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蓝深蓝》
![]() |
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可能就是你说的horror或者cult情节吧。
你说的然后我就看了,就这样简单。其实一开始更好奇这个电影名字呢,哈哈。我也是好久没有看过这样风格的电影了,其实我更愿意把它当作儿童情景剧,让我莫名想起了《海洋天堂》(这部电影看得我伤心死了)。看前半段我以为这个小豆丁会像文章饰演的大福患上轻微自闭症,因为他受到伤害时,所有小朋友都没有选择帮助他,然后他暴唳的一面被激发了,妈妈给他过生日,他反抗反叛,不听妈妈的话,把蛋糕和鱼全扔到了地上,洗衣服会洗着洗着变暴躁,小伙伴们知道犯了错,想让他原谅,他也不理,一直说别人胆小鬼。恐怕那时候他心里唯一放进去的就是小兰了。儿童世界大抵这样吧,单纯,真实,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细心认真的妈妈了解了情况,耐心教育他成长,老师给他指明方向。最后,他走出来了,打开了自己,不再封闭自己,看到最后,大王和豆丁和解,能够像朋友一样玩耍,好开森,觉得更像是一部教育儿童成长的纪录片,我觉得父母老师更应该看看呐。
然后说一下电影中几个get点:
1.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包括缺陷,基本上都可以溯源到他儿童少年阶段,心智刚开的时候。所以很多父母由于社会压力,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这些对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性格培养以及成人教育。
2.父母对豆丁的爱,让我特别感动,我记忆中的自己就属于放养的状态,基本上爸妈不会怎么管我,除非闯祸了。大多数父母最初的心愿,最美好的心愿可能就只想让你能够健康成长,不会被别人欺负,不受屈辱,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能够说真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王的唳气(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你们都要服从我)也因为最后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而被抹去。成人世界中,平等和自由是事物的两个基本归宿,所有问题到最后也不过是这两个之间的矛盾,然后寻求平衡,达到和解,这个是要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认可的基础之上。
3.朋友的东西只能分享,是不能抢的。多少成年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内心警醒自己,活得为什么这么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