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找到了丢失的日记就补上吧 叶倩文-浅醉一生 2014-04-05
写日记本身应该是一种寂寞的表现吧,哈哈,书写能力不是特别好。可能清明时节雨纷纷,每逢佳节倍思亲所致。
印象里我是生在北方,长在南方,但是想不太起来,长大后也有回去看过,也还是高楼大厦交通拥堵的嗡嗡声,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怀。记忆开始成型的时候,起码现在我能清晰回忆起的过去,我已经成长在大街小巷播放着叶倩文的歌的年代。那时候还没到特别关注谁是香港小姐的年纪,哈哈,不过还记得,那届的香港小姐是袁咏仪。我常常站在玩具店门口看着琳琅满目的四驱车,但从来没问过老板它的价钱,因为我的同学说他的四驱车好几百块,真不明白那么有钱为什么要念我念的学校,谁有新玩具好玩具谁就是老大,可我从来没做过老大,也没有自此励志当老大,因为有时候我也帮他去欺负别人,不然被欺负的就是我,其余的时间就是念书回家做作业,晚上四下无人拿着破足球到空地上乱踢。看着动画片偶尔幻想下如果我是动画片的里的人物我会怎么做,第一个就是把我同学变成一口缸,因为他长得真的很像缸。
我的养父是一个电修工,人很好,偏偏爱干净,但衣服总是脏的,大概这是他一生中最不开心的事情了。因为我养母不能生育,所以带我到了他们的家。虽然不是很穷,但绝不是能不愁生活的家庭。他们对我很好,幸好我也没有特别的渴望,偶尔想要些什么也没有说出口,我庆幸年幼的时候我还算乖,所以有幸能拥有一个短暂的家庭。养母在领养我之后的一年多就病逝了,那个年代感觉生病很容易死人的。大概过了两三年养父续弦,紧接着不知道该不该称呼弟弟的人出生了。我觉得养父其实应该是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通常这种情况下,我的处境就会很尴尬也很奇怪,好在我已经十来岁,不是走在路上会随时迷路的小孩子。养父自然是疼爱年幼的弟弟,对着阿姨也是倍加感激的吧。阿姨对我也不是所有恶毒后妈的样子,毕竟她也算不上后妈。只是大家都知道,弟弟是最重要的,我要迁就这个事实。但我难免怀念曾经的养母,也可能那是我最佳的时期,天真烂漫又可爱的,所以自然人人都是这样对我的。人越长大可能就越让人亲近不起来,所以要找一个彼此亲近的人是多么难的事情。所以我想,弟弟这时候也似我当年的时候,当然这是长大后的理解。他们依旧让我上学,让我吃饱,给我衣服穿,只是少了关心,成绩不好的话,以上的给予的水平都会有所下降,所以小孩子能做的只能是,做他们满意的样子,这样自己也能免于责难了。以前有自己的房间,虽然房间里没什么玩具和摆设,但是一个自己的空间,后来,阿姨把房间让出给弟弟做婴儿房,于是我平时睡在了客厅,搭了一个木板床,挂了一个蚊帐,一床被褥。当然隔音效果越加不好,他们有时候争执,有时候抱怨,有时候做哎,都在我的耳朵边淡去了。慢慢的,衣服要自己洗了,饭也要自己做了,有时候楼下的小商店里放着不知名的唱片,我才恍惚,我在这里度过了这么多年,以前分得清叶倩文,张国荣,梅艳芳,后来已经不知道是谁在唱。
养父是在98年去世的,突然就没了,意外事故,没人告诉我,我放学回家看到哭天喊地的阿姨才明白他死了,弟弟还在满地乱跑。那时候我感激他养育我,让我读书,给我地方住,但他如果不在了,我还会不会读书,还有没有地方住。突然很害怕,所以很难过,然后开始掉眼泪。脑子里开始搜罗各种办法,怎么能继续在这里住下去,怎么能继续读书,种种担心,让我每天魂不守舍,很怕阿姨突然找我说话,问我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躲着她。可是屋子就那么大,她说,家里的开销太大,没有收入,以后弟弟还要上学。我慌不择言说,我可以挣钱。即便以前家里不宽裕,但我从来没有去打过零工,但从这时开始,我每天放学要去两条街外的餐馆打工,在后厨打杂,一般到半夜,回去倒头就睡了。开了工资就全部交给她,那时候我深怕她要赶我走。早出晚归,上学,打工,也很少和她面对面见到。直到下班早了,才知道她带了男人回家,所以慢慢的,又养成了,回家,开门,听声,有动静,下楼蹲等人走再回去睡觉。所幸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或者不是坏人。餐馆的老板对我很好,我也庆幸他的餐馆没有倒闭,起码支撑了我三年多的时间,直到我离开那个家。那时候弟弟已经上小学了,我要考大学,我拼命坚持就是等待上大学,这样我就可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睡觉了。我只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办理入学,住校,没有和她联系,也没有回去,她也没有找过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空间又回来了。即时没有自己的房间,只是没有压迫感而已。当自己的时间慢慢的找回来,也会回去看望她和她的孩子,她又嫁人了,这样和我就更没有任何关联了。她也只是需要依靠而已吧,养父去世的时候,她需要经济依靠,所以只能从我者节约或者由我来给予,她并不是要剥夺我应有的权利,只是人总有自己的考量,她也要为孩子着想。虽然她说他们常常吵架,但还是能过下去。还是能过下去。如今也念过半百了,偶尔和我说起以前总说起养父,我想,她过去是真的不关心我,哈哈。
我没有经历过温声细语的幼年,和百般呵护的少年,更没有关怀备至的青年,我没有觉得这是件很难过的事情,习惯很重要,它让我习惯这种成长模式,孤独的又有些力量的。有些人丢给我石头,看起来是绊脚石,磨平了就成了垫脚石。
木工活是在大学期间和同学的父亲学的,保留了这份热爱到现在,不工作的时候,我脑子转的很慢,睡前没有要思虑的昨天,醒来没有要担忧的明天,做木头的时候,按照图纸去做,脑子更是不用转动,一片空白,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所以猪除了任人宰割之外,其实一生都是很幸福的。
养母的坟是后来迁到养父这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希望他们这样。我仍心存感激。
印象里我是生在北方,长在南方,但是想不太起来,长大后也有回去看过,也还是高楼大厦交通拥堵的嗡嗡声,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怀。记忆开始成型的时候,起码现在我能清晰回忆起的过去,我已经成长在大街小巷播放着叶倩文的歌的年代。那时候还没到特别关注谁是香港小姐的年纪,哈哈,不过还记得,那届的香港小姐是袁咏仪。我常常站在玩具店门口看着琳琅满目的四驱车,但从来没问过老板它的价钱,因为我的同学说他的四驱车好几百块,真不明白那么有钱为什么要念我念的学校,谁有新玩具好玩具谁就是老大,可我从来没做过老大,也没有自此励志当老大,因为有时候我也帮他去欺负别人,不然被欺负的就是我,其余的时间就是念书回家做作业,晚上四下无人拿着破足球到空地上乱踢。看着动画片偶尔幻想下如果我是动画片的里的人物我会怎么做,第一个就是把我同学变成一口缸,因为他长得真的很像缸。
我的养父是一个电修工,人很好,偏偏爱干净,但衣服总是脏的,大概这是他一生中最不开心的事情了。因为我养母不能生育,所以带我到了他们的家。虽然不是很穷,但绝不是能不愁生活的家庭。他们对我很好,幸好我也没有特别的渴望,偶尔想要些什么也没有说出口,我庆幸年幼的时候我还算乖,所以有幸能拥有一个短暂的家庭。养母在领养我之后的一年多就病逝了,那个年代感觉生病很容易死人的。大概过了两三年养父续弦,紧接着不知道该不该称呼弟弟的人出生了。我觉得养父其实应该是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通常这种情况下,我的处境就会很尴尬也很奇怪,好在我已经十来岁,不是走在路上会随时迷路的小孩子。养父自然是疼爱年幼的弟弟,对着阿姨也是倍加感激的吧。阿姨对我也不是所有恶毒后妈的样子,毕竟她也算不上后妈。只是大家都知道,弟弟是最重要的,我要迁就这个事实。但我难免怀念曾经的养母,也可能那是我最佳的时期,天真烂漫又可爱的,所以自然人人都是这样对我的。人越长大可能就越让人亲近不起来,所以要找一个彼此亲近的人是多么难的事情。所以我想,弟弟这时候也似我当年的时候,当然这是长大后的理解。他们依旧让我上学,让我吃饱,给我衣服穿,只是少了关心,成绩不好的话,以上的给予的水平都会有所下降,所以小孩子能做的只能是,做他们满意的样子,这样自己也能免于责难了。以前有自己的房间,虽然房间里没什么玩具和摆设,但是一个自己的空间,后来,阿姨把房间让出给弟弟做婴儿房,于是我平时睡在了客厅,搭了一个木板床,挂了一个蚊帐,一床被褥。当然隔音效果越加不好,他们有时候争执,有时候抱怨,有时候做哎,都在我的耳朵边淡去了。慢慢的,衣服要自己洗了,饭也要自己做了,有时候楼下的小商店里放着不知名的唱片,我才恍惚,我在这里度过了这么多年,以前分得清叶倩文,张国荣,梅艳芳,后来已经不知道是谁在唱。
养父是在98年去世的,突然就没了,意外事故,没人告诉我,我放学回家看到哭天喊地的阿姨才明白他死了,弟弟还在满地乱跑。那时候我感激他养育我,让我读书,给我地方住,但他如果不在了,我还会不会读书,还有没有地方住。突然很害怕,所以很难过,然后开始掉眼泪。脑子里开始搜罗各种办法,怎么能继续在这里住下去,怎么能继续读书,种种担心,让我每天魂不守舍,很怕阿姨突然找我说话,问我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躲着她。可是屋子就那么大,她说,家里的开销太大,没有收入,以后弟弟还要上学。我慌不择言说,我可以挣钱。即便以前家里不宽裕,但我从来没有去打过零工,但从这时开始,我每天放学要去两条街外的餐馆打工,在后厨打杂,一般到半夜,回去倒头就睡了。开了工资就全部交给她,那时候我深怕她要赶我走。早出晚归,上学,打工,也很少和她面对面见到。直到下班早了,才知道她带了男人回家,所以慢慢的,又养成了,回家,开门,听声,有动静,下楼蹲等人走再回去睡觉。所幸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或者不是坏人。餐馆的老板对我很好,我也庆幸他的餐馆没有倒闭,起码支撑了我三年多的时间,直到我离开那个家。那时候弟弟已经上小学了,我要考大学,我拼命坚持就是等待上大学,这样我就可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睡觉了。我只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办理入学,住校,没有和她联系,也没有回去,她也没有找过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空间又回来了。即时没有自己的房间,只是没有压迫感而已。当自己的时间慢慢的找回来,也会回去看望她和她的孩子,她又嫁人了,这样和我就更没有任何关联了。她也只是需要依靠而已吧,养父去世的时候,她需要经济依靠,所以只能从我者节约或者由我来给予,她并不是要剥夺我应有的权利,只是人总有自己的考量,她也要为孩子着想。虽然她说他们常常吵架,但还是能过下去。还是能过下去。如今也念过半百了,偶尔和我说起以前总说起养父,我想,她过去是真的不关心我,哈哈。
我没有经历过温声细语的幼年,和百般呵护的少年,更没有关怀备至的青年,我没有觉得这是件很难过的事情,习惯很重要,它让我习惯这种成长模式,孤独的又有些力量的。有些人丢给我石头,看起来是绊脚石,磨平了就成了垫脚石。
木工活是在大学期间和同学的父亲学的,保留了这份热爱到现在,不工作的时候,我脑子转的很慢,睡前没有要思虑的昨天,醒来没有要担忧的明天,做木头的时候,按照图纸去做,脑子更是不用转动,一片空白,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所以猪除了任人宰割之外,其实一生都是很幸福的。
养母的坟是后来迁到养父这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希望他们这样。我仍心存感激。
-
豆友19389516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7 03:54:27
-
ya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7 23:26:4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3 05:46:12