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与阳,个人与集体之间~读《万历十五年》
这是我读的比较正经的一本历史类题材书籍,虽然读过类似的历史传记,但也是套着玄幻的硬壳趣味性而让我有读的欲望。这本书,黄仁宇老先生用比较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以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五个人的故事从政治,军事和思想三个对于明朝的没落进行侧面的抽丝剥茧,并对整个朝代制度弊端和历史发展的全局分析和故事人格的剖析,彰显了老生生本身的文史基础和文字功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个人觉得《万历十五年》就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讲历史却又不太正儿八经,简朴叙述中对于问题也一针见血。 再者在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又或者说贯穿全文的是老先生说的人性乃至社会的阴和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冲突。性恶论和性善良论一直是各有说法的。生活到现在,我懂得更多的是人性并不是好坏两个对立面,更多的是灰色地带。但为了那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我们还是要用道德和法律去约束人性灰色的一面。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有可能被道德绑架而变得伪善。而且很多时候的道德观也许是统治者方便统治的工具而已。就像书中所说我国幅员辽阔,只能用道德观念来统一思想。在本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冲突,在道德统治的弊端,在道德思想的束缚下人无法为人的矛盾。看到了朝代文官的虚伪性质,表面扬正道,私下为私欲。万历在他们的协统下无法保留人的本性而郁郁寡欢。张居正一意孤行的十年,且不论功过,但在他死后的被问责,说明了他的个人对集体的挑战最终被问责。李贽的强调个性对于社会的挑战让自己的结局也咩有好到哪里去。申时行,戚继光深刻意识到了人性的阴暗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或者说通过平衡来达到自己的抱负,确最终也因为失衡而不能得。这种种在揭示明朝体制本身的矛盾和没落的同时,也表现除了群体对于个人的攻击有多强大。求异还是求同事保守还是革新,都是利益的冲突。再加上我们人性本身的弱点。这都是无法理清的。 只能说在人性的阴与阳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只有真实的认知和接受,我们才能较好的共存。但这在我们的集体道德绑架下,有时也是个难题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