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想想我已经很久没见过学校的猫了,”这样的念头也确实是一时兴起——如果我不是偶尔看了会我曾经刊在社刊上的小文,我想我真不会在吃鱼干的时候想起:我是不是该留一杯羹。
在哪里看到猫都不算稀奇,除非是被关在店里招揽顾客的。那些是真的很可爱,而且关键是只有这种有血统的猫,什么英短,布偶,脾性相对温和也比较粘人;那些窜在大城小巷里的小野崽子,除非饿极了,否则怕人、怕生、乱叫、毛色也暗淡,除了会抓老鼠,谈不上一点可爱之处。
今日上街,路边散落着各色方形铁笼,大的,小的,倒有几分像散了的积木块。我瞧见里面有一只蓝色的笼子,囚了两只小猫崽,很瘦,腿骨子感觉一手就能折断,眼睛在削瘦的脸里显得大的出奇,毛色暗黄,倒像刚从鸡圈里偷鸡不成反被抓的小狐狸,在笼子里抖得呀,都快把那不成皮毛的乱毛给筛下来。如果是小狗崽,定是扒着笼门可怜巴巴地嗷嗷叫。那两只小猫和我两眼对四眼,虽是可怜甚,却不曾从它们眼里看到一点怜悯,只有没有感情的孤独,不可一世。
都说猫与生俱来的是一股傲气,是不被隶属的野性,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由的,无论身处何方,这浪子情怀,天都奈何不起。
朋友说,如果养猫了一定会先让母猫节育,不然生出来的小猫只有流浪饿死的份,太不负责任。我曾一度以为甚是,不过好几年后想,如果能有运气在这不算精彩的世上走一遭,至少能有说故事的资本。尽管喝多了说多了人前好像衣食无忧,酒醒了发现饱一顿饿一顿的,又掉下泪来。但能享受那一顿也许不美的饭菜,倒也比不曾拥有幸福,更何况一身傲骨,还有什么不偷生的理由?
曾在杂志上阅见有这么一番话:“现代的人那么喜欢宠物,大概和现代社会愈加浓重的孤独感有关,为了排遣这种孤独,于是做了魔鬼协定,献出自由甘为猫奴来内心的治愈。”想想很是,但又恰不全是。我觉得养猫的人必定要比猫本身更野性更自由,因为你得去接受它的阴晴不定,接受它的突然离家出走,你需要先讨好自己才能去讨好它,而这本身就说明你并不仅仅是它的铲屎官,而是另一只猫。要先做到诸多要求,你就已经比猫更自由了。因为你只有成为天空,才能去拥抱大海。
我是没有办法做到得失不溢于言表,所以只能沾着别人养猫的福气来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所以猫对于我,也许更多的是运气,是过客。
然而这种自由,竟成了我一生的追逐。
我有幸还保留了部分记事本,我第一次在学校见到猫是2014年1月9日的晚上,我翘了一节晚修去别处看书,上面这么写道:
“9:20左右听见 ‘啪嗒’一声,我身旁一掠白影飞过,然后一只白色的猫站在我面前,蓝色的眼睛,奇美。我跑回去拿饼干,并唤了几声,它没有理我,我搁下饼便走,许久我再去看,饼还在那里,猫却不见了,我有点失落。玲玲没过多久叫我去厕所门前看,我看见它在门前蹲着,像在看月亮。我一走近,它与我对视了很久,就不知跑哪里去了。”
没错,这就是我往后的日子里反复提到的“阿青”。我后来只是有几次见着,去了广州后回来便再也没有见到它。我往后也有见过很多白猫,但那都不是阿青。我也不知道我给它留的小鱼干它有没有吃过,但它竟成为了我在校三年的牵挂。
我曾幻想我能同阿青结为好友,一低声呼唤它便会出来,携亲带友,咱们一同坐在石阶上看明月高悬。我后来才觉得我真是愚蠢到家,而且我也终明白,很多时候和别人就这样远远地又不至于疏远地坐着,你和他做着一样的事,心里确是不一样的世界,不打搅,不得到,甚至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就知道他是在陪着,你是在陪着,就很好了,也不必说再见。
如果哪一天我摸到了阿青,我也许不会再记得它那双清澈到包容了全部黑暗的蓝色眼睛,我也许只会记得它的毛摸起来并不柔软,它也许脾性戾气,也许,也许它也不会再被叫阿青。
当然我挂念的不仅只阿青一只猫,还有别的猫。所以每天固定在一些地点闲逛找猫,碰碰运气,这也成了枯燥课程表里不曾被记录的必修课。高三从广州回来后挺忙的,便很少记事,有的几次也大多和猫有关:
“晚上是感觉心情不太好,大概是拍了毕业照看见朋友圈里都在刷离别,有那么点伤春悲秋。晚上路过行政楼,便看见一只花猫蜷在‘欢迎光临’的尼龙红地毯上,它是和炭条那样的黄白花猫,但它不是阿青,可我情愿相信它是。”
“下课本想只是去散散心,一去行政楼,就只见一只黄猫惊悚地看着我,它猫在垒起的书堆里睡觉!不知染没染上一身书香气。这么看来,兴许我三年前堆在这里的书也被哪只猫睡过咯,想想也挺可爱的。它见我往前从书堆里幽幽地钻出来,掂着脚站着。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大眼瞪小眼。它懒懒地打了个哈欠,胡须一动一动。它倒也不着急,我不动它也就不动,索性还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挠痒痒。肯定是书虫子窝到毛里啃的不舒服了!果然不是读书的料子!它背过头来看了看我,我吓得不敢呼吸,我怕空气一流动,它就吓走了。”
“……它懒懒地弓起了背,转身踱进楼里的小道。我轻轻地跟了过去,它好像没有察觉,还是故意的呢?它背着我坐在满是枝丫丫的地上,尾尖儿一颤一颤,有意无意的挑逗,好像是来邀请我做客。我看着它一会了身一跃,就跳到满是青苔的台子上,再一跳,就挂在绿瓦楼的小窗上,缩起来蓄力一伸展,完美地落在砖红色砖瓦上,不知所踪。我追了上去,看不见它的背影,倒是插在墙上的碎玻璃闪着温柔的冷光。”
除了这以外,回来的三个月,我也只记得见过三两次,一次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见到豹尾一甩,一次是体育科组养的那只,一次是高一高二走了的晚上有两只在草堆里,一只灰白的,一只黄的。
在广州的那段日子,也有三只猫让我很牵挂。一只是炭条,是画室里一小伙抱来借来抓老鼠的,结果不仅不抓老鼠,反而因为吃了老师桌上要送客的很宝贵的鱼被赶走了。炭条本是黄白花猫,因为在画室里混弄得黑乎乎的,长得不算太可人,但那股懒劲儿现在想起来也挺牵挂的,特别的骄傲。第二只是门口奶茶店养的,非常非常胖,被拴起来,我问女店主猫不是不能栓的吗,她说不听话就得栓,猫脸上一团黑云。第三只是大雨天里朋友在门口捡的,巴掌大小的灰猫,因为晦气后来悄悄地送给了隔壁饭堂,养在树下。我离开广州的时候长的很大很俊,也很粘人,我们中午吃饭就坐在外面的板凳看着它吃,经常非法投喂。
而不管我记挂的不记挂的猫,包括阿青,现在大多都不知去向,我也没再见过。我时常梦里会见到他们的背影,但都忘记了长相。许多名作家,如杨绛,如老舍,都写过猫,那些猫都是有故事的,也被写成了故事。我没办法去给那些萍水相逢的小生灵撰写什么不得了的故事,不过我知道,包括阿青那一双蓝色的双眼,所到所见之处,都是不可翻阅的故事。世态炎凉,人间冷暖都看遍,留下孤独的,并不寂寞的背影。
我想人也一样,都有不可阅的故事。不过比起猫,就狼狈的多了。不可解脱的枷锁,诉不尽的哀愁,满足不去的欲望。
如果能有幸下辈子当一只猫,我一定要做最浪的那一只,把这辈子得不到的自由都浪尽,也变成别人眼中的背影,一生的牵挂,不去为吃食卑微,不去为讨喜谄媚,只是为自己,在砖红色的砖瓦上,对影成三人,不,成三猫。
2016.6.17
在哪里看到猫都不算稀奇,除非是被关在店里招揽顾客的。那些是真的很可爱,而且关键是只有这种有血统的猫,什么英短,布偶,脾性相对温和也比较粘人;那些窜在大城小巷里的小野崽子,除非饿极了,否则怕人、怕生、乱叫、毛色也暗淡,除了会抓老鼠,谈不上一点可爱之处。
今日上街,路边散落着各色方形铁笼,大的,小的,倒有几分像散了的积木块。我瞧见里面有一只蓝色的笼子,囚了两只小猫崽,很瘦,腿骨子感觉一手就能折断,眼睛在削瘦的脸里显得大的出奇,毛色暗黄,倒像刚从鸡圈里偷鸡不成反被抓的小狐狸,在笼子里抖得呀,都快把那不成皮毛的乱毛给筛下来。如果是小狗崽,定是扒着笼门可怜巴巴地嗷嗷叫。那两只小猫和我两眼对四眼,虽是可怜甚,却不曾从它们眼里看到一点怜悯,只有没有感情的孤独,不可一世。
都说猫与生俱来的是一股傲气,是不被隶属的野性,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由的,无论身处何方,这浪子情怀,天都奈何不起。
朋友说,如果养猫了一定会先让母猫节育,不然生出来的小猫只有流浪饿死的份,太不负责任。我曾一度以为甚是,不过好几年后想,如果能有运气在这不算精彩的世上走一遭,至少能有说故事的资本。尽管喝多了说多了人前好像衣食无忧,酒醒了发现饱一顿饿一顿的,又掉下泪来。但能享受那一顿也许不美的饭菜,倒也比不曾拥有幸福,更何况一身傲骨,还有什么不偷生的理由?
曾在杂志上阅见有这么一番话:“现代的人那么喜欢宠物,大概和现代社会愈加浓重的孤独感有关,为了排遣这种孤独,于是做了魔鬼协定,献出自由甘为猫奴来内心的治愈。”想想很是,但又恰不全是。我觉得养猫的人必定要比猫本身更野性更自由,因为你得去接受它的阴晴不定,接受它的突然离家出走,你需要先讨好自己才能去讨好它,而这本身就说明你并不仅仅是它的铲屎官,而是另一只猫。要先做到诸多要求,你就已经比猫更自由了。因为你只有成为天空,才能去拥抱大海。
我是没有办法做到得失不溢于言表,所以只能沾着别人养猫的福气来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所以猫对于我,也许更多的是运气,是过客。
然而这种自由,竟成了我一生的追逐。
我有幸还保留了部分记事本,我第一次在学校见到猫是2014年1月9日的晚上,我翘了一节晚修去别处看书,上面这么写道:
“9:20左右听见 ‘啪嗒’一声,我身旁一掠白影飞过,然后一只白色的猫站在我面前,蓝色的眼睛,奇美。我跑回去拿饼干,并唤了几声,它没有理我,我搁下饼便走,许久我再去看,饼还在那里,猫却不见了,我有点失落。玲玲没过多久叫我去厕所门前看,我看见它在门前蹲着,像在看月亮。我一走近,它与我对视了很久,就不知跑哪里去了。”
没错,这就是我往后的日子里反复提到的“阿青”。我后来只是有几次见着,去了广州后回来便再也没有见到它。我往后也有见过很多白猫,但那都不是阿青。我也不知道我给它留的小鱼干它有没有吃过,但它竟成为了我在校三年的牵挂。
我曾幻想我能同阿青结为好友,一低声呼唤它便会出来,携亲带友,咱们一同坐在石阶上看明月高悬。我后来才觉得我真是愚蠢到家,而且我也终明白,很多时候和别人就这样远远地又不至于疏远地坐着,你和他做着一样的事,心里确是不一样的世界,不打搅,不得到,甚至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就知道他是在陪着,你是在陪着,就很好了,也不必说再见。
如果哪一天我摸到了阿青,我也许不会再记得它那双清澈到包容了全部黑暗的蓝色眼睛,我也许只会记得它的毛摸起来并不柔软,它也许脾性戾气,也许,也许它也不会再被叫阿青。
当然我挂念的不仅只阿青一只猫,还有别的猫。所以每天固定在一些地点闲逛找猫,碰碰运气,这也成了枯燥课程表里不曾被记录的必修课。高三从广州回来后挺忙的,便很少记事,有的几次也大多和猫有关:
“晚上是感觉心情不太好,大概是拍了毕业照看见朋友圈里都在刷离别,有那么点伤春悲秋。晚上路过行政楼,便看见一只花猫蜷在‘欢迎光临’的尼龙红地毯上,它是和炭条那样的黄白花猫,但它不是阿青,可我情愿相信它是。”
“下课本想只是去散散心,一去行政楼,就只见一只黄猫惊悚地看着我,它猫在垒起的书堆里睡觉!不知染没染上一身书香气。这么看来,兴许我三年前堆在这里的书也被哪只猫睡过咯,想想也挺可爱的。它见我往前从书堆里幽幽地钻出来,掂着脚站着。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大眼瞪小眼。它懒懒地打了个哈欠,胡须一动一动。它倒也不着急,我不动它也就不动,索性还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挠痒痒。肯定是书虫子窝到毛里啃的不舒服了!果然不是读书的料子!它背过头来看了看我,我吓得不敢呼吸,我怕空气一流动,它就吓走了。”
“……它懒懒地弓起了背,转身踱进楼里的小道。我轻轻地跟了过去,它好像没有察觉,还是故意的呢?它背着我坐在满是枝丫丫的地上,尾尖儿一颤一颤,有意无意的挑逗,好像是来邀请我做客。我看着它一会了身一跃,就跳到满是青苔的台子上,再一跳,就挂在绿瓦楼的小窗上,缩起来蓄力一伸展,完美地落在砖红色砖瓦上,不知所踪。我追了上去,看不见它的背影,倒是插在墙上的碎玻璃闪着温柔的冷光。”
除了这以外,回来的三个月,我也只记得见过三两次,一次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见到豹尾一甩,一次是体育科组养的那只,一次是高一高二走了的晚上有两只在草堆里,一只灰白的,一只黄的。
在广州的那段日子,也有三只猫让我很牵挂。一只是炭条,是画室里一小伙抱来借来抓老鼠的,结果不仅不抓老鼠,反而因为吃了老师桌上要送客的很宝贵的鱼被赶走了。炭条本是黄白花猫,因为在画室里混弄得黑乎乎的,长得不算太可人,但那股懒劲儿现在想起来也挺牵挂的,特别的骄傲。第二只是门口奶茶店养的,非常非常胖,被拴起来,我问女店主猫不是不能栓的吗,她说不听话就得栓,猫脸上一团黑云。第三只是大雨天里朋友在门口捡的,巴掌大小的灰猫,因为晦气后来悄悄地送给了隔壁饭堂,养在树下。我离开广州的时候长的很大很俊,也很粘人,我们中午吃饭就坐在外面的板凳看着它吃,经常非法投喂。
而不管我记挂的不记挂的猫,包括阿青,现在大多都不知去向,我也没再见过。我时常梦里会见到他们的背影,但都忘记了长相。许多名作家,如杨绛,如老舍,都写过猫,那些猫都是有故事的,也被写成了故事。我没办法去给那些萍水相逢的小生灵撰写什么不得了的故事,不过我知道,包括阿青那一双蓝色的双眼,所到所见之处,都是不可翻阅的故事。世态炎凉,人间冷暖都看遍,留下孤独的,并不寂寞的背影。
我想人也一样,都有不可阅的故事。不过比起猫,就狼狈的多了。不可解脱的枷锁,诉不尽的哀愁,满足不去的欲望。
如果能有幸下辈子当一只猫,我一定要做最浪的那一只,把这辈子得不到的自由都浪尽,也变成别人眼中的背影,一生的牵挂,不去为吃食卑微,不去为讨喜谄媚,只是为自己,在砖红色的砖瓦上,对影成三人,不,成三猫。
2016.6.17
-
江阿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6 16: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