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让我无法同意更多的麦兜评论……
2010-01-12 13:45 (分类:默认分类)
过去时常觉得上海话是最具世俗气息的语言,总爱听身边朋友同事用上海话绘声绘色复述刚才跟小贩掂斤播两讨价还价的经历或者喋喋不休的抱怨家里婆婆的坏脾气;这种语言能把家国大事原则立场全部化解成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世俗琐碎来。今次看到这些粤语,不得不感慨这样一种语言,虽不是很懂,但看粤语中各种极口语化语气助词夹杂古文言字跟英文单词,真是古今中西融汇一堂,将世俗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找到港版的内地网友麦迷们看到这段演唱又开始愤愤了,抱怨审查局的剪刀手之类。歌词太过辛酸太过写实倒是其一,依我看要翻译成精准的语气字数相当的普通话再唱成歌之难,是关键原因。索性内地版删除演唱,直接用爱尔兰长笛替代,倒也有个宁静悲凉的意境。总比内地版结尾处真的用了完全不搭的少女偶像普通话低智流行歌做主题曲来得强吧,“我喜欢你脸上的圈圈...” 听了就肉麻。
麦兜的配乐着实强大。今次除了前面提到的月光光,广东童谣;还有人细细(小宝宝),响当当用的都是广东音乐新填的词;安徽的凤阳花鼓也来了;传统民歌黑眼睛被填成更年期口服液主题曲宋丹丹半美声一本正经唱着“我蹲下起来就头晕,就头晕”;莫扎特钢琴协奏(莫扎特胎教对照组简直是喜剧中的神笔),再次援引第一集里的舒伯特(麦兜与鸡);(还记当年第一集,“大包再来2笼大包再来两笼没关系”极俗蠢的词配的是舒曼外加麦兜的天真表演让人难以抗拒;那边山寨马尔代夫一日游用的是土耳其进行曲加谢立文精挑细选出的王洛宾青海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第2集菠萝油里又是巴赫,又是勃拉姆斯,又是马友友配麦兜的抖脚表演);苏格兰风笛(麦子的那个跨宇宙空灵飞翔)。啥也别说,“响当当”甫一开场,仿古籍字画风格的片头字幕,配的竟是香港庙街世俗草根歌手尹光的英文金曲Tennessee Waltz, 单这一点就把自己跟喜羊羊之流动画区分开来了。
人总是渴望分享,又惧怕分享。真爱麦兜的人儿多半对这句话有着复杂的真切体会。抱来一套麦兜电影1,2,3加只早期的剧集,若干大小画册;推荐好友们从第一集麦兜故事开始入门,当着众人把碟片放进DVD弹出盒的同时,总要喋喋不休一番生怕别人不识货,这部动画得了香港各种奖项不计其数,票房当时创当地动画电影史第一也不提,得了个法国安锡动画片金奖,这可是全球动画界的最高奖项啊。把好友们吊足胃口,结果众人看到麦太没完没了的纸包鸡包纸包鸡,半数观众败下阵来,就这个还得了那么高奖?连带质疑起你的品位来,纷纷退场,还不如看部迪斯尼呢;你也只能识趣的跑去换张迪斯尼,人家又不愿意了,我说不如看狄斯尼,不是说现在就看迪斯尼,那不是有张午夜凶铃还是咒怨兮兮的,看这个吧,刺激点...好不容易能坚持过第一集的剩下半数好友,也说好一个辛酸的马尔代夫火鸡的滋味凑合不错,等你趁热追击再推荐了第2部,看到麦太带着麦兜去诊所治疗抖腿症喋喋不休跟动不动就“大便好不好”的老中医bargain到底治不治抖脚时候,几乎全军覆没,全部放弃,决定完全跟你划清界限。你便几乎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孤军奋战,收集各种新旧画册,淘得早年发表的电视剧集欣喜若狂,飞香港膜拜旗舰店收集电影原声,孤独得渐行渐远。今次看到麦兜第3集非但高调引进影院,而且铺天盖地的广告,父母带孩子年青小情侣们趋之若鹜,你傻了,好像自己最私密的体验要拿出来跟人群分享。你故意避开人群,在上映后几乎快退挡时跑去看,仍旧几乎满场。于是偷偷观察左边的一家三口大小,右边的小情侣,前面的一对女中学生的反应,竖着耳朵听他们的评价,好像是自己的作品被首次公演一样坠坠不安。又生怕自己心爱的珍宝, 被别人当作猪八戒的人参果囫囵吞枣后或践踏或笑过便忘。(人各有志,你较啥真啊。)
电影开始前,你还在回味第一集里麦兜一心想去马尔代夫,麦太答应了,回头查查自动柜员机里存款所剩无几,为了不让麦兜失望,只能煞费苦心的安排山寨版的马尔代夫一日游,带着他游太平山缆车(骗他是飞机),带他游南丫岛(骗他是马尔代夫);当日麦兜也确心满意足的回家睡觉了,麦太却接到麦兜学校的电话通知明天学校组织去南丫岛春游一日...第二集里麦太带麦兜去郊游,麦兜享受着海风山景,以及妈妈准备的野餐,突然麦太淡淡的说,这块便是以后妈妈买来给自己的墓地。麦兜当场大哭。麦太讲故事安慰之,要听哈里波特,麦太不会,只能讲菠萝油大叔故事。当然后来麦太生意不紧气,最后也还是把墓地卖掉了。菠萝油大叔的故事被麦太说起来异常无厘头且乏味,谁知这便是少女麦太的爱情血泪史,(爱人菠萝油为追求所谓理想王国在新婚之夜逃走,留下她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带大麦兜。)其间菠罗油王子和患难好友pizza小乌龟告别,小乌龟用自己送pizza的血汗钱给波罗油买了船票,生离死别送走它,船缓缓驶远,小乌龟大喊“王子,你一定要快乐啊”“什么”“王子,你要快乐啊!”“什么”“快乐王子啊!”船飘远,小乌龟落寞而去。可这边波罗油王子的船转来转去到了黄昏还是回到原点,原来竟是一个游乐场里的转转船。“麦兜”永远是这样,没有什么澎湃激昂的说教励志,没有扣人心弦的爱情大冒险;刚想抒情又很快自己都觉得肉麻,马上说个冷笑话来掩饰消解,可要掩饰什么呢自己都忘记了;或者醍醐灌顶悟到些什么,伸手去抓,又什么也没有;只能继续回到浑浑噩噩狗苟蝇营的现实生活中去。可想想过了这么多年头,总觉得自己肯定在哪里进步啦成长啦不一样啦,可哪里不一样了呢,想来想去,大概是更会说冷笑话了吧。
响当当电影开场,3d动画长江三峡,慢慢的当你看到那些你在画册里在早期的剧集里便熟悉的桥段被谢立文改头换面重新拼接成一个长篇,你难免会心一笑。一闪而过的挂满鲜花的足球门后面藏着个“美丽的失败者”;2-3句跟阿MaY的对话后面藏着个"完美像皮摖";最最经典的“麦兜与鸡”紧紧拼接着个新近发表的“麦兜与担担面”;麦兜许愿考A背景音乐竟配上莫扎特实在是神笔加上新写的更年期桥段,那一晚镜头在莫扎特跟月光光中慢慢静静在那个平凡的夜色小家推移:阳台上的洗衣机,桌椅,佛龛,沙发,熟睡麦兜的卧房,再切到门半掩的麦太房间,灯火仍明收拾行李,再转到厅中桌上2封信:一封是麦兜参加莫扎特胎教后遗症补课的大学教授破了产自身难保,让麦兜不用再去补课了;另一封信是感谢麦太去参加更年期口服液广告试镜(也就是黄了),没办法,连比头晕比眼泪也比不过别人,只能认命了。后接开篇提到的跨海大桥过关进大陆。
越发怀念起,那套偶得的早年麦兜电视剧集来,远没想到竟是这几部电影取之不尽的源头素材。(那套剧集,彩色橡皮泥偶,布偶,水彩画,彩色铅笔画,铅笔画甚至麦兜武当的雏形麦子的水墨山水轮番上阵,好看得很。)
看到太乙春花门道长为提高教学趣味装“熊宝”,百无聊赖的夜色在树枝上剪脚趾甲,熊猫皮套因用材劣质惹一身皮癣;完全脱胎于早年剧集里香港坐落在一片工地旧楼老楼相继被规划拆得拆倒的倒颓败的末世里入不敷出的眼看要到经营瓶颈濒临倒闭解散的春田花花幼儿园中,校长还是自掏腰包为小朋友们庆祝圣诞节,虽然用了十几年的彩灯圣诞树小挂件泡在水里再怎么泡也除不掉满身污迹旧痕;校长用力洗了洗破旧不堪的圣诞老人头套还是硬着头皮带上了,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可是小朋友们来了看到彩灯礼物圣诞老人还是开心激动欢快歌唱跳舞。小朋友们走了,校长独自收拾残局,该死的圣诞老人头套带完后还是照例全身发痒, 想找面镜子来对照着擦擦药膏,一眼撇过镜子,吓了一跳,旧不照镜,镜子里面自己竟这么熟悉又陌生,校长惊呼"老爸..."
最后那个1千年才报一次时的时钟,则来自最爱的短篇"永远的布谷鸟",(单独成篇,放在电影里显得有些故弄玄虚)。当年第一次在书店拿起这本以陌生名字命名的小猪为主角封面的小画册,打开第一则便是永远的布谷鸟,一口气读完,立马就把4本全部买下:竟有这么浅显纯真却大智若愚的故事。后来“接力社”又出版了4册早年的麦唛系列,当时是一个夏天,我还骑自行车来来去去,刚换了新住处还尚需熟悉,每晚骑车跨过荒乱工地去照看实验大鼠数小时.再后来总算有机会到香港,费尽周折按图索骥找到铜锣湾麦兜店,比想象中的小,书倒是齐全,收了几册后期缺的,买了3张电影OST.今年才网购了港版新作"这是爱",这边便借着新电影大肆宣传起来,也引进了内地版。
电影里,道姑姐姐不过是香港大角咀春天花花里面MISS Chan的化身,白天做道姑教授无厘头太极心诀,晚上回山脚兼营公共电话小卖部,月色当空,也偶有悲戚,作诗还是写信?文艺青年一把. 早年剧集版里,有一节无任何对白,仅有钢琴配乐默剧,静静跟拍(绘)Miss Chen的平凡的一天,某日幼儿园下班颇为欣喜(今天终于不一样),将抽屉里面精心包装的自制小玩艺小心放入包中,随人流挤进地铁,一站站掠过,写实到站名们清晰可辨"旺角""黄大仙"...到某站又随人群而出,下地铁,然后进入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闹市区;走进一高档饭店,略显不自在,很快看到了老同学们,一个个春风得意,侃侃而谈;觥筹交错间Miss Chan若有所失,例行公事一样聚会结束,Miss Chan送走一个个开着私家名车或扬招TAXI的同学,孤独去找自己的公交车去,回到家里,打开窗吹吹夜风,去洗澡,临睡前把那盒精心包装的小礼物放回了抽屉.
电影接近尾声,长大的阿MAY成了OFFICE LADY (虽然这是麦兜在第3集最想做的理想职业,但后来麦太说OL是要被阉的便不得不放弃了,做Police, Lawyer, Doctor这些阉人的职业总比被阉强些),又是下班乘地铁,那一组特写场景,完全和电视剧集的结尾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电影里阿may看到巨大的小鸟气球想起童年,便去寻访麦兜。电视剧集作为终结篇则要消极感伤的多,也更现实些:阿may看到不远处斜对面座位上坐着成年后麦兜,也辨认出他来,想上前又犹豫再三,回忆起无数童年老友往事来,直到自己的目的站名想起,不得不向门口走去;镜头再倒回叙述这边麦兜显然也瞥见熟悉面孔,多次偷偷确认后确定是童年老友,欲上前又彷徨,也宁愿暗自忆旧起来,直到用余光瞥见阿may随着人群最后一个下了车,地铁门在她身后关上,地铁重新启动...然后一次又一次回放阿 may迈出最后一步的脚以及随后合上的地铁门,一遍又一遍,(以为时光可以倒流?没有,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彩色慢慢退去,最后只剩铅笔勾勒,再后来线条越来越简洁,最后寥寥数笔只剩那只迈出地铁的脚以及合上地铁的门淡去,全剧终。上字幕。
电影院里,旁边一对姐妹淘,看到麦兜与麦太互相背地许愿发誓时,二人互递纸巾拭泪,可看到麦太送走麦兜一个人住廉洁招待所洗澡,站在阳台上看武汉夜景霓虹初上夜风徐来的超慢特写时又抱怨起来,这是在凑时间吗?右边一对小情侣,女孩叽叽喳喳个没消停,看到麦兜在机场大巴蜷在母亲身边熟睡,大呼:老可爱的老灵的我也想要一个嘛!看完后,又貌似理智异常的对男友说,以后再不要看什么麦兜了,嘎难看的。前面的少妇带着六七岁的女儿看,看着看着,目瞪口呆,有些片断貌似也想拭泪,但在女儿面前也忍住了就用手不停推眼镜;欢快处也笑,不过不作声,后来大概后悔带女儿来看了,越看越觉得这消极颓废,处处竟是失败不如意的惨淡人生不适合激励年纪尚幼需要激励向前的女儿,可没想到女儿又笑得那么开心。电影散场,她若有所思片刻趁女儿不注意还是整理了整理了脸上的痕迹,没想到女儿独自高兴得如获至宝似的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麦兜很好看!谢谢你带我来看!”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过去时常觉得上海话是最具世俗气息的语言,总爱听身边朋友同事用上海话绘声绘色复述刚才跟小贩掂斤播两讨价还价的经历或者喋喋不休的抱怨家里婆婆的坏脾气;这种语言能把家国大事原则立场全部化解成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世俗琐碎来。今次看到这些粤语,不得不感慨这样一种语言,虽不是很懂,但看粤语中各种极口语化语气助词夹杂古文言字跟英文单词,真是古今中西融汇一堂,将世俗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找到港版的内地网友麦迷们看到这段演唱又开始愤愤了,抱怨审查局的剪刀手之类。歌词太过辛酸太过写实倒是其一,依我看要翻译成精准的语气字数相当的普通话再唱成歌之难,是关键原因。索性内地版删除演唱,直接用爱尔兰长笛替代,倒也有个宁静悲凉的意境。总比内地版结尾处真的用了完全不搭的少女偶像普通话低智流行歌做主题曲来得强吧,“我喜欢你脸上的圈圈...” 听了就肉麻。
麦兜的配乐着实强大。今次除了前面提到的月光光,广东童谣;还有人细细(小宝宝),响当当用的都是广东音乐新填的词;安徽的凤阳花鼓也来了;传统民歌黑眼睛被填成更年期口服液主题曲宋丹丹半美声一本正经唱着“我蹲下起来就头晕,就头晕”;莫扎特钢琴协奏(莫扎特胎教对照组简直是喜剧中的神笔),再次援引第一集里的舒伯特(麦兜与鸡);(还记当年第一集,“大包再来2笼大包再来两笼没关系”极俗蠢的词配的是舒曼外加麦兜的天真表演让人难以抗拒;那边山寨马尔代夫一日游用的是土耳其进行曲加谢立文精挑细选出的王洛宾青海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第2集菠萝油里又是巴赫,又是勃拉姆斯,又是马友友配麦兜的抖脚表演);苏格兰风笛(麦子的那个跨宇宙空灵飞翔)。啥也别说,“响当当”甫一开场,仿古籍字画风格的片头字幕,配的竟是香港庙街世俗草根歌手尹光的英文金曲Tennessee Waltz, 单这一点就把自己跟喜羊羊之流动画区分开来了。
人总是渴望分享,又惧怕分享。真爱麦兜的人儿多半对这句话有着复杂的真切体会。抱来一套麦兜电影1,2,3加只早期的剧集,若干大小画册;推荐好友们从第一集麦兜故事开始入门,当着众人把碟片放进DVD弹出盒的同时,总要喋喋不休一番生怕别人不识货,这部动画得了香港各种奖项不计其数,票房当时创当地动画电影史第一也不提,得了个法国安锡动画片金奖,这可是全球动画界的最高奖项啊。把好友们吊足胃口,结果众人看到麦太没完没了的纸包鸡包纸包鸡,半数观众败下阵来,就这个还得了那么高奖?连带质疑起你的品位来,纷纷退场,还不如看部迪斯尼呢;你也只能识趣的跑去换张迪斯尼,人家又不愿意了,我说不如看狄斯尼,不是说现在就看迪斯尼,那不是有张午夜凶铃还是咒怨兮兮的,看这个吧,刺激点...好不容易能坚持过第一集的剩下半数好友,也说好一个辛酸的马尔代夫火鸡的滋味凑合不错,等你趁热追击再推荐了第2部,看到麦太带着麦兜去诊所治疗抖腿症喋喋不休跟动不动就“大便好不好”的老中医bargain到底治不治抖脚时候,几乎全军覆没,全部放弃,决定完全跟你划清界限。你便几乎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孤军奋战,收集各种新旧画册,淘得早年发表的电视剧集欣喜若狂,飞香港膜拜旗舰店收集电影原声,孤独得渐行渐远。今次看到麦兜第3集非但高调引进影院,而且铺天盖地的广告,父母带孩子年青小情侣们趋之若鹜,你傻了,好像自己最私密的体验要拿出来跟人群分享。你故意避开人群,在上映后几乎快退挡时跑去看,仍旧几乎满场。于是偷偷观察左边的一家三口大小,右边的小情侣,前面的一对女中学生的反应,竖着耳朵听他们的评价,好像是自己的作品被首次公演一样坠坠不安。又生怕自己心爱的珍宝, 被别人当作猪八戒的人参果囫囵吞枣后或践踏或笑过便忘。(人各有志,你较啥真啊。)
电影开始前,你还在回味第一集里麦兜一心想去马尔代夫,麦太答应了,回头查查自动柜员机里存款所剩无几,为了不让麦兜失望,只能煞费苦心的安排山寨版的马尔代夫一日游,带着他游太平山缆车(骗他是飞机),带他游南丫岛(骗他是马尔代夫);当日麦兜也确心满意足的回家睡觉了,麦太却接到麦兜学校的电话通知明天学校组织去南丫岛春游一日...第二集里麦太带麦兜去郊游,麦兜享受着海风山景,以及妈妈准备的野餐,突然麦太淡淡的说,这块便是以后妈妈买来给自己的墓地。麦兜当场大哭。麦太讲故事安慰之,要听哈里波特,麦太不会,只能讲菠萝油大叔故事。当然后来麦太生意不紧气,最后也还是把墓地卖掉了。菠萝油大叔的故事被麦太说起来异常无厘头且乏味,谁知这便是少女麦太的爱情血泪史,(爱人菠萝油为追求所谓理想王国在新婚之夜逃走,留下她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带大麦兜。)其间菠罗油王子和患难好友pizza小乌龟告别,小乌龟用自己送pizza的血汗钱给波罗油买了船票,生离死别送走它,船缓缓驶远,小乌龟大喊“王子,你一定要快乐啊”“什么”“王子,你要快乐啊!”“什么”“快乐王子啊!”船飘远,小乌龟落寞而去。可这边波罗油王子的船转来转去到了黄昏还是回到原点,原来竟是一个游乐场里的转转船。“麦兜”永远是这样,没有什么澎湃激昂的说教励志,没有扣人心弦的爱情大冒险;刚想抒情又很快自己都觉得肉麻,马上说个冷笑话来掩饰消解,可要掩饰什么呢自己都忘记了;或者醍醐灌顶悟到些什么,伸手去抓,又什么也没有;只能继续回到浑浑噩噩狗苟蝇营的现实生活中去。可想想过了这么多年头,总觉得自己肯定在哪里进步啦成长啦不一样啦,可哪里不一样了呢,想来想去,大概是更会说冷笑话了吧。
响当当电影开场,3d动画长江三峡,慢慢的当你看到那些你在画册里在早期的剧集里便熟悉的桥段被谢立文改头换面重新拼接成一个长篇,你难免会心一笑。一闪而过的挂满鲜花的足球门后面藏着个“美丽的失败者”;2-3句跟阿MaY的对话后面藏着个"完美像皮摖";最最经典的“麦兜与鸡”紧紧拼接着个新近发表的“麦兜与担担面”;麦兜许愿考A背景音乐竟配上莫扎特实在是神笔加上新写的更年期桥段,那一晚镜头在莫扎特跟月光光中慢慢静静在那个平凡的夜色小家推移:阳台上的洗衣机,桌椅,佛龛,沙发,熟睡麦兜的卧房,再切到门半掩的麦太房间,灯火仍明收拾行李,再转到厅中桌上2封信:一封是麦兜参加莫扎特胎教后遗症补课的大学教授破了产自身难保,让麦兜不用再去补课了;另一封信是感谢麦太去参加更年期口服液广告试镜(也就是黄了),没办法,连比头晕比眼泪也比不过别人,只能认命了。后接开篇提到的跨海大桥过关进大陆。
越发怀念起,那套偶得的早年麦兜电视剧集来,远没想到竟是这几部电影取之不尽的源头素材。(那套剧集,彩色橡皮泥偶,布偶,水彩画,彩色铅笔画,铅笔画甚至麦兜武当的雏形麦子的水墨山水轮番上阵,好看得很。)
看到太乙春花门道长为提高教学趣味装“熊宝”,百无聊赖的夜色在树枝上剪脚趾甲,熊猫皮套因用材劣质惹一身皮癣;完全脱胎于早年剧集里香港坐落在一片工地旧楼老楼相继被规划拆得拆倒的倒颓败的末世里入不敷出的眼看要到经营瓶颈濒临倒闭解散的春田花花幼儿园中,校长还是自掏腰包为小朋友们庆祝圣诞节,虽然用了十几年的彩灯圣诞树小挂件泡在水里再怎么泡也除不掉满身污迹旧痕;校长用力洗了洗破旧不堪的圣诞老人头套还是硬着头皮带上了,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可是小朋友们来了看到彩灯礼物圣诞老人还是开心激动欢快歌唱跳舞。小朋友们走了,校长独自收拾残局,该死的圣诞老人头套带完后还是照例全身发痒, 想找面镜子来对照着擦擦药膏,一眼撇过镜子,吓了一跳,旧不照镜,镜子里面自己竟这么熟悉又陌生,校长惊呼"老爸..."
最后那个1千年才报一次时的时钟,则来自最爱的短篇"永远的布谷鸟",(单独成篇,放在电影里显得有些故弄玄虚)。当年第一次在书店拿起这本以陌生名字命名的小猪为主角封面的小画册,打开第一则便是永远的布谷鸟,一口气读完,立马就把4本全部买下:竟有这么浅显纯真却大智若愚的故事。后来“接力社”又出版了4册早年的麦唛系列,当时是一个夏天,我还骑自行车来来去去,刚换了新住处还尚需熟悉,每晚骑车跨过荒乱工地去照看实验大鼠数小时.再后来总算有机会到香港,费尽周折按图索骥找到铜锣湾麦兜店,比想象中的小,书倒是齐全,收了几册后期缺的,买了3张电影OST.今年才网购了港版新作"这是爱",这边便借着新电影大肆宣传起来,也引进了内地版。
电影里,道姑姐姐不过是香港大角咀春天花花里面MISS Chan的化身,白天做道姑教授无厘头太极心诀,晚上回山脚兼营公共电话小卖部,月色当空,也偶有悲戚,作诗还是写信?文艺青年一把. 早年剧集版里,有一节无任何对白,仅有钢琴配乐默剧,静静跟拍(绘)Miss Chen的平凡的一天,某日幼儿园下班颇为欣喜(今天终于不一样),将抽屉里面精心包装的自制小玩艺小心放入包中,随人流挤进地铁,一站站掠过,写实到站名们清晰可辨"旺角""黄大仙"...到某站又随人群而出,下地铁,然后进入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闹市区;走进一高档饭店,略显不自在,很快看到了老同学们,一个个春风得意,侃侃而谈;觥筹交错间Miss Chan若有所失,例行公事一样聚会结束,Miss Chan送走一个个开着私家名车或扬招TAXI的同学,孤独去找自己的公交车去,回到家里,打开窗吹吹夜风,去洗澡,临睡前把那盒精心包装的小礼物放回了抽屉.
电影接近尾声,长大的阿MAY成了OFFICE LADY (虽然这是麦兜在第3集最想做的理想职业,但后来麦太说OL是要被阉的便不得不放弃了,做Police, Lawyer, Doctor这些阉人的职业总比被阉强些),又是下班乘地铁,那一组特写场景,完全和电视剧集的结尾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电影里阿may看到巨大的小鸟气球想起童年,便去寻访麦兜。电视剧集作为终结篇则要消极感伤的多,也更现实些:阿may看到不远处斜对面座位上坐着成年后麦兜,也辨认出他来,想上前又犹豫再三,回忆起无数童年老友往事来,直到自己的目的站名想起,不得不向门口走去;镜头再倒回叙述这边麦兜显然也瞥见熟悉面孔,多次偷偷确认后确定是童年老友,欲上前又彷徨,也宁愿暗自忆旧起来,直到用余光瞥见阿may随着人群最后一个下了车,地铁门在她身后关上,地铁重新启动...然后一次又一次回放阿 may迈出最后一步的脚以及随后合上的地铁门,一遍又一遍,(以为时光可以倒流?没有,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彩色慢慢退去,最后只剩铅笔勾勒,再后来线条越来越简洁,最后寥寥数笔只剩那只迈出地铁的脚以及合上地铁的门淡去,全剧终。上字幕。
电影院里,旁边一对姐妹淘,看到麦兜与麦太互相背地许愿发誓时,二人互递纸巾拭泪,可看到麦太送走麦兜一个人住廉洁招待所洗澡,站在阳台上看武汉夜景霓虹初上夜风徐来的超慢特写时又抱怨起来,这是在凑时间吗?右边一对小情侣,女孩叽叽喳喳个没消停,看到麦兜在机场大巴蜷在母亲身边熟睡,大呼:老可爱的老灵的我也想要一个嘛!看完后,又貌似理智异常的对男友说,以后再不要看什么麦兜了,嘎难看的。前面的少妇带着六七岁的女儿看,看着看着,目瞪口呆,有些片断貌似也想拭泪,但在女儿面前也忍住了就用手不停推眼镜;欢快处也笑,不过不作声,后来大概后悔带女儿来看了,越看越觉得这消极颓废,处处竟是失败不如意的惨淡人生不适合激励年纪尚幼需要激励向前的女儿,可没想到女儿又笑得那么开心。电影散场,她若有所思片刻趁女儿不注意还是整理了整理了脸上的痕迹,没想到女儿独自高兴得如获至宝似的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麦兜很好看!谢谢你带我来看!”完全出乎她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