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一生》
战略:想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
战略管理的艺术是在碰到预料之外的情况时间做出最有利的抉择,然后再去管理和丰富资源。
如何找到幸福的工作:
“重点”——“根据机遇衡量计划”(战略制定)——“分配资源”(实施计划)
一、“重点”原则
决策的核心标准(职责中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工作: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1)基础因素(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在外客观因素。达不到要求会使人对工作不满,而改善后不会使人立刻爱上工作,只会变得不讨厌。
(2)动力因素: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个人内心和工作的内外)。
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非过去问过的问题,通过多方面对职责进行矫正(工作有意义么?会带来发展机会么?能学到新东西么?)
二、战略管理
管理好过程很重要——把人生志向的追求和偶然机遇平衡好,并在这个过长中做好管理。
战略选择源头:(1)预期机遇,可以看见并选择去追求的机遇(2)意外,问题和机遇同时出现
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深化设计),对一个个问题和困难进行拆解。会容易演变成分心的事。
环境会告诉你最好的选择方向:当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满足,做周密战略,明白是否值得为之奋斗。没有找到这样的职业,不断尝试和转换,调整方向。
拐点来临时,对于战略调整的抉择:“发现——驱动计划”,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进行必要的提前测试,看这条路是否行得通。对于假设条件的真实性,开头出错,整个战略出错。
对企划案知否有用的判断:
1、做经济预测,作为大概数目(漂亮数据的欺诈性)
2、让小组列出清单,如果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完成哪些假设,最重但最难以确定到最不重要但大致确定
3、了解了所有潜在假设的相对重要性,用最少的开支证实最关键的假设是否有效。
三、资源配置
优秀企业会整合员工个人资源配置与公司的战略配置一致(乔布斯的专制)
看一个人的价值观就要看他的财务资源配置倾向。
战略的制定是一个个决策的过程,做决策时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战略,而不要被短期利益引导。小决策的积累会改变大方向。
克服短期目标的倾向:
(1)确保分配的资源与你认为重要事项一致
(2)确保衡量成功的标准与最关心的事一致
(3)确保考虑的事都在时间计划表里
投资的困境:
(1)犹豫新项目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推迟在新思路和新项目上的投资
(2)没有考虑赚钱引擎的接替,当核心业务停止盈利时才考虑下一个增长型业务
(3)对于新项目一次性投入太多,而不是逐步投入资金测试
四、家人、朋友,幸福的源泉
对于家人,朋友时间的投入(晚年的幸福)
生活方面的投资不可能排序来做。给孩子的投资要在很早的时候进行。比如提供能够经历生活挑战而生存下去的工具。
对待孩子尊重(成人的谈话角色)
对于关系的投资,在产生需求前就开始投资
五、需求原则
真正的缺失是没有了解客户面临和视图解决的问题。人际关系也是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重要,是改善的方法
案例:宜家
没有人仿造过宜家。
很多企业商业规划划分出特定的客户群体,或是一类产品。宜家却是根据客户阶段性需求帮助客户完成任务。
我们购买产品和服务,是需要购买的产品来完成某项特定任务。宜家的成功在于用户体验:其家具布局能够快速的帮助客户做出选择,充足的库存,建立游戏监护区,让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打扰客户,家具的易搬运,可送货到家等。
帮助客户完成生活中的任务,使用户产生粘性。而不要成为只会生产的企业,很快会换掉。
开发产品的视角:生活中出现什么情况,会促使用户购买(一味的追求产品的优秀,产品做好,利润可能上不去)。产品模型的复杂性,设定单一人群可能无法适应需求(奶昔案例,早上的上班族希望稠一点慢慢喝,增加饱腹感,晚上的父子希望稀一点,早点喝完离开)。
产品的隐藏共用(奶昔不但是吃,而且需要满足用户社会需求)
需求的调查:对竞争品和替代品的调查,如果不实用这个产品会使用什么,有哪些优劣点
婚姻幸福: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人,她的幸福值得你的付出!(利益一致)
六、能力
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对未来而言更关键
判断企业能做什么的三元素:资源,应用流程,组织行为优先顺序(企业行为价值取向)
1、资源:有形可定量。人力,设备,技术,产品设计,品牌,信息,现金,供应商,分销商,客户
2、应用流程:企业通过员工将资源转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服务,员工进行互动、协调、交流以及做决定的方式(制度,体系,标准化)。包括:生产产品方式,市场调查方法,预算方法,员工发展、赔偿制度,资源分配等。
3、组织行为优先顺序:企业价值取向,确保员工明白企业的价值取向才能保证在各个环节上朝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前进。
应用到个人:资源(利用的东西),应用流程(做事的方式),价值取向(做事的动机)
应用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论。
承担责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是来自于资源的获取,而是完成某项困难重要的事,和带来的自信
管理能力是在生活中培养和塑造的,经验的力量。出众的能力和潜在的特质来自于高风险环境下如何应对挫折或者强压的经验。
根据工作是否会学到所需的经验,而非报酬和声望来决定工作
七、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价值取向的保证
文化,是人们朝着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工作的方式
问题出现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明确什么是重要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对公司价值取向的理解,并且如何实践。
解决的方式只要行之有效(不一定完美),久而久之将形成特定的文化。
文化在任何组织中的形成都是某种方式被不断重复的过程,且行之有效。
企业文化是否健康:(1)员工原则做事是否符合公司文化要求(2)收到的效果是否符合公司文化要求
八、边际思维陷阱
传统的思维方式聚焦于过去,而正确的思维方式聚焦于未来。
原有的品牌不再适合新市场,创建新的品牌(老的制作班底运营思维的僵化,需要新班底以新的,未来的视角突破)
陈诺和信仰打破一次即失去效力。100%的坚持来保持原则比以98%的坚持要容易实现。
边际思维的缺陷:以边际成本生产产品成本更低而不投资新的产品。可以计算出投资成本,但是很难计算出不投资的代价。往往最终的代价是完全成本的失去。
九、目标的确立
目标作为原则和灯塔,对于企业和个人十分重要
企业目标的确立:
(1)未来“画像”:企业希望发展成的目标,需要管理者和员工时刻关注
(2)认同感:员工对企业“画像”有强烈的认同感
(3)标尺:员工评价自我工作的工具。
目标的制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不要过于死板僵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调整。
个人:(1)画像:我希望成为谁(2)认同感:思考未来“画像”是否正确,确定之后为之努力,使目标变得更有价值(3)标尺:个人评价标准(个人道德观)
战略管理的艺术是在碰到预料之外的情况时间做出最有利的抉择,然后再去管理和丰富资源。
如何找到幸福的工作:
“重点”——“根据机遇衡量计划”(战略制定)——“分配资源”(实施计划)
一、“重点”原则
决策的核心标准(职责中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工作: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1)基础因素(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在外客观因素。达不到要求会使人对工作不满,而改善后不会使人立刻爱上工作,只会变得不讨厌。
(2)动力因素: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个人内心和工作的内外)。
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非过去问过的问题,通过多方面对职责进行矫正(工作有意义么?会带来发展机会么?能学到新东西么?)
二、战略管理
管理好过程很重要——把人生志向的追求和偶然机遇平衡好,并在这个过长中做好管理。
战略选择源头:(1)预期机遇,可以看见并选择去追求的机遇(2)意外,问题和机遇同时出现
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深化设计),对一个个问题和困难进行拆解。会容易演变成分心的事。
环境会告诉你最好的选择方向:当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满足,做周密战略,明白是否值得为之奋斗。没有找到这样的职业,不断尝试和转换,调整方向。
拐点来临时,对于战略调整的抉择:“发现——驱动计划”,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进行必要的提前测试,看这条路是否行得通。对于假设条件的真实性,开头出错,整个战略出错。
对企划案知否有用的判断:
1、做经济预测,作为大概数目(漂亮数据的欺诈性)
2、让小组列出清单,如果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完成哪些假设,最重但最难以确定到最不重要但大致确定
3、了解了所有潜在假设的相对重要性,用最少的开支证实最关键的假设是否有效。
三、资源配置
优秀企业会整合员工个人资源配置与公司的战略配置一致(乔布斯的专制)
看一个人的价值观就要看他的财务资源配置倾向。
战略的制定是一个个决策的过程,做决策时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战略,而不要被短期利益引导。小决策的积累会改变大方向。
克服短期目标的倾向:
(1)确保分配的资源与你认为重要事项一致
(2)确保衡量成功的标准与最关心的事一致
(3)确保考虑的事都在时间计划表里
投资的困境:
(1)犹豫新项目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推迟在新思路和新项目上的投资
(2)没有考虑赚钱引擎的接替,当核心业务停止盈利时才考虑下一个增长型业务
(3)对于新项目一次性投入太多,而不是逐步投入资金测试
四、家人、朋友,幸福的源泉
对于家人,朋友时间的投入(晚年的幸福)
生活方面的投资不可能排序来做。给孩子的投资要在很早的时候进行。比如提供能够经历生活挑战而生存下去的工具。
对待孩子尊重(成人的谈话角色)
对于关系的投资,在产生需求前就开始投资
五、需求原则
真正的缺失是没有了解客户面临和视图解决的问题。人际关系也是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重要,是改善的方法
案例:宜家
没有人仿造过宜家。
很多企业商业规划划分出特定的客户群体,或是一类产品。宜家却是根据客户阶段性需求帮助客户完成任务。
我们购买产品和服务,是需要购买的产品来完成某项特定任务。宜家的成功在于用户体验:其家具布局能够快速的帮助客户做出选择,充足的库存,建立游戏监护区,让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打扰客户,家具的易搬运,可送货到家等。
帮助客户完成生活中的任务,使用户产生粘性。而不要成为只会生产的企业,很快会换掉。
开发产品的视角:生活中出现什么情况,会促使用户购买(一味的追求产品的优秀,产品做好,利润可能上不去)。产品模型的复杂性,设定单一人群可能无法适应需求(奶昔案例,早上的上班族希望稠一点慢慢喝,增加饱腹感,晚上的父子希望稀一点,早点喝完离开)。
产品的隐藏共用(奶昔不但是吃,而且需要满足用户社会需求)
需求的调查:对竞争品和替代品的调查,如果不实用这个产品会使用什么,有哪些优劣点
婚姻幸福: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人,她的幸福值得你的付出!(利益一致)
六、能力
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对未来而言更关键
判断企业能做什么的三元素:资源,应用流程,组织行为优先顺序(企业行为价值取向)
1、资源:有形可定量。人力,设备,技术,产品设计,品牌,信息,现金,供应商,分销商,客户
2、应用流程:企业通过员工将资源转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服务,员工进行互动、协调、交流以及做决定的方式(制度,体系,标准化)。包括:生产产品方式,市场调查方法,预算方法,员工发展、赔偿制度,资源分配等。
3、组织行为优先顺序:企业价值取向,确保员工明白企业的价值取向才能保证在各个环节上朝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前进。
应用到个人:资源(利用的东西),应用流程(做事的方式),价值取向(做事的动机)
应用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论。
承担责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是来自于资源的获取,而是完成某项困难重要的事,和带来的自信
管理能力是在生活中培养和塑造的,经验的力量。出众的能力和潜在的特质来自于高风险环境下如何应对挫折或者强压的经验。
根据工作是否会学到所需的经验,而非报酬和声望来决定工作
七、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价值取向的保证
文化,是人们朝着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工作的方式
问题出现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明确什么是重要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对公司价值取向的理解,并且如何实践。
解决的方式只要行之有效(不一定完美),久而久之将形成特定的文化。
文化在任何组织中的形成都是某种方式被不断重复的过程,且行之有效。
企业文化是否健康:(1)员工原则做事是否符合公司文化要求(2)收到的效果是否符合公司文化要求
八、边际思维陷阱
传统的思维方式聚焦于过去,而正确的思维方式聚焦于未来。
原有的品牌不再适合新市场,创建新的品牌(老的制作班底运营思维的僵化,需要新班底以新的,未来的视角突破)
陈诺和信仰打破一次即失去效力。100%的坚持来保持原则比以98%的坚持要容易实现。
边际思维的缺陷:以边际成本生产产品成本更低而不投资新的产品。可以计算出投资成本,但是很难计算出不投资的代价。往往最终的代价是完全成本的失去。
九、目标的确立
目标作为原则和灯塔,对于企业和个人十分重要
企业目标的确立:
(1)未来“画像”:企业希望发展成的目标,需要管理者和员工时刻关注
(2)认同感:员工对企业“画像”有强烈的认同感
(3)标尺:员工评价自我工作的工具。
目标的制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不要过于死板僵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调整。
个人:(1)画像:我希望成为谁(2)认同感:思考未来“画像”是否正确,确定之后为之努力,使目标变得更有价值(3)标尺:个人评价标准(个人道德观)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