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之死(一)
来福儿是我们村子里面的一个人,至于他的真名,村子里许多人都是不知道的。许久未归家,今日听父亲说来福儿:“死啦,那个人早就死啦,去年的事情了。”听到消息的时候,我仅仅只是感到很吃惊。其实来福儿对于我来说,和村子里面其他的村民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觉得,怎么好好一个人,说没就没了,并没有伤心难过。 吃完饭拉家常,父亲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怎么可能,假的吧?”我表示不愿相信,要知道,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张家长李家短,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当然这事情的可信度并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只能当做消遣,做不得数。“真的呀!去年埋都埋了,火化费还是政府出的”父亲点了根烟说道。“越说越离谱了”我心说道,我又继续说“怎么可能啊,您怎么知道的呀,您常年在外打工啊,这事儿还说的跟真的是了”“是真的!我连他怎么死的都晓得”父亲见我不信,吸了口烟继续说道“话说来福儿在城里给一户人家照顾瘫痪的老人,看来福儿挺老实的,后面有一天晚上,来福儿急性阑尾炎,躺在床上疼的直打滚乱叫,叫了大半晚,影响了那家人的休息,那家人就叫他别叫了,后面来福儿真的没叫了,第二天早上就发现来福儿死啦!来福儿身上没有身份证,不晓得那一家人是怎么找到来福儿的大哥的,后面他大哥二哥三哥就去城里,领回来了来福儿的骨灰盒”估计连葬礼都没有办吧,这便是来福儿之死的全过程。虽然他的死不带任何的故事性。其间我各种脑补,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总是现实中我所见过的各种惨不忍睹画面,只是这些画面的主人公都变成了来福儿。想过来福儿流浪期间在天桥下饿死冻死,想过他在外遭霸凌被打到重伤而亡。。。总之他是客死异乡了。我收回思绪,突然对来福儿比较好奇,因为,我根本就对他不了解,只知道他叫来福儿,他长得很奇怪,他的头很小,没有几根头发,走路也是一晃一晃的,村子里的人都对他避而远之,小时后哪家小孩要是不好好学习或是不听话,那家的父母准会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听话,以后就和那来福儿一样”来福儿家离我家不远,又因为他和我伯妈有一点亲戚关系,小时后他经常来我们家吃饭。可能是受村里大人的影响,我和我的堂弟堂妹还嘲笑过他吃饭的样子,故意给他夹菜,然后看他吃饭的样子,捂着肚皮乱笑一通。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来福儿是我伯妈的表弟,虽不是很亲的那种,并且他和我幺爸是同年出生的,(我幺爸的女儿已经和我一样大了)我自小性子比较清冷,对周围的事情不大关心,自然没有因为知道来福儿和我父母是一辈的而觉得应该尊敬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熊孩子的行为感到惭愧。只是渐渐的明白了村子里的人为什么总是对他避而远之。在村子里,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了一辈子,要是哪家的孩子能走出村子到城里发展,那就很不得了,甚至会有老年人直接称呼成绩比较好的“秀才”,不知是戏称与否,我曾有幸被人称为“秀才”而且是唯一一个同龄人中的“女秀才”其实他们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村子,并不知道,外面满世界都是他们口中的秀才,并且自己村子里的秀才们,渐渐变成了穷秀才,酸秀才,穷酸秀才,到后面,“秀才”不见了,只剩下“穷酸”了--比如说我(扯太远了,额。。。)相反,要是哪家孩子不争气,不孝顺,到处惹是生非,偷鸡摸狗,那就和来福儿是一路货色了。来福儿没有读过一天书,因为他不是读书的料子(这是村子里的老人的断论)。来福儿经常偷鸡摸狗,而且找自己亲人家下手。来福儿整天游手好闲,经常混吃混喝,经常撒谎。来福儿至死也没有结过婚。因为不会有哪家愿意将女儿嫁给这样的来福儿。 好奇心这东西,一直驱使着我八卦这来福儿的生平事迹,说是“生平事迹”,自然是指那些关于来福儿的“丑闻”,这些事基本全村的大人们都知晓,其真实性现在已无从考究,我相信即使是来福儿本人,他也无从争辩大家所说的那些事情是不是他干的,可能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因为太多了。他俨然成了村子里唾弃的唯一对象。 我继续向父亲发问“那来福他是有智商问题吗?除了长相不怎么和谐以外?”“那是的吧,你看他长成那样,不过他是真的一天书都没有念过”父亲说道。在我的追问下,父亲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重新点燃一支烟,长长的吸了一口,眯着眼,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父亲比来福年长六,七岁,所以当年的那些事情还是有一些记忆的。据说来福儿家有四兄弟,来福儿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农村都是小孩取贱名好养活,所以他家四兄弟中,老大叫狗妹儿,老二叫狗盆,老三叫骡子,老四就叫来儿。来福儿的父亲死于一场意外,死的时候来福貌似年仅三岁,他母亲寡妇张背着他,带着其他三个年幼的哥哥,跪在他爸的坟前整整哭了七天七夜,我想她的哭除了丧夫之痛外,更多的应该是绝望,那时候还是集体吃大锅饭,多劳多得。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没有了,留下来仅有意外赔偿的五十块钱和五十斤粮食外,就是四个幼子,大哥仅12岁,二哥三哥也分别只有8岁和6岁,来福儿那时候连话都说不清楚,也不大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