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笔记
看这一系列小说纯属偶然,本来是因为《源氏物语千年纪》的配乐对《源氏物语》有了兴趣并跟稻草提了一句,他说给我推《源氏物语》,结果我收的是《阴阳师》。稻草说是觉得《源氏物语》版本争议比较大,就推了《阴阳师》给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少年阴阳师》,对总是笑眯眯的安倍晴明非常喜欢,也就开始看了。
这是一部鬼怪故事集,创作底本是12世纪成书的《今昔物语集》。虽说讲鬼怪,但是由于文风清丽典雅,毫无恐怖之处,作为睡前读物也是很合适的。
从阴阳师卷到醍醐卷,总共64个短篇,2个中长篇,最新的三卷(醉月卷、苍猴卷和萤火卷)找不到电子版,暂时没看。
短篇完全就是开悟系列,有的诡谲,有的优美,还有的让人感慨万千,总而言之都是清新隽永的小故事。短篇是有固定模式的。从庭院景色描写到晴明博雅在窄廊对饮闲谈引出事件,这一段篇篇都会出现,也是我最喜欢看的片段,正好符合了博雅的赤子心理,“时光会永远不变......一切都会永远延续下去......”这段话是博雅对德子说的,标准来说是爱情向,但我觉得其实是博雅对人与人之间所有深刻感情的期盼,并且梦枕貘真的让这样的时光持续了近三十年(阴阳师卷是1988年出版,萤火卷是2014年出版)。大概是看到第三卷到第四卷之间,无比羡慕“老酒老友”的搭配,甚至辗转难眠。有人与你赏四季,有人与你品美酒,这世上千千万万人,你只同他谈天说地把酒言欢共赴奇异瑰丽之约。
中长篇分别是《生成姬卷》和《泷夜叉姬卷》。
《生成姬卷》是《付丧神卷》第二篇《铁圈》的扩写版,有点水的伪长篇,但是故事很完整,比《铁圈》对人物感情有更细致的描述,主要是跟前几卷有不少的重叠部分,比如说对晴明和博雅的介绍,适合初次接触《阴阳师》的人看。这是博雅长达十二年的爱情故事,突出博雅弱化了晴明,博雅是参与者,晴明回归了旁观者本色。情感分析部分懒得写,一写肯定一大堆,何况这故事还真不容易忘记,毕竟是《阴阳师》系列中唯一落泪的一卷。2001年的电影《阴阳师》是根据这卷改编的,剧情无感,博雅过蠢,心心念念万斋叔,至于梦枕貘究竟是不是以野村万斋为原型塑造晴明形象的,我觉得真的是。2003年的电影《阴阳师2》最美不过万斋叔~
《泷夜叉姬卷》很有意思,以历史事件“平将门之乱”为骨,在此基础上添加人物设定丰富其血肉,虚实结合的写法,将前后跨越二十年的恩怨一一展现出来。这卷是群像人物,出场阵容很强大,阴阳法师部分有净藏、保宪、道满和晴明,武士将领部分有将门、藤太等,然而晴明博雅基本上只作串联线索之用。梦枕貘很喜欢慢条斯理地抽丝剥茧啊,文中是晴明吊博雅胃口,实际上是作者跟读者打哈哈啊。文风和短篇有些不同,不再那么风雅,镜头感增强,像是电影画面的切换。不过结尾方式跟短篇一模一样,都是以晴明视角为主,事件解决也就代表故事完结,不会再去交代后续,《阴阳师》全卷都是这个风格,所以我倒没觉得有违和感,直接看这卷的话应该都会诟病虎头蛇尾这一点。
再说一些零碎的。我本来想避开晴明博雅之间那微妙的感情部分,但是看到《夜光杯卷》的时候真的是忍不了了!像梦枕貘这样认同读者腐化笔下人物甚至逼死同人的作者我也只能说老爷子真是照顾读者口味。《夜光杯卷》之前我是坚定站晴明博雅纯洁向的,根本没感觉到一丝一毫的基情,不然怎么可能为此辗转不成眠。虽然我会拿基腐开玩笑,但并非正儿八经的腐女啊......算了老爷子那么可爱我也就接受“相爱而不自知”这样的设定了。为什么说老爷子可爱?看《天鼓卷》后记去。
晴明和博雅每篇在讨论的“咒”最为有趣。在晴明眼里叫做“咒”,对博雅而言却是从内心自然而然流淌出的心绪。只有这样的博雅狗狗才能不知不觉俘获了晴明狐狸啊~说是讨论咒,更像是在讲述人心。文中可见神鬼之分并不那么明确,人心中有神也有鬼,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系列小说对我来说也是蛮神奇的了。日漫粗略算下来也是从初二初三开始看了,对各个动漫内容有兴趣但都没有看过《阴阳师》系列之后那种强烈地想要了解一下日本(主要集中在文化方面)的感觉。很可能是因为书中背景的关系,梦枕貘描写的平安时代“是一个风雅别致又蒙昧冥暗的时代。鬼魅也好,世人也好,灵异也罢,都在同样的氛围中呼吸着。当时人们还深信,在建筑物及路口的阴暗处,就存在着鬼魂与幽灵”。风雅别致又蒙昧冥暗,真是令人向往。还有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梦枕貘十分推崇唐文化还是平安时代本身深受唐文化影响,全卷不断地出现唐式建筑、唐式服饰、唐式器皿、唐代诗人及唐诗,跟自身所熟悉的文化产生密切联系后就愈加好奇了。
阴阳师卷
第一篇《有鬼盗走玄象琵琶》中所提到的玄象是藤原贞敏西渡唐土时带回日本的三面琵琶之一,还有青山,狮子丸。狮子丸究竟是否存在这点有异议,有说藤原贞敏只带回两面琵琶,并没有狮子丸遗落海中这件事。
第六篇《白比丘尼》说到吃了人鱼肉可以长生不老,《人鱼之森》也有这样的设定,都是来自于八百比丘尼的传说。“会枯萎,才是真正的花。不枯萎的花,已经不能算是花了。”
飞天卷
第四篇《夜露》。和歌:玉人不识人间物,探问其为珍珠否?若答曰是乃夜露,芳魂可冀无恙矣?另一个译本是:美人不识露,问我彼何物。永恨答无期,香消太急匆。这故事不说真相倒是很美,戳破文人粉饰的谎言后,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五篇《鬼小町》。“窈窕美如花,敢夸颜色好。奈何淫雨欺,徒见女儿老。”似人非人的小野小町,曾经美貌无双才华横溢,是六歌仙之一,在日本与杨贵妃、克里奥帕特拉并称世界三大美女,因为“一心想再次以美色博得众人喝彩让人们盛赞”而无法成佛。面对小町的执念,深草少将的执念,晴明只能说出“我救不了他们...有些事情是谁都无能无力的。”
付丧神卷
第五篇《不思量》。壬生忠见的《迷恋伊人矣》在阴阳师卷就出现过,这首和歌看的次数太多不自觉就记下了。“迷恋伊人矣,我只自如常日行。风声传万里,此情才萌发心头,但望人人都不知。”大陆译本为“恋情未露人已知,本欲独自暗相思。”忠见因这首和歌输给平兼盛的“私心藏蜜意,却不觉流于颜色。吾心之爱恋,奈何人人皆探问,为谁而若有所思”后拒食而死,大陆译本是“深情隐现眉宇间,他人已知我相思。”大陆译本更符合阅读习惯,但是台版遵循了和歌的形式。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这篇是短歌,五七五七七,五句三十一音节。
凤凰卷
第三篇《月见草》。这故事里说起了一句诗:踏沙被练立清秋,月上长安百尺楼。文中借人物之口说是《白氏文集》中的一句,注释中说明“现今的《白氏文集》中没有这首诗,但《今昔物语》中却有这首诗的典故”。是否是白居易的诗无从考证,不过这句诗的意思可以讨论一下。原文给了两种解释,一个是“只见明月高高挂在长安城高楼上”,另一个是“月亮诱人登上长安百尺楼”。小贾同学倾向于后者,认为更生动;我倾向于前者,觉得更合理。后来想一下,应该是我俩角度不同,他是第三视角,我是第一视角。
第四篇《牵手的人》。这里面提到的人柱,是日本古代真实存在的一种行为信仰,是为了试图阻止河水泛滥涌入土地而将活人封存于建筑物内的方式,一般遭殃的都是女人和小孩。这篇里面说的倒是夫妻,对丈夫心怀怨恨的妻子举报自己的丈夫符合人柱的条件,逃不脱人柱命运的丈夫拖上妻子一起被封在桥柱内。生前明明不愿成为人柱,死后却忠于职守在桥被冲塌之前化鬼寻找合适的下一代人柱。
龙笛卷
第二篇《首塚》。贺茂保宪在此篇正式出场。
第三篇《虫姬》。露子小姐真女神!喜欢养虫,不拔眉毛,也不染黑牙齿,微笑地说着“女子与牛鬼蛇神,最好不要让人看见”。晴明夸她聪明,是呀,这是个能说出“如果老是计较世间人言,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我觉得探究万物现象,彻底钻研这方面的奥义,比计较世间人言来得有趣多了”的小姑娘。
第四篇《呼唤声》。被保宪用封山咒封住的阴阳师,听到伊成念出“春霞叆叇山上樱,时变色改为告终”后,夜夜访问伊成家想要其中的“山”字,为的是与自己头上的“山”字组合成“出”字破咒,有点妙。
生成姬卷
“昔日殷殷语,听声不见人。伊人来无踪,伊人去无痕。”
晴明取瘤卷
此卷出现的众妖鬼不再是百鬼夜行而是山中夜宴,单纯又讲诚信,喜爱博雅的笛声,与《夏目友人帐》中的妖鬼形象近似。
太极卷
第一篇《二百六十二只金龟子》将“寂寞”这个词描写的好可爱,脑补画面也很美。有种“万物皆有灵”的感觉,阴阳师卷中也有一个是文字展现灵性的故事,初看时微觉恐怖,看完金龟子再回想就完全不一样了,《栀子花之女》。
泷夜叉姬卷
平将门之乱。历史上的藤原秀乡和平贞盛与平将门并不似书中那般交好,桔梗夫人与藤原秀乡也不是暗自恋慕对方而是兄妹。
夜光杯卷
第二篇《净藏恋始末》。喜欢“入黑鞍马山之人,寻寻觅觅归来乎”这句,翻译为“进入鞍马山中的人儿啊,无论路途再如何黑暗,请你顺着来时路回到我身边吧”。
第三篇《龙神祭》。这篇当中博雅的龙笛叶二太神乎了,但在一本奇幻小说里计较这个好像没什么必要...非要接受这个设定也不是不可以。叶二是朱吞童子(日本传说中这个朱吞童子是平安京鬼王)因赏识博雅而与之交换的笛子,音色极其优美,再加上博雅本就通晓乐理擅长演奏管弦乐器被称为“雅乐之神”,那么能吸引来众神在湖面欢舞也不多么奇怪了。
第九篇《月突法师》。“不管寿命长短,人,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生物。”
天鼓卷
第一篇《缸博士》。出现了《山海经》中的泰逢,具体出处为《山海经·中山经·和山》。《山海经》的描述为“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记事:此时《阴阳师》已经快看完了,随手把《山海经》带到办公室开始从头看,看天鼓卷的前一天乱翻时看到一张图,印象挺深,但没注意名称,查泰逢资料时一看见泰逢的形象图才明白我前一天看的恰好是泰逢图。2016.06.16)看过的日本神怪作品中还有一次提到《山海经》记载的神怪是《少年阴阳师》里的穷奇。《山海经·海内北经》和《山海经·西山经》中的穷奇形象有出入,但都是食人的凶兽。
第二篇《器》。“他可能遭遇了某种极为悲伤的事,晴明啊,如果用你的说法来形容,他那个所谓‘自己’的容器应该盛不下过大的悲伤,所以只能往外流溢吧。在外人看来,他那种往外流溢的悲伤感情,或许就像发疯一样......”讲真,博雅真是个好汉子。
第三篇《炎情观音》。注释中有写到“平安时代的男女交际习俗是‘访妻婚’,男方与夜晚探访女方,住宿一夜后,翌日清晨离去。由于没有法律约束,男方可以随时终止‘访妻’行为。一旦男方不再来访,女方可以再度寻觅适当人选。”《阴阳师》系列中的痴男怨女皆是由此而起。
醍醐卷
第五篇《夜光杯之女》。杨贵妃于马嵬驿自缢是通识,毕竟是正史记载且有诗歌佐证。看了这篇才知道原来杨贵妃之死说法不一,根据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来看,贵妃是死于乱军之中;也有说杨贵妃是吞金而死;还有说是被调包计救走逃到日本。日本的确建有杨贵妃之墓,而且从日本评的“世界三大美女”可以看出他们的确很喜爱贵妃娘娘,1955还拍过电影《杨贵妃》。还有个人物是晁衡(日本名是阿倍仲麻吕),来到大唐之后因种种原因再未回到日本最后在长安病逝,与李白王维等人是好友。
第六篇《治痛和尚》。日本的天狗和中国的天狗形象差别非常大,可以说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小贾同学还吐槽过“不是会不会飞的问题,天狗难道不应该是只狗吗?!”中国的天狗传说版本比较多,一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最为熟悉);二是地藏王菩萨目连之母;三是后羿的猎犬黑耳;四是《山海经》中的异兽。而日本的天狗则跟“犬”完全没有关系,是一种人形,红脸,长鼻子,有翅膀的妖怪。但是都既是吉兽又是凶兽。
这是一部鬼怪故事集,创作底本是12世纪成书的《今昔物语集》。虽说讲鬼怪,但是由于文风清丽典雅,毫无恐怖之处,作为睡前读物也是很合适的。
从阴阳师卷到醍醐卷,总共64个短篇,2个中长篇,最新的三卷(醉月卷、苍猴卷和萤火卷)找不到电子版,暂时没看。
短篇完全就是开悟系列,有的诡谲,有的优美,还有的让人感慨万千,总而言之都是清新隽永的小故事。短篇是有固定模式的。从庭院景色描写到晴明博雅在窄廊对饮闲谈引出事件,这一段篇篇都会出现,也是我最喜欢看的片段,正好符合了博雅的赤子心理,“时光会永远不变......一切都会永远延续下去......”这段话是博雅对德子说的,标准来说是爱情向,但我觉得其实是博雅对人与人之间所有深刻感情的期盼,并且梦枕貘真的让这样的时光持续了近三十年(阴阳师卷是1988年出版,萤火卷是2014年出版)。大概是看到第三卷到第四卷之间,无比羡慕“老酒老友”的搭配,甚至辗转难眠。有人与你赏四季,有人与你品美酒,这世上千千万万人,你只同他谈天说地把酒言欢共赴奇异瑰丽之约。
中长篇分别是《生成姬卷》和《泷夜叉姬卷》。
《生成姬卷》是《付丧神卷》第二篇《铁圈》的扩写版,有点水的伪长篇,但是故事很完整,比《铁圈》对人物感情有更细致的描述,主要是跟前几卷有不少的重叠部分,比如说对晴明和博雅的介绍,适合初次接触《阴阳师》的人看。这是博雅长达十二年的爱情故事,突出博雅弱化了晴明,博雅是参与者,晴明回归了旁观者本色。情感分析部分懒得写,一写肯定一大堆,何况这故事还真不容易忘记,毕竟是《阴阳师》系列中唯一落泪的一卷。2001年的电影《阴阳师》是根据这卷改编的,剧情无感,博雅过蠢,心心念念万斋叔,至于梦枕貘究竟是不是以野村万斋为原型塑造晴明形象的,我觉得真的是。2003年的电影《阴阳师2》最美不过万斋叔~
《泷夜叉姬卷》很有意思,以历史事件“平将门之乱”为骨,在此基础上添加人物设定丰富其血肉,虚实结合的写法,将前后跨越二十年的恩怨一一展现出来。这卷是群像人物,出场阵容很强大,阴阳法师部分有净藏、保宪、道满和晴明,武士将领部分有将门、藤太等,然而晴明博雅基本上只作串联线索之用。梦枕貘很喜欢慢条斯理地抽丝剥茧啊,文中是晴明吊博雅胃口,实际上是作者跟读者打哈哈啊。文风和短篇有些不同,不再那么风雅,镜头感增强,像是电影画面的切换。不过结尾方式跟短篇一模一样,都是以晴明视角为主,事件解决也就代表故事完结,不会再去交代后续,《阴阳师》全卷都是这个风格,所以我倒没觉得有违和感,直接看这卷的话应该都会诟病虎头蛇尾这一点。
再说一些零碎的。我本来想避开晴明博雅之间那微妙的感情部分,但是看到《夜光杯卷》的时候真的是忍不了了!像梦枕貘这样认同读者腐化笔下人物甚至逼死同人的作者我也只能说老爷子真是照顾读者口味。《夜光杯卷》之前我是坚定站晴明博雅纯洁向的,根本没感觉到一丝一毫的基情,不然怎么可能为此辗转不成眠。虽然我会拿基腐开玩笑,但并非正儿八经的腐女啊......算了老爷子那么可爱我也就接受“相爱而不自知”这样的设定了。为什么说老爷子可爱?看《天鼓卷》后记去。
晴明和博雅每篇在讨论的“咒”最为有趣。在晴明眼里叫做“咒”,对博雅而言却是从内心自然而然流淌出的心绪。只有这样的博雅狗狗才能不知不觉俘获了晴明狐狸啊~说是讨论咒,更像是在讲述人心。文中可见神鬼之分并不那么明确,人心中有神也有鬼,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系列小说对我来说也是蛮神奇的了。日漫粗略算下来也是从初二初三开始看了,对各个动漫内容有兴趣但都没有看过《阴阳师》系列之后那种强烈地想要了解一下日本(主要集中在文化方面)的感觉。很可能是因为书中背景的关系,梦枕貘描写的平安时代“是一个风雅别致又蒙昧冥暗的时代。鬼魅也好,世人也好,灵异也罢,都在同样的氛围中呼吸着。当时人们还深信,在建筑物及路口的阴暗处,就存在着鬼魂与幽灵”。风雅别致又蒙昧冥暗,真是令人向往。还有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梦枕貘十分推崇唐文化还是平安时代本身深受唐文化影响,全卷不断地出现唐式建筑、唐式服饰、唐式器皿、唐代诗人及唐诗,跟自身所熟悉的文化产生密切联系后就愈加好奇了。
阴阳师卷
第一篇《有鬼盗走玄象琵琶》中所提到的玄象是藤原贞敏西渡唐土时带回日本的三面琵琶之一,还有青山,狮子丸。狮子丸究竟是否存在这点有异议,有说藤原贞敏只带回两面琵琶,并没有狮子丸遗落海中这件事。
第六篇《白比丘尼》说到吃了人鱼肉可以长生不老,《人鱼之森》也有这样的设定,都是来自于八百比丘尼的传说。“会枯萎,才是真正的花。不枯萎的花,已经不能算是花了。”
飞天卷
第四篇《夜露》。和歌:玉人不识人间物,探问其为珍珠否?若答曰是乃夜露,芳魂可冀无恙矣?另一个译本是:美人不识露,问我彼何物。永恨答无期,香消太急匆。这故事不说真相倒是很美,戳破文人粉饰的谎言后,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五篇《鬼小町》。“窈窕美如花,敢夸颜色好。奈何淫雨欺,徒见女儿老。”似人非人的小野小町,曾经美貌无双才华横溢,是六歌仙之一,在日本与杨贵妃、克里奥帕特拉并称世界三大美女,因为“一心想再次以美色博得众人喝彩让人们盛赞”而无法成佛。面对小町的执念,深草少将的执念,晴明只能说出“我救不了他们...有些事情是谁都无能无力的。”
付丧神卷
第五篇《不思量》。壬生忠见的《迷恋伊人矣》在阴阳师卷就出现过,这首和歌看的次数太多不自觉就记下了。“迷恋伊人矣,我只自如常日行。风声传万里,此情才萌发心头,但望人人都不知。”大陆译本为“恋情未露人已知,本欲独自暗相思。”忠见因这首和歌输给平兼盛的“私心藏蜜意,却不觉流于颜色。吾心之爱恋,奈何人人皆探问,为谁而若有所思”后拒食而死,大陆译本是“深情隐现眉宇间,他人已知我相思。”大陆译本更符合阅读习惯,但是台版遵循了和歌的形式。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这篇是短歌,五七五七七,五句三十一音节。
凤凰卷
第三篇《月见草》。这故事里说起了一句诗:踏沙被练立清秋,月上长安百尺楼。文中借人物之口说是《白氏文集》中的一句,注释中说明“现今的《白氏文集》中没有这首诗,但《今昔物语》中却有这首诗的典故”。是否是白居易的诗无从考证,不过这句诗的意思可以讨论一下。原文给了两种解释,一个是“只见明月高高挂在长安城高楼上”,另一个是“月亮诱人登上长安百尺楼”。小贾同学倾向于后者,认为更生动;我倾向于前者,觉得更合理。后来想一下,应该是我俩角度不同,他是第三视角,我是第一视角。
第四篇《牵手的人》。这里面提到的人柱,是日本古代真实存在的一种行为信仰,是为了试图阻止河水泛滥涌入土地而将活人封存于建筑物内的方式,一般遭殃的都是女人和小孩。这篇里面说的倒是夫妻,对丈夫心怀怨恨的妻子举报自己的丈夫符合人柱的条件,逃不脱人柱命运的丈夫拖上妻子一起被封在桥柱内。生前明明不愿成为人柱,死后却忠于职守在桥被冲塌之前化鬼寻找合适的下一代人柱。
龙笛卷
第二篇《首塚》。贺茂保宪在此篇正式出场。
第三篇《虫姬》。露子小姐真女神!喜欢养虫,不拔眉毛,也不染黑牙齿,微笑地说着“女子与牛鬼蛇神,最好不要让人看见”。晴明夸她聪明,是呀,这是个能说出“如果老是计较世间人言,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我觉得探究万物现象,彻底钻研这方面的奥义,比计较世间人言来得有趣多了”的小姑娘。
第四篇《呼唤声》。被保宪用封山咒封住的阴阳师,听到伊成念出“春霞叆叇山上樱,时变色改为告终”后,夜夜访问伊成家想要其中的“山”字,为的是与自己头上的“山”字组合成“出”字破咒,有点妙。
生成姬卷
“昔日殷殷语,听声不见人。伊人来无踪,伊人去无痕。”
晴明取瘤卷
此卷出现的众妖鬼不再是百鬼夜行而是山中夜宴,单纯又讲诚信,喜爱博雅的笛声,与《夏目友人帐》中的妖鬼形象近似。
太极卷
第一篇《二百六十二只金龟子》将“寂寞”这个词描写的好可爱,脑补画面也很美。有种“万物皆有灵”的感觉,阴阳师卷中也有一个是文字展现灵性的故事,初看时微觉恐怖,看完金龟子再回想就完全不一样了,《栀子花之女》。
泷夜叉姬卷
平将门之乱。历史上的藤原秀乡和平贞盛与平将门并不似书中那般交好,桔梗夫人与藤原秀乡也不是暗自恋慕对方而是兄妹。
夜光杯卷
第二篇《净藏恋始末》。喜欢“入黑鞍马山之人,寻寻觅觅归来乎”这句,翻译为“进入鞍马山中的人儿啊,无论路途再如何黑暗,请你顺着来时路回到我身边吧”。
第三篇《龙神祭》。这篇当中博雅的龙笛叶二太神乎了,但在一本奇幻小说里计较这个好像没什么必要...非要接受这个设定也不是不可以。叶二是朱吞童子(日本传说中这个朱吞童子是平安京鬼王)因赏识博雅而与之交换的笛子,音色极其优美,再加上博雅本就通晓乐理擅长演奏管弦乐器被称为“雅乐之神”,那么能吸引来众神在湖面欢舞也不多么奇怪了。
第九篇《月突法师》。“不管寿命长短,人,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生物。”
天鼓卷
第一篇《缸博士》。出现了《山海经》中的泰逢,具体出处为《山海经·中山经·和山》。《山海经》的描述为“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记事:此时《阴阳师》已经快看完了,随手把《山海经》带到办公室开始从头看,看天鼓卷的前一天乱翻时看到一张图,印象挺深,但没注意名称,查泰逢资料时一看见泰逢的形象图才明白我前一天看的恰好是泰逢图。2016.06.16)看过的日本神怪作品中还有一次提到《山海经》记载的神怪是《少年阴阳师》里的穷奇。《山海经·海内北经》和《山海经·西山经》中的穷奇形象有出入,但都是食人的凶兽。
第二篇《器》。“他可能遭遇了某种极为悲伤的事,晴明啊,如果用你的说法来形容,他那个所谓‘自己’的容器应该盛不下过大的悲伤,所以只能往外流溢吧。在外人看来,他那种往外流溢的悲伤感情,或许就像发疯一样......”讲真,博雅真是个好汉子。
第三篇《炎情观音》。注释中有写到“平安时代的男女交际习俗是‘访妻婚’,男方与夜晚探访女方,住宿一夜后,翌日清晨离去。由于没有法律约束,男方可以随时终止‘访妻’行为。一旦男方不再来访,女方可以再度寻觅适当人选。”《阴阳师》系列中的痴男怨女皆是由此而起。
醍醐卷
第五篇《夜光杯之女》。杨贵妃于马嵬驿自缢是通识,毕竟是正史记载且有诗歌佐证。看了这篇才知道原来杨贵妃之死说法不一,根据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来看,贵妃是死于乱军之中;也有说杨贵妃是吞金而死;还有说是被调包计救走逃到日本。日本的确建有杨贵妃之墓,而且从日本评的“世界三大美女”可以看出他们的确很喜爱贵妃娘娘,1955还拍过电影《杨贵妃》。还有个人物是晁衡(日本名是阿倍仲麻吕),来到大唐之后因种种原因再未回到日本最后在长安病逝,与李白王维等人是好友。
第六篇《治痛和尚》。日本的天狗和中国的天狗形象差别非常大,可以说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小贾同学还吐槽过“不是会不会飞的问题,天狗难道不应该是只狗吗?!”中国的天狗传说版本比较多,一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最为熟悉);二是地藏王菩萨目连之母;三是后羿的猎犬黑耳;四是《山海经》中的异兽。而日本的天狗则跟“犬”完全没有关系,是一种人形,红脸,长鼻子,有翅膀的妖怪。但是都既是吉兽又是凶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