被砸下扔进塞纳河,直到1977年考古发掘才重新发现、送进Cluny博物馆;如今圣母院上的雕像是复制品。
Fig. 8. 犹太国王头像
![]() |
中世纪艺术,可以想见,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巴黎在历史上是天主教主导的地域,圣母子、圣徒是宗教艺术的主要题材。此外,博物馆的展品也有精美的彩色玻璃窗(vitraux)、教堂用品,来自法国各地建于中世纪的教堂,这些教堂很多仍在运行。也有世俗主题的物品,例如一件描绘下棋场景的彩色玻璃,旁边还有一副棋,让今人也能玩味、神往一下中世纪(上层人士的)生活。
Fig. 8. 下象棋的人(彩色玻璃)(15世纪)
![]() |
Fig. 9. 一副棋(15世纪)
![]() |
中世纪艺术品在Cloisters也有较全面的展现,但Cluny的难得之处正在于提供了一个原汁原味(in situ)的中世纪的空间。毕竟Cloisters只是一个在纽约的荒郊野岭中仿制的中世纪风格的修道院,而Cluny植根于巴黎城市的历史变迁之中。加上独角兽挂毯等瑰宝,这座小博物馆值得探索、回味。
Reference:
http://www.musee-moyenage.fr/
博物馆网站对藏品进行了很多数字化,内容丰富。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3 22:13:42
-
姣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7:27:11
-
旅行者联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2 19:07:02
-
M.I.Pl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5 09:47:50
-
Sennef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30 19:41:00
-
小绿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9 23:51:30
-
留尼汪孤猫عم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7 14:59:11
-
百年孤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1 18:08:44
-
WildPa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5 00:08:48
-
用胃思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1 11:52:55
-
magn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12:24:38
-
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1 22:43:02
-
L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2 17:33:3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8 21:42:01
-
Frek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2 15:00:27
-
aki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4 05:32:47
-
~锦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3 13:17:12
-
Utin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3 10:43:49
-
关耳的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3 08:09:2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1 18:31:17
-
Chlooo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9 02:33:53
-
穆林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8 22:45:48
-
果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8 10:58:47
-
Bat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8 19:31:11
-
larryd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0:53:54
-
キツネ一匹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5 09: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