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查看话题 >亚平宁半岛东南遗落的美好
在这边角一隅,慢几乎超越了生活方式的范畴,成了一种信仰。我这匆匆的路人错肩而过,回味的,不过是它的一个背影罢了。
坦白说,如果没有年初Vueling促销活动的18欧来回机票,就不会有这短暂的三天停留。虽然常说意大利远不止罗马米兰威尼斯翡冷翠,但对于Puglia及Basilicata却迟迟没有想去的欲望——就连下决心买机票的时候,也不肯多留给自己几天,生怕失望。一是早听说这里经济落后于北方,交通不便,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传闻,二是看了些照片后觉得风格太简朴(难听点说,感觉有点落后),并不合自己的口味。到最后离开时却叹道: “唉,早知道多留几天就好了。哪怕一天也好。” 巴黎轰轰烈烈的全面罢工让航班延误了五小时,赶到Lecce的住处时已经午夜。本来就安排得紧的行程被进一步压缩,到旅程最后留给Bari的,只剩下最后一夜的几瞥。第二天正逢礼拜日,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亚平宁半岛最东面的城市Otranto看一眼。花了好大心思才查到礼拜日的公交车次,一天只有一班去,只有一班回,而且必须在Maglie转车。因为不是第一次来南方,所以买票什么的也还算顺利。兜兜转转近两小时后总算在正午前来到了Otranto。
那天算不上朗照,因此海也不是最好看的样子,不过路上见到亚得里亚海的那一刻还是激动了一下。穿过厚重的城墙进入老城,赶上主教堂中午关门之前进去。看过许多教堂后,Otranto的主教堂外观可以说是平淡无奇,但里面却有令人为之震撼的珍宝——
“生命之树”。教堂的地板几乎被这幅巨幅的马赛克画占满。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这次来值了。照片怎么也表现不了那棵树绵延不绝的宏大气魄,也收纳不尽它精雕细琢的繁复细节,非得亲眼看到才能体会。 伟大的艺术品总会让人想起生命本身。 教堂深处的珍宝室还供奉着六百年前土耳其人入侵时被杀害的800位不愿改信伊斯兰教的市民的尸骨,密密麻麻地堆在镶在墙里的玻璃框中。一段血的历史。我随即明白了为什么城墙造的那么厚——这里正是东来的土耳其人登陆半岛的首选位置啊!如今的风平浪静的亚得里亚海上小城,几百年前却时不时成为腥风血雨的战场。
从主教堂出来后就在老城闲逛。南方午后是休息时间,城里只有些许游客,在阳光下显得别样清闲。
可惜时间并不充裕的我没能清闲太久,在浅滩清澈的海水里走了走之后决定坐另一家公司运营的长途巴士,提前回Lecce。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不用那么赶的话……对着这海到傍晚都不会厌。 然而Lecce的历史中心的入口拿坡里门却以更惊艳之姿越入眼帘。两行夹竹桃花开得千娇百媚,高大的城门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辉,如果不是那些汽车提醒着这是现实,我会把这里当成幻境的入口。
有个专门的词组叫“莱切式巴洛克”。依然是炎热的午后,街上少行人,整个老城如同被擦拭干净的艺术品,安安静静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城里遍布的华美的金色巴洛克式石雕都来自一种叫“莱切石”的特殊石材,开采出来时柔软易于雕刻,雕刻完后质地却会很快变硬。于是他们说,Lecce的美是上天的恩赐。 但终归是艺术家们创造了这一切。除了巴洛克时代的建筑,还有希腊罗马时期的遗址,古城的一切,都记录着时光。
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当属圣十字教堂的立面。朋友跟我吐槽说,15年初那些脚手架就在了,居然到现在还没修好,这效率也是服了。可是就算有脚手架,也还是美得令人目不转睛。
夏日的热气随着暮色降临而渐渐消散,街上的人便一下子多了起来。主要街道和广场上几乎可以说是人潮汹涌,简直让人奇怪这么多人是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的。南方人天生的话唠属性让街市十分热闹,嘈杂中竟然透着一股生活的美好。那些华丽的建筑在精心设计过的灯光下也愈发优雅迷人,十足的电影取景感。我很愿意在这分美好中多徜徉,多看看别人幸福的样子,可惜第二天又将是一番舟车劳顿,只好早早回去睡觉。 于是我又想,啊!要是多留一天就好了。
Lecce到Matera的距离其实不远,但由于分属两个大区,用公共交通到达很麻烦。要先坐火车到Brindisi,换火车到Taranto,然后换巴士才能折腾到Matera。 关于这次旅行公共交通的回忆绝对是独特的,苦乐参半,就像咖啡的味道。出Taranto火车站后只有十分钟时间做完找到卖巴士票的地方——买票——找到上车的地方这一系列事情,否则就要在Taranto多等3小时,等于Matera也基本玩不成了。我问了好几个人却怎么也找不到确切的上车位置,只好站在我以为最接近的位置等着,过了上车时刻几分钟却还没看到车,在烈日下不知如何是好,内心无比焦急。 终于,我看到了那辆开往Matera的巴士,可是它在路对面直接开走了。我跑着在后面追,幸好它在不远处一处停靠站停了下来。我像被赦免了一样冲了上去。 人人都说意大利多么不靠谱,但我在意大利却屡屡做成一些按规则来说不可能的事。也许这也是我喜欢这国家的原因吧。 Matera在Basilicata大区,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感觉开出Taranto后一路的风景都有些许变化,丘陵更高耸,云更低……慢慢地天色阴沉下来,像是在酝酿一场雷雨。并不远的直线距离却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Matera时已经快下午2点,吃个饭躺了一会出来时已经5点了。 Matera的新城优美整洁但不别致,我顺着旅馆主人的指示前往第一个观景台,当这番对比强烈的景色出现在面前时,我目瞪口呆。
如果Matera没有新城,还有人会觉得这旧城很美吗?反正我只会觉得这里很悲惨。参观了一座石窟屋内部以后更是这么觉得。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口才从石窟中大规模迁出,想想他们世世代代住在这种狭小逼仄潮湿的地方,婴儿死亡率高达50%,连自己都觉得难受。
今天的Matera无疑是一桩壮美的躯壳。老城已经死了,鲜有人真正居住。餐馆、酒店和民宿遍布在老城的每个角落。旅游业让这里摆脱了贫困,游客却涌来看它曾经贫困不堪的样子。乍看破落的古城,其实被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好像博物馆里供起来的展品。比如参观的那狭小的Sassi石窟,若是还是如当初时住着人养着家畜,有谁会来参观呢?
走了一阵子便下起了雷雨,在一个洞窟里躲过雨势后再出发时,老城里游客都几乎消失不见了。最中心部分好几条街道都只有我一个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怖感。这里强烈地让我回想起非斯,突然深深地理解了向导说的那句“非斯老城是个活着的城市”,那些混乱的人流,叫卖声,路边摊,到处都是的清真寺,喇叭里催促祈祷的声音,一下子都显得十分鲜活。非斯也时不时让我觉得有点恐怖,不过那种恐怖感源自对未知事物的本能恐惧,而Matera的老城有种彻骨的荒凉,特别是衬着南意地形壮阔的峡谷和对岸山上的零星的石窟,几乎不像存在于现世的地方。
最后一天要尽量给Alberobello和Polignano a Mare留时间,又是交通十分折腾的一天,这两地方其实离很近但没有直接的公共交通连接(后来发现其实有,但信息实在太少我没有发现)。在淅沥的夜雨中拍了些夜景后,我买了些切片披萨,便回旅馆休息了。第二天,搭上清晨第一班去Bari的火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去旅馆放下行李,然后马不停蹄地坐另一家火车运营公司FSE的火车去Alberobello。顺便一提Bari有两个火车站,三家火车运营公司,Trenitalia和FSE的车在同一车站,可想而知那情形有多令人晕头转向。
Alberobello火车站出来通向蘑菇屋群的路标指的其实是条远路,要回火车站时用了Google地图才发现这点。其实去之前对trulli不太感冒,想象里中景色也就那样,而且肯定又是个商业化的死城,实在是冲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头才去的。但真的置身其间时,还是忍不住赞叹——真的好美,仿佛身处童话世界。
可惜呀,匆匆忙忙只呆了两小时,就急着往火车站走了。被自己鄙视的“商业化”小店,其实里面有不少好玩的东西,比如全村的微缩模型,阳台景色也各异,都没来得及多逛几个。回火车站的路上一边走又一边在后悔。那两天的心情几乎都是这样大起大幅,先是被景色惊艳,然后因为时间不够太匆忙而懊恼,又舍不得不去另外的目的地,等到了下一个目的地,又被惊艳到,如此循环。 最后奔向了另一个亚得里亚海上的小城,Polignano a Mare。到达的时候天气有点阴沉,但近岸的海依然可以见底,透着翡翠一样的深绿色。好像正好碰上什么活动,老城里一群警察穿着制服敲锣打鼓,有人把圣母像从教堂抬出来。旧城与新城分界的街上两旁摆满了露天摊位,卖各种杂货和小吃,一瞬间仿佛回到小时候家乡的夜市。 傍晚的凉风里我顺着海岸线行走,在一个又一个观景台处惊讶于这座建于悬崖上的城市的独特的美,走着走着就汇进了大群的意大利人之中。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买了点吃的,下台阶到一个较为低缓的海岸礁石上坐下来看夕阳。等阳光穿破厚厚的云层照耀到这里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然后又不情不愿地回Bari休息。洗漱完后还是去港口和老城转了一圈,半夜路上几乎看不到人。温度正好,那种穿着短袖可以感觉到的清凉。回想下这三天,太多的新信息让我觉得恍如隔世。 第二天早上9:00的飞机回去,并没有晚点。飞过普利亚北部的加尔加诺峡和那个彩色的湖(和八角蒙特堡一样,也是自己舍弃的行程),沿着意大利东海岸一路北上。 这国家对我总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