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欧,脱欧,这是一个大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今明两天在他的故乡英国正式上演了!当地时间6月23日,英国将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究竟是继续待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抉择的选择。最近一期经济学人的封面甚至惊人地打出了“Divided we fall分裂则亡”的标题!
事情果真如此严重?我们先回顾一下欧盟的历史。
法国和德国一直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导方。1952年,正是由于两国“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魄,推动了欧盟最早的组织构架“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其后又有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体系合三为一,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2年2月7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欧共体12个成员国的外长及财政部长们齐聚一堂,宣布在1993年11月1日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成立的目的就是借助经济自由化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效率。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的一体化来抱团发展。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英国。如前所述,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是1967年成立的,但是英国这个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却直到1973年才加入。大家要原谅它的傲娇心态,人家本来是日不落帝国。顺着时区,在大英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上走一圈,太阳都不会落山的。昔日这么牛叉,现在连在欧共体称老大的资格都没有,这份落差很难接受,自然要等别人一请再请才会加入。
到了欧共体鸟枪换炮变成“欧盟”,英国还是端着架子,即使加入,也不放弃英镑,拒绝进入欧元区范畴。
所以,在欧盟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一直有几个别扭小子,其中最别扭的就是英国。不过呢,当时欧盟整个一个富人俱乐部,大家缴的会费差不多,有钱好办事,没有什么摆不平。进入新世纪,欧盟这个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国虽有一点摩擦,但是从一体化方面得到的好处更多,于是有了扩群的想法。2004年,一次就拉了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10个小伙伴入群。这些东欧国家底子薄,会费交得少,而且所谓“人往高处走”,东欧大量劳动力借着欧盟超自由的人口流动政策,一路西行,蜂拥而至。这是一把双刃刀,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其中的负面影响正是英国试图脱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决定公投结果的最大变数。
我们先掰扯一下英国全民公投“留欧”或“脱欧”是咋回事。
公投的起因:卡梅伦的一个“不留神”
自2010年卡梅伦担任英国首相以来,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采取了“虚张声势”的著名博弈策略。从国家利益上说,嚷嚷“脱欧”可以要挟欧盟其他国家接受一些给予英国的特殊待遇,同时也能够少缴一点会费;从个人利益上说,哪届政府给了欧盟高会费,哪届政府就要在国内背骂名。卡梅伦可不傻,因此,就对欧盟说,你们不给我降会费、给优惠,我就不和你们玩了,我要退群!退群!
然后,回国就对选民说了,欧盟那个群又让我们交份子钱,我可没答应,我说干脆咱们退群吧。但是,这等大事,不是我一个人定得了的,得大家来定。
其实卡梅伦的这番话,也就是标榜自己在国外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义凛然,顺带着为英国谋求更多的利益,根本没有把“脱欧”这件事当真,毕竟那啥啥,1975年的时候,不是也有一次全民公投来决定英国是否留在“欧共体”吗?那次主张“留欧”的可是大比例的67%。所以卡梅伦觉得也就是这么一说吧。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选民的心态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里,中东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袭击等都是一连串的导火索。因此,很多英国人把这件事情当真了。于是,“脱欧公投”就红红火火地上演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卡梅伦深知脱欧绝对是两败俱伤,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而政治家都是近视眼,所谓“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因此,卡梅伦的内心最近一定是崩溃的!挂在嘴上的话一下子变成了:“其实留在欧盟还是挺好的!”
那么,留或走,对于英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啥留?
留在群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享受群内经济自由化所带来的各种贸易优惠。以出口为例,对欧盟国的出口占英国出口的55%,而出口对于英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又是30%,因此,英国至少有16%的GDP增长是和群内小伙伴做生意获取的。一旦脱欧,出口必受影响,经济下滑,失业增加,进而英镑贬值(纸币是一种信用货币,确定其币值高低的核心是信心!有关于货币问题,桑言争取在未来某几期专门介绍)。整体经济想要恢复,还需较长时间。
为啥走?
据说,欧盟的各项经济和社会规制(这里的社会规制是指对于商品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规制)已经细碎繁琐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欧盟现在管理面包的法规有1246条,管理牛奶的法规有12653条。因此,虽然一方面欧盟给予了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的权利,但是,考虑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为了防止流动之后带来的混乱,欧盟对于经济和社会又强化了规制。过度的规制是捆绑经济的重重枷锁,而且也很大程度上僭越了主权国家自主处理这些事物的权力。欧盟规制过多过滥,这是脱欧的一个主因。
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会费问题。英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承担着欧盟巨额的会员费。2015年,英国向欧盟支付了130亿英镑,而同年得到的欧盟净返还仅有45亿英镑。因此,英国为欧盟净支付85英镑。以此同时,因为没有加入欧元区,因此英国无法享受到发行欧元的造币收入等种种好处,反而在会费上吃亏好多。欧盟的组织构架根本上是“吃大户”的节奏。如果大家都是大户,你吃我,我吃你,彼此倒也基本对等。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破落户,英国就觉得划不着了,估计德国和法国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额汗。但是毕竟是欧盟的创始国,总不能自打嘴巴吧。
对于普通民众,之所以相当大的人群有脱欧倾向,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族群矛盾。
据牛津大学移民政策与社会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004年前,从欧盟国家到英国的务工人群基本稳定在100-110万。2004年之后,这一数量迅速上升,尤以东欧国家的人群为多,仅2015年第一季度,在英国务工的人群就超过了300万人,占英国总人口的6%,其中绝大多数是东欧人。
有些市镇,外来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这对英国这样一个一直以英吉利海峡隔海自居的海岛国家而言,其风格一直是“独居小楼成一体”,一下子涌进这么多异国公民,还是感觉很异样的。而且,在看到这些人堂而皇之地享受着英国的高福利,加之2015年的中东难民潮和欧洲恐怖主义事件日趋频繁的背景渲染之下,排外的情绪不免高涨。脱离欧盟,从而让欧盟对自己本国的对外政策无法指手画脚,就成为了很多英国民众的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留欧”还是“脱欧”,英国人民在等待公投结果,而世界也在拭目以待!
(这是我的原创作品,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桑言良语”)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今明两天在他的故乡英国正式上演了!当地时间6月23日,英国将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究竟是继续待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抉择的选择。最近一期经济学人的封面甚至惊人地打出了“Divided we fall分裂则亡”的标题!
![]() |
事情果真如此严重?我们先回顾一下欧盟的历史。
法国和德国一直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导方。1952年,正是由于两国“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魄,推动了欧盟最早的组织构架“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其后又有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体系合三为一,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2年2月7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欧共体12个成员国的外长及财政部长们齐聚一堂,宣布在1993年11月1日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成立的目的就是借助经济自由化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效率。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的一体化来抱团发展。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英国。如前所述,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是1967年成立的,但是英国这个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却直到1973年才加入。大家要原谅它的傲娇心态,人家本来是日不落帝国。顺着时区,在大英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上走一圈,太阳都不会落山的。昔日这么牛叉,现在连在欧共体称老大的资格都没有,这份落差很难接受,自然要等别人一请再请才会加入。
到了欧共体鸟枪换炮变成“欧盟”,英国还是端着架子,即使加入,也不放弃英镑,拒绝进入欧元区范畴。
所以,在欧盟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一直有几个别扭小子,其中最别扭的就是英国。不过呢,当时欧盟整个一个富人俱乐部,大家缴的会费差不多,有钱好办事,没有什么摆不平。进入新世纪,欧盟这个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国虽有一点摩擦,但是从一体化方面得到的好处更多,于是有了扩群的想法。2004年,一次就拉了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10个小伙伴入群。这些东欧国家底子薄,会费交得少,而且所谓“人往高处走”,东欧大量劳动力借着欧盟超自由的人口流动政策,一路西行,蜂拥而至。这是一把双刃刀,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其中的负面影响正是英国试图脱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决定公投结果的最大变数。
我们先掰扯一下英国全民公投“留欧”或“脱欧”是咋回事。
公投的起因:卡梅伦的一个“不留神”
自2010年卡梅伦担任英国首相以来,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采取了“虚张声势”的著名博弈策略。从国家利益上说,嚷嚷“脱欧”可以要挟欧盟其他国家接受一些给予英国的特殊待遇,同时也能够少缴一点会费;从个人利益上说,哪届政府给了欧盟高会费,哪届政府就要在国内背骂名。卡梅伦可不傻,因此,就对欧盟说,你们不给我降会费、给优惠,我就不和你们玩了,我要退群!退群!
然后,回国就对选民说了,欧盟那个群又让我们交份子钱,我可没答应,我说干脆咱们退群吧。但是,这等大事,不是我一个人定得了的,得大家来定。
其实卡梅伦的这番话,也就是标榜自己在国外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义凛然,顺带着为英国谋求更多的利益,根本没有把“脱欧”这件事当真,毕竟那啥啥,1975年的时候,不是也有一次全民公投来决定英国是否留在“欧共体”吗?那次主张“留欧”的可是大比例的67%。所以卡梅伦觉得也就是这么一说吧。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选民的心态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里,中东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袭击等都是一连串的导火索。因此,很多英国人把这件事情当真了。于是,“脱欧公投”就红红火火地上演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卡梅伦深知脱欧绝对是两败俱伤,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而政治家都是近视眼,所谓“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因此,卡梅伦的内心最近一定是崩溃的!挂在嘴上的话一下子变成了:“其实留在欧盟还是挺好的!”
![]() |
那么,留或走,对于英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啥留?
留在群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享受群内经济自由化所带来的各种贸易优惠。以出口为例,对欧盟国的出口占英国出口的55%,而出口对于英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又是30%,因此,英国至少有16%的GDP增长是和群内小伙伴做生意获取的。一旦脱欧,出口必受影响,经济下滑,失业增加,进而英镑贬值(纸币是一种信用货币,确定其币值高低的核心是信心!有关于货币问题,桑言争取在未来某几期专门介绍)。整体经济想要恢复,还需较长时间。
为啥走?
据说,欧盟的各项经济和社会规制(这里的社会规制是指对于商品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规制)已经细碎繁琐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欧盟现在管理面包的法规有1246条,管理牛奶的法规有12653条。因此,虽然一方面欧盟给予了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的权利,但是,考虑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为了防止流动之后带来的混乱,欧盟对于经济和社会又强化了规制。过度的规制是捆绑经济的重重枷锁,而且也很大程度上僭越了主权国家自主处理这些事物的权力。欧盟规制过多过滥,这是脱欧的一个主因。
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会费问题。英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承担着欧盟巨额的会员费。2015年,英国向欧盟支付了130亿英镑,而同年得到的欧盟净返还仅有45亿英镑。因此,英国为欧盟净支付85英镑。以此同时,因为没有加入欧元区,因此英国无法享受到发行欧元的造币收入等种种好处,反而在会费上吃亏好多。欧盟的组织构架根本上是“吃大户”的节奏。如果大家都是大户,你吃我,我吃你,彼此倒也基本对等。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破落户,英国就觉得划不着了,估计德国和法国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额汗。但是毕竟是欧盟的创始国,总不能自打嘴巴吧。
对于普通民众,之所以相当大的人群有脱欧倾向,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族群矛盾。
据牛津大学移民政策与社会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004年前,从欧盟国家到英国的务工人群基本稳定在100-110万。2004年之后,这一数量迅速上升,尤以东欧国家的人群为多,仅2015年第一季度,在英国务工的人群就超过了300万人,占英国总人口的6%,其中绝大多数是东欧人。
有些市镇,外来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这对英国这样一个一直以英吉利海峡隔海自居的海岛国家而言,其风格一直是“独居小楼成一体”,一下子涌进这么多异国公民,还是感觉很异样的。而且,在看到这些人堂而皇之地享受着英国的高福利,加之2015年的中东难民潮和欧洲恐怖主义事件日趋频繁的背景渲染之下,排外的情绪不免高涨。脱离欧盟,从而让欧盟对自己本国的对外政策无法指手画脚,就成为了很多英国民众的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留欧”还是“脱欧”,英国人民在等待公投结果,而世界也在拭目以待!
(这是我的原创作品,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桑言良语”)
-
桑言良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2 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