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月,塞尔维亚,黑山
这次旅行所配的电影关键词:南斯拉夫/库斯图里卡/生命是个奇迹。行前我找来了“生命是个奇迹”这部电影,与关于由这部电影而诞生的塞尔维亚木头村的故事。
我们这代人生不逢时,没来得及赶上聚在集体大院儿里看南斯拉夫老电影的日子。我们的父母那一代对南斯拉夫电影有着很深的情节,像我舅舅,提到“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会两眼发亮,开始兴高采烈的叙述一些片段,以及那个时代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因为南斯拉夫电影和阿尔巴尼亚电影一样,是他们像我这般年级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的南斯拉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兄弟,同时与美国和苏联交恶。以至于当科索沃战事爆发时,我们很多国人还是站在社会主义兄弟的立场上为南联盟打抱不平,却浑然不觉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铁托大帝到米洛舍维奇,从南斯拉夫到“塞尔维亚和黑山”,再到“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在不知不觉的变革与动荡后终于变成了一个史称。因此,库斯图里卡在他饱受赞誉的“地下”的序幕打出“从前,曾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这样一段字幕时,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去拍摄这样一部浓缩祖国历史的电影,以至于也许我会在以后怀念在这片地域的这次奇妙旅行时,也许会找出这个疯子的传记来看一看。
而至于这次的旅行,总结下来就是:奇妙。
离开的当天晚上,我凭塞尔维亚领馆官方首页的公告:“持有美国十年往返签证的外国护照可自由进出塞尔维亚30天”来到首都机场T2航站楼边检,随即被拒绝出境。某边检负责官员(不点名)经过反复推敲,拿出一张复印文件并遮遮掩掩的向我证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给他们下达的政策是拥有美国十年往返签证的外国人的护照才能去塞尔维亚,而不是中国人的,“我不管塞尔维亚怎么说的,我只认部级文件!你不去看我们自己的规定,去人家的地方看人家的规定做什么!”。这个时候去和他强调部级有关人员在翻译文件时对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出现了严重错误显然是徒劳的,于是我只好问他,如果这件事情之后被证明了是你的问题,而影响了我的旅行,你如何负责。不曾想在他恼羞成怒的以为我在威胁他之后,业余的说道“我可以负全部责任!可如果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怎么负责!”(我还能怎么负责啊旅程都要被你毁了…)。他似乎是发现了自己的语失,又磨叽了一会儿,然后大体说道,“这样吧,你去换一条通道,你就说你要从塞尔维亚转机去美国吧,对了,不许把发生的这些东西放到网上或者告诉任何人!!!还有!塞尔维亚要是不让你入境你自己负责!”
Opps,我还是放到网上了。并且我决定负责任的告诉拥有美国十年多次往返签证,并且懒的办申根签证,并且想去塞黑的你们,大胆的去吧,部级文件的翻译是错误的,这次事件后,他们应该会改正的(不说为什么了就)。
最终,我顺利的通过莫斯科转机到了贝尔格莱德,所以没有得到被塞尔维亚不让我入境而自己需要对此负责的机会。
以下正式进入游记阶段。
=============================================
首先,去塞黑旅行的一些tips:
1. 塞尔维亚第纳尔在市区兑换点换最划算,当前汇率1EUR=120SDR左右,不用在机场换,国内换好欧元带过去即可;黑山使用欧元。
2. 在塞黑开车一定要注意车速,沿途总会有警车出没,藏在视野盲区的拐弯处。万一超速被叫停,堆满一脸傻笑外加语言不通会帮你逃过一劫(亲测有效)。
3. 塞尔维亚的电话卡在市区报亭可买到,便宜至极。这次赶上做活动,200第纳尔(相当于12块钱人民币)送500分钟通话以及2G的流量。一般来讲Telenor和VIP都不错。但开到山路时会失去信号,以及到了黑山就不能使用。
4. 塞尔维亚的物价就如同他们的电话卡一样便宜,在这个人均月薪2000多人民币的国家,你可以在可控范围内为所欲为。
5. 此行在贝尔格莱德我住在Courtyard City Center。是塞黑唯一一家万豪旗下的旅居酒店,设施非常新(刚建成1年),地点非常棒(面对市中心自由广场),服务非常友善(我体验过万豪最好的服务之一)。健身房宽敞无人,早餐的Waffle不次于布鲁塞尔的Maison Dandoy!我说真的!
6. 铁托的墓地,又叫house of flowers,在南斯拉夫博物馆群里,Muzej Istorije Jugoslavije. 不要找错地方。
7. Knez Mihailova大街是贝尔格莱德最繁华的步行街,街上有一些意大利手工的服装店,made in italy,性价比超高,样式也很好。
8. 去木头城Mokra Gora坐小火车可以当日去买票,就算座票卖完了还可以买站票,非常值得体验,具体可见:http://regevelya.com/sargan-eight
9. 进入Kotor老城后花3欧爬到顶点,你这一路都会不停赞叹。
10. 安曼酒店集团在黑山的Budva郊区Sveti Stefan区建了一座奢华的半岛,整座半岛的房间平均每晚2000欧元以上。这里真正的建议是住在半岛外面的海景公寓里,推开阳台可以看到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上的日落,而此时安曼半岛变成了画面中的点睛之景。这也是我认为安曼半岛对于美丽的Budva最大的贡献。土豪随意。
美食部分(我只推荐最好的):
11. 塞尔维亚的Ajvar sause是用茄子,青椒,蕃茄与各式香料制作的巴尔干风味酱,抹在面包上一绝,是我此行每日早餐必备。Mama’s是最好的牌子,不含任何添加剂,可以带回国。
12. 贝尔格莱德有两家塞黑最好吃的冰激凌店,Moritz Eis和Crna Ovca,都在Mihailova大街附近。
13. Cevap是塞尔维亚最具特色的食物,To Je To是最好吃的一家,trip advisor可搜到。
14.塞尔维亚本地的黑山羊和野鹿肉也值得你吃到天昏地暗鼻血连连。吃黑山羊推荐去城堡附近的Gradska,店主夫妇的招牌杰作。野鹿肉推荐鼎鼎大名的Kalemegdan Teresa,就在城堡中心。那第一口鹿肉下去的绝妙感觉让我此刻口水直流。
15. 塞尔维亚的连锁甜品店Ja <3 Stark中的樱桃酒心黑巧克力是很好的伴手礼。
16. 若在黑山看到了家庭自制的蜂蜜,里面塞满了坚果,一定记得买几瓶带回国,否则会后悔。
17. 在黑山,若你去了Budva,一定要在Konoba Lago吃一顿饭,点招牌的章鱼,还有鱼汤,野芦笋意面。店主在加州长大,但父母是塞黑人,这是此行遇到的最棒的餐厅。
=============================================
贝尔格莱德机场国际区为近些年新修,但面积与客流量也并不算大。一楼几乎被租车公司占据了每个窗口,但并非每一家都有着正常的思维模式。比如塞尔维亚的Europcar不承认中国驾照的理由是因为中国不承认塞尔维亚的驾照。
“哥们儿真心对不住,因为塞尔维亚人用自个儿的驾照没法儿在中国开车,所以我们为了公平,你们的驾照跟这儿也就无效了,这是公司根据政府指示所做的规定。但是吧,悄悄儿跟您说,您可以试试看旁边那些小公司,他们的要求没这么严。另外我也想不通这是为啥,其实我一直以为中塞关系还挺好的…”
我也想不通啊,自驾的所有大陆和国家,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过这哥们儿倒没骗我,隔着不远的且无比冷清的本地租车公司Uni Car的窗口,Marco坐在里面无所事事的玩儿着自己的肚子。果然,小公司看到生意来了立马喜笑颜开,“南极驾照跟我这儿也照用!”Marco生怕我再货比三家,直接给了我最优惠的价格和一辆全新自动档Opel,交代了一些重要交通规则后又送了我全套保险。
启动了车,此时已下午3点。巴尔干半岛的晚春,天空中连绵起伏的云层遮蔽了日光,让人感受着苟延残喘的冬日凉意。从机场开往市中心酒店的途中,经过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17年前的那场战争带来的伤痛由一块墓碑记刻,墓碑下有三束花草。
关于战争,这是一座自公元前3世纪建城以来,被炮火夷为平地并重建过44次的城市,而17年前的北约轰炸是最近的一次。1999年3月到6月间,南斯拉夫人在硝烟中告别了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在贝尔格莱德住的酒店前台姑娘Jelena当年只有9岁,大堂经理Ranko当年也才20出头。据他们说,既然无法逃避,那么南斯拉夫人就直面现实并保持快乐。篮球场上的少年们那时对着当空驶过的北约战斗机比划:“嘿!卢瑟儿!往你爷爷这儿炸啊!”
走在街上,我会不可避免地与一些记录着战争岁月的涂鸦与遗址相遇,在行人沉默的凝望中,它们撕破着贝尔格莱德如今从容的欧洲化表象,象征着集体的记忆拒绝与现在和解。塞尔维亚政府大厦(相当于我们的人民大会堂)门口长久的挂着接近50米的巨大横幅,上面记录着在17年前战争中所死去的孩子,少年和大人们的照片和名字。横幅上写着“我们永远不会原谅造成这段阴暗时光的罪犯们”,让每一个过往的人都心存悲意。如今这座城市已经持续了17年的和平时光,尽管在此期间,塞尔维亚从两次解体中独立为一个国家,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平静的生活已经胜过了一切。2000年,取代米洛舍维奇成为南斯拉夫总统的科斯图尼察发表演讲:“我是一个普通人,就像你们一样。我无意重建世界秩序,宁愿和你们一起重建这个国家。我知道你们想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一般的国家,在这里一切都普普通通:经济、生活水准、工业发展、医疗和媒体。”
然而,贝尔格莱德如今的平静所带来的一切并不尽如人意。塞尔维亚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只有1990年战前的80%,去年的失业率超过20%。贝尔格莱德人如他们的农民祖辈一样生活,只不过是慵懒地坐在波西米亚区的廉价咖啡馆花掉最后一个铜板,而非乡间小屋前,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常态——将最好的年华浪费在闲坐与谈笑之间。无论身负何种重担,这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始终将他们拖回原点。他们并不因此焦虑于存在的意义。或许,没有硝烟的生活,才是历史给予他们的最宝贵的馈赠。
白日中,塞尔维亚最著名的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游客也并不会有很多。这尊孤傲庞大的城堡位于老城(也是市中心)西北角的最高点,呈现着古罗马与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就算是劳动节,游客也很稀少,偶尔的成年人抱着小孩子穿梭于古老的城墙中,随处都可找一个歇脚点安静的看云起云落。在灵魂和身体都处于飘忽在天上的状态下从东南门出来,直接与最繁华的市中心Knez Mihailova大街无缝链接。这时,街头艺人充满情怀和诚意的演奏与餐馆中的Cevap烤肉的香味会把你立刻带回地面。
夜日里,你可以轻易的感受到白日中那些古典建筑在夜晚变的格外华丽雄伟,这源于欧洲城市特别擅于对灯光的使用。欧洲人总能把灯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使投射出的灯光的角度将一座建筑映射的恢弘典雅。人们在夜晚漫步在市中心和周边巷尾,悠闲自在的享受着欧洲古典主义留下的鹅卵石步行道,经过着随处可见的露天酒吧与商铺前面的流浪艺人。这里酒如同一首安静的Bossanova,缓解着又浮躁社会带来的各种副作用。
在公路之旅正式开始之际,离开贝尔格莱德之前,去瞻仰铁托坟墓对于我是一种必须的仪式。这位社会主义建设大帝一生戎马生涯,在完成统一解放大业千古之后仅过了十年,由他一手完成解放的国家就再次解体,直到今日四分五裂成7个国家,仅剩下自己和妻子的灵柩放在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群的水晶花园中,每天都被游客与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生们包围。而我在行前对自己所做的大量精神准备,在见到那些夹杂着铁托遗物与周围鲜花的陈列中,变成了从小在国内参观各式伟人故居所等量齐观的形式。
场景始终似曾相识,终究这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遗留下来的形式啊。
从驱车离开铁托大帝的花园开始,一路经过Mokra Gora,Zlatar Lake Area,Durmitor National Park,Kotor,Budva,Sveti Stefan,Podgorica,Uvac,Uzice,Cacak,以及两次出关入关后,最终绕了一圈儿回到Belgrade。塞尔维亚与黑山的公路车辆很少,节假日也从来不会发生堵车的情况。山路,湖泊,草场,森林。大多数情况下车子都是在从森林中炸开般的道路上奔驰,各种崎岖连续的180度转弯不亚于行驶在拜县。但周遭随天气变幻而出现的奇妙景致也会伴随整个旅程,让人欣喜和自足,驾驶乐趣在这样的自然陪伴中让我无法自拔。
Mokra Gora是此行需要特别标记的一片地域。Drvengrad是里面的一座木头村,也是导演Emir Kusturica(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乌托邦,他的理想国。当年为了拍“Life is a Miracle”这部铁路情怀片,他来到了Mokra Gora这片80%被森林覆盖的地域。这里靠近波黑边境,有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sargan 8铁路。当年这曾是连接贝尔格莱德和萨拉热窝的重要铁路线,也是南斯拉夫这两座最大城市间的交通要道,旨在缓解陡峭山地对人们出行的限制。这条铁路因他开山辟地的8字形铁轨而得名“sargan 8”。木头村最初的雏形,是为剧组建造的生活区,后来导演就爱上了这里,将这里与崇山峻岭融合成一个村。这里的居民千百年来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他们饲养黄牛,建造木屋,制作木雕,于是木头村一切的建筑均为木头制造。取之自然,馈之自然。
晚上住在木头村中,第二天清晨里空气中的味道,让我在自3年前在比利时紫色森林的深处之后,再次刷新了对清新一词的认识。而整个村子,连同将村子包围的自然,与一两只起的很早的安静的狗一起,形成一片如画的景物融合。
在这里吃早餐,鲜红的桌布,竹篮里与盘中的食物,一切都让我心生美好。
从贝尔格莱德曲曲折折的开到Drvengrad木头村,途中横穿Tara国家公园,无数次180度的峰回路转与让人提心吊胆随时可能凹陷的石子路,用了四个小时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二天,同时也是东正教复活节日当天坐Sargan 8绿皮火车时,我被当地国家新闻台记者遇到并接受采访的原因--实在是很少有老外一路开到这里。
这架绿皮火车如今纯用于观光和纪念,情怀漫漫,一路穿行于sargan 8的隧道和绿野之中。老列车员温暖的笑容一如我一直以来,脑海中对于这个几十年前友好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想象。
离开Mokra Gora之后,Zlatibor就在距离40多公里的东南,也是前往黑山的必经之路,著名的Zlatibor Lake与Uvar大坝也都在沿途。但鉴于这一路你都会穿行于生态系统保持的异常完好的自然环境中,你的视觉已经很难被再度冲击,直到你一路开到在亚得里亚海环绕下的Kotor(科托尔)。
黑山最美的地方一定是科托尔。科托尔是地中海的重要港口,这里不仅有蔚蓝的港湾,还有一流的工事,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以及拿破仑都曾经统治过这里,一战时它还曾经是奥匈帝国三大港口之一。也正因如此,科托尔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饱经战火洗礼,还经历了过严重的地震和黑热病。天灾人祸后的数百年间,废墟中重建起的科托尔古城,在和平年间成为了亚得里亚海域最美的一部分。
科托尔古城城墙沿着山坡蜿蜒向上,爬一个小时左右到达顶点--飘扬着黑山国旗的要塞。这已算是欧洲最完整的长城。科托尔为修建这项工程付出了几世纪的努力。9世纪动工,到18世纪形成现在的规模,建设成本高过欧洲任何一座宫殿。这段欧洲长城在历史上经受了战争的各种考验,它曾抵挡过奥斯曼军队的入侵,守护着黑山人直到今日。
在曲折的古城巷弄里迷路,总会遇见一个又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总有无数留人脚步的咖啡馆和冰激凌店。古城里的每一块石头都烙下了光阴的斑驳,几百年的时间走过,一切无动于衷,只有石头上的纹路越发深刻。下午坐上小快艇到达水中心的圣母岩上,这里是一座小岛,岛上仅有一座教堂博物馆,它展示着黑山文化,历史和宗教留下的文明。在教堂的窗口我面朝亚得里亚海,眼前萧瑟海面上的淡雾虚幻着远处鳞次栉比的红屋顶。彼时正值雷震风雨,记忆便格外犹新。
在亚得里亚海边来一顿自由的午餐,一边吃着最新鲜的海鱼,一边看着海面上的飞鸟向远山飞去。在周围温暖清新的环境中,善待生活。
生活只有在被善待时,才会回馈给我们那些最美好的瞬间。而生活的意义,正是由这些美好的瞬间组成:
*贝尔格莱德的第一个清晨,起床在健身房器械热身之后,我走出酒店大门,空旷的自由广场在破晓的暮色中,站着一位刚刚宿醉而归的本地人。我们很自然的对视了一下之后,他开始好奇的和我交流和分享关于旅行和文化的种种,从他那边得到了一些本地人才知道的城市秘密。然后各自离去,祝福一天愉快。不过是简单的十分钟交谈,便完美了一天的开始。
*在黑山Kotor长城上遇到了一个人旅行而来的荷兰女子。从提醒她将不慎开口的背包拉链关上开始相知。这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老师拥有着无限对生活的热情与洒脱的心。
*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组在Sargan 8绿皮火车上刚好与我站在同一个车厢连接处。我对着旁边的树林发呆,他们则一边偶尔用塞语沟通接下来的采访工作,一边默默打量着身边的异客。终于从友好的微笑开始,在聊天中他们决定稍后正式开机,让我成为当晚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地方?这个简单又不那么简单的问题让我不经意间在有生之年第一次接受了新闻联播的采访。
*在黑山首都Podgorica北边200英里接近边境的小镇Mojkovac,当我们饥肠辘辘将车靠边停下去超市补充粮草,并在旁边一家本土快餐店买外带午餐的这段过程中,从身边经过的几乎所有的镇上居民都向我们投来了异常的目光。在确认自己衣冠举止无误后我意识到这是一种发现了外来人种的好奇目光。本土快餐店主Anna很友善的将我们超市中买的黄瓜在她店里洗净切好,并利用给我们做烤肉的间歇跑出店门,将隔壁小店的小哥叫了过来于我一起合影。听着他们兴奋的向我边快步踱来边喊:Chinese People!Chinese People!我瞬间理解了网红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
*在进入黑山边境至Durmitor National Park的途中,由于一泻千里的景观高速导致我不慎超速接近100%,被隐藏在拐弯深处的黑山警察叫住。一个高大的警官负责与我交流,另一个白胖的条子坐在警车里注视着我俩进展并准备以防不测随时掏出武器将我制服。而在我认怂般的憨笑及表现出无法用本地语言沟通的情况下,两位警察友好又无奈的也以憨笑的方式放过了我这个无害的旅行者。在重新上路前,我恋恋不舍的与这两位这辈子见过的最有人情味的警察深切握手。肢体动作与眼神交流的效率在有些时候胜过一切语言。
*最后一晚在贝尔格莱德Knez Mihailova上偶遇Amanda与她的民谣组合Whackalam Band。这两个自由的美国人用民谣的方式行走欧洲。Amanda那酷似Lonely Drifter Karen的声音让我们驻足许久,与他们聊天中每一秒我都感受着那喷薄而出的自由和情怀。
“Don’t stress out too much, enjoy the life!”
这是我离开贝尔格莱德之前,Jelena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之前和她与Ranko聊到关于生活,战争,工作,旅行,以及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态。其实无论在塞尔维亚,黑山,还是任何地方,人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因为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而倍感压力。我一直认为人生本应该简单而快乐,即使我们在追求简单快乐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扰和沮丧,但尽量不要本末倒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依赖旅行,因为他可以让我回到自己的初心,也就是生命的原始动力。当每个人的天命里都有一盏明灯,我们就不会在黑夜中迷失方向。而旅行其实就是那盏明灯充电的电池,让我可以以世界为单位,在不断遇到的人情中找到真诚。所谓初心即是如此。
行走途中,我们总会与当地或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产生关联,那种天然产生的志同道合般的共鸣,从不需要刻意思考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是作为World Citizen最美好的东西。按图索骥的快乐与不期而遇的美好永远都会接踵而至。踏破芒鞋逢烟雨,容身之处便是家。
我旅行的初心不仅是贪图地广人稀的片刻宁静,也不仅是欣赏美如油画的自然风景,更不是以俯视的姿态去窥探他人的生活秘密。就纯是想去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上所有不同地域的人们,属于这片地域的历史,文化,美食,艺术,运动。带着一种缘分般天成的气息去和他们交流,试图理解或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我把它看做一种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于是,每次旅行前的准备,每次旅行中的奇遇,和每次旅行后的文字记录,这一套完整的过程足以滋润我接下来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下一次的出发。或者换一种说法,直到下一次的充电。
一次奇妙的旅行,充满着奇妙的际遇。由这些瞬间组成的这段生活,与过去与未来的那些瞬间们一起,完善着我人生的意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行者乐人。
我们这代人生不逢时,没来得及赶上聚在集体大院儿里看南斯拉夫老电影的日子。我们的父母那一代对南斯拉夫电影有着很深的情节,像我舅舅,提到“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会两眼发亮,开始兴高采烈的叙述一些片段,以及那个时代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因为南斯拉夫电影和阿尔巴尼亚电影一样,是他们像我这般年级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的南斯拉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兄弟,同时与美国和苏联交恶。以至于当科索沃战事爆发时,我们很多国人还是站在社会主义兄弟的立场上为南联盟打抱不平,却浑然不觉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铁托大帝到米洛舍维奇,从南斯拉夫到“塞尔维亚和黑山”,再到“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在不知不觉的变革与动荡后终于变成了一个史称。因此,库斯图里卡在他饱受赞誉的“地下”的序幕打出“从前,曾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这样一段字幕时,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去拍摄这样一部浓缩祖国历史的电影,以至于也许我会在以后怀念在这片地域的这次奇妙旅行时,也许会找出这个疯子的传记来看一看。
而至于这次的旅行,总结下来就是:奇妙。
离开的当天晚上,我凭塞尔维亚领馆官方首页的公告:“持有美国十年往返签证的外国护照可自由进出塞尔维亚30天”来到首都机场T2航站楼边检,随即被拒绝出境。某边检负责官员(不点名)经过反复推敲,拿出一张复印文件并遮遮掩掩的向我证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给他们下达的政策是拥有美国十年往返签证的外国人的护照才能去塞尔维亚,而不是中国人的,“我不管塞尔维亚怎么说的,我只认部级文件!你不去看我们自己的规定,去人家的地方看人家的规定做什么!”。这个时候去和他强调部级有关人员在翻译文件时对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出现了严重错误显然是徒劳的,于是我只好问他,如果这件事情之后被证明了是你的问题,而影响了我的旅行,你如何负责。不曾想在他恼羞成怒的以为我在威胁他之后,业余的说道“我可以负全部责任!可如果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怎么负责!”(我还能怎么负责啊旅程都要被你毁了…)。他似乎是发现了自己的语失,又磨叽了一会儿,然后大体说道,“这样吧,你去换一条通道,你就说你要从塞尔维亚转机去美国吧,对了,不许把发生的这些东西放到网上或者告诉任何人!!!还有!塞尔维亚要是不让你入境你自己负责!”
Opps,我还是放到网上了。并且我决定负责任的告诉拥有美国十年多次往返签证,并且懒的办申根签证,并且想去塞黑的你们,大胆的去吧,部级文件的翻译是错误的,这次事件后,他们应该会改正的(不说为什么了就)。
最终,我顺利的通过莫斯科转机到了贝尔格莱德,所以没有得到被塞尔维亚不让我入境而自己需要对此负责的机会。
以下正式进入游记阶段。
![]() |
=============================================
首先,去塞黑旅行的一些tips:
1. 塞尔维亚第纳尔在市区兑换点换最划算,当前汇率1EUR=120SDR左右,不用在机场换,国内换好欧元带过去即可;黑山使用欧元。
2. 在塞黑开车一定要注意车速,沿途总会有警车出没,藏在视野盲区的拐弯处。万一超速被叫停,堆满一脸傻笑外加语言不通会帮你逃过一劫(亲测有效)。
3. 塞尔维亚的电话卡在市区报亭可买到,便宜至极。这次赶上做活动,200第纳尔(相当于12块钱人民币)送500分钟通话以及2G的流量。一般来讲Telenor和VIP都不错。但开到山路时会失去信号,以及到了黑山就不能使用。
4. 塞尔维亚的物价就如同他们的电话卡一样便宜,在这个人均月薪2000多人民币的国家,你可以在可控范围内为所欲为。
5. 此行在贝尔格莱德我住在Courtyard City Center。是塞黑唯一一家万豪旗下的旅居酒店,设施非常新(刚建成1年),地点非常棒(面对市中心自由广场),服务非常友善(我体验过万豪最好的服务之一)。健身房宽敞无人,早餐的Waffle不次于布鲁塞尔的Maison Dandoy!我说真的!
6. 铁托的墓地,又叫house of flowers,在南斯拉夫博物馆群里,Muzej Istorije Jugoslavije. 不要找错地方。
7. Knez Mihailova大街是贝尔格莱德最繁华的步行街,街上有一些意大利手工的服装店,made in italy,性价比超高,样式也很好。
8. 去木头城Mokra Gora坐小火车可以当日去买票,就算座票卖完了还可以买站票,非常值得体验,具体可见:http://regevelya.com/sargan-eight
9. 进入Kotor老城后花3欧爬到顶点,你这一路都会不停赞叹。
10. 安曼酒店集团在黑山的Budva郊区Sveti Stefan区建了一座奢华的半岛,整座半岛的房间平均每晚2000欧元以上。这里真正的建议是住在半岛外面的海景公寓里,推开阳台可以看到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上的日落,而此时安曼半岛变成了画面中的点睛之景。这也是我认为安曼半岛对于美丽的Budva最大的贡献。土豪随意。
![]() |
亚得里亚海上的安曼半岛作为背景会更美 |
美食部分(我只推荐最好的):
11. 塞尔维亚的Ajvar sause是用茄子,青椒,蕃茄与各式香料制作的巴尔干风味酱,抹在面包上一绝,是我此行每日早餐必备。Mama’s是最好的牌子,不含任何添加剂,可以带回国。
12. 贝尔格莱德有两家塞黑最好吃的冰激凌店,Moritz Eis和Crna Ovca,都在Mihailova大街附近。
13. Cevap是塞尔维亚最具特色的食物,To Je To是最好吃的一家,trip advisor可搜到。
14.塞尔维亚本地的黑山羊和野鹿肉也值得你吃到天昏地暗鼻血连连。吃黑山羊推荐去城堡附近的Gradska,店主夫妇的招牌杰作。野鹿肉推荐鼎鼎大名的Kalemegdan Teresa,就在城堡中心。那第一口鹿肉下去的绝妙感觉让我此刻口水直流。
15. 塞尔维亚的连锁甜品店Ja <3 Stark中的樱桃酒心黑巧克力是很好的伴手礼。
16. 若在黑山看到了家庭自制的蜂蜜,里面塞满了坚果,一定记得买几瓶带回国,否则会后悔。
17. 在黑山,若你去了Budva,一定要在Konoba Lago吃一顿饭,点招牌的章鱼,还有鱼汤,野芦笋意面。店主在加州长大,但父母是塞黑人,这是此行遇到的最棒的餐厅。
![]() |
Gradska的招牌黑山羊与走地鸡 |
![]() |
KalemegdanTeresa野鹿肉.这家最且唯一惊艳的菜 |
![]() |
贝尔格莱德最出名的两家冰激凌店,由内而外的舒服 |
![]() |
永远是旅行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
=============================================
贝尔格莱德机场国际区为近些年新修,但面积与客流量也并不算大。一楼几乎被租车公司占据了每个窗口,但并非每一家都有着正常的思维模式。比如塞尔维亚的Europcar不承认中国驾照的理由是因为中国不承认塞尔维亚的驾照。
“哥们儿真心对不住,因为塞尔维亚人用自个儿的驾照没法儿在中国开车,所以我们为了公平,你们的驾照跟这儿也就无效了,这是公司根据政府指示所做的规定。但是吧,悄悄儿跟您说,您可以试试看旁边那些小公司,他们的要求没这么严。另外我也想不通这是为啥,其实我一直以为中塞关系还挺好的…”
我也想不通啊,自驾的所有大陆和国家,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过这哥们儿倒没骗我,隔着不远的且无比冷清的本地租车公司Uni Car的窗口,Marco坐在里面无所事事的玩儿着自己的肚子。果然,小公司看到生意来了立马喜笑颜开,“南极驾照跟我这儿也照用!”Marco生怕我再货比三家,直接给了我最优惠的价格和一辆全新自动档Opel,交代了一些重要交通规则后又送了我全套保险。
启动了车,此时已下午3点。巴尔干半岛的晚春,天空中连绵起伏的云层遮蔽了日光,让人感受着苟延残喘的冬日凉意。从机场开往市中心酒店的途中,经过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17年前的那场战争带来的伤痛由一块墓碑记刻,墓碑下有三束花草。
![]() |
所有人都不会忘记历史 |
关于战争,这是一座自公元前3世纪建城以来,被炮火夷为平地并重建过44次的城市,而17年前的北约轰炸是最近的一次。1999年3月到6月间,南斯拉夫人在硝烟中告别了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在贝尔格莱德住的酒店前台姑娘Jelena当年只有9岁,大堂经理Ranko当年也才20出头。据他们说,既然无法逃避,那么南斯拉夫人就直面现实并保持快乐。篮球场上的少年们那时对着当空驶过的北约战斗机比划:“嘿!卢瑟儿!往你爷爷这儿炸啊!”
走在街上,我会不可避免地与一些记录着战争岁月的涂鸦与遗址相遇,在行人沉默的凝望中,它们撕破着贝尔格莱德如今从容的欧洲化表象,象征着集体的记忆拒绝与现在和解。塞尔维亚政府大厦(相当于我们的人民大会堂)门口长久的挂着接近50米的巨大横幅,上面记录着在17年前战争中所死去的孩子,少年和大人们的照片和名字。横幅上写着“我们永远不会原谅造成这段阴暗时光的罪犯们”,让每一个过往的人都心存悲意。如今这座城市已经持续了17年的和平时光,尽管在此期间,塞尔维亚从两次解体中独立为一个国家,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平静的生活已经胜过了一切。2000年,取代米洛舍维奇成为南斯拉夫总统的科斯图尼察发表演讲:“我是一个普通人,就像你们一样。我无意重建世界秩序,宁愿和你们一起重建这个国家。我知道你们想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一般的国家,在这里一切都普普通通:经济、生活水准、工业发展、医疗和媒体。”
![]() |
impromptus cosplay in Beograd |
![]() |
希望这座城市再不会受到炮火侵袭 |
![]() |
夜色下的南斯拉夫上一次战争留下的悲剧 |
然而,贝尔格莱德如今的平静所带来的一切并不尽如人意。塞尔维亚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只有1990年战前的80%,去年的失业率超过20%。贝尔格莱德人如他们的农民祖辈一样生活,只不过是慵懒地坐在波西米亚区的廉价咖啡馆花掉最后一个铜板,而非乡间小屋前,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常态——将最好的年华浪费在闲坐与谈笑之间。无论身负何种重担,这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始终将他们拖回原点。他们并不因此焦虑于存在的意义。或许,没有硝烟的生活,才是历史给予他们的最宝贵的馈赠。
![]() |
没有硝烟的街道 |
![]() |
清晨,市中心酒店一出门 |
![]() |
在这儿晨跑会不想停下来 |
白日中,塞尔维亚最著名的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游客也并不会有很多。这尊孤傲庞大的城堡位于老城(也是市中心)西北角的最高点,呈现着古罗马与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就算是劳动节,游客也很稀少,偶尔的成年人抱着小孩子穿梭于古老的城墙中,随处都可找一个歇脚点安静的看云起云落。在灵魂和身体都处于飘忽在天上的状态下从东南门出来,直接与最繁华的市中心Knez Mihailova大街无缝链接。这时,街头艺人充满情怀和诚意的演奏与餐馆中的Cevap烤肉的香味会把你立刻带回地面。
![]() |
黄昏下的Kalemegdan城堡 |
![]() |
黄昏下的城堡花园 |
夜日里,你可以轻易的感受到白日中那些古典建筑在夜晚变的格外华丽雄伟,这源于欧洲城市特别擅于对灯光的使用。欧洲人总能把灯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使投射出的灯光的角度将一座建筑映射的恢弘典雅。人们在夜晚漫步在市中心和周边巷尾,悠闲自在的享受着欧洲古典主义留下的鹅卵石步行道,经过着随处可见的露天酒吧与商铺前面的流浪艺人。这里酒如同一首安静的Bossanova,缓解着又浮躁社会带来的各种副作用。
![]() |
白日夜晚绚丽的建筑,欧洲人一直擅长灯光的使用 |
在公路之旅正式开始之际,离开贝尔格莱德之前,去瞻仰铁托坟墓对于我是一种必须的仪式。这位社会主义建设大帝一生戎马生涯,在完成统一解放大业千古之后仅过了十年,由他一手完成解放的国家就再次解体,直到今日四分五裂成7个国家,仅剩下自己和妻子的灵柩放在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群的水晶花园中,每天都被游客与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生们包围。而我在行前对自己所做的大量精神准备,在见到那些夹杂着铁托遗物与周围鲜花的陈列中,变成了从小在国内参观各式伟人故居所等量齐观的形式。
场景始终似曾相识,终究这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遗留下来的形式啊。
![]() |
铁托和铁托夫人的花园 |
从驱车离开铁托大帝的花园开始,一路经过Mokra Gora,Zlatar Lake Area,Durmitor National Park,Kotor,Budva,Sveti Stefan,Podgorica,Uvac,Uzice,Cacak,以及两次出关入关后,最终绕了一圈儿回到Belgrade。塞尔维亚与黑山的公路车辆很少,节假日也从来不会发生堵车的情况。山路,湖泊,草场,森林。大多数情况下车子都是在从森林中炸开般的道路上奔驰,各种崎岖连续的180度转弯不亚于行驶在拜县。但周遭随天气变幻而出现的奇妙景致也会伴随整个旅程,让人欣喜和自足,驾驶乐趣在这样的自然陪伴中让我无法自拔。
![]() |
此行大体路线 |
![]() |
贯穿始终的自驾乐趣,走走停停皆是景 |
Mokra Gora是此行需要特别标记的一片地域。Drvengrad是里面的一座木头村,也是导演Emir Kusturica(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乌托邦,他的理想国。当年为了拍“Life is a Miracle”这部铁路情怀片,他来到了Mokra Gora这片80%被森林覆盖的地域。这里靠近波黑边境,有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sargan 8铁路。当年这曾是连接贝尔格莱德和萨拉热窝的重要铁路线,也是南斯拉夫这两座最大城市间的交通要道,旨在缓解陡峭山地对人们出行的限制。这条铁路因他开山辟地的8字形铁轨而得名“sargan 8”。木头村最初的雏形,是为剧组建造的生活区,后来导演就爱上了这里,将这里与崇山峻岭融合成一个村。这里的居民千百年来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他们饲养黄牛,建造木屋,制作木雕,于是木头村一切的建筑均为木头制造。取之自然,馈之自然。
晚上住在木头村中,第二天清晨里空气中的味道,让我在自3年前在比利时紫色森林的深处之后,再次刷新了对清新一词的认识。而整个村子,连同将村子包围的自然,与一两只起的很早的安静的狗一起,形成一片如画的景物融合。
![]() |
木头村,库思图里卡的理想国 |
![]() |
清晨。静谧的村庄,初夏的森林 |
在这里吃早餐,鲜红的桌布,竹篮里与盘中的食物,一切都让我心生美好。
![]() |
木头村的餐厅,一个南斯拉夫村民的一日三餐 |
从贝尔格莱德曲曲折折的开到Drvengrad木头村,途中横穿Tara国家公园,无数次180度的峰回路转与让人提心吊胆随时可能凹陷的石子路,用了四个小时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二天,同时也是东正教复活节日当天坐Sargan 8绿皮火车时,我被当地国家新闻台记者遇到并接受采访的原因--实在是很少有老外一路开到这里。
这架绿皮火车如今纯用于观光和纪念,情怀漫漫,一路穿行于sargan 8的隧道和绿野之中。老列车员温暖的笑容一如我一直以来,脑海中对于这个几十年前友好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想象。
![]() |
森林里的小火车:Sargan 8 |
离开Mokra Gora之后,Zlatibor就在距离40多公里的东南,也是前往黑山的必经之路,著名的Zlatibor Lake与Uvar大坝也都在沿途。但鉴于这一路你都会穿行于生态系统保持的异常完好的自然环境中,你的视觉已经很难被再度冲击,直到你一路开到在亚得里亚海环绕下的Kotor(科托尔)。
黑山最美的地方一定是科托尔。科托尔是地中海的重要港口,这里不仅有蔚蓝的港湾,还有一流的工事,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以及拿破仑都曾经统治过这里,一战时它还曾经是奥匈帝国三大港口之一。也正因如此,科托尔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饱经战火洗礼,还经历了过严重的地震和黑热病。天灾人祸后的数百年间,废墟中重建起的科托尔古城,在和平年间成为了亚得里亚海域最美的一部分。
![]() |
The amazing Kotor |
科托尔古城城墙沿着山坡蜿蜒向上,爬一个小时左右到达顶点--飘扬着黑山国旗的要塞。这已算是欧洲最完整的长城。科托尔为修建这项工程付出了几世纪的努力。9世纪动工,到18世纪形成现在的规模,建设成本高过欧洲任何一座宫殿。这段欧洲长城在历史上经受了战争的各种考验,它曾抵挡过奥斯曼军队的入侵,守护着黑山人直到今日。
在曲折的古城巷弄里迷路,总会遇见一个又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总有无数留人脚步的咖啡馆和冰激凌店。古城里的每一块石头都烙下了光阴的斑驳,几百年的时间走过,一切无动于衷,只有石头上的纹路越发深刻。下午坐上小快艇到达水中心的圣母岩上,这里是一座小岛,岛上仅有一座教堂博物馆,它展示着黑山文化,历史和宗教留下的文明。在教堂的窗口我面朝亚得里亚海,眼前萧瑟海面上的淡雾虚幻着远处鳞次栉比的红屋顶。彼时正值雷震风雨,记忆便格外犹新。
![]() |
亚得里亚海面小岛上的教堂博物馆 |
![]() |
Kotor长城顶上俯视红屋顶连成的海 |
在亚得里亚海边来一顿自由的午餐,一边吃着最新鲜的海鱼,一边看着海面上的飞鸟向远山飞去。在周围温暖清新的环境中,善待生活。
![]() |
Lunch by the Sea |
生活只有在被善待时,才会回馈给我们那些最美好的瞬间。而生活的意义,正是由这些美好的瞬间组成:
*贝尔格莱德的第一个清晨,起床在健身房器械热身之后,我走出酒店大门,空旷的自由广场在破晓的暮色中,站着一位刚刚宿醉而归的本地人。我们很自然的对视了一下之后,他开始好奇的和我交流和分享关于旅行和文化的种种,从他那边得到了一些本地人才知道的城市秘密。然后各自离去,祝福一天愉快。不过是简单的十分钟交谈,便完美了一天的开始。
*在黑山Kotor长城上遇到了一个人旅行而来的荷兰女子。从提醒她将不慎开口的背包拉链关上开始相知。这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老师拥有着无限对生活的热情与洒脱的心。
*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组在Sargan 8绿皮火车上刚好与我站在同一个车厢连接处。我对着旁边的树林发呆,他们则一边偶尔用塞语沟通接下来的采访工作,一边默默打量着身边的异客。终于从友好的微笑开始,在聊天中他们决定稍后正式开机,让我成为当晚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地方?这个简单又不那么简单的问题让我不经意间在有生之年第一次接受了新闻联播的采访。
*在黑山首都Podgorica北边200英里接近边境的小镇Mojkovac,当我们饥肠辘辘将车靠边停下去超市补充粮草,并在旁边一家本土快餐店买外带午餐的这段过程中,从身边经过的几乎所有的镇上居民都向我们投来了异常的目光。在确认自己衣冠举止无误后我意识到这是一种发现了外来人种的好奇目光。本土快餐店主Anna很友善的将我们超市中买的黄瓜在她店里洗净切好,并利用给我们做烤肉的间歇跑出店门,将隔壁小店的小哥叫了过来于我一起合影。听着他们兴奋的向我边快步踱来边喊:Chinese People!Chinese People!我瞬间理解了网红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
*在进入黑山边境至Durmitor National Park的途中,由于一泻千里的景观高速导致我不慎超速接近100%,被隐藏在拐弯深处的黑山警察叫住。一个高大的警官负责与我交流,另一个白胖的条子坐在警车里注视着我俩进展并准备以防不测随时掏出武器将我制服。而在我认怂般的憨笑及表现出无法用本地语言沟通的情况下,两位警察友好又无奈的也以憨笑的方式放过了我这个无害的旅行者。在重新上路前,我恋恋不舍的与这两位这辈子见过的最有人情味的警察深切握手。肢体动作与眼神交流的效率在有些时候胜过一切语言。
*最后一晚在贝尔格莱德Knez Mihailova上偶遇Amanda与她的民谣组合Whackalam Band。这两个自由的美国人用民谣的方式行走欧洲。Amanda那酷似Lonely Drifter Karen的声音让我们驻足许久,与他们聊天中每一秒我都感受着那喷薄而出的自由和情怀。
![]() |
人,情 |
“Don’t stress out too much, enjoy the life!”
这是我离开贝尔格莱德之前,Jelena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之前和她与Ranko聊到关于生活,战争,工作,旅行,以及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态。其实无论在塞尔维亚,黑山,还是任何地方,人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因为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而倍感压力。我一直认为人生本应该简单而快乐,即使我们在追求简单快乐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扰和沮丧,但尽量不要本末倒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依赖旅行,因为他可以让我回到自己的初心,也就是生命的原始动力。当每个人的天命里都有一盏明灯,我们就不会在黑夜中迷失方向。而旅行其实就是那盏明灯充电的电池,让我可以以世界为单位,在不断遇到的人情中找到真诚。所谓初心即是如此。
行走途中,我们总会与当地或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产生关联,那种天然产生的志同道合般的共鸣,从不需要刻意思考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是作为World Citizen最美好的东西。按图索骥的快乐与不期而遇的美好永远都会接踵而至。踏破芒鞋逢烟雨,容身之处便是家。
我旅行的初心不仅是贪图地广人稀的片刻宁静,也不仅是欣赏美如油画的自然风景,更不是以俯视的姿态去窥探他人的生活秘密。就纯是想去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上所有不同地域的人们,属于这片地域的历史,文化,美食,艺术,运动。带着一种缘分般天成的气息去和他们交流,试图理解或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我把它看做一种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于是,每次旅行前的准备,每次旅行中的奇遇,和每次旅行后的文字记录,这一套完整的过程足以滋润我接下来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下一次的出发。或者换一种说法,直到下一次的充电。
一次奇妙的旅行,充满着奇妙的际遇。由这些瞬间组成的这段生活,与过去与未来的那些瞬间们一起,完善着我人生的意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行者乐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