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之罪
以下是某网友的《恋之罪》影评,无法得到作者信息。评论如手术刀一样,揭开电影和诗句背后的血淋淋的痛。
如果我没有记取一种语言,那该有多好啊。
也许这样,我就不会狠狠地爱,也不会介怀,更不会给自己设下圈套。
我之欢乐如此,我之不幸如此,皆因我渴望,爱之骨髓与肌肤。
——题记
在诗人导演园子温执导的电影《恋之罪》中,田村隆一的诗《归途》无疑是电影中两名女主角一切苦厄的肇始和终结,因其每一个词的掷地有声,因其每一个意象的震撼人心。无论是用日语、汉语或英语反复咀嚼,其能量都恰如碎玻璃窗外燃烧的晚霞,剜出眼睛,刺入心肺。诗人的好友北村一郎曾在《田村隆一与我》(1967)中恳切地说:“我由于看了田村的诗,才经验了果实一般人生时间的量与质。”《归途》一诗迸发出的绝望与痛苦的质量,的确蕴含了一生的时间才能体会到的丰满;而电影《恋之罪》中透露出的对肉体的执念和对“归途”的操守,又恰恰足以持续诱惑任何渴望丰满的人生。《归途》与《恋之罪》,互为注脚。
女人1、尾泽美津子
尾泽美津子(富坚真饰),一位浑身散发着刚强之性感的女子。身为大学助理教授,总是穿着一袭乳白色女式西装,在课上阅读诗歌时声如晚钟回荡,眼似秋水流波。美津子生于日本一大学教授的家庭中,母亲出身高贵,父亲知性放荡,弟弟玩世不恭。在这样的家族之中,美津子为何会爱上自己的父亲?是因为家教封闭,还是因为父亲神秘莫测的诱惑?欲念自有大千因由,导演无意追根问底。面对女儿如暴雨般的爱情,虽放荡但又心怀恐惧的父亲只能以曲折的方式退避。他送给了美津子一本卡夫卡的《城堡》,并对女儿说,“我就是你的城”。这并非一般的言语,这实际上是一语成谶的圈套。美津子苦苦思索“城”的含义,心想只要找到了“城”,就会得到父亲等量的爱吧。可是,直到父亲十年前的离世,父亲在她面前始终挂着纯洁无辜的面孔,就像“我是你的城”这句话一样难以靠近。父亲死了,可她还是没有找到“城”。她崩溃了,她终于遭到了报复,由父亲和卡夫卡一起编织的漂亮的言语报复了她的欲望,把她掏空了。父亲的身体放荡到可以不在乎,父亲的言语纯洁到可以杀死她,这种分裂让她难以忍受。她爱父亲,又得不到父亲,只因为那肉体与言语之间的隔阂!于是,顿悟的她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存在——肉体乃是她欲望的证明,言语乃是她存在的意义。白天,美津子是大学文科助理教授,教授诗歌,将人间诸相以“词语”的方式印刻在身体里;夜晚,在身为皮条客的弟弟的帮助下,美津子成了1990年代东京红灯区的魔女,人尽可夫的应召女郎,她以释放肉欲的方式报复着父亲言语上空洞的纯洁。白天与夜晚交替的生存状态,让她心中的“言语”有了实感,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存在的重量和自信。在肉体的交锋中,她比男人更自由,她的身体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在父亲面前那样失去了自尊)。同时,作为应召女郎的她又是极其清醒的,“如果不爱,做爱就要交钱”。她知道,纯粹的堕落是毁坏虚伪的纯洁的唯一方式,但也永远无法找到爱的出口,也就无法填补父亲给她的心灵撕开的伤口,无法找到那座“城”:
“你的泪水,
蕴含着果核一般的深意吧;
你的一滴血,
回荡着让这个世界的黄昏颤栗的晚霞之声吧”
她在一次讲座上以身体的力量朗诵着田村隆一的《归途》,身体与言语嵌扣,苦涩而浓烈的欲望,想爱而得不到爱的无助,向软弱的父亲报复的决绝,在诗句和情人旅馆中获得了声音和形状。
女人2、菊池泉
菊池泉(神乐坂惠饰),小说家菊池由纪夫的妻子,温顺、有着中产阶级的得体和十足的风韵。在结婚的时候,泉也会像每一个少女一样想象,成为作家妻子以后的浪漫日子吧。为了支持丈夫心无旁骛地工作,泉甘心成为家中“沉默的羔羊”。她每天默默地为丈夫打理家务、衣服和鞋子,细致到拖鞋的摆放方向都日日如一。可是,贤淑如此却无法换来她心中渴望的浪漫。菊池由纪夫,这位写出了充满漂亮言语的《闪耀于世间的爱》的小说家,对待泉就像对待一件用得趁手的厨具。他从来都没在乎过泉的感受,在她面前始终彬彬有礼,却绝无半点儿爱的表示。泉的教养使她不会面露难色,但她不禁在心里自问,是不是我不够漂亮,不够性感呢?这当然是一个女人最本能的自我怀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丰满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被色情业探子看中,引诱她进入了色情写真圈子。在拍摄写真的过程中,泉被沉闷的家庭生活压抑的身体复活了。她在镜子前面尽情展露自己的身体,以勾引陌生男人的方式发掘着自己欲望的潜力。在由纪夫的新书朗诵会上,她身着和服沉默地坐在听众席上。由纪夫的文字急切地追赶着一个女人疯狂而自由的欲望,并坦率地承认男人在女人不可遏制的绽放状态前的无能和嫉妒。泉从没有在由纪夫面前绽放的时刻,她知道,由纪夫漂亮的言语与她无关。需要由纪夫言语的浇灌而不得,她仍是这个冷漠的文学男人的奴隶,由纪夫是她的“城”: 即便你被漂亮的言语报复
那也与我无关
即便无声的意义让你流血
那也与我无关
踏上归途
无助的菊池泉注定会在田村隆一的《归途》中与决绝的美津子相遇: “你温柔的眼中的泪水
从你沉默的舌坠落的痛苦
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言语
我只会眺望然后离开吧”
美津子强大的气场和掷地有声的朗诵,彻底征服了在伪善和无聊的家庭生活中自我分裂的泉。泉在美津子身上,发现了她从没有体会过的精神独立和自由。在大学校园的长凳上,她与美津子坐在了一起。美津子告诉她说,词语是有实体的,具有肉体的形态。她抚摸泉的身体,给指涉人体的词语赋予肉体的意义。泉如释重负地流下了泪水,《归途》的言语力量使她真正地独立了。她追随着美津子的道路,在东京红灯区的情人旅馆里绽放自己的肉体,“如果不爱,做爱就要交钱”,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完完全全的自由。但是,她仍然希冀着,绽放的自己可以完成对丈夫的报复,并走进“城”,征服自己的丈夫。可是,在一个夜雨靡靡的情人旅馆里,她终于对爱完全绝望:
“我本不该记取一种语言
只是因为我学习了日语和一些外语
我才能在你的泪水中止步
我才能孑然回到你的血里”
与美津子一起接客的泉发现,在美津子的客人中,丈夫菊池由纪夫是常来的一位。在那命定的夜晚,泉看到了美津子是如何以最难以想象的方式激发了由纪夫对“绽放的女人”的想象的。她终于明白,由纪夫这座“城”,是她永远不可能靠近的。她唯一可以进行的报复,就是以应招女郎的身份和由纪夫做爱,然后向他索取费用。在美津子的狂笑声中,在皮条客弟弟的窃笑声中,在由纪夫恼羞成怒的吼叫声中,泉终于知道,以肉体狂欢的方式去寻找爱的城池,无疑是最令人痛苦而毫无结果的方式。在影片的尾声,美津子央求泉杀死她,结束她的痛苦和熬煎,而泉也在美津子母亲的逼迫之下杀了美津子。美津子的母亲,把美津子的器官割下,将其作为“世袭的罪恶”带回了故乡。从此,绝望的泉徘徊在东京的红灯区里,继续以折磨自己肉体的方式盛开“恶之花”,美津子的血液流进了她的血液里——只要活着,就要用肉体去报复这个伪善的世界,这是泉和美津子共同的归途。
诗的诱惑与罪过
为什么田村隆一的诗《归途》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为什么美津子的言语能够引诱菊池泉走上同样的归途?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彻彻底底的对精神单纯性的要求。田村隆一的好友北村一郎在回忆他与青年田村的交往时说:“我是伪善者,一方面守旧,一方面又受颓废的语言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而田村具有一种精神上的纯洁性。”(北村一郎《田村隆一与我》)这种精神上的单纯性要求,同样在美津子的身上体现。日本近代诗之父荻原朔太郎曾对比男女不同时说,男人在感情上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具有希腊智者派的精神,而女人在感情上则类似于信仰坚定的教徒,具有中世基督教的虔信精神。(荻原朔太郎《诗性的哲学散步》)美津子的单纯表现在她面对感情问题时的笃信和决绝。借用田村隆一的一句话,“我的喜悦或悲哀,是更单纯的,像要杀死遥远的国土来的人,不需要语言”。(田村隆一《我的苦闷是单纯的》)于是,要么生存,要么毁灭,当浓烈的情感需要得不到真诚的对待和满足,只有不断地杀掉自己的情感,放纵自己的身体,直至毁灭。最后只有死亡,汩汩流出的血液,才能最终解脱并展现无法言说的痛苦。对于美津子这样一位出身知性、情感单纯的倔强女人来说,欲望泛滥的当代日本恰恰使“爱”,成了永不可解的秘密。那么,就让欲望继续泛滥下去吧,越泛滥,爱就越不可及,越高贵,越以终极秘密的方式报复欲望。她通过自己肉体的绽放和凋零,完成了现代灵知派的精神苦修。对于想要逃离行尸走肉般的家庭生活的菊池泉来说,美津子的吸引力就在于此。最后,踏着美津子的血,泉认识到了堕落,其实就是高贵,“归途”即为“玉碎”。
美津子和菊池泉对“堕落”的执着,恰恰反映出日本近现代社会家庭生活和教育的整体危机。与希望重建战后日本家庭温馨传统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不同,鬼才导演园子温则在影片中着力反映日本家庭生活的溃烂,《恋之罪》、《神秘马戏团》、《冰冷热带鱼》等Cult电影的主题都是如此,都是从隐而不显的家庭冷暴力和畸恋开始,直到所有温情的毁灭与血腥暴力的完成。明治时期的荻原朔太郎早就认识到日本家庭生活的不确定性,他说:“正在变化着的是什么呢?不是政治,不是艺术,而是我们时代的家庭。”(《诗性的哲学散步》)20世纪初叶的田村隆一则感受到了家园感的丧失所带来的恐惧和罪恶——“这个男的/就是我刚开始讲的他/是年轻的时候杀死了父亲/那年秋天/母亲便很美丽地发疯了”(《腐蚀画》)。《腐蚀画》这首诗甚至被田村隆一赋予了“原型诗”的意义。当代导演园子温则善于将田村隆一的诗句具象化,并以一种现代悲剧的模式表现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和单纯化的现代个体三者之间的冲突——命运的主题就凸显出来了。在《恋之罪》中,守旧顽固的母亲、软弱放荡的父亲、冷漠残酷的丈夫、激发欲望的色情业、高效的等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害,虚伪功利的家庭生活等等都为两个现代女性构筑了铁笼;而她们被压抑扭曲的情感则只能以最直接、最震撼的肉体方式,反抗外部世界的灵魂暴政。在这场斗争中,没有和解,只有相互毁灭与吞噬。在这一条归途上,也充满了日本战后形式化诗歌最纯粹的诱惑。唯美,也罪过,就像妓女这一经久不衰的职业。
台湾诗人白荻曾在《幼狮文艺》上发表《或大或小》一文,文中批判了田村隆一等日本“战后派”诗人的符号化、形式化、仪式化的倾向。他认为,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让诗人们产生了无限的哀伤和陌生感,周遭被战胜国文化软化的世界已不可感知,于是便遁入诗的言语,以言语的坚硬和血性抵抗现实的软化。白荻认为此类写作只会越写越单薄。这个问题的确是日本战后诗人悲哀的宿命。在这个意义上说,诗人导演园子温也同样如此。田村隆一的《归途》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种单纯的诱惑,仿佛整个日本社会和现代文明无论如何都无法吸纳从传统家庭中逃逸出来的单纯个体,最终整个日本会变成爱的废墟一样。前年发生的日本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事件极大地激发了园子温的想象力,电影《庸才》则应运而生。在废墟之上伫立的,不再是血性的诗,而是平庸的诗,这也算是对《恋之罪》的一种救赎吧。园子温,真是中毒极深!
如果我没有记取一种语言,那该有多好啊。
也许这样,我就不会狠狠地爱,也不会介怀,更不会给自己设下圈套。
我之欢乐如此,我之不幸如此,皆因我渴望,爱之骨髓与肌肤。
——题记
在诗人导演园子温执导的电影《恋之罪》中,田村隆一的诗《归途》无疑是电影中两名女主角一切苦厄的肇始和终结,因其每一个词的掷地有声,因其每一个意象的震撼人心。无论是用日语、汉语或英语反复咀嚼,其能量都恰如碎玻璃窗外燃烧的晚霞,剜出眼睛,刺入心肺。诗人的好友北村一郎曾在《田村隆一与我》(1967)中恳切地说:“我由于看了田村的诗,才经验了果实一般人生时间的量与质。”《归途》一诗迸发出的绝望与痛苦的质量,的确蕴含了一生的时间才能体会到的丰满;而电影《恋之罪》中透露出的对肉体的执念和对“归途”的操守,又恰恰足以持续诱惑任何渴望丰满的人生。《归途》与《恋之罪》,互为注脚。
女人1、尾泽美津子
尾泽美津子(富坚真饰),一位浑身散发着刚强之性感的女子。身为大学助理教授,总是穿着一袭乳白色女式西装,在课上阅读诗歌时声如晚钟回荡,眼似秋水流波。美津子生于日本一大学教授的家庭中,母亲出身高贵,父亲知性放荡,弟弟玩世不恭。在这样的家族之中,美津子为何会爱上自己的父亲?是因为家教封闭,还是因为父亲神秘莫测的诱惑?欲念自有大千因由,导演无意追根问底。面对女儿如暴雨般的爱情,虽放荡但又心怀恐惧的父亲只能以曲折的方式退避。他送给了美津子一本卡夫卡的《城堡》,并对女儿说,“我就是你的城”。这并非一般的言语,这实际上是一语成谶的圈套。美津子苦苦思索“城”的含义,心想只要找到了“城”,就会得到父亲等量的爱吧。可是,直到父亲十年前的离世,父亲在她面前始终挂着纯洁无辜的面孔,就像“我是你的城”这句话一样难以靠近。父亲死了,可她还是没有找到“城”。她崩溃了,她终于遭到了报复,由父亲和卡夫卡一起编织的漂亮的言语报复了她的欲望,把她掏空了。父亲的身体放荡到可以不在乎,父亲的言语纯洁到可以杀死她,这种分裂让她难以忍受。她爱父亲,又得不到父亲,只因为那肉体与言语之间的隔阂!于是,顿悟的她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存在——肉体乃是她欲望的证明,言语乃是她存在的意义。白天,美津子是大学文科助理教授,教授诗歌,将人间诸相以“词语”的方式印刻在身体里;夜晚,在身为皮条客的弟弟的帮助下,美津子成了1990年代东京红灯区的魔女,人尽可夫的应召女郎,她以释放肉欲的方式报复着父亲言语上空洞的纯洁。白天与夜晚交替的生存状态,让她心中的“言语”有了实感,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存在的重量和自信。在肉体的交锋中,她比男人更自由,她的身体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在父亲面前那样失去了自尊)。同时,作为应召女郎的她又是极其清醒的,“如果不爱,做爱就要交钱”。她知道,纯粹的堕落是毁坏虚伪的纯洁的唯一方式,但也永远无法找到爱的出口,也就无法填补父亲给她的心灵撕开的伤口,无法找到那座“城”:
“你的泪水,
蕴含着果核一般的深意吧;
你的一滴血,
回荡着让这个世界的黄昏颤栗的晚霞之声吧”
她在一次讲座上以身体的力量朗诵着田村隆一的《归途》,身体与言语嵌扣,苦涩而浓烈的欲望,想爱而得不到爱的无助,向软弱的父亲报复的决绝,在诗句和情人旅馆中获得了声音和形状。
女人2、菊池泉
菊池泉(神乐坂惠饰),小说家菊池由纪夫的妻子,温顺、有着中产阶级的得体和十足的风韵。在结婚的时候,泉也会像每一个少女一样想象,成为作家妻子以后的浪漫日子吧。为了支持丈夫心无旁骛地工作,泉甘心成为家中“沉默的羔羊”。她每天默默地为丈夫打理家务、衣服和鞋子,细致到拖鞋的摆放方向都日日如一。可是,贤淑如此却无法换来她心中渴望的浪漫。菊池由纪夫,这位写出了充满漂亮言语的《闪耀于世间的爱》的小说家,对待泉就像对待一件用得趁手的厨具。他从来都没在乎过泉的感受,在她面前始终彬彬有礼,却绝无半点儿爱的表示。泉的教养使她不会面露难色,但她不禁在心里自问,是不是我不够漂亮,不够性感呢?这当然是一个女人最本能的自我怀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丰满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被色情业探子看中,引诱她进入了色情写真圈子。在拍摄写真的过程中,泉被沉闷的家庭生活压抑的身体复活了。她在镜子前面尽情展露自己的身体,以勾引陌生男人的方式发掘着自己欲望的潜力。在由纪夫的新书朗诵会上,她身着和服沉默地坐在听众席上。由纪夫的文字急切地追赶着一个女人疯狂而自由的欲望,并坦率地承认男人在女人不可遏制的绽放状态前的无能和嫉妒。泉从没有在由纪夫面前绽放的时刻,她知道,由纪夫漂亮的言语与她无关。需要由纪夫言语的浇灌而不得,她仍是这个冷漠的文学男人的奴隶,由纪夫是她的“城”: 即便你被漂亮的言语报复
那也与我无关
即便无声的意义让你流血
那也与我无关
踏上归途
无助的菊池泉注定会在田村隆一的《归途》中与决绝的美津子相遇: “你温柔的眼中的泪水
从你沉默的舌坠落的痛苦
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言语
我只会眺望然后离开吧”
美津子强大的气场和掷地有声的朗诵,彻底征服了在伪善和无聊的家庭生活中自我分裂的泉。泉在美津子身上,发现了她从没有体会过的精神独立和自由。在大学校园的长凳上,她与美津子坐在了一起。美津子告诉她说,词语是有实体的,具有肉体的形态。她抚摸泉的身体,给指涉人体的词语赋予肉体的意义。泉如释重负地流下了泪水,《归途》的言语力量使她真正地独立了。她追随着美津子的道路,在东京红灯区的情人旅馆里绽放自己的肉体,“如果不爱,做爱就要交钱”,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完完全全的自由。但是,她仍然希冀着,绽放的自己可以完成对丈夫的报复,并走进“城”,征服自己的丈夫。可是,在一个夜雨靡靡的情人旅馆里,她终于对爱完全绝望:
“我本不该记取一种语言
只是因为我学习了日语和一些外语
我才能在你的泪水中止步
我才能孑然回到你的血里”
与美津子一起接客的泉发现,在美津子的客人中,丈夫菊池由纪夫是常来的一位。在那命定的夜晚,泉看到了美津子是如何以最难以想象的方式激发了由纪夫对“绽放的女人”的想象的。她终于明白,由纪夫这座“城”,是她永远不可能靠近的。她唯一可以进行的报复,就是以应招女郎的身份和由纪夫做爱,然后向他索取费用。在美津子的狂笑声中,在皮条客弟弟的窃笑声中,在由纪夫恼羞成怒的吼叫声中,泉终于知道,以肉体狂欢的方式去寻找爱的城池,无疑是最令人痛苦而毫无结果的方式。在影片的尾声,美津子央求泉杀死她,结束她的痛苦和熬煎,而泉也在美津子母亲的逼迫之下杀了美津子。美津子的母亲,把美津子的器官割下,将其作为“世袭的罪恶”带回了故乡。从此,绝望的泉徘徊在东京的红灯区里,继续以折磨自己肉体的方式盛开“恶之花”,美津子的血液流进了她的血液里——只要活着,就要用肉体去报复这个伪善的世界,这是泉和美津子共同的归途。
诗的诱惑与罪过
为什么田村隆一的诗《归途》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为什么美津子的言语能够引诱菊池泉走上同样的归途?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彻彻底底的对精神单纯性的要求。田村隆一的好友北村一郎在回忆他与青年田村的交往时说:“我是伪善者,一方面守旧,一方面又受颓废的语言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而田村具有一种精神上的纯洁性。”(北村一郎《田村隆一与我》)这种精神上的单纯性要求,同样在美津子的身上体现。日本近代诗之父荻原朔太郎曾对比男女不同时说,男人在感情上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具有希腊智者派的精神,而女人在感情上则类似于信仰坚定的教徒,具有中世基督教的虔信精神。(荻原朔太郎《诗性的哲学散步》)美津子的单纯表现在她面对感情问题时的笃信和决绝。借用田村隆一的一句话,“我的喜悦或悲哀,是更单纯的,像要杀死遥远的国土来的人,不需要语言”。(田村隆一《我的苦闷是单纯的》)于是,要么生存,要么毁灭,当浓烈的情感需要得不到真诚的对待和满足,只有不断地杀掉自己的情感,放纵自己的身体,直至毁灭。最后只有死亡,汩汩流出的血液,才能最终解脱并展现无法言说的痛苦。对于美津子这样一位出身知性、情感单纯的倔强女人来说,欲望泛滥的当代日本恰恰使“爱”,成了永不可解的秘密。那么,就让欲望继续泛滥下去吧,越泛滥,爱就越不可及,越高贵,越以终极秘密的方式报复欲望。她通过自己肉体的绽放和凋零,完成了现代灵知派的精神苦修。对于想要逃离行尸走肉般的家庭生活的菊池泉来说,美津子的吸引力就在于此。最后,踏着美津子的血,泉认识到了堕落,其实就是高贵,“归途”即为“玉碎”。
美津子和菊池泉对“堕落”的执着,恰恰反映出日本近现代社会家庭生活和教育的整体危机。与希望重建战后日本家庭温馨传统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不同,鬼才导演园子温则在影片中着力反映日本家庭生活的溃烂,《恋之罪》、《神秘马戏团》、《冰冷热带鱼》等Cult电影的主题都是如此,都是从隐而不显的家庭冷暴力和畸恋开始,直到所有温情的毁灭与血腥暴力的完成。明治时期的荻原朔太郎早就认识到日本家庭生活的不确定性,他说:“正在变化着的是什么呢?不是政治,不是艺术,而是我们时代的家庭。”(《诗性的哲学散步》)20世纪初叶的田村隆一则感受到了家园感的丧失所带来的恐惧和罪恶——“这个男的/就是我刚开始讲的他/是年轻的时候杀死了父亲/那年秋天/母亲便很美丽地发疯了”(《腐蚀画》)。《腐蚀画》这首诗甚至被田村隆一赋予了“原型诗”的意义。当代导演园子温则善于将田村隆一的诗句具象化,并以一种现代悲剧的模式表现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和单纯化的现代个体三者之间的冲突——命运的主题就凸显出来了。在《恋之罪》中,守旧顽固的母亲、软弱放荡的父亲、冷漠残酷的丈夫、激发欲望的色情业、高效的等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害,虚伪功利的家庭生活等等都为两个现代女性构筑了铁笼;而她们被压抑扭曲的情感则只能以最直接、最震撼的肉体方式,反抗外部世界的灵魂暴政。在这场斗争中,没有和解,只有相互毁灭与吞噬。在这一条归途上,也充满了日本战后形式化诗歌最纯粹的诱惑。唯美,也罪过,就像妓女这一经久不衰的职业。
台湾诗人白荻曾在《幼狮文艺》上发表《或大或小》一文,文中批判了田村隆一等日本“战后派”诗人的符号化、形式化、仪式化的倾向。他认为,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让诗人们产生了无限的哀伤和陌生感,周遭被战胜国文化软化的世界已不可感知,于是便遁入诗的言语,以言语的坚硬和血性抵抗现实的软化。白荻认为此类写作只会越写越单薄。这个问题的确是日本战后诗人悲哀的宿命。在这个意义上说,诗人导演园子温也同样如此。田村隆一的《归途》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种单纯的诱惑,仿佛整个日本社会和现代文明无论如何都无法吸纳从传统家庭中逃逸出来的单纯个体,最终整个日本会变成爱的废墟一样。前年发生的日本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事件极大地激发了园子温的想象力,电影《庸才》则应运而生。在废墟之上伫立的,不再是血性的诗,而是平庸的诗,这也算是对《恋之罪》的一种救赎吧。园子温,真是中毒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