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路》 背叛二
背叛 二
那个时候,盖新房子已经脱离了普通平房的范围,在我们这里,这种两层带院子的小楼叫做“将军楼”。爸爸和妈妈两个人那段时间上着班,轮流吃住在工地,冬天的晚上实在熬不住,爸爸就把妈妈先送回家,然后自己回去看着盖楼用的材料。工地上只有一个临时遮风用的小帐篷,爸爸裹着厚厚的军大衣,自己蜷在被窝里。头上戴着妈妈给他织的毛线帽子,可是那些年的冬天真的冷的要命,风透着一股狠劲儿摇着整个帐篷,我能想象爸爸当时在被窝里怎么瑟瑟发抖。姥姥经常说,“你的这一头头发,就随你爸爸,你爸爸要不是当年盖房子冻着了,也不至于现在头上没几根毛…”按不时爸爸把以前的照片拿出来,总是指着这张说“这就是盖屋那年照的,那时候也就三十吧。”
那时候一分钱都能当钱用,爸爸妈妈买好了水泥为了省个搬运钱,就自己来搬运。当时据说只有一百一十斤左右的妈妈,能一只胳膊夹一袋子水泥从车上一路踩着泥泞扔在工地上。现在看着提桶脏水都要喘粗气的妈妈,我真想不出她当时怎么能生出那种力气。妈妈常说那时候的自己傻,出力不知道节制弄的现在自己一身毛病每天要吃的药比饭都多。也可能也是前年的耳朵手术影响了妈妈的身体平衡性,现在上楼梯,一步一步的上台阶,手没人搀着就要扶着楼梯扶手,像极了前两年那些跌打损伤药广告里的老头老太太。我们就这样把这栋一点一点的攒起来的“将军楼”当成自己的家已经三十年了…爷爷奶奶肯定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真的能凭自己的能力盖起这栋楼,妈妈现在提起来当年爷爷奶奶和三个小姑子对自己的冷嘲热讽仍旧气愤异常。“别说帮忙铲一锨土,一个院子里吃饭,他们连一句一起吃的话都没有,一次都没有。”
我差不多上小学那年,家里重新装修了一次。不久之后,爷爷来了一次我家,那是这三十年间,我唯一一次记得爷爷来过。
那是一个晚上吧,妈妈很巧的包了饺子。饺子还没出锅,我也刚帮姐姐扒完蒜头准备蒜泥,就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应该是爸爸开的大门吧,我跟在爸爸的后面,看到爷爷在门口,爸爸笑着喊了一声爹。把爷爷迎进门,我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告诉妈妈说爷爷来了。妈妈斜眼瞅了一眼厨房门,没有任何表情,出来厨房正好碰上爷爷,妈妈也喊了一声爹,然后问爷爷吃没吃饭,说明白了自己刚包的饺子,让他们上炕马上就出锅了。爸爸和爷爷坐定,爷爷盘腿偎在炕桌旁,愣愣的瞅着桌上的蒜泥,也不说话。我那时候还小,对于大人们以前的恩怨也不是很了解,自从过年也被领着和爷爷奶奶认识过,我也算偶尔会去一趟爷爷家。老人家住的地方,不是很干净,院子里总零零碎碎的堆着些以前的旧东西。我不太喜欢爷爷家,但是对爷爷的印象还不错。他和爸爸有点像满脸的褶子,话也不是很多,近六十的年龄,也开始驼背了。那是唯一一次我见过爷爷和我们一起吃饭,他慢慢的把饺子咬掉一半,吹一吹再吃另一半。吃饭间只有筷子和盘子碰撞的声音,大家都没有说话。
我不知道为何爷爷会突然过来,后来知道是因为前段时间爷爷的车祸有关。说是车祸,其实只是一辆三轮车把爷爷的自行车刮倒了,爷爷躺了两天。爸爸带着去了医院,大夫说没有什么大碍,所以开了一些药就回了家。奈何对方见老人没事,就拒不赔偿,所以爷爷笃定了主意要去打官司讨个公道。这次来,就是想和爸爸商量一下,这官司怎么打。爷爷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了一会儿,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反正最后好像没有不欢而散,只是爷爷骑着自行车又去了大姑家,临走妈妈还在问要不要带点饺子下去给奶奶吃,爷爷说着不用不用,溜上车往西去了。爷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来访就到此结束,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事后我还问爸爸爷爷会不会再来,可爸爸只是会瞅瞅我,也不说话。
爸爸应该算一个孝顺的儿子吧,每次妈妈和爸爸吵架,原因无非也就是爸爸自己私藏了私房钱。这些钱,我知道的,都是偷偷塞给了爷爷奶奶。爷爷的小卖铺在马路拓宽时就拆除了,作为补偿给小姑换了一处宅基地。爷爷失去了经济收入,就开始和最早以前一样,扛着锄头上山开垦了块地,找点事做。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爷爷很生气的找到村委调解处,让我爸爸拿养老金。爸爸本就是个孝顺的人,爷爷提这种要求,他是从来不会反驳的。可每次他下去送钱,总会惹得妈妈不高兴。
爸爸送养老金一般是在除夕夜,妈妈给爸爸备好钱和要拿的东西,吃完饺子我们就出门了。现在看很短的路,小时候可真长啊。爸爸搓着我的右手,有时候捏的我很疼。他总会嘱托我一遍,说妈妈要是问起来。你就说等会儿给爷爷的钱就是你妈妈给的。说着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沓上一版的那种100元,塞进妈妈给准备的钱里。妈妈当然知道爸爸的把戏,所以在当时她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地方妨碍。大年夜的晚上,爸爸钱送到了,也会没话找话的聊一会就出去串门了,留下我一个在那里看只能收到戏曲台的戏曲春晚。
爷爷会让我吃糖和瓜子,进来的邻居朋友也会揪着我这个“生”面孔问东问西…在爷爷家拜年的这段,我确实很不喜欢。可我只能再等等,等到爸爸拜完了年,来接我回家,看只有除夕才演一晚上的日本动画片。
2016/6/26 好困 今晚先睡了 未完待续
那个时候,盖新房子已经脱离了普通平房的范围,在我们这里,这种两层带院子的小楼叫做“将军楼”。爸爸和妈妈两个人那段时间上着班,轮流吃住在工地,冬天的晚上实在熬不住,爸爸就把妈妈先送回家,然后自己回去看着盖楼用的材料。工地上只有一个临时遮风用的小帐篷,爸爸裹着厚厚的军大衣,自己蜷在被窝里。头上戴着妈妈给他织的毛线帽子,可是那些年的冬天真的冷的要命,风透着一股狠劲儿摇着整个帐篷,我能想象爸爸当时在被窝里怎么瑟瑟发抖。姥姥经常说,“你的这一头头发,就随你爸爸,你爸爸要不是当年盖房子冻着了,也不至于现在头上没几根毛…”按不时爸爸把以前的照片拿出来,总是指着这张说“这就是盖屋那年照的,那时候也就三十吧。”
那时候一分钱都能当钱用,爸爸妈妈买好了水泥为了省个搬运钱,就自己来搬运。当时据说只有一百一十斤左右的妈妈,能一只胳膊夹一袋子水泥从车上一路踩着泥泞扔在工地上。现在看着提桶脏水都要喘粗气的妈妈,我真想不出她当时怎么能生出那种力气。妈妈常说那时候的自己傻,出力不知道节制弄的现在自己一身毛病每天要吃的药比饭都多。也可能也是前年的耳朵手术影响了妈妈的身体平衡性,现在上楼梯,一步一步的上台阶,手没人搀着就要扶着楼梯扶手,像极了前两年那些跌打损伤药广告里的老头老太太。我们就这样把这栋一点一点的攒起来的“将军楼”当成自己的家已经三十年了…爷爷奶奶肯定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真的能凭自己的能力盖起这栋楼,妈妈现在提起来当年爷爷奶奶和三个小姑子对自己的冷嘲热讽仍旧气愤异常。“别说帮忙铲一锨土,一个院子里吃饭,他们连一句一起吃的话都没有,一次都没有。”
我差不多上小学那年,家里重新装修了一次。不久之后,爷爷来了一次我家,那是这三十年间,我唯一一次记得爷爷来过。
那是一个晚上吧,妈妈很巧的包了饺子。饺子还没出锅,我也刚帮姐姐扒完蒜头准备蒜泥,就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应该是爸爸开的大门吧,我跟在爸爸的后面,看到爷爷在门口,爸爸笑着喊了一声爹。把爷爷迎进门,我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告诉妈妈说爷爷来了。妈妈斜眼瞅了一眼厨房门,没有任何表情,出来厨房正好碰上爷爷,妈妈也喊了一声爹,然后问爷爷吃没吃饭,说明白了自己刚包的饺子,让他们上炕马上就出锅了。爸爸和爷爷坐定,爷爷盘腿偎在炕桌旁,愣愣的瞅着桌上的蒜泥,也不说话。我那时候还小,对于大人们以前的恩怨也不是很了解,自从过年也被领着和爷爷奶奶认识过,我也算偶尔会去一趟爷爷家。老人家住的地方,不是很干净,院子里总零零碎碎的堆着些以前的旧东西。我不太喜欢爷爷家,但是对爷爷的印象还不错。他和爸爸有点像满脸的褶子,话也不是很多,近六十的年龄,也开始驼背了。那是唯一一次我见过爷爷和我们一起吃饭,他慢慢的把饺子咬掉一半,吹一吹再吃另一半。吃饭间只有筷子和盘子碰撞的声音,大家都没有说话。
我不知道为何爷爷会突然过来,后来知道是因为前段时间爷爷的车祸有关。说是车祸,其实只是一辆三轮车把爷爷的自行车刮倒了,爷爷躺了两天。爸爸带着去了医院,大夫说没有什么大碍,所以开了一些药就回了家。奈何对方见老人没事,就拒不赔偿,所以爷爷笃定了主意要去打官司讨个公道。这次来,就是想和爸爸商量一下,这官司怎么打。爷爷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了一会儿,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反正最后好像没有不欢而散,只是爷爷骑着自行车又去了大姑家,临走妈妈还在问要不要带点饺子下去给奶奶吃,爷爷说着不用不用,溜上车往西去了。爷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来访就到此结束,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事后我还问爸爸爷爷会不会再来,可爸爸只是会瞅瞅我,也不说话。
爸爸应该算一个孝顺的儿子吧,每次妈妈和爸爸吵架,原因无非也就是爸爸自己私藏了私房钱。这些钱,我知道的,都是偷偷塞给了爷爷奶奶。爷爷的小卖铺在马路拓宽时就拆除了,作为补偿给小姑换了一处宅基地。爷爷失去了经济收入,就开始和最早以前一样,扛着锄头上山开垦了块地,找点事做。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爷爷很生气的找到村委调解处,让我爸爸拿养老金。爸爸本就是个孝顺的人,爷爷提这种要求,他是从来不会反驳的。可每次他下去送钱,总会惹得妈妈不高兴。
爸爸送养老金一般是在除夕夜,妈妈给爸爸备好钱和要拿的东西,吃完饺子我们就出门了。现在看很短的路,小时候可真长啊。爸爸搓着我的右手,有时候捏的我很疼。他总会嘱托我一遍,说妈妈要是问起来。你就说等会儿给爷爷的钱就是你妈妈给的。说着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沓上一版的那种100元,塞进妈妈给准备的钱里。妈妈当然知道爸爸的把戏,所以在当时她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地方妨碍。大年夜的晚上,爸爸钱送到了,也会没话找话的聊一会就出去串门了,留下我一个在那里看只能收到戏曲台的戏曲春晚。
爷爷会让我吃糖和瓜子,进来的邻居朋友也会揪着我这个“生”面孔问东问西…在爷爷家拜年的这段,我确实很不喜欢。可我只能再等等,等到爸爸拜完了年,来接我回家,看只有除夕才演一晚上的日本动画片。
2016/6/26 好困 今晚先睡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