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醉古堂剑扫》卷七道: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仗令人轻,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静,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中国的许多传统乐器,不仅音色美,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能触动与之相关的联想轴上一系列的想象,比如说起箫,便会想到“客有吹洞箫者”,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想到弄玉吹箫。琴也是如此。士大夫和居士的琴并非为了演奏给“观众”听,它的倾听者多为花鸟鱼虫、山水自然,或二三知音。古琴的声音不大,可是余音袅袅,自有一股沉稳的穿透力。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百科介绍
《溪山琴况》论“淡”: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古人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琴作为“礼乐”之器,有重要的教化功能,而这篇仅仅想为诸位读者介绍一些笔者欣赏的琴曲而已,在我看来,琴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所代表的心游万仞、的儒释道合一的居士生活方式。琴意深远,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或许难以领悟其中神髓,然而并非意味着只有垂垂老矣时才能听琴。当琴声响起,你我的心中感到平静、安宁、释然,能有一份意兴悠远的感发,这便足够了。正所谓“会得五弦琴上意,水流云在已多时。”
成公亮老先生有一张古琴专辑名为《如是宁静》,据说是用唐琴“秋籁”弹奏的。收录了《桃源春晓》、《忆故人》、《听松》、《明君》、《洞庭秋思》、《文王操》、《凤翔千仞》七首曲子。
《神奇秘谱》题解:
是曲者,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酒狂》是为数不多的具有“狂欢”意味的琴曲(《广陵散》则是唯一不“中和”而具“杀伐之象”的乐曲)。古老的琴谱没有严格的节奏记录,往往不同的琴家会因个人的水平、个性、气质弹奏出不同的风格,也正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弹奏出自己心中所理解的乐曲。吴景略先生的这曲十分洒脱欢乐;张子谦先生的琴声略低,把酒临风,听起来更悠闲惬意;姚丙炎先生显得内敛自持,似对坐小酌;龚一先生一曲则跌宕有致,真好像大醉一般。
《神奇秘谱》题解:
“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潇湘水云》作者郭沔是南宋浙江永嘉人,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在湖南永州)为奔腾云水所蔽,深感国事飘零,激起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借水光云影,以寄抑郁、眷念之情。开头一段云水渺茫之境尤为喜爱。
《离骚》
《神奇秘谱》题解:
离骚之操有二,其十八段者,屈原自作也;十一段者,后人追感而作也。按离骚经曰,“屈原名平,与楚同姓,仕於怀五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五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历国士。入则与五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候,谋分职修。王以亲亲,珍之。后被谗,王疏屈原,亲亲日衰。原忧心烦乱,乃作离骚。上述唐、虞三后之治,下序桀、纣、羿、浇之乱,冀君觉悟,反於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使张仪谲诈,诱与俱会武关,原谏怀王勿行,不听而往,遂为所胁,卒客死於秦;而襄王立,复用谲言,迁屈原於江南。原复作九歌、天问、远游、渔父等篇,冀伸己志,以悟君心,而终不见省。”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乃付诸徽轸告于上下也。
《琴苑心传全编》:
芳草为伍,郁志秋江,名山摇落,伤心迟暮,人各有情,何能巳巳,弹此操,一遇哀怨离愁,无端交集。
现当代著名的琴家大致有成公亮、李祥霆、吴景略、龚一、管平湖、张子谦、姚丙炎等等这些老前辈,李祥霆先生的学生巫娜的许多古琴专辑如《莲心不染》、《闲云点点》,兼具佛禅意味。另有一张名为《秋水悠悠》的合作专辑(与《空山寂寂》是姊妹篇),尤喜第一首《秋水悠悠》,有没有想到庄子的《秋水篇》呢?
云水来相聚,共听海潮音
琴曲也会有“歌词”,即“琴歌”,苏轼曾写过《醉翁操》,其辞绝妙。其中荷蒉过山前的典故出自《论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提到这则,忍不住补上另一则: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春秋时期的高人隐士着实不少。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渔樵问答》也是一首名曲,歌词众多,选择笔者较为喜欢的一篇共赏。所谓隐居独处、忘怀世事,现代已很难做到,不过,这种没有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界,心灵自由、悠游山水的生活,月明风清、天高云淡的境界,又怎么能忍住不去想象和追求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靠丹崖,整顿丝钩。人山濯足溪流。驾一叶扁舟,往来江湖里行乐,笑傲也王侯。但见白云坡下,又见绿水滩头。相呼相唤,论心商榷也不相尤。宠辱无关,做个云外之叟。
长江浩荡,举棹趁西风,箬笠簑衣,每向水深际侣渔虾,湖南湖北是生涯。只见白苹红蓼,满目秋容也交加。放情物外兮堪夸,橹声摇轧那咿哑,出没烟霞。
饮泉息石在山中,此江山不换与三公。只见矗崎岖犹有路通,野客并那山翁,竹径更有松风。遁世逍遥,茫然不知南北与那西东。山无历,寒到便知冬。山寺远,回不闻钟声。仰观那悬崖峭壁,峻坂高峰,飞泉瀑布,随意纵横。逃名天地外也,有甚么那愁容。大啸一声,山谷皆鸣。无挂碍,别红尘,却疑身在五云中。
得鱼时将来细剖,需此斗酒,乘月泛沧浪,尽醉而休。高歌那一曲,信口胡诌。无腔笛,雅韵悠悠。撇却许多闲愁,又何忧。
看他步入云窝,过些羊肠鸟道,闻些猿啼鹤唳,恍似王质也烂柯。雪深泥滑兮,怎奈如何。险危坡,要斟酌,不如轻轻束担免蹉跎。
三江五湖,任我遨游。有时下丝纶,独钩寒江,方涉江浦也,却又行到那巴丘。浅水汀洲,懒见那鹬蚌相持,向午也就归舟。诚恐风波突起处,滩濑涨恶,要休时,急忙怎得休。
山林居士,原不爱去趋势朝。烟霞老叟,清操绝欲转高。披粗衣,食淡饭也,草舍团瓢。闲谈今古,何羡重茵鼎食,悬佩紫授,并那戴着金貂,月白风清,受用不了。
渔翁樵子也,俱是严陵、吕望辈,振起乎那高标。乐山乐水乐陶陶,看渔樵乐意多饶。幕天席地风骚,戴月推敲。
“被爱琴之人昵称为“老八张”的这八张CD的最大价值,在于“老”。作为1956年的历史老录音,它所保存的是中国最后一代传统古琴大师的集体面貌——1994年老八张出版时,出现在这套CD中的22位各琴派第一流高手尚有2人在世,而今已全部作古,当时协助出版CD的女琴家王迪也已于去年离世。
旷世之意在于老一辈琴家的境界不可复得,几乎无人能够再超越。把老八张和雨果、龙音两家公司发行的一些中青年琴家的录音相比,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技术不是问题,晚一辈的琴家所奏琴曲,琴意或浅或偏或怪或媚或拘谨或做作,总有不入耳之声。
这种境界的区别,在我看来,某种程度还是延续了一直以来文人琴和艺人琴的差异,老八张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琴最初也是最后的集体亮相。”
——节选自豆瓣乐评《老八张》,作者:少年
全文阅读地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061892/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仗令人轻,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静,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中国的许多传统乐器,不仅音色美,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能触动与之相关的联想轴上一系列的想象,比如说起箫,便会想到“客有吹洞箫者”,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想到弄玉吹箫。琴也是如此。士大夫和居士的琴并非为了演奏给“观众”听,它的倾听者多为花鸟鱼虫、山水自然,或二三知音。古琴的声音不大,可是余音袅袅,自有一股沉稳的穿透力。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百科介绍
《溪山琴况》论“淡”: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古人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琴作为“礼乐”之器,有重要的教化功能,而这篇仅仅想为诸位读者介绍一些笔者欣赏的琴曲而已,在我看来,琴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所代表的心游万仞、的儒释道合一的居士生活方式。琴意深远,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或许难以领悟其中神髓,然而并非意味着只有垂垂老矣时才能听琴。当琴声响起,你我的心中感到平静、安宁、释然,能有一份意兴悠远的感发,这便足够了。正所谓“会得五弦琴上意,水流云在已多时。”
成公亮老先生有一张古琴专辑名为《如是宁静》,据说是用唐琴“秋籁”弹奏的。收录了《桃源春晓》、《忆故人》、《听松》、《明君》、《洞庭秋思》、《文王操》、《凤翔千仞》七首曲子。
![]() |
《神奇秘谱》题解:
是曲者,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酒狂》是为数不多的具有“狂欢”意味的琴曲(《广陵散》则是唯一不“中和”而具“杀伐之象”的乐曲)。古老的琴谱没有严格的节奏记录,往往不同的琴家会因个人的水平、个性、气质弹奏出不同的风格,也正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弹奏出自己心中所理解的乐曲。吴景略先生的这曲十分洒脱欢乐;张子谦先生的琴声略低,把酒临风,听起来更悠闲惬意;姚丙炎先生显得内敛自持,似对坐小酌;龚一先生一曲则跌宕有致,真好像大醉一般。
《神奇秘谱》题解:
“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潇湘水云》作者郭沔是南宋浙江永嘉人,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在湖南永州)为奔腾云水所蔽,深感国事飘零,激起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借水光云影,以寄抑郁、眷念之情。开头一段云水渺茫之境尤为喜爱。
《离骚》
《神奇秘谱》题解:
离骚之操有二,其十八段者,屈原自作也;十一段者,后人追感而作也。按离骚经曰,“屈原名平,与楚同姓,仕於怀五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五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历国士。入则与五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候,谋分职修。王以亲亲,珍之。后被谗,王疏屈原,亲亲日衰。原忧心烦乱,乃作离骚。上述唐、虞三后之治,下序桀、纣、羿、浇之乱,冀君觉悟,反於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使张仪谲诈,诱与俱会武关,原谏怀王勿行,不听而往,遂为所胁,卒客死於秦;而襄王立,复用谲言,迁屈原於江南。原复作九歌、天问、远游、渔父等篇,冀伸己志,以悟君心,而终不见省。”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乃付诸徽轸告于上下也。
《琴苑心传全编》:
芳草为伍,郁志秋江,名山摇落,伤心迟暮,人各有情,何能巳巳,弹此操,一遇哀怨离愁,无端交集。
现当代著名的琴家大致有成公亮、李祥霆、吴景略、龚一、管平湖、张子谦、姚丙炎等等这些老前辈,李祥霆先生的学生巫娜的许多古琴专辑如《莲心不染》、《闲云点点》,兼具佛禅意味。另有一张名为《秋水悠悠》的合作专辑(与《空山寂寂》是姊妹篇),尤喜第一首《秋水悠悠》,有没有想到庄子的《秋水篇》呢?
![]() |
云水来相聚,共听海潮音
琴曲也会有“歌词”,即“琴歌”,苏轼曾写过《醉翁操》,其辞绝妙。其中荷蒉过山前的典故出自《论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提到这则,忍不住补上另一则: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春秋时期的高人隐士着实不少。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 |
《渔樵问答》也是一首名曲,歌词众多,选择笔者较为喜欢的一篇共赏。所谓隐居独处、忘怀世事,现代已很难做到,不过,这种没有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界,心灵自由、悠游山水的生活,月明风清、天高云淡的境界,又怎么能忍住不去想象和追求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靠丹崖,整顿丝钩。人山濯足溪流。驾一叶扁舟,往来江湖里行乐,笑傲也王侯。但见白云坡下,又见绿水滩头。相呼相唤,论心商榷也不相尤。宠辱无关,做个云外之叟。
长江浩荡,举棹趁西风,箬笠簑衣,每向水深际侣渔虾,湖南湖北是生涯。只见白苹红蓼,满目秋容也交加。放情物外兮堪夸,橹声摇轧那咿哑,出没烟霞。
饮泉息石在山中,此江山不换与三公。只见矗崎岖犹有路通,野客并那山翁,竹径更有松风。遁世逍遥,茫然不知南北与那西东。山无历,寒到便知冬。山寺远,回不闻钟声。仰观那悬崖峭壁,峻坂高峰,飞泉瀑布,随意纵横。逃名天地外也,有甚么那愁容。大啸一声,山谷皆鸣。无挂碍,别红尘,却疑身在五云中。
得鱼时将来细剖,需此斗酒,乘月泛沧浪,尽醉而休。高歌那一曲,信口胡诌。无腔笛,雅韵悠悠。撇却许多闲愁,又何忧。
看他步入云窝,过些羊肠鸟道,闻些猿啼鹤唳,恍似王质也烂柯。雪深泥滑兮,怎奈如何。险危坡,要斟酌,不如轻轻束担免蹉跎。
三江五湖,任我遨游。有时下丝纶,独钩寒江,方涉江浦也,却又行到那巴丘。浅水汀洲,懒见那鹬蚌相持,向午也就归舟。诚恐风波突起处,滩濑涨恶,要休时,急忙怎得休。
山林居士,原不爱去趋势朝。烟霞老叟,清操绝欲转高。披粗衣,食淡饭也,草舍团瓢。闲谈今古,何羡重茵鼎食,悬佩紫授,并那戴着金貂,月白风清,受用不了。
渔翁樵子也,俱是严陵、吕望辈,振起乎那高标。乐山乐水乐陶陶,看渔樵乐意多饶。幕天席地风骚,戴月推敲。
“被爱琴之人昵称为“老八张”的这八张CD的最大价值,在于“老”。作为1956年的历史老录音,它所保存的是中国最后一代传统古琴大师的集体面貌——1994年老八张出版时,出现在这套CD中的22位各琴派第一流高手尚有2人在世,而今已全部作古,当时协助出版CD的女琴家王迪也已于去年离世。
旷世之意在于老一辈琴家的境界不可复得,几乎无人能够再超越。把老八张和雨果、龙音两家公司发行的一些中青年琴家的录音相比,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技术不是问题,晚一辈的琴家所奏琴曲,琴意或浅或偏或怪或媚或拘谨或做作,总有不入耳之声。
这种境界的区别,在我看来,某种程度还是延续了一直以来文人琴和艺人琴的差异,老八张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琴最初也是最后的集体亮相。”
——节选自豆瓣乐评《老八张》,作者:少年
全文阅读地址: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061892/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