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像苏东坡这样既平凡又伟大,元气淋漓而又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些并非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就是这么一个旷世英才,在失败和不幸中越挫越勇,越挫越可爱,全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从苏东坡的家世写起,读完之后,感觉对他影响较大的应该是他的母亲程氏,从小就给他良好的道德熏陶,是他以后成长成才的一大要素。紧接着林先生介绍了他的学习经历,或者说是他成才的过程……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文中给我们重点介绍了东坡在官场的几次沉浮,及所处的境遇。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被贬黄州:名义上是被贬,实则是被流放的罪犯。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毅然向着黄州走去,让那些丑态尽出的政治家和小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甚至嫉妒不已。而乌台诗案则是东坡一生中最重要的变迁,是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匪夷所思的案件,统治者和其走狗经冠冕堂皇的冠以文学之名,糟蹋了如诗如画般高贵清冷的东坡,并且无赖之无止境,导致那样风华绝代的人儿从此远离高堂身边,从此便是奸佞小人当道的时代。苏轼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身心俱疲。正是因为这一变故,苏轼破茧而出。他对人生仍在追求,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志,反而更坚定了政治上的节操,更完善了他对现实的思考。自乌台诗案遭到政治打击和被贬外放之后,苏轼佛家的心灵解脱和道家的修生修炼统一起来,形成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为人处世之道。超脱尘世,每日与田父野老纵酒遨游,过着“野性犹同纵壑鱼”的自在生活……
提到苏东坡,当然不得不提他的词,在词的创作上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当然,苏轼一生在诸如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令人为之动容。
读《苏东坡传》,时时都能被他的伟大才情所激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虽然东坡已去,但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从苏东坡的家世写起,读完之后,感觉对他影响较大的应该是他的母亲程氏,从小就给他良好的道德熏陶,是他以后成长成才的一大要素。紧接着林先生介绍了他的学习经历,或者说是他成才的过程……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文中给我们重点介绍了东坡在官场的几次沉浮,及所处的境遇。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被贬黄州:名义上是被贬,实则是被流放的罪犯。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毅然向着黄州走去,让那些丑态尽出的政治家和小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甚至嫉妒不已。而乌台诗案则是东坡一生中最重要的变迁,是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匪夷所思的案件,统治者和其走狗经冠冕堂皇的冠以文学之名,糟蹋了如诗如画般高贵清冷的东坡,并且无赖之无止境,导致那样风华绝代的人儿从此远离高堂身边,从此便是奸佞小人当道的时代。苏轼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身心俱疲。正是因为这一变故,苏轼破茧而出。他对人生仍在追求,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志,反而更坚定了政治上的节操,更完善了他对现实的思考。自乌台诗案遭到政治打击和被贬外放之后,苏轼佛家的心灵解脱和道家的修生修炼统一起来,形成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为人处世之道。超脱尘世,每日与田父野老纵酒遨游,过着“野性犹同纵壑鱼”的自在生活……
提到苏东坡,当然不得不提他的词,在词的创作上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当然,苏轼一生在诸如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令人为之动容。
读《苏东坡传》,时时都能被他的伟大才情所激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虽然东坡已去,但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