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错不就错
在正确的时间里,遇见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在正确的时间里,遇见错误的人,是一种悲哀。如果说杨绛是幸运的前者,无疑张爱玲是不幸的后者。
那一次相遇,张爱玲只有24岁,而胡兰成已经38岁。一个高贵却封闭,一个贫贱却圆滑。一个情窦初开,一个阅女无数。一个尚在构建爱情理想,一个以上床为家常便饭。所以,在这一场太不势均力敌的感情遭遇中,张爱玲一败涂地。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文学史上,在对人性的挖掘和揭露方面,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和张爱玲,而且张爱玲还尤其擅长描写在情欲中挣扎、堕落的女性形象,但是在与胡兰成的交往中,张爱玲的情商和智商都降到了零。
在没有温暖的家庭环境长大又从未和异性爱过的经历无疑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张爱玲对与胡兰成的甜言蜜语毫无抵抗力,以为是碰到命里注定的知己,以为那个老男人的步伐会因为她而驻足。她送给胡兰成照片,在照片背面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自爱情的伊始,她便把自己摆到最卑微的位置。
而对胡兰成来说,张爱玲的价值首先是她的贵族的背景,把她变成他的女人,他有一种寒门子弟跃居为贵族门阀的虚荣(彼时清末贵族虽没落,高贵光环仍在)。还有,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天才的女性,和她一起谈诗论文,胡兰成有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爽利感,这也是一般的女人给不了他的。宰相的重外孙女都已经被占有,这个时代最有才情的女人已经被占有,胡兰成的成就感、幸福感一时爆棚。
问题是,对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满足感慢慢淡化,而张爱玲的缺点倒是日益明显:不够美貌,床第风月上、生活照顾上、亲戚往来上也笨拙不适。浪子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停下浪荡的脚步的,何况在占有了一个以前高不可攀的贵族千金之后,胡兰成显然有些膨胀了:他自我感觉已经美好得像个皇帝。所以,他能够明目张胆再去找小三小四,还要在很爱他的张爱玲面前谈论和他相好的其他女人,以及她们种种的好。这是怎样的无耻,又是怎样的放肆!所以无论有多少人和说胡兰成的文字是多么的美,文学成就是多么的高,但是我要说胡兰成就是一个小人,而且是一个嘴脸非常丑陋的小人。
有意思的是,胡兰成自己在书里面描绘这一切的时候,是那么的合理,是那么的无辜。他认为他对每个女人都珍重,都爱惜,仿佛他是爱的使者。当我看到他那些多情真挚而又洒脱的描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子打痛别的孩子后,你指责他,他却用极其天真无辜的眼睛看着你,意思说,我明明是陪他们玩,是我给她们带来了欢乐。
让我这个“张迷”欣慰的是,最后张爱玲还是抽身而退了。为了能忘记胡兰成,她还努力去找了新欢——桑弧。可是,胡兰成给与她的痛还是剧烈地伴随她终身,像她自己在《小团圆》所说,(花)萎谢了,而且哪怕是后来都不再想起胡兰成的名字,那种剧烈的痛经常无缘无故猛烈袭击全身。
不过这个 “断舍离”还是断得很干净不拖泥带水的,分手后胡兰成又想跟她藕断丝连,张爱玲也没与他纠缠,还是表现了一个女人应有骨气来的,这点骨气是很重要的,也是现在很多女性缺失的。无法控制他不能爱别人,那只有控制自己不去爱他。就算你是傻白甜,傻一次就算了,为什么要傻两次?第一次是傻,第二次就是贱。分手时,张爱玲送给胡兰成二两金子和一只电影剧本的酬劳费,因为胡兰成当时因汉奸身份而“落难”。我想,当时这傻女孩想做到仁至义尽,就是“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也许她认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更决绝吧。想起张爱玲著名小说《金锁记》中的“动什么别动感情,伤什么别伤钱财”的曹七巧,再看张爱玲明知故犯的脱俗侠义行为,更让人感慨。对比另一位知名女作家亦舒“只可我负人,不让人负我”,张爱玲显得如此心软善良。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论小时候有没有家庭温暖,女孩子们还是在感情中多一点理性吧。万一“遇人不淑”,要懂得感情的断舍离!有缘爱时,好好珍惜,无缘爱时,便好好爱自己。
那一次相遇,张爱玲只有24岁,而胡兰成已经38岁。一个高贵却封闭,一个贫贱却圆滑。一个情窦初开,一个阅女无数。一个尚在构建爱情理想,一个以上床为家常便饭。所以,在这一场太不势均力敌的感情遭遇中,张爱玲一败涂地。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文学史上,在对人性的挖掘和揭露方面,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和张爱玲,而且张爱玲还尤其擅长描写在情欲中挣扎、堕落的女性形象,但是在与胡兰成的交往中,张爱玲的情商和智商都降到了零。
在没有温暖的家庭环境长大又从未和异性爱过的经历无疑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张爱玲对与胡兰成的甜言蜜语毫无抵抗力,以为是碰到命里注定的知己,以为那个老男人的步伐会因为她而驻足。她送给胡兰成照片,在照片背面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自爱情的伊始,她便把自己摆到最卑微的位置。
而对胡兰成来说,张爱玲的价值首先是她的贵族的背景,把她变成他的女人,他有一种寒门子弟跃居为贵族门阀的虚荣(彼时清末贵族虽没落,高贵光环仍在)。还有,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天才的女性,和她一起谈诗论文,胡兰成有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爽利感,这也是一般的女人给不了他的。宰相的重外孙女都已经被占有,这个时代最有才情的女人已经被占有,胡兰成的成就感、幸福感一时爆棚。
问题是,对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满足感慢慢淡化,而张爱玲的缺点倒是日益明显:不够美貌,床第风月上、生活照顾上、亲戚往来上也笨拙不适。浪子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停下浪荡的脚步的,何况在占有了一个以前高不可攀的贵族千金之后,胡兰成显然有些膨胀了:他自我感觉已经美好得像个皇帝。所以,他能够明目张胆再去找小三小四,还要在很爱他的张爱玲面前谈论和他相好的其他女人,以及她们种种的好。这是怎样的无耻,又是怎样的放肆!所以无论有多少人和说胡兰成的文字是多么的美,文学成就是多么的高,但是我要说胡兰成就是一个小人,而且是一个嘴脸非常丑陋的小人。
有意思的是,胡兰成自己在书里面描绘这一切的时候,是那么的合理,是那么的无辜。他认为他对每个女人都珍重,都爱惜,仿佛他是爱的使者。当我看到他那些多情真挚而又洒脱的描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子打痛别的孩子后,你指责他,他却用极其天真无辜的眼睛看着你,意思说,我明明是陪他们玩,是我给她们带来了欢乐。
让我这个“张迷”欣慰的是,最后张爱玲还是抽身而退了。为了能忘记胡兰成,她还努力去找了新欢——桑弧。可是,胡兰成给与她的痛还是剧烈地伴随她终身,像她自己在《小团圆》所说,(花)萎谢了,而且哪怕是后来都不再想起胡兰成的名字,那种剧烈的痛经常无缘无故猛烈袭击全身。
不过这个 “断舍离”还是断得很干净不拖泥带水的,分手后胡兰成又想跟她藕断丝连,张爱玲也没与他纠缠,还是表现了一个女人应有骨气来的,这点骨气是很重要的,也是现在很多女性缺失的。无法控制他不能爱别人,那只有控制自己不去爱他。就算你是傻白甜,傻一次就算了,为什么要傻两次?第一次是傻,第二次就是贱。分手时,张爱玲送给胡兰成二两金子和一只电影剧本的酬劳费,因为胡兰成当时因汉奸身份而“落难”。我想,当时这傻女孩想做到仁至义尽,就是“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也许她认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更决绝吧。想起张爱玲著名小说《金锁记》中的“动什么别动感情,伤什么别伤钱财”的曹七巧,再看张爱玲明知故犯的脱俗侠义行为,更让人感慨。对比另一位知名女作家亦舒“只可我负人,不让人负我”,张爱玲显得如此心软善良。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论小时候有没有家庭温暖,女孩子们还是在感情中多一点理性吧。万一“遇人不淑”,要懂得感情的断舍离!有缘爱时,好好珍惜,无缘爱时,便好好爱自己。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