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打人是完全正常的
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身体攻击,如打、踢、撞、推以及抢夺、毁坏物品等;言语攻击,如骂人、取外号等;间接攻击是通过第三方实施的攻击,主要包括社会排斥和造谣离间。
攻击行为是完全正常的,不能就此认为「这是个坏孩子」
洛伦茨认为攻击和争斗是一种本能,他相信,攻击是动物、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人类要想避免战争等不良攻击性行为,就需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以耗散攻击本能。儿童的攻击也是源于人的一种自我生物保护本能。
德国心理学家安妮特•卡斯特-察恩指出,小孩子想知道他们有多少权力与影响力,他们需要将父母作为练习反抗的对象。这种乐于反抗的天性是人类与所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点,行为生物学上的专业概念叫做「攻击性社会探索」。孩子会探索他们的影响力在自己的社会领域里能到达多远,能在谁的身上发挥什么效应,如揍人、咬人、坐在地上耍赖尖叫等,孩子试着做出这类行为是完全正常的。
小朋友也会拉帮结派搞「小圈子」
在幼儿期,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并存,在打架斗殴之外,有了关系攻击的萌芽,即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实施的、以破坏人际关系为目的的攻击。在幼儿园里,言语攻击一般表现为用粗暴难听的话骂人,或恶意地给别人起外号,而关系攻击一般表现为到老师处用夸大的事实告状、或联合其他同伴排斥某个不喜欢的小朋友等。
教导孩子合理地宣泄情绪
弗洛伊德认为应该鼓励人们不时地表现他们的攻击性冲动,否则积聚到一定水平就会触发暴力性发泄,因而他大力推崇精神宣泄法。被激起的愤怒情绪必须得到宣泄,才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攻击性,而合理宣泄是一种很好的消除人的怨恨和攻击冲动的方法。
合理宣泄指不用破坏的方式去宣泄情绪,如大声地将不满说出来,在比较隐私的地方哭一场,摔打枕头等物品,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等,这时孩子如果需要陪伴,家长就应该在他身旁关心帮助他,但如果孩子不需要,家长最好先离开,在幼儿不注意的地方默默关注,或者把他的小伙伴找来让他们一起愉快地玩耍。
要注意的是,当小小孩在「火头」上时,首要的是「灭火」,即帮助小朋友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压力,但要注意分寸,不能为了哄他开心而违背是非和原则,例如孩子在事件中有错,但成人却把责任推到对方以求太平,这样就会养成错不在我、推卸抵赖的坏习惯。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大人还是要与他分析讨论,让他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中客观看待孰是孰非,不姑息也不错怪。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
留守儿童被欺凌、或者欺凌他人的新闻并不少见。新闻上好像几个女生围殴一个女生的情况多见,这其实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关系攻击的典型案例。
生活确实不容易,谁不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呢?然而还是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一年都难得见到父母几次,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个很大的问题。
即使不在身边,母亲也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第一位依恋者,要与孩子建立起第一级稳固的亲子关系,母亲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继而再发展与父亲、祖辈、老师小朋友等第二、三、四等级亲密关系,这种依恋稳固有序的等级系统将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增进社会亲和力、减少反社会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攻击行为是完全正常的,不能就此认为「这是个坏孩子」
洛伦茨认为攻击和争斗是一种本能,他相信,攻击是动物、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人类要想避免战争等不良攻击性行为,就需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以耗散攻击本能。儿童的攻击也是源于人的一种自我生物保护本能。
德国心理学家安妮特•卡斯特-察恩指出,小孩子想知道他们有多少权力与影响力,他们需要将父母作为练习反抗的对象。这种乐于反抗的天性是人类与所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点,行为生物学上的专业概念叫做「攻击性社会探索」。孩子会探索他们的影响力在自己的社会领域里能到达多远,能在谁的身上发挥什么效应,如揍人、咬人、坐在地上耍赖尖叫等,孩子试着做出这类行为是完全正常的。
小朋友也会拉帮结派搞「小圈子」
在幼儿期,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并存,在打架斗殴之外,有了关系攻击的萌芽,即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实施的、以破坏人际关系为目的的攻击。在幼儿园里,言语攻击一般表现为用粗暴难听的话骂人,或恶意地给别人起外号,而关系攻击一般表现为到老师处用夸大的事实告状、或联合其他同伴排斥某个不喜欢的小朋友等。
教导孩子合理地宣泄情绪
弗洛伊德认为应该鼓励人们不时地表现他们的攻击性冲动,否则积聚到一定水平就会触发暴力性发泄,因而他大力推崇精神宣泄法。被激起的愤怒情绪必须得到宣泄,才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攻击性,而合理宣泄是一种很好的消除人的怨恨和攻击冲动的方法。
合理宣泄指不用破坏的方式去宣泄情绪,如大声地将不满说出来,在比较隐私的地方哭一场,摔打枕头等物品,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等,这时孩子如果需要陪伴,家长就应该在他身旁关心帮助他,但如果孩子不需要,家长最好先离开,在幼儿不注意的地方默默关注,或者把他的小伙伴找来让他们一起愉快地玩耍。
要注意的是,当小小孩在「火头」上时,首要的是「灭火」,即帮助小朋友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压力,但要注意分寸,不能为了哄他开心而违背是非和原则,例如孩子在事件中有错,但成人却把责任推到对方以求太平,这样就会养成错不在我、推卸抵赖的坏习惯。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大人还是要与他分析讨论,让他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中客观看待孰是孰非,不姑息也不错怪。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
留守儿童被欺凌、或者欺凌他人的新闻并不少见。新闻上好像几个女生围殴一个女生的情况多见,这其实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关系攻击的典型案例。
生活确实不容易,谁不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呢?然而还是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一年都难得见到父母几次,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个很大的问题。
即使不在身边,母亲也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第一位依恋者,要与孩子建立起第一级稳固的亲子关系,母亲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继而再发展与父亲、祖辈、老师小朋友等第二、三、四等级亲密关系,这种依恋稳固有序的等级系统将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增进社会亲和力、减少反社会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